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秋夜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百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夜》本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作品中"夜的天空,奇怪而高……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段既是秋夜天空自然景色的真实写照,又巧妙她通过拟人的手法勾勒出夜空的丑恶神情,暗喻出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残忍、冷酷。作者着意刻画的小粉红花是一弱小者的形象。小粉红花受着繁霜的打击折磨已经濒于绝境,然而却还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想着温暖的春天会到来,梦想着"瘦的诗人"会为它洒下同情的热泪,并且告诉它"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它从这一梦想中得到了安慰。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小粉红花就是靠着对未来的梦想支持着自己的生存。作者对于小粉红花的描绘,很符合当时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状况。他们面对强大的黑暗现实,既想反抗又缺乏勇气,既向往未来又感到前途渺茫,受着难忍的苦痛却又经常表现出软弱和动摇。作者对于小粉红花一样的广大青年是有所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是肯定的,是支持。作品中小青虫的形象,是为追求光明而英勇献身的正面形象。尽管作者对它的幼稚、天真、鲁莽以及带来的所谓牺牲,是很不赞成的,但从散文诗的意境和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作者对小青虫总的来说还是赞赏的,因为现实需要的是"不问成败而要战斗着的人们"。鲁迅对于小青虫的描写十分细腻,饱含着深情,活着的表示敬意,死了的表示祭奠。他是多么地希望小青虫们也能像枣树那样成熟起来,进行更有力的战斗啊!鲁迅对于小青虫的态度同他当时对待有朝气的青年们的态度是一致的。
象征性形象,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不宜过于指实,以免牵强附会,或限止了形象的更广泛的意义。读者可在理解形象特征及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体味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联想,把握作品的意义

在星星点点的夏夜,又一次翻开《秋夜》,一种感悟不觉游上心头。鲁迅的《秋夜》向来是文坛中的一个争论点,那一系列的意象让人琢磨了几代,解读《秋夜》,便是感觉意像。
徐徐地读着《秋夜》,忽而感到,《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
《秋夜》的写法朦胧,不似一般的爱情散文诗,通篇里,没有出现“爱”、“情”之类的字眼,但在各种意象,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篇鲁迅与许广平“遇到火”之后的随感。而这种爱的感觉,是渺茫的,是无希望的,充满着悲剧色彩。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文章一开头就定下了这冷静阴郁的调子,给人感觉到一种孤寂的寒意。秋夜,“夜的天空,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 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这夜,是奇怪的,是冷峻的。似乎有着极强的压迫力,似乎也即将远去。”这正如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姻文化制度,在经历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后,在新思潮的冲击之下,极力地维护着尊严,却仍然阻挡不了冲破囚笼的勇士。许广平正是这样的一个勇士,经过了“繁霜”,做着小粉红花的梦、
小粉红花“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冬的到来。”许广平是经过婚姻文化桎梏的,但终因反抗而解脱,她在解脱后希望着美好的未来,盼望“春的到来”。而那时,许广平慢慢地从对李小辉的感情中解脱出来,也在梦到新的春天,“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此句读来让人感觉许广平受着一个“诗人”的影响,那个“诗人”给了她春的希望。她对鲁迅本有着敬佩之情,或许在相处中,已产生了爱慕之情。这,已被鲁迅所察觉。
枣树,是诗人形象的化身,是深受封建婚姻约束,向往着自由婚姻的诗人。“他简直落尽了叶子,单剩干子。”,“有几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鲁迅与朱安的结合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不满于这种婚姻,却又受传统的约束无法挣脱而“落尽了叶子”,护着皮伤之中又不忘与传统婚姻抗争,反对传统,希望把天空刺破。“枣树知道小粉红花的梦”,“也知道落叶的梦”,这是两个反方向,秋后有春,春后是秋。鲁迅感到了他的爱情是如此的渺茫。
“天空”其实也预感到了危险,“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鲁迅的思想中透露着反传统的一面,锐利的锋芒使得封建婚姻文化欲远离人间,为什么他会如此地“一意要制他的死命”?许是他发现了他与许广平之间的感情,那是两个都欲新生的人。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这是觉醒的声音,是叛逆与反抗传统的“恶鸟”,鲁迅听到了“夜半的笑声”,“这声音就在我的嘴里”,这是鲁迅发自内心的笑,暗示着他想冲突封建婚姻,把握爱情。“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似乎又怯弱了。这也正是造成鲁迅感觉爱情渺茫的原因之一。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小飞虫向往着光,追求着真理和光明,这正是那群挽留鲁迅任教的女学生们。“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这是散文诗的诗眼。“我以为”是诗人的一种感觉,他感觉到了火是真的,也就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爱情火花,其中的“他”字也别有用心,用一个男“他”,既包括了许广平,也包括了鲁迅自己,说明他不仅感觉到了许广平对他的爱情,也感觉到了他对许广平也产生了感情。诗写于1924年9月15日深夜而许广平等女学生挽留鲁迅那天正是9月15日,挽留中许广平的表现是最为激烈的,或因“爱”而挽留,或因“敬”而挽留,总之鲁迅认为了“火是真的”而有了随感。
“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鲁迅渴望爱情。“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鲁迅对“小青虫”充满了怜惜和爱意,这种感觉是爱情产生后的感觉。可是小青虫“老”了,怜惜感觉出了“火”却没有看到希望,他看到的是小青虫的死亡,看到的仅仅是无希望的爱情。“他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他敬佩为爱而牺牲性命的英雄,看到了他们不可能的前途,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其原因之一是鲁迅是受封建婚姻约束的,有名份上的妻子,二是鲁迅与许广平年龄上的差别使鲁迅认为不可能,三是鲁迅的身体状况差又受人冷漠,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鲁迅“我以为这火是真的”,而未必是真的,许广平没有说过,鲁迅没有说过,他有的只是一种感觉。
《秋夜》是鲁迅的一篇爱情散文诗,是在语言中和写作时间上可以感觉到的,他是鲁迅心灵中的隐秘。

