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作者&投稿:诺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其实并不是非战时不消耗粮草,而是战时的粮草消耗速度太快了。司马迁曾经说过:“粮草不够多,就切记不能和敌方打持久战。”

以乾隆在位时期攻打缅甸为例,1万满兵、3万汉兵和各类马匹10万计算,10个月的粮食需要42万石,清朝时期1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2斤。意思就是说,这4万的士兵和10万的马匹在10个月内会消耗粮食25200吨。

由此可见战争对粮草的需求量有多大,而且这还只是计算士兵的消耗量,实际上运输粮草的后勤部队本身也会消耗大量的物资。

辎重队自身消耗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限制,导致古代行军打仗需要强大的后勤队伍来提供粮草、衣物和军械等各种物资,所以出征的队伍中非战斗人员的比例是很高的,一般可以达到五分之三。史书上常常提及的十万大军,真正有战斗能力也就四万左右。占比如此之高的辎重队自身也消耗着物资,这才容易导致粮草不足。

非战争时期军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叫屯田,由官府负责组织经营,安排士兵和屯民耕作官田,采取大面积耕作的方式和利用先进生产工具。

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生产大量的粮食,足够满足非战时的军队粮食需求。唐朝时期,藩镇使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起到很大的功劳,节度使的军队就是通过屯田实现自给自足。但到了后期,节度使的权力也一步步扩大,逐渐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

减少粮草运输过程的消耗

为了减轻粮草,就必须尽量减少部队中后勤人员的比例,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例如秦始皇专门修建“秦直道”通往甘肃,宋朝时期在北方修建了运河用于运输、明朝朱元璋在北伐时,为了缩短运粮路程,直接在松亭关大宁会州修了粮仓。这些方式都是为了降低粮草在运输过程中损耗。

游牧民族的特殊补给方式

蒙古帝国曾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驰骋亚欧大陆,其中后勤补给方式有很特殊,他们将牛肉切细后晒干,装进羊胃袋里,行军途中通过肉干和水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此外,游牧民族还会携带马和羊等牲畜,这便是移动的粮仓,不必依靠庞大的后勤补给队伍,大大减少粮草的消耗。

兵力的消耗和补充

战争一旦打响,除了快速的物资消耗,士兵也会出现大量伤亡,兵力的消耗需要补充,所以需要远远不断提供新的兵员,就需要增加征兵量。农民中年轻的劳动力就会被抽走,这会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这无疑是釜底抽薪,所以非到不得已的时候,将军都不会选择打持久战,一般都会选择速战速决。

古代打仗,尤其是打秦赵长平之战那样的阵地战、持久战,后勤粮草供应往往会成为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动辄十万、几十万的士兵每天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个小数目。受古时候农业生产力限制,日常鸡蛋、猪肉等富含蛋白质与脂肪的副食品供应较为缺乏,士兵们基本是就着咸菜汤吃白饭。这样的吃法一个青壮年每天可以干掉2斤米,1万士兵每天就是2万斤米,10万呢?20万斤!

如此巨大数目的日消耗量,对国家的粮食供应能力可是巨大的挑战!而且,这里算的仅仅只是人吃的粮食,还没加上军中马匹嚼的呢。汉武帝为打败匈奴,不惜好马喂精粮,军马吃的可都是黄灿灿的粟米,马吃的可比人多,又增添一笔不小的粮食供应。

海量的粮食,完全由内地产粮区运往前线边区,再强的国力也吃不消啊!于是,从汉朝初年开始,朝廷就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商人、平民等民间力量参与去往边境的运粮活动。但即便如此,边境粮食依然吃紧,为啥?因为远距离运输的成本实在太高,效率又实在太低。

古代有句话,叫“千里不运粮”。后勤辎重部队里的人和马,来来回回在路上的日子,也要吃粮食吧。运个几十上百里地还好说,运去100斤粮食,除去沿途押解人马吃喝,也还能剩下个七八成,可要是走上千把里,估计粮食运到军营的时候也就没留下多少了。

