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臣子意见,虚心进取,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怎样的皇帝?

作者&投稿:比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是个极其严肃、不苟言笑的皇帝。

古代帝王有很多,唐太宗就是其中一个,提及唐太宗,虚怀纳谏的开明作风在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善于用人、吸引忠心耿耿的臣子面纳谏。天子有至高的权利,不怒自威,为了听到臣子的忠言,李世民付出很多努力!。根据史料,唐太宗是个极其严肃的皇帝,有些臣子害怕,面对唐太宗时,不知所措,表现得很不自然。

大臣怕皇帝,谈论政事之前,要考量一番如何表达。心里想到的是自保,没有精力思索政务,更别说谏言了。为了缓解紧张感,李世民做出了改变。有人上奏,耐心倾听,及时鼓励。这样的做法确实取得了效果,臣子们改掉了害怕失言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太宗畅谈自己想法,为了解决问题,据理力争。

”如果皇帝自以为是,以为贤明大度,大臣只能默认不去纠正过错,君主不会认识到错误,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李世民对臣子要求:“你们看到不利于百姓的事情,一定要直言!”

“以史为镜 观天下兴替”是唐太宗的名言。吸取教训,常常和大臣讲述前朝君主的事,要尽忠上谏。在唐太宗看来,隋炀帝是个自以为是,其残暴让臣子们害怕,隋炀帝身边的往是溜须拍马之人,他听不规劝,认识不到失误。最终,结果意料之中,隋朝很快灭亡,不敢伸张正义的大臣也身败名裂。一段时间内听不到大臣说事情,李世民会担心会去找大臣。魏徵认为,诚心求谏是好事,大臣们有不同想法。大臣们存在顾虑:心生胆怯的人,内心忠义善良也不敢说话;被疏远的人,担心不被信任;仰慕权位之人,害怕影响个人利益。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智谋,而且非常善于治理国家。并且也是非常的兢兢业业的。他对待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而且非常礼贤下士,懂得知人善用。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个真正的明君,他喜欢听取臣子的建议,但是自己又有独特的看法,懂得取舍,所以可以开创开元盛世。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帝,他非常的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对于自己不好的一面经常加以改善。

李世民是个举世明君。李世民为唐朝的不断发展,开创了好的基础。


《道德经》第六十七讲 天道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容颜、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也正如长孙...

关于唐太宗善于采纳明臣纳谏,不断对照检点自己的得失的故事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如何评价封神演义中的周武王姬发,他有什么性格特征?
三、姬发善于听从臣子意见。在讨伐商朝时,经常会有很多臣子表达自己的伐商意见,他会虚心的听从臣子的意见,综合多方意见进行考量,所以他并不是一个武断的君主,这也是他和纣王不同的地方。综上所述,这就是姬发为何一直能够稳住周武王宝座的原因。他的性格中不仅彰显君王气度,而且他还善于听从臣子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
起初由于齐威王不理政事,因此积压问题比较多。一旦广开言路,进谏者很多,“门庭如市”,当很多问题得到解决后,政治清明,进谏者越来越少,“时时而间进”,最后几乎“无可进者”。8. 齐王,作为君主能虚心接受臣子的意见。参考:百度知道 一题题搜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作者是谁?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徵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

谁能提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翻译
这两点是上古圣王制定的刑法,也是作臣子的人所犯的最重的罪。我虽然愚笨,但愿尽自己的忠心,绝不逃避死亡。”武灵王说:“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加任何隐讳,这就是忠臣;不阻塞言路,虚心接受意见,这就叫明主。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您就坦然地说吧!” 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

唐太宗处理君民关系的故事?急!!!
李世民如何处理君臣关系 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之一即在于君臣相得,这一点没有争议,只是有意无意间被夸大了。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尉迟恭、房玄龄这些心腹大臣的关系,其中的微妙,大可玩味。贞观六年(632)在李世民的出生地武功举行宴会,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宴会上,尉迟恭想起自己无论是在...

请你举出我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的例子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

中国古代最善于沟通的第一人是谁
“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 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二)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 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

求谏译文
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事不远,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谏诤。”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

肃州区17787177878: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有名字和故事 -
杨朗立加:[答案]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

肃州区17787177878: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唐太宗 -
杨朗立加: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或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

肃州区17787177878: 历史上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都有谁?除李世民外.
杨朗立加: 刘备

肃州区17787177878: 古代贤者以史为鉴来治理国家的事例 -
杨朗立加: 1、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短命的教训,要以民为本,抚恤百姓.以人为镜: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大胆进柬,指出皇上的不足.此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的时后说的,他说魏征死了,他失去了一面镜子.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

肃州区17787177878: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 -
杨朗立加: 唐太宗深知要治理好这么大的国家是必须要得到贤能之人的帮助的 虚心纳谏就可以使得当时的贤能之人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而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人才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还有就是和唐太宗被人的性格有关了 他是一个明辨是非 心胸广阔的人 所以才可以广纳谏言

肃州区17787177878: “《资治通鉴 唐纪》中魏征向唐太宗李世明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
杨朗立加: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对我的启示就是要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好的坏的博纳众长最后自己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怀有一个谦虚的心. 以上是我各人的看法 资治通鉴 唐纪 略看了一二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采纳

肃州区17787177878: 唐朝哪个皇帝最英明啊
杨朗立加: 我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能鼓励臣下进谏,虚心听取不同和反对意见,同时大胆启用选拔才能之士,缔造被后世称道不已的“贞观之治”.难能可贵!

肃州区17787177878: 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家进1步强盛? -
杨朗立加: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肃州区17787177878: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 -
杨朗立加: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