作者通过对秋夜所见所感的抒写,刻画了枣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反抗恶势力的韧性战斗精神,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憎恶和蔑视、对弱小的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追求光明的奋斗者的热诚赞颂。

《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情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

“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势力,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做着“春的到来”的梦的小红花象征着善良的弱者,耸立在后园的两株枣树,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

扩展资料:

一、创造背景

此文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统治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

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

二、作品写作手法赏析

此文通篇采用象征手法,以枣树和天空的尖锐对立和斗争为轴心,精心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强烈时代特点的意象世界,作者以坚韧顽强的枣树为一方,写了小粉红花的柔弱而有美好的梦幻,写小青虫追求光明而又有些莽撞,写夜游鸟令恶势力丧胆的叫声。

以天空为一方,写了星垦,月亮、繁霜,象征了恶势力及其帮凶。敌我双方的象征物互相对立而又和谐统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及其政治斗争形势,从而唤起了想象和联想。这种用象征手法构筑完整意境的方法,是此文一突出特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夜



《秋夜》以浓郁的抒情笔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象征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颂了抗击黑暗不畏强敌的战士,对被压迫者向往美好未来表示同情,表现了鲁迅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顽强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意志。


周树人为什么起笔名叫鲁迅?
“公汗”,迅翁以之为笔名发表了12篇杂文,其十篇写作于1934年5至10月间,南方天气炎热,他“汗流浃背”,“痱子满身”地为公众挥汗写作,由之可见先生精神品格。“华圉”,仅见于《门外文谈》(发表在《申报》副刊《自由谈》)。许广平女士曾说:华圉“是出自孟子,始舍之圉圉焉,所谓圉圉,意...

