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的风有十五国风,有哪十五国? 速答…?

作者&投稿:宰父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中风有15国风,共有多少篇?~

国风共160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风》,就是各地的民歌。一共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的民歌。其时代,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诗,大部分是东周的诗。

《雅》,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宫廷的乐歌,是士大夫的作品。《大雅》是朝会之乐,凡三十一篇;《小雅》是宴飨之乐,现存七十四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诗,是『以成功告于神明』的祭歌。就时代说,最古的是《周颂》,凡三十一篇,是周天子用的。《鲁颂》四篇,是鲁国国君表扬周公用的,产生于公元前七世纪。《商颂》五篇,是殷商后代宋国君主的歌,产生于公元前七、八世纪之间。

《诗经》的六义和四始:《诗大序》本其说谓:『《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古人所谓《诗》之六义,有两类不同的组别:风、雅、颂指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指诗之作法。

《国风》头一篇是《关睢》,《小雅》头一篇是《鹿鸣》,《大雅》头一篇是《文王》,《颂》头一篇是《清庙》,这四篇,称为『四始』。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   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诗经 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国风》是《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等,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风”的含义:
  《诗大序》最早政治解释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以风来比喻王者教化——唐代孔颖达从其说。
  宋代,郑樵的《六经奥论》始从音乐上来解释风:“风土之音曰风。”
  宋代朱熹也有类似的解释:“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近代从郑朱之说,认为“风”即“土风”,即不同地区地方音乐。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目录: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
  十五国风——“风”之“五大文学区域”:
  1、南区----《周南》、《召南》、《陈风》:“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6�1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注:引用网络资料)。
  2、西区----《秦风》、《豳风》:“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6�1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注:引用网络资料)。
  3、北区----《魏风》、《唐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魏地狭窄,民俗俭啬。”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注:引用网络资料)。
  4、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邶和鄘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曹在今山东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汉书�6�1地理志》:‘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注:引用网络资料)。
  5、东区----《齐风》:“齐在今山东中北部,首都临淄。《史记 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间一都会。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齐富甲东海,士农工商贾云集,文风开放。其诗善于夸饰,舒缓深远,节奏疏宕。”(注:引用网络资料)。
  十五国风,分布地域很广:
  1、“周南”:周公旦所辖治地区,即今河南洛阳至湖北北部江汉一带的地方音乐 ;
  2、“召南”召公奭所辖治地区,即今陕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区的地方音乐;
  3、“二南”:大都产生在江汉流域;
  4、其余13国风:大都产生在黄河流域,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其中集中于河南地区的“邶鄘卫郑桧”等“郑卫之音”多达六七十首——这些地方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世界现存时代较早的印刷地图,比欧洲的第一张印刷地图早约200年,制图水平远在欧洲第一张印刷地图之上。《十五国风地理之图》:该图绘于1155年,是为《诗经》周南至豳风之十五国风(国为诸侯所封之域,风为民俗歌谣之诗)绘制的地理图,图的范围主要是长江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
  1、中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杨甲编撰《六经图》中的一幅地图。
  2、《六经图》初刻于乾道元年(1165),失传。现存宋刻本为南宋福建刻袖珍本残本,其中有《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图中山脉用黑三角形表示,河流用单曲线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只“周南、召南”外括方框,“秦、晋”等用圆形黑底白字表示,长城的符号十分醒目。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十五国风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

南区--《周南》、《召南》、《陈风》
西区--《秦风》、《豳风》
北区--《魏风》、《唐风》
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
《王风》、《桧风》、《曹风》
东区--《齐风》


《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
【答案】:B B[解析]诗经中的“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风》——《诗经》的精华部分《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收集了周南、召南等15个地方的民歌。《风》大部分是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如《关雎》《硕人》;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如《硕鼠》。《风》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各自的特点为:《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的咏叹。《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诗经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风》篇 《风》包括了很多地方的民歌...

《诗经》按什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又叫“十五国风”,有160...

《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
《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风》。《风》出自各地的民歌,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

《诗经》里的风、颂、雅分别指哪三个内容?
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诗经》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诗经》分为哪三个部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分别都是哪些?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照使用场合和使用者所处阶级来划分的,“风”是指地方风俗,“雅”是指国家官方场合使用的高雅作品,“颂”则是对应国家祭祀活动,相对来说规格较高。《诗经》中的风也被称作“国风”“十五国风”,主要收录周朝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诗歌作品,其中周南11篇、召南14篇、...

《诗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2..按照国家分--- 国风·周南国风·召南国风·邶风国风...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颂是指() -
微禄复方:[选项] A. 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B. 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 从民间采集到的歌谣 D. 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歌谣

龙游县17120817032: 醉西游答题活动,《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几篇 正确答案是什么? -
微禄复方:[答案] 醉西游答题活动,题目:《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有几篇 正确答案是305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
微禄复方:[答案] 风雅颂 一般是按照功能来划分的 风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颂”是祭祀乐歌 风又分十五国风 这是按地域分的 雅分大雅小雅是按音乐布局分的 颂分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分别是周、鲁、商的颂歌 歌颂...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 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共有几篇 -
微禄复方:[答案] 共 305 风105 大小雅160 颂40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根据什么分成风﹑雅﹑颂三类诗歌 -
微禄复方:[答案]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精华是什么? -
微禄复方:[答案]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颂是指( ) -
微禄复方:[选项] A. 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B. 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 从民间采集到的歌谣 D. 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歌谣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
微禄复方: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雅,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风雅颂分别指什么 -
微禄复方: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龙游县17120817032: 《诗经》分为 风 ,雅,颂三部分 ,其艺术手法被后人概括为( )( )( ) -
微禄复方:[答案] 赋比兴 赋:直接陈述 比:打比方,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