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生成的因素

作者&投稿:大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测定动物尿液生成的方法有哪些?(做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

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尿液的形成: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分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又合称肾小体)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有盛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由肾盂流向输尿管,进入膀胱,在膀胱(泌尿系统分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中暂时储存。当膀胱中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到体外。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尿的生成过程:血液流入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滤过后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 可以把很多一部分水和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氯化钠等重吸收回血液中,之后肾小管还有排秘功能,能排酸,排钾.形成尿液

  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肾小管与 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 -2)。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 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重吸收方式有两种: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① 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二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化学差,即电化学梯度)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②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因素有: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是影响重吸收的重要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具有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当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大而渗透压升高时,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尿量将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肾小管不能将它全部重吸收回血,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妨碍水重吸收的缘故。临床上使用一些能经肾小球滤出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如甘露醇,由静脉注入血液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提高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以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管球平衡。管球平衡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打破,如在渗透性利尿时,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减少,二肾小球滤过滤不收影响,重吸收率小于65%~70%,排出的NaCl和尿量都会明显增多。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有体液因素。

  醛固酮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排出K+,所以有保Na+排K+作用。随着Na+重吸收,Cl-和水也被重吸收。起着保持内环境中Na+、K+正常含量和组织液、血量相对稳定的作用
  此外,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体液因素还有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自己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尿液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环节。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这种液体称为滤液或称原尿。血细胞和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不能滤过,仍保留在血液中。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2)。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筹则不能滤过。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 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重吸收方式有两种: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① 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二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化学差,即电化学梯度)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②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formation of urine)尿由流经肾单位和集合管的血浆形成。分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构成。人的滤过膜厚约325纳米(nm),其中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层各厚约40纳米。内皮细胞上有分布规整的窗孔,孔径50~100纳米,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5~10%,而肌肉毛细血管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0.2%,故前者的通透性比后者大100倍或更多。基膜是由水合凝胶组成的微纤维网,网孔隙4~8纳米,伸展性较大。足细胞是有突起的细胞,从胞体伸出初级突起,再由后者伸出次级突起,与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状交叉,突起间的裂隙称裂孔,孔径25纳米,上覆有一层薄膜称裂隙膜,是物质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滤过膜的结构像多层筛,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构成滤过膜的机械屏障,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限制带负电荷的物质滤过,这些特性决定了滤过液(又称原尿)的性质,除不含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均与血浆相同。有效滤过压及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总滤过面积是决定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每分钟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约125毫升,肾小球滤过率为每日生成原尿180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囊腔的原尿,在肾单位两端液压差作用下,经肾小管流向集合管,称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能选择性重吸收小管液的水分和各种物质,其中水分99%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Na+、Cl-、尿素大部分被重吸收,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重吸收的机制有两种:一为主动重吸收,依赖管壁细胞代谢活动提供的能量使小管液中的溶质分子逆着浓度差转运至管外的组织液,再回到血循环,如Na+,葡萄糖的重吸收。另一为被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按理化原理,顺着细胞内外的化学电位差、渗透压差和溶质浓度差而转运至管外,经组织液回血循环,如水、Cl-的重吸收。肾小管各段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率不同。葡萄糖全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Na+的重吸收,65%在近曲小管,10%在远曲小管,其余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水的重吸收,2/3在近曲小管,1/3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后两者受抗利尿激素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分泌是指管壁上皮细胞将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K+等转运到管腔中的过程。排泄是指将血中已有的物质如肌酐、NH3摄入体内的药物等,经管壁上皮细胞转运至管腔中的过程。分泌和排泄都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进行,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进入小管液中,通常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统称分泌,以免与总的排泄概念混淆。原尿的成分除了含血浆蛋白外与血浆基本相同,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经乳头管流出时,其量(1500毫升/日)与成分与原尿大不相同,即形成尿。
参考资料: http://mdw.dgjy.net/res/seniorbio/consult/001/1009.htm 望采纳


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血浆中的液体成分由血管滤出,生成组织液;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因此至毛细血管中段后,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为负值,组织液中的液体成分则经毛细血管壁回流入血浆.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1.毛细血管血压:正相关.例如当右心衰竭时...

试述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0分]
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有滤过,即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为负值时有重吸收,即组织液回流。一般情况下,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有组织液生成,而在静脉端组织液则回流。绝大部分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少量可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循环。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是平衡的,生成大于回流则引起水肿。影响因素:(1)毛细...

引起组织液生成过多的因素有()。
【答案】:B、D、E 凡是能影响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都可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3)组织液经淋巴管回流受阻,组织液潴留而引起水肿。(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时,...

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
【答案】:B 分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则是将液体...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正相关。例如当右心衰竭时,逆行性地使组织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负相关。局部静脉回流或淋巴回流受阻,导致局部水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当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时,部分血浆蛋白由血浆中滤出至组织液,...

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
在正常情况下,促进因素产生的压力高于阻塞因素产生的压力,有利于组织液的形成。在淋巴管内,引致组织液形成的压力低于阻碍组织液形成的压力,后者可促进组织液透过淋巴管再吸收,并维持动态平衡。组织液是什么?组织液是机体分泌的一种正常液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会存在大量的组织液,而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2.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组织液是指血管外组织细胞之间的液体。它是细胞直接所处的周围环境,也是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组织液来源于血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间隙,又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液中去。其原因是动脉端血管内压力较组织间隙高,静脉端血管内压力较组织间隙低。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重要因素...

下列能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的因素是( )。
【答案】:C 毛细血管通透性大时血浆蛋白也能漏出,使血浆胶体渗透压突然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上升,组织液生成增多;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当血浆蛋白生成减少或蛋白排出增加时,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生成增加;因有少量的组织液是生成淋巴...

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液,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液(tissuefluid),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又名细胞间隙液(interstitialfluid)。组织液大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普通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资源县18787218755: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
却砌低分:[答案]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张副兴,2008级中医学七年制2班,200811;结论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及呋;塞米可使尿量增多,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

资源县18787218755: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却砌低分: 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 尿液的形成: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分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又合称肾小体)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

资源县18787218755: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却砌低分: 尿由血液流过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形成,凡对这些过程有影响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作用取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由多种激素调节.

资源县18787218755: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
却砌低分: 尿液是人体肾脏代谢产生的一种液体 尿液的形成: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分为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又合称肾小体)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

资源县18787218755: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并解释其机制. -
却砌低分:[答案]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尿的生成过程:血液流入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滤过后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可以把很多一部分水和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氯化钠等重吸收回血液中,之后肾小管还有...

资源县18787218755: 尿液的形成机制 急求!~ -
却砌低分:[答案]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资源县18787218755: 尿液的形成包括______过滤和肾小管的______. -
却砌低分:[答案] 根据分析可知:尿的形成要经过肾b球的滤过和肾b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b球时,除b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 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b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肾b球;重吸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