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一幅怎样的社会景象?

作者&投稿:依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概括了什么社会景象?~

概括了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社会景象,该句出自曹操的《蒿里行》,原文如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话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的力量,故不能齐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动荡中的正义立场。
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战乱年代 人死了没人收尸 为了躲避战乱人都走了 所以也没鸡在叫


有关鸡的诗词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现代 鲁迅【亥年残秋偶作】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魏晋 曹操【蒿里行】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唐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唐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

有关于鸡的诗句
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带鸡的古诗名句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鸣成为友人间亲情的纽带;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鸡笼成了田园生活的日常写照。苏轼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以鸡喻人生暮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揭示出战乱的残酷,而“鸡肋”则寓言着进退维谷的困境。《...

关于小鸡的诗句古诗
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写公鸡的诗
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以“故人具鸡黍”衬托“故人”对诗人的真挚友情。唐代大诗人...

帮我找一些高中语文要背诵的诗词~~~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关于葵花的诗句曹操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
2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2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宋陆游 2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3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

求当代学生2007初中古诗里的名句,急!高分悬赏,1天内等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

屈服于命运的古代名人诗句
虽是娱神敬鬼的幻想,但无异也反映人间的豪奢。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 “对...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一幅怎样的社会景象? -
直乳诺沛: 战乱年代 人死了没人收尸 为了躲避战乱人都走了 所以也没鸡在叫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阅读材料回答: ( 1 )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 2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直乳诺沛:[答案] (1)反映了东汉末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2)军阀混战.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这一句诗句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直乳诺沛:[答案] 1.东汉末年 2.由于战乱、饥荒和瘟役,许多人死亡后没有人收尸,就露在野外,广大的地方都听不到鸡叫.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人断人肠,描写的是那一时期的悲惨景象
直乳诺沛: \B 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体现出了什么状况 -
直乳诺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直乳诺沛: 东汉末年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曹操的诗以什么著称 -
直乳诺沛: 曹操的诗以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著称.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原诗:《薤露》两汉:曹操 ...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鉴赏古诗《蒿里行》曹操本诗表现手法 -
直乳诺沛:[答案]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辛愿乱后赏析 -
直乳诺沛: 全诗鉴赏 首句,“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士兵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熟悉而陌生的家中,战乱已经结束,心情格外高兴."花开雪霁天"或许是写实,在战乱结束之后,看到天边的花儿盛开、看到大雪停了,天放晴了,心情本该别...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562732418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命百遗一,念之断人肠.3Q你知道这是哪个时期政治家对当时社会的描写吗? -
直乳诺沛:[答案] 曹操在这首诗中运用乐府旧调旧题写时事,叙述了汉末讨伐董卓的群雄互争权利,竟自相残