唐朝的勋和爵是如何区分

作者&投稿:邲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熟悉唐制的请进!唐朝时的品、阶、勋、爵制度解释?~

以唐朝为例,解读古代官僚体系中散阶、职品、爵级、勋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阶用于表明官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不同及其资历、服色、恩荫、授田等待遇,却不表示官僚的实际职务。唐代散阶序列概况参见表《唐代文武散阶》。散阶不授吏员,实际上只是官员的身份标识而已。散阶想要成为职事官必须通过诠选之后任职才行,就是说为官者必有散阶,而成官却有待任职。

职品即职事官品,就是官员担当的实际职务,朝廷给予颁发俸禄的品级。职官是唐代整套官僚制度的主干,共分为流内、外和视流内、外四套序列,以之衡量各种官、吏职务。制品的具体划分参看《唐代官制》。散阶和职品对照来说,散阶是官僚队伍的补充,职官是各种职务的任用。

爵级和勋品,可看作是秦汉爵制的一分为二。他们不直接反映官僚的行政地位,但是用于激励和功劳奖赏,可授予普通人。但是和官僚队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爵级较勋品为贵,它是从秦汉王、侯两级长期衍生而来,以王、公、侯、伯、子、男这个序列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皇族所垄断,此外还授予皇亲国戚,高官要僚。表《唐爵级概要》可作参考。

勋品用来奖赏一般官僚和军人的功劳,勋分十二等,参看《唐勋级概要》。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时勋级自上柱国到武骑校尉分别授予正六品上到从八品下的散阶,而到了有明一代,勋分文武,文勋共十级,只授予五品以上,武勋共十二级,只授六品以上。

总体来说,古代官僚体系以散阶安置官僚,职品衡量职务,爵级宠酬权贵,勋官奖励功劳。用唐代大臣陆贽的话来说,品、阶、勋、爵“虽以类而分,其流有四,然其掌务而受奉者,唯系于职事一官,以序才能,以位贤德,此所谓施实利而寓之虚名者也。其勋、散、爵号三者所系,大抵止于服色资荫而已,以驭崇贵,以甄功劳。此所谓假虚名而佐其实利者也。虚实交相养,故人不渎赏;轻重互相制,故国不废权。”

古代的官一般分为职事官、散阶、勋官、爵位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几项官职。

职事官,顾名思义,就是指他干的工作,他的职位、权责和任务,比如秦叔宝,可以做马军总管,也可以做刺史之类的其他官员,这个官是经常变化的,每个战役都会有所不同,这个官不代表他的身份地位。

散阶被称为“散位”、“本品”或“本阶”,散阶决定官员的地位和报酬。文武百官都拥有“散位”、“本品”,是“随人走”的,不论干什么都是不变的。由于“官职”、“官阶”是不一样的,所以官大职小、职大官小、甚至有官无职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爵位,它是对有功的人的特别封赏,表示皇帝对他的喜爱和恩宠程度,有固定的食俸,可以世袭。职事官再大、本阶再高的人,可能并没有爵位,而有爵位的人也不一定有官职和官阶。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一等又可以再细分,在公之上还有“王”,所以“王公”是最高爵位。

勋官是中国古代授给有功人员的官号,有品级而无职掌。是对作战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如同现在军队里战士或将领立功了,可以授予一等功到三等功,立功很多的人,可称为“战斗英雄”,战斗英雄里又分为“特等战斗英雄”、“一等战斗英雄”等等,古代也是一样,只是名称不同。如唐代勋级分十二等,最高等级是“上柱国”,其次是“柱国”,从士兵到将领都可以获得各种勋级。

至于比大小这个事情,通常来说都是以职事官与散阶为主。
通常来说,职事官和散阶是同时赋予一个人的,但这人吧,你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一旦犯错了,肯定就要受到处罚,但当权者有时候还要你接着为他干活,所以惩罚就是削你的俸禄和福利,结果就造成了“职高阶低”。要干的事情还是那么多,但拿到手的钱却变少了。
与之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位高权重犯了错,当权者认为你真的做不了这事情了,也不想继续留着你了,但念你势力太大也好、念旧情也罢,惩罚就变成了削掉你手中的权力,但保留你的待遇和福利、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职低阶高”。
用个不恰当但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就是,本来你是太子太师(正一品职官)、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散官)、开国县公(从二品爵位)、上柱国(正二品勋官),由于犯了错,皇帝觉得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念你跟随他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或者你把你某个妹子嫁给了皇帝,你们双方是姻亲关系,他也不好往死了弄你。
所以,皇帝最后的处罚是把你的职官从太子太师(正一品职官)咔的一下降到武库署监事(正九品职官),现在你的官位全称是武库署监事(正九品职官)、骠骑大将军(从一品武散官)、开国县公(从二品爵位)、上柱国(正二品勋官)。
现在的你就是一个职低阶高的代表,但你说谁更大,或者说谁更厉害一点,这就很复杂了,谁更厉害,比的不应该是背后的势力么?。

