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认为的道德,即五常包含哪些方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哪两点?

作者&投稿:始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被后世称为儒家“五常”的是仁、义、礼、智还有哪种品格~

中国儒家伦理学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先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时期,孔子的伦理学说的提出,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孔子伦理学说的内容极其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以“仁”为基本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二是以“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对“仁”的本质含义解释是“爱人”[①],并把“仁”与“孝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爱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原始社会氏族血亲之爱自然感情的遗留,孔子把血亲之爱延伸到一切社会群体,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③]把“爱人”扩大为社会人际关系遵行的普遍原则。孔子对儒家伦理学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中国封建道德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组成的规范体系,“三纲”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忠君”、“孝亲”思想,“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意识及其规范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孔子之后,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阐发,形成了一套内容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有关这方面著述甚多,可谓汗牛充栋。

秦汉是儒家伦理学说走上政治化、社会化的时期。汉代中叶以前,这一学说就对封建法制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影响。自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的儒家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包括“德主刑辅”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成为历代治国的指导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要点是:(1)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三纲”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这三种关系中,君、父、夫处于主导地位,臣、子、妻分别处于从属地位。“三纲”是封建道德的纲领。(2)仁、义、礼、智、信等“五常”,是封建道德的准则。“仁”是指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义”是指对不同的人所赋的不同义务,“礼”是指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智”是指道德意识,“信”是指道德实践。在“五常”中,“仁”被称为“五常”之首[④],“仁”和“义”合称为“仁义”,是“五常”的核心。(3)基于“三纲”的要求,“忠君”、“孝亲”和“贞节”是封建道德的主要规范。“忠君”居于封建道德规范之首,要求全体臣民对君主绝对服从和效忠,《宗经》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于忠。”“孝亲”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经》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是“孝亲”是效忠的基础。“贞节”是专门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规范,反映了家族主义观念和轻视妇女的思想意识。(4)基于“五常”的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要贯彻“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夫良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些各有其情、互负义务的精神。(5)从仁义道德的要求出发,君主要施行“仁政,官吏要克己奉公”、“爱民如子”,人与人要讲信修睦,扶弱抑暴,奉行恕道。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中文名
仁义礼智信
延伸人
孟子、董仲舒
提出人
儒家“五常”,孔子
扩充
“仁、义、礼、智、信”


1基本概况
1基本概况

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儒家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后来孟子又提出“仁、义、礼、智”,最后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最核心的内容是仁义和孝道儒家所认为的道德最核心的内容是人义和孝道。仁义和孝道是儒家最崇尚的学说。

仁义礼智信,这是三纲五常里边的五常,也是在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谦逊待人,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一些方面体现

儒家所认为的道德就是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仁。


什么是道德?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道德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明确指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们的伦理学教科书看起来似乎较哲学更重视道德的特殊性,在给道德下定义时把道德规定为“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一类社会现象。”但在论述道德的本质时仍然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1](P7、46)其实质实际上...

“道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对道德的理解是什么?
道德产生的具体时间是不可追究的,好像从人类有意识和文化以来道德就伴随着人类,并且成为了约束人类的一种精神枢纽。每个人对于道德的理解都是不一样,有些人认为道德就是一种公德和私德,应该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情。而有些人认为道德是应该获得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道德。在学者...

什么是道德?
老子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世事生、化、转变的存亡道理,太过深奥,现今的道德理论和概念与〈道德经〉所描述的相去太远了。而各种关于道德的论述是什么情操、情感、同情心、善、…等等,我认为都言之未尽,故此凑个热闹也来小议道德。以前对道德论述都难以有固定的定义,在此我对道德定下颇具共性的定义,具...

把道德起源或者归结为与生俱来的善性,或者归结为先天存在的良心、理念或...
道德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本性或天性。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理性和道德感,能够辨别是非和善恶。他认为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外在的规则或信仰。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道德起源于先天存在的良心、理念或精神。例如,...

历史上关于“道德”的来源有四种,哪一种更接近事实?
对于上面的四种来源,我个人更觉得道德它是主要来自于人类的情感这一种说法更接近现实。一、情感道德来自于情感这一个说法是由著名哲学家大卫休默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理性仅仅只是人类情感的一个奴隶。然而关于道德来自于情感的这一个说法,在他的代表作品《人性论》中有着清楚的阐述。当时有不少的哲学...

道德。。。?
西方的有神论者和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世界,道德是由上帝启示,由圣徒传达的“诫律”,因而道德诫律的本质,也就是“神”的立法或意旨。人性说 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性”自身。这种说法中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①道德是人生来即有的同情心、道德感或先验的能辨善恶的理性。中国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主张...

《道德经》读书心得和感想五篇
我明白《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且是个体修行之道,即修身养性之道;“德”不仅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道德或德性,而且是实践者应有的特殊世界观、 方法 论和处世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他们能结合成一个,他们将成功的“栽培”。 在《道德经》的“德”部分,我不认为它仅仅被理解为处世之...

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处于基本和核心地位,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者看待、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实践路径就是为了实现其价值目标所主张的基本途径;表现形式就是他们认为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反映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的具体制度规定和道德规范及有关...

道德常识在哪里
在西方持类似观点的如德国古典哲学家I.康德认为,人生来有一种纯粹的道德意识,即“善良意志”,这种先验的“理性”和“意志”就是道德的根源。②道德起源于人的感觉和欲望。这种主张认为,人生而有趋乐避苦的天性,使人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感觉到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中国宋代的陈亮提出人生而有欲,喜、怒、...

岭东区15291771994: 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
鲜肢胃复: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

岭东区15291771994: 五常之道指的是什么? -
鲜肢胃复: 五常是指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岭东区15291771994: 儒家的五常分之为五事,化之为五音,属之为五行,感之为五脏,仰之为五星,俯之为 -
鲜肢胃复: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

岭东区15291771994: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
鲜肢胃复:[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

岭东区15291771994: 儒家所说的“五常”是指() - 上学吧
鲜肢胃复: “五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伦理纲常,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古老的哲学认为,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而物质的最初表现形式是气.气是流动的,一年四季,春...

岭东区15291771994: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鲜肢胃复: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岭东区15291771994: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下一句,及其意思. -
鲜肢胃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下一句是“忠孝勇恭廉” 1、“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五常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2、“温良恭俭让”意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 3、“忠孝勇恭廉”指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的来源: 仁义礼为孔子提出并组成一个系统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 董仲舒又加入“信” 温良恭俭让出处: 春秋·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岭东区15291771994: 四大五常指的是什么? -
鲜肢胃复: 四大五常:四大,佛家以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成为人身;五常,指 仁、义、礼、、智、信,或五行:金、木、水、火、土,这里指伦常,即夫妇关系.

岭东区15291771994: 封建道德的准则(仁义礼智信五常)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
鲜肢胃复: 儒家文化把“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概括为人的基本素养.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其在天为之命,其赋予人为之性,其主于身为之心,其所以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或变者,是长道也,故谓之五常.在人缺者不可,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