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萧萧》的内涵是什么

作者&投稿:闽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沈从文《萧萧》全文是什么?~

萧萧十二岁时作为童养媳出嫁,她的“丈夫”才刚刚断奶不久。十五岁时,被比她大十多岁的长工花狗引诱失身,并怀了孕,犯下了伤风败俗的“弥天大罪”。按照族规,她将被“发卖”,但由于“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事情延搁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萧萧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全家欢喜,萧萧又被留下来,过上了与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

1、作品影响
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展现淳朴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生情态的“湘西小说”。而《萧萧》是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乡土写实类的代表作之一。
2、沈从文介绍
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3、沈从作品

《老实人》、《蜜柑》、《神巫之爱》、《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 。

简介
《萧萧》沈从文短篇小说,写于1929年,最初刊于《小说月报》21卷1号。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主人公萧萧从小失去父母,在她12岁时,没有坐花轿穿红着绿的体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妇,丈夫断奶不久,不满三岁。就在她情窦初开时,不免遭人诱奸,因为生了个儿子,才幸免于死,没有被沉潭。她儿子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作品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情调。

《萧萧》赏析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
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于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现出来——在这个小说中,矛盾都被放在情节与细节之后,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冲突,但是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象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一句淡淡的点染,说出这个糊糊涂涂的女孩子心里,隐隐地有了害怕与快乐的争执。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个妇人。
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
于是萧萧此刻要面对的是礼法制度。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家里是“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不过沈从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各按本分乱下去。”好象生气流泪骂人也都是应尽的义务,尽完便也罢了。而对萧萧的惩罚措施,依法倒是十分严厉:“沉潭”或“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象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
萧萧在与礼法制度的冲撞,终于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也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以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然而,既便沈从文是将矛盾都尽量淡化,在冲突的弱化中进展情节的,但他还是不得不写进了残酷的现实与制度。——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的一生却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于是小说中还有另一个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女学生”,是这群人,引进了自觉的反省反抗的力量。
在《萧萧》中,对女学生的叙述完全是虚写,她们就象是小说的后景,不停地从庄子边“过身”,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对萧萧来说,女学生完全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她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
“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小说的前景中的人性的力量象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可是它们是否有可能相结合?在天性的自然发展中,同时以教育使人脱离蒙昧?从而人能够对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对抗的能力。小说不是条理如此明晰的论说,沈从文也不可能是在观念的指导下安排结构,但小说家的感性直觉却可能是与理性结论相通的。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说的原作结尾是这样的: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而一九五七年较改字句的时候,沈从文加了这样的一句关于女学生的话: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
‘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
在一种轮回之中,新的变数也正在酝酿与萌芽。
作为小说,《萧萧》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种固有的思想的藩篱,而带给人新的启示。在《萧萧》中,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怎样写读了沈从文的萧萧一文的论文
《萧萧》:“少女梦”构筑的“湘西梦”【摘要】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沈从文用她们的梦境展现了她们最纯真的形象,寄托了她们对生活的向往,而梦的转变也传达出了女性成长的内涵。怀着一颗“北京梦”的沈从文,来到都市以后求学失败、求职碰壁、投稿受挫。当他饿着肚子踯躅街头接受着“...

关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萧萧
由于课件需要,所以求关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边城]的翠翠,和[萧萧]里面的萧萧.不仅从主观,而且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这两个人物,要联系起来!至于复制的大篇大论的而无关... 由于课件需要,所以求关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边城]的翠翠,和[萧萧]里面的萧萧.不仅从主观,而且需要从客观...

沈从文的《萧萧》用什么角度描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地位?
前三者:莫言、余华、贾平凹,后三者:鲁迅、老舍、沈从文,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我们读者无需来评判,只要用自己的眼光独到去领会文中的思想精神就是了!别具一格,独占鳌头。至于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文学技巧,客观的说,鲁迅先生要逊于提问中涉及的诸君。拙见,望...

求一篇有关沈从文小说现代性的论文?急急 20分
从另一个维度看,如果说《萧萧》中表现出的现代性的自反特征是通过对循环时间内部的蒙昧的批判达成,那么在《边城》中则着力表现“边城牧歌”的自我颠覆。我们上面提到的“渡船”意象已然为边城世界打开了一道缺口,外界的异质性因素带着某种强力迅速突破缺口,田园牧歌式的秩序被质疑,“边城牧歌”由此开始了自我颠覆的道路...