爵,是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一种尊号。爵位起源很早,《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爵的等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唐代的爵就分为九等:王、郡王嗣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爵位是与品挂钩的,如唐代的“王”为正一品,开国县男为从五品上。爵都有相应的食邑,这是其他品秩中所没有的待遇。

  勋,是授与有功者的称号,没有实际职务。此称号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称为勋官,历代沿袭,至清废除。勋大多授予有军功的武官,可向上升迁,称为“转官”。勋也是与品挂钩的。隋代的勋定为十一等,唐代定勋官为十二等,即“十二转”,最高者为十二转,号为“上柱国”,相当于正二品。可见,勋近似于今天部队的“军衔”,是与职务脱钩的一种级别标志。

唐代的官阶,可分为四种: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其中散官、勋官和爵号都无兼官,只有职事官都并带散官、勋官和爵号的。所谓的「勋官」源自北周、北齐时,因战事频繁,所以授勋官以酬庸有功的战士。北周时,勋官共有十一级,隋朝亦然。至唐高祖初年,订勋官为十二等,这十二个等级是: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其官品颇高,起正二品,至从七品。又,勋官中的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是可以袭爵的。不过,唐代勋官的来源已经不仅限於军功而已,另外还有色役人赐勋改转和以货买勋等方式

中国古代的爵位是是公 侯 伯 子 男 勋 勋是爵位的一种

简单说,勋是因功而赐,爵是门荫而来


古代官职中,散官与勋官及爵位有什么不同?(精炼易懂些啊)
开府仪同三司是散官,上柱国是勋官,卫国公是爵位,兵部尚书是职位,李靖一人可谓身兼四官。爵位,是对有功的人的特别封赏,有固定的封地或食俸,可以世袭。官再高的人,可能没有爵位,而有爵位的人不一定有官职和官阶。 如曹操,被封为魏王,这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有自己的封地。

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古代的官爵职位?
赐民爵始萌于秦,在西汉前期越来越频繁,魏晋南北朝时视为例行公事,这种做法延续至明,如韩菼《民爵论》所言:“唐时谓之古爵,自乾封、神龙、天宝、大历屡以赐民,宋端拱、咸平、祥符间亦然。洪武初,赐民爵里士、公士。”24 清废除勋官,与世爵合并,爵有公、侯、伯、超品。子、正一品。男、正二品。轻车都尉...

关于古代的品阶!
勋赏爵位制度 隋唐五代宋分别在前代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包括文武散官、勋、阶、品、位、爵、赐、号等在内的,具有一定内容、系统分明的勋赏爵位制度。勋赏爵位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正式的职事官有一定的联系,又独立于正常官制之外。下面分别介绍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文武散官唐代将其作为定班位眼饰...

关于散官 寄禄官 职官 勋爵 的区别
而官员需要更新换代,而且往往科举招的人过多,所以只拿俸禄不干事的散官,是必然出现的,同时散官也是实缺官的后备。唐以前科举不成熟,所以人不太多,散官就少,一般都是高级荣誉,比如银青光禄大夫等。后来科举越来越庞大,所以散官就多了。每个朝代的勋爵体系都不同,而且一般不区分勋和爵的,其实是...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仍为二十等爵。汉仍承秦二十等爵(武帝时改彻侯称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爵 1、曹魏的封爵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2、两晋...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如何对应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

古代的官职怎么排?大神们帮帮忙
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则称“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 至于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而已 清朝的官位等级划分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

古代官职里的勋位具体什么意思?它和官职,品级有什么关系?不要直接粘贴...
勋官是中国古代官称的一种,是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勋官制度肇始于北周,最初用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来渐及朝官。 隋代官制,设置了上柱国与柱国以酬军功勤劳,皆无职掌,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代始别称为勋官。唐代置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