因此在大多数时期,古代军队的吃饭问题,基本还是要靠自己解决,怎么解决呢?别着急,咱中国人到哪里都能想办法种地。

早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出祁山讨伐魏国,就组织过士兵和无地流民,在汉中地区开垦土地种田打粮食。那时候的士兵,没有现代这么高的职业化水平,平常不打仗的日子,就挽起裤腿下田种地。这样的粮食生产模式,叫“屯田”,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军队士兵种地的叫“军屯”,换成无地流民或迁移百姓又叫“民屯”,说起来相同的意思就是这块地已经被我们占下种地、盖房子了,是我们的地盘。

既能防守边疆,又不需要从内地费心费力运粮食过去,这样的军队实在是是太好了!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府,大多实行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府兵制”,不仅节省了粮食,甚至就连作战马匹也由士兵自行准备。比如,花木兰去往军营报到前,就四处张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室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朱元璋更是对这种自给自足型军队喜欢得不得了,因而在全国各地以卫和所为单位设置“军户”,并且配备相应的土地、水塘、山林等生产资源,基本做到了明朝版的南泥湾开荒。

小时候饿过肚皮的朱元璋看到这幅情景,乐呵呵地说:“我养兵百万,却不用消耗民间一粒粮食。”

然而,明朝的这套制度运行到后面逐渐面临解体,以军户为主体组成的军队越来越缺乏战斗力。这也难怪,你朱元璋就能保证军户家的孩子代代都是打仗的材料?要是连儿子都生不出,生的都是女孩呢?于是,以当兵领工资的职业化军队成为了主流,如此一来国家又得花钱给粮食养着几十、上百万的军队,以及这几十、上百万军队背后上千万数量级的军属,财政负担也就响应地日益加重。

国家豢养职业化军队,一旦打起仗来,兵马开赴边疆,那么后勤辎重运输就又回到了老问题上,运输成本太高、运输效率太低。参与军需运输的民夫、牛马脱离农业,就不再向外生产、输出粮食了,转而反过来要国家拿出粮食来供应他们。这一来一去国家三年的存粮,可能也就只能支撑战时一年的消耗,所以打战耗费粮草,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打仗的话需要后勤部队,这后勤部队的人数会比战斗部队都得多,而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他们的耗粮总数也得算到整支部队里的。

古代的生产运输能力非常低下,基本上都是靠人力运输。一般来说,打仗在150里范围内的后勤与战斗比例是1比1,也就是说,把部队从城池里拉到乡下拉练打仗大话,粮草消耗数量就会增加一倍以上了;而每增加150里地,后勤人员就得增加一倍以上。比如曹操南征赤壁,曹操带领的战斗部队大约是15.5万人,从宛城到襄樊大约是500里地,曹操征发了50万左右的农夫服徭役来作为后勤部队,战勤比例约等于1比3。想想看,本来只是15.5万人吃粮草吃饭,打起仗来就有65.5万人吃饭,这消耗粮草足足增加了4倍多。

其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古代,有个词叫屯田,这个是利用物产就地解决的方法解决给养问题。比如,曹操派曹彰在雁门关北平地区屯田,曹彰手下有15000名骑兵,这些骑兵的战马只要放着去吃草就行了,也不用怎么要去另外补充粮草。但是如果将部队集结起来之后,当地的物产肯定是不够了,这些牛马吃的草就无法就地解决了,必须要从其他地方输送粮草过来,比如一名骑兵加一匹马总共消耗的粮草大约相当于5个士兵消耗的粮草。

中国大多数王朝采用的是征兵制,即寓兵于农,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农。他们按一定期限给国家服兵役,有的甚至还自带衣粮,好处是免除自身徭役,服役期之外就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口粮自然不需要朝廷来操心。两汉的征兵制、唐前期的府兵制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在一个地方长期屯驻,则需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即所谓军屯制度。明朝的卫所制也类似于这种情况,正如朱元璋所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古代运送粮食的非常不方面,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大战,汉武前线的军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而汉武帝还征集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 ,步兵数十万,负责转运辎重,保障后勤供应。后勤的人员比前方的人员都多,根据记载当时能有五分之一的军粮到前线已经很厉害。《史记》记载,汉军在西南粮食运输损失的情况是“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也就是说只有1%的粮食能到前线。

战争打的就是银子,现在的战争更加可怕,一架歼-20造价7亿人民币,军舰上面的近防炮一分钟打出的子弹价值几千万,一艘航空母舰几百亿,一旦战争爆发,这些都是要经济作为基础。

