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咋计算的

作者&投稿:仇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夏至常说的,三个庚日后为头伏中的庚日是怎样计算的~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日(guǐ),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从夏至日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头(初)伏,今年夏至日在6月21日,该日是甲申日,到6月27日是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到7月7日为夏至后第二个庚日,又到7月17日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该日即为头(初)伏。

是按农历(阴历)。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古代我国的记年、记月和记日,都采用干支记法。“三伏”的推算方法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大家都知道,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天,比较好计算,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之后,你只要熟悉了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就知道寒暑时间表了。这就是:“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汉田中立。”。这意思是说,由于地球有积蓄前端时间的冷热能量的情况,所以,进入冬至之后,还有40天的最冷天气;冬至之后的18天,僵手足;冬至之后的18天—36天的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可以冻死猪狗;而一旦进入冬至之后的36天——54天的这18天,沿河的柳树就发新芽了,气候就转暖了;而冬至之后的54天——70天,人们就要脱下冬衣了;冬至之后的70天,就要准备春耕了,天气就彻底暖和了。

而三伏天怎么计算呢?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由于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所以,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每六十日为一个循环。这样,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天都有个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丁已……日子等。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环�目�迹皇�熘�螅�质歉龈�眨�簿褪?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 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眨┏龇�梗�昂笳�盟氖�臁?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一般“三九”时最冷。楼上朋友说的“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曰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办(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办。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办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这《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日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屹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零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其实夏天也有《九九歌》,不过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样。要画什么“九九消暑图”了。夏天的九九与冬天相对应,从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为:“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这夏天的《九九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主。
上述冬夏(九九歌)反映了老北京地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

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

其中,C——世纪数减一,如2006年所在的世纪为21世纪,C就等于20;y——年份后两位,如2006年y就等于06;M——月份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d——日数,奇数月i=0,偶数月i=6。

[]表示取整。

最后,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如:我们计算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9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因此,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楼上说的太复杂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国农历中年月日都有干支记法。就是以一个天干,一个地支表示。如今天是“癸巳年 戊午月 戊午日” 。那么你的问题就很简单了。你只要数夏至后日期中带“庚”字的。数到第三个就是了。因为夏至日的干支是不固定的。所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也是不固定的。


2023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哪一天
2023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时间:2023年6月21日(庚戌日)2023年夏至后第二个庚日时间:2023年7月1日(庚申日)2023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时间:2023年7月11日(庚午日)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因此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所以,2023年“入伏”时间为2023年7月11日,因为初伏时间...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什么节气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指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日~24日交节,代表着进入了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的字面意思是“暑去凉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出现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暑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根据节气的...

夏至第三个庚日怎么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如何计算
1、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 其中,C——世纪数减一,如2006年所在的世纪为21世纪,C就等于20;y——年份后两位,如2006年y就等于06;M...

夏至的第三个庚日是什么时间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这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也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2022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哪一天
第一个庚日:2022年6月23日(庚戌日)第二个庚日:2022年7月6日(庚申日)第三个庚日:2022年7月11日(庚午日)根据俗语“夏至三庚入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是三伏天的首日。因此,2022年的入伏时间为7月16日,初伏持续10天,从7月16日至7月25日。以下为2022年三伏时间表:初伏:7月16日...

三个庚日是几天。
三个庚日是三十天,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咋计算的
2. “三伏”的推算方法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3.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初伏、中伏和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一般每伏十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会超过十天。4. 今年的三伏天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共有...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如何计算
夏至后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我国农历中,计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个庚日是几天?二个庚日有几天?三个庚日多少天?
1个庚日是10天,再过10天是庚辰(第二个庚日),“三庚”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春分以后昼长夜短,至夏至时 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

2022年入伏天哪一天开始 夏至之后第三个天干的庚日
三伏天是指按照天干的十数计算的三个阶段,即: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再过十天,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三伏天的古诗 《寄秋怀·大暑惧死暍》是宋朝诗人赵蕃所作...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请详细解释“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如何计算第三个庚日? -
班贴美得: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二个天干的庚日,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怎么计算? -
班贴美得: 是按农历(阴历).“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三庚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天干”和“知之”结合起来记录时间. 天干的数目有10个,它是a、b、c、d、e、冀、庚、辛、仁、德、地支的数目是12个,它是子、丑、...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三伏是如何计算的 -
班贴美得:[答案]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常说入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庚日是怎么算的?如何知道夏至那一天是什么日子? -
班贴美得: 天干地支日并不是是从一年的第一天开始计算的,它就像一个无限滚动的圆,无始无终.在农历的干支纪年中每六十年唯一循环,也就是六十花甲子.日期的算法也一样,六十天为一循环.1月1日为甲子日,然后依次排列下去.当然这种情况及其偶然.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夏至三庚是三伏,怎样计算三庚呢? -
班贴美得: 俗称夏至三庚便数伏.十天一伏. 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按农历的规定,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 这就是说,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 第五...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三伏天怎么算?
班贴美得: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夏至后的第三...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什么时间入伏?入伏是怎么计算的? -
班贴美得: 冬至当日9,夏至3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确当天就算入9(到了数9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3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3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3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4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日历庚日怎么计算 -
班贴美得: 日历庚日怎么计算 如何计算夏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入伏的开始,立秋后还有一伏即为伏天的结束.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怎么计算?请教各位,是按阳历还是阴历,庚日是哪天?比如2006年的初伏是夏至后的多少天? -
班贴美得:[答案] 是按农历(阴历).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

新巴尔虎左旗13567586754: 民间常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具体一庚是多少天,是怎样计算的?
班贴美得: 夏至开始算,第三个庚日即开始进入头伏天, 所谓庚日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里面的庚,一庚的轮回是10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