中国古代官制?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举:提升官职,对无官认识的提拔。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

熟悉唐制的请进!唐朝时的品、阶、勋、爵制度解释?
职品即职事官品,就是官员担当的实际职务,朝廷给予颁发俸禄的品级。职官是唐代整套官僚制度的主干,共分为流内、外和视流内、外四套序列,以之衡量各种官、吏职务。制品的具体划分参看《唐代官制》。散阶和职品对照来说,散阶是官僚队伍的补充,职官是各种职务的任用。爵级和勋品,可看作是秦汉爵制...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朝时的正几品是什么称呼 -
闭珍华芬: 以唐朝为例,解读古代官僚体系中散阶、职品、爵级、勋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阶用于表明官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不同及其资历、服色、恩荫、授田等待遇,却不表示官僚的实际职务.唐代散阶序列概况参见表《唐代文武散阶》.散阶不授吏员...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朝官员是怎么分等级的?狄仁杰身为宰相怎么是正三品? -
闭珍华芬: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那是相当的精彩,这里不多论述.只是电视剧中提到,狄仁杰虽是宰相,却和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官职一样,都是正三品.印象中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起码也是正一品大官,怎么会是仅仅是正三品呢?这需...

乌苏市14755837981: 古代官级别怎么分? -
闭珍华芬: 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朝的侯和王哪个爵位大 -
闭珍华芬: 王爵是最高的臣子爵位.一般会分封给与皇帝有血缘的人. 公、候、伯、子、男这几个爵位是封给一般臣子的. 在唐朝公位还分为国公、郡公、县公等.

乌苏市14755837981: 宋朝、唐朝的军爵大小. -
闭珍华芬: 中国古代的军衔如下:唐朝: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骑将军、游击将军、昭武...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代的贵族制 -
闭珍华芬: 唐代贵族特勋贵与秦汉等朝有实权的军功侯不一样,秦汉的侯都是可以管理地方的,但唐贵族不能统治地方,诸王也是只是待在封地而已没有汉晋等朝王有实权,同时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爵位每代递减.

乌苏市14755837981: 公爵、子爵、男爵这些怎么区分?谁厉害? -
闭珍华芬: 从高到低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代社会各阶层或集团服饰的等级区分非常严格主要通过哪几方面来区别尊卑? -
闭珍华芬: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唐朝服饰是唐朝的服装,它有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装饰有幞头、巾子、鹖冠、革带等,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中国汉服的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乌苏市14755837981: 想写小说但搞不懂古代的一些身份和封号之类的,王爷和侯爷区别和地位差异有哪些不同?双字封号和单字封号 -
闭珍华芬: 我跟楼上的意见相反,古代是单字尊贵些.比如唐朝吧,单字封号的是亲王,双字的是郡王.汉朝也是,比如汉文帝登基前是代王,他是刘邦的亲儿子.还有一些比如淮南王刘安,他只是刘彻的叔叔.据说有的世家,嫡子都是单字而庶子是双名.另外,王爵和侯爵的差别就是王爵一般封皇室子孙,或者开国功劳非常大的功臣,但是也很少.基本都是皇室子孙.侯爵往下都是勋爵,有功的啊,裙带关系的外戚啊都可以封.听起来很威风但是感觉不值钱了. 嫡子嫡女滴问题,正妻能生几个就有几个嫡子,只要是嫡妻生的都叫嫡子.称呼世子应该是加上爵位而不是姓氏.毕竟每个王爷都会有世子,但是往往大多数王爷都是同姓的,所以应该称为X王世子或XX王世子.全手打,往采纳.

乌苏市14755837981: 唐朝爵位怎么样传给子孙的 -
闭珍华芬: 唐朝的爵位世袭是由爵位获得人的后代按照唐律的继承法继承,顺序为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则由长子继承. 继承时爵位顺级递减,每代顺减一级,可以继承三代,三代以后就不再继承了. 特殊情况由皇帝下旨,允许“世袭罔替”,也就是爵位可以永远继承,而且不减爵位等级.唐朝获得此等待遇的只有十多个“一等功臣”,即便如此,这些一等功臣的后代也没有真正得到“世袭罔替”,后来都没有能世代继承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