虽然打仗耗费钱粮,影响经济,但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并不是,如果不打仗的时候,就会让士兵回到家乡,帮助农民耕种,获得更多的粮食,消耗粮食比较少。

古代打仗耗费粮草。不打仗的时候并不是不吃饭。而是不打仗的时候吃的少。而且不打仗的时候很多人都吃不饱。

不是,不打仗也要吃饭,但要少很多后勤人员,同时将士们也能自力更生。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打仗的确是很耗费粮草,虽说不打战也吃饭,但是开销没有打仗那么大。毕竟大战过程中吃的粮食多也就算了,就算是路上的运输,也要耗费很多粮食。打仗时,首先就要保证粮草的安全。大战来临之际,很多人的身心都会受到这种紧张气氛的感染,变得比平时有压力。而一般人排解压力的通用方法之一就是吃东西。古代...

古代打仗需要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需要吃饭吗?
对于军队来说,粮草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粮草那么就很有可能打败仗,国家因此也会被入侵和破坏。粮草在战争时期和金子的价值无疑是等同的。当战争发生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的储备和运输,这是一支军队的命脉。所以在打仗前,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粮草的储备足,并且对于粮仓要有专门的士兵去看护...

为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里面的“粮”“草”分别指什么?_百度...
一场战争的成败后勤保障十分重要,必要的粮草供给不能保证,战役很难取得胜利。智慧绝伦的诸葛亮在率领蜀军攻打魏国时就因为粮草耗尽束手无策,无独有偶,乾隆皇帝在平定准噶尔时耗费三年时间,最终也是因为粮草问题前功尽弃。 由此可见,粮草在一场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中就有记载“兵马不动...

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了吗?
但是打仗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打仗的时候士兵是没时间去种地的,所以如果一场战争大的很久,那么对于朝廷的粮食消耗的非常巨大的,所以就需要向农民们再次征收粮食,所以才会说打仗耗费粮草。因此,并不是不打仗的时候就不需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哪有不吃饭的,只不过不打仗的时候,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粮食。

行军打仗为什么耗费粮草
行军打仗的时候活动量大吃的自然就比不打仗的时候多,既然是行军打仗…那么肯定要押运粮草跟随军队行军…或是押送粮草给军队补充物资,押运粮草的人力和物力的支出要比另外押送粮草给军队补充物资的消耗小,好像有过这方面的讲史,说什么古代押送粮食的人在押送过程中吃的粮食比他们押送的粮食还要多。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答案是,吃;但这得吃,就没那么多生死之间的顾虑,而是生活的顾虑,因为你知道自己明天会如何,遂在吃粮食方面反而节省一些,不那么消耗粮食。古代打仗为何耗费粮草?道路设施不够完善,导致送粮异常艰难,往往送至营地时,粮食在路上已经有所损坏、发霉,以及中途的吃喝拉撒。例如秦朝战天下时,输送...

为何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所以在不打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在务农的状态。跟现在的参军不一样,只要你负责训练就可以了。到了打仗的时候,你所种的地就没人管了,你只能靠着国家养活,粮食产出少了耗费的自然就多了。2、押运粮草我们看电视里经常有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粮草的押运...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每天在家里也是吃饭住宿走路,你出门在外旅游也是吃饭住宿走路,为什么你旅游时花的钱要远远多于在家呢?古代军队不打仗的时候,当然也要吃饭。但是打仗时期的吃饭和不打仗时期的吃饭,完全是两个概念。古代政府是怎么解决军队的吃饭问题呢?在大多数时期,古代军队的吃饭问题基本靠自己...

为什么打仗比耗粮草
刀枪、弓箭、甲胄、帐篷,又增加了运输上的消耗,平时这些东西一个是折损不大自己有时间还能制造修理一部分最后大宗货物集体补运或者零打碎敲的慢慢补充都能有效降低运力消耗,粮草不仅仅是一线士兵吃的啊,一般古代打仗10W军队怎么也要配个1-2W民夫来搞运输的。

为什么古代一有战争就缺粮草
可是碰到战争的情况下,士兵们没有办法再次生产制造粮食,这个时候就务必要借助官府征选粮草,随后再运输到前线给他。在运输的全过程中又会造成极大的耗费,并且在战争里边对手还会继续想办法毁坏,再加上军人贪污等一系列要素,粮草的耗费顺理成章就会越来越非常大。因此古时候要打仗,必须耗费很多的粮草,...