《萧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的生平: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

沈从文短篇小说品读`!!急!在线
这年1月,他返回湘西看望病中的母亲后,写出了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并写出了他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1936)和《湘西》(1939)中的许多篇章,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游园集》、《如蕤集》,以及他的第一部自传《从文自传》,还执编了天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成为了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 在随后的两年里...

比较鲁迅的《伤逝》和沈从文的《萧萧》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异同?
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

结合《萧萧》《八骏图》《边城》等作品,谈谈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及其发 ...
创作与民间文学关系的角度来阐述,如笛论富的《植根于民间—沈从文小说的特有风貌》,从沈从文及创作与苗族血缘关系的角度,如龙海清的《论苗族作家沈从文及其创作》,从肇始于五四的爱与美的文学主题之于沈从文的角度,如何益民的《沈从文的〈边城〉》,从沈从文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角度,如尚喜平的《一个探索者的足迹》...

沈从文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在二百字左右)
1933年9月,接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经两年又与萧乾合编此刊。围绕这个当时地方文坛的重镇,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京派作家群。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写撑渡船老人...

请说下你读过沈从文的哪些文学作品?
最后,萧萧仍如小丈夫一起生活。这种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超越了时代。现在人读沈从文,往往会过分注意他与张兆和的情史。诚然,沈从文的情书写的非常漂亮,但代表其成就的还是小说与散文。《从文自传》是中国最杰出的散文之一,读它可知沈从文的文字的力量与美学来源。他是如何从一个边城小子,一步步走出...

清浦区18926666034: 100分悬赏,求《萧萧》(沈从文作品)意蕴赏析 -
黄颖米托: 萧萧》赏析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

清浦区18926666034: 沈从文是萧萧的主要内容 -
黄颖米托: 简介《萧萧》沈从文短篇小说,写于1929年,最初刊于《小说月报》21卷1号.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主人公萧萧从小失去父母,在她12岁时,没有坐花轿穿红着绿的体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妇,丈夫断奶不久,不满三岁.就在她情窦初开时,不免遭人诱奸,因为生了个儿子,才幸免于死,没有被沉潭.她儿子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作品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情调.

清浦区18926666034: 论述沈从文<萧萧>的思想内容 急啊 -
黄颖米托: 文章就在于人性与制度的对抗,沈先生在为人性的胜利欢呼.

清浦区18926666034: 沈从文作品赏析 -
黄颖米托: 《萧萧》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作品中鲜明的艺术特色.沈从文喜欢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赋予温柔如水,恬淡自守的品格.小说中的萧萧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看到萧萧不仅拥有者美丽的面庞,更加有一颗朴实,纯净的心.萧萧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完整的家庭,从萧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背景来看萧萧是不幸的...........

清浦区18926666034: 《萧萧》命运悲剧的内涵是什么? -
黄颖米托: 萧萧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在原始蒙昧与封建宗法的主宰下,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清浦区18926666034: 小说《萧萧》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作品反映了当时农村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黄颖米托: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

清浦区18926666034: 沈从文 萧萧 主题思想 -
黄颖米托: 女性主义不能愚昧落伍,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清浦区18926666034: 为什么说从萧萧的命运可以看出沈从文对人性胜利的赞美 -
黄颖米托: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以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

清浦区18926666034: 有关于沈从文《萧萧》的详细评论吗? -
黄颖米托: 既然都贴的这么详细了,我也没什么要说的了,其实这篇是沈从文比较易懂的一篇文章,我觉得,最好是仔细阅读细细品位比较好,楼上的都是人家个人见解,或者还只不定从那里贴来的,这样看了会影响你个人对文章的见解的

清浦区18926666034: 沈从文<萧萧>萧萧的人生是悲剧吗? -
黄颖米托: 悲剧:童养媳的命运,又受到二狗子的诱惑,珠胎暗结,最后也只能守着她的小丈夫一起呆在乡下里,过着封闭又落后的日子 另一方面,她又是幸运的,他丈夫家人并没有嫌弃她,愿意收留她,在一个古风淳厚的小镇时很难得的, 其实沈从文的小说里,也没多大讽刺的意思的,他只是用他自己的笔调去怀念自己的湘西世界,或许会写到它的落后,但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温情,在《边城》中尤其看得出来.他笔下的女性总是带着一丝丝的悲凉味道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