鲁迅?他的生平、事迹
《孔乙己》又别出心裁地选用酒店的“小伙计”来讲述故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写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酒客与老板)的麻木与残酷,而“他”自己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终于成为“看客”中的一员。《药》更是出人意料地将小说的主人公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

鲁迅又几个笔名?
”1933年,鲁迅发表杂文《夜颂》时,用了“游光”这个笔名,关于“游光”这个笔名,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说:“在《准风月谈》里用‘游光’笔名所写的文章多半是关于夜的东西。如《夜颂》、《谈蝙蝠》、《秋夜纪游》、《文床秋梦》。”“游光”这个笔名含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的意思。1936...

文学写作《间接抒情的运用》
间接抒情就是抒情结合其他表达方式,即叙述、描写和议论,来达到作者抒 *** 感的目的。在这些抒情方式之中,抒情以含蓄温婉的方式,通过对景、事、物、理的塑造阐释,来折射出人的情感思想意趣。在叙述文学,甚至在很多抒情文学中,抒情常常是以描写、叙述客观物象事物的形式出现,这时作家的情感隐藏在客观对象的叙述描写之...

作词人范仲淹生平简介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

鲁迅用过的笔名是什么意思
“公汗”,迅翁以之为笔名发表了12篇杂文,其十篇写作于1934年5至10月间,南方天气炎热,他“汗流浃背”,“痱子满身”地为公众挥汗写作,由之可见先生精神品格。“华圉”,仅见于《门外文谈》(发表在《申报》副刊《自由谈》)。许广平女士曾说:华圉“是出自孟子,始舍之圉圉焉,所谓圉圉,意...

《秋声赋》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

鲁迅是哪一年,从发表什么作品开始用“鲁迅”这个笔名的?
“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

[急!]从鲁迅的笔名对鲁迅的认识
许广平同志说鲁迅先生写有关浙江事情的文章即用这些笔名。 小孩子:《儿歌的“反动”》一文中《反动歌》的署名。这首歌是以小孩子的身份写的,是讽刺鸳鸯蝴蝶派的无聊文人胡琛的。胡敌视新文化运动,曾编过两册《儿童诗歌》。鲁迅为反击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故以“小孩子”为名作歌刺之。 宓子章:也是有关...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的秋夜一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思想? -
赵琳乐净:[答案] 身处长夜,既决心与黑暗势力誓死斗争,又深感这一斗争的艰险与悲壮.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写的《秋夜》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赵琳乐净: 鲁迅写的《秋夜》的中心思想是借夜景表达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邙山区19178728286: 《秋夜》创造了哪些象征形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赵琳乐净:[答案] 在星星点点的夏夜,又一次翻开《秋夜》,一种感悟不觉游上心头.鲁迅的《秋夜》向来是文坛中的一个争论点,那一系列的意象让人琢磨了几代,解读《秋夜》,便是感觉意像.徐徐地读着《秋夜》,忽而感到,《秋夜》是鲁迅的一篇...

邙山区19178728286: 《秋夜》运用?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赵琳乐净: 鲁迅《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饱受邪恶势力的摧残,仍然对未来怀有希望,韧性战斗.这篇作品写秋夜后园和室外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的《秋夜》运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
赵琳乐净: 表达了自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 -
赵琳乐净: 鲁迅《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冷寂深邃

邙山区19178728286: 想想作者要表现什么样的感?秋夜鲁迅请写出作者描写的景物,想想作者
赵琳乐净: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

邙山区19178728286: 《秋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赵琳乐净: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散文<希望><秋夜>的具体赏析 -
赵琳乐净: 在《野草·希望》中,鲁迅先生反复地重复这样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绝望”、“希望”与“虚妄”三者之间,鲁迅不仅表明了通常意义上关于“希望”而“虚妄”的逻辑关系,还更深刻更深邃也更鲁迅个人化的是他...

邙山区19178728286: 鲁迅 选自《野草》中的秋夜 问题:作者对文中的事物各有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
赵琳乐净: 鲁迅先生歌颂的,是卑微而不起眼的枣树和小花小草,憎恶的,是天空的那鬼眼自大的星星,还有被“刺得囧的发白的月亮”只有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