墉桥区15326854020: 为什么古代一打仗都说要浪费多少钱、多少粮食!!难道说不打仗的时候士兵就不吃了?不打仗就不发粮饷嘛! -
大季制松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的话运粮是一部分巨大的耗资,虽说兵器是自己制造,但是也是要花钱的,士兵不可能无义务的去打仗,运粮,造兵器,况且开采造武器的原料也是要花钱的!

墉桥区15326854020: 古代打仗需要大量粮草,那么不打仗就不需要囤积粮草吗 -
大季制松根: 和平时期兵力是相对分散的,可以在各自的管辖区域内镇守吃粮,而战争期间需要进行兵力结集,可能几个省的兵力集中成大兵团进行作战,就需要将粮草也集中起来.还有就是战争很可能不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如果需要深入敌阵,就必须有运输队不断的将后方的粮草运往前线,有时负责督粮、调配的人员并不比前线作战的人员少.有一话是这样讲的“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墉桥区15326854020: 古代战争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吗 -
大季制松根: 是的 第一,不打仗的时候,士兵拿的是俸禄,不一定是现粮,而且这些都算是朝廷的计划内支出.计划内的都是看锅做饭,有多少能力养多少兵.而打仗的时候,士兵吃的必须是现粮,朝廷如果存量不够,就只能征粮,或者到市场上买,或者是...

墉桥区15326854020: 为什么古代的人一打仗就要用粮?难道士兵们平常不吃粮吗? -
大季制松根: 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想吃饱饭一个是大富大贵,一个就是当兵,但是当兵就要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虽然平时也吃粮,但是打仗的时候如果没有粮食或粮食缺乏就会发生兵变事件,但是如果在打仗前只要有一方的粮草很充足就能影响双方的士气,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因.麻烦采纳,谢谢!

墉桥区15326854020: 为什么古代带兵打仗需要那么多的粮草,难道那些兵在原来的驻地不需要吗,把那些集合起来不就行了吗,为什 -
大季制松根: 不打仗的时候,大部分是隋唐的府兵一样自己种粮,很正的募兵不多,就算是募兵,有固定的镇守位置,粮草可以就...

墉桥区15326854020: 古代打胜仗后吃饭就()人心? -
大季制松根: 古代有打活仗、四脚羊的说法.历史在南北朝以及隋朝末年出现过.比如前秦的皇帝苻登为报杀父之仇,死攻后秦创始人姚苌,由于日日出战,粮草不足.就宣布打活仗,要求以敌方死尸为食..士兵不打仗就没肉吃.打了仗就有了肉吃.姚苌于是很惊讶对方怎么解决粮草的,后得知原因后就避而不战..结果苻登没肉吃了就撤军了..

墉桥区15326854020: 古代战争为什么需要囤积大量粮草 -
大季制松根: 因为兵书说,征战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时候并不是交战方有什么战术人员问题,只是因为没有粮草了会自乱的.尤其是在古代的环境下,粮草是战争胜利的一半多很重要的.

墉桥区15326854020: 古代打仗粮草问题 -
大季制松根: 主要是粮草运输上的问题重要.交通不方便.作战时人员行动粮食局必须要保障.还有马匹的草料.另外粮草也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多少著名的战役就是先 消耗掉对方的粮草 才 取得最后的胜利. 补给在现代战争中同样重要.二战德军最后在莫斯科的惨败也是因为补给不足丧失胜利的机会.

墉桥区15326854020: 为何战时比平时消耗更多的粮草,从古至今探讨的问题,望网友有好的见?
大季制松根: 1.打仗肯定比平时消耗体力要多! 2.部队在前进的时候有时候要轻装,一些不方便行军携带的粮草要扔掉,而行军结束后,后方又得补回来,简单的说就是有些粮草被...

墉桥区15326854020: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的作用是什么? -
大季制松根: 没有粮草,军心就会涣散没有粮草.很多兵就不想打仗,因为战乱十分很多人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的举长平之战给楼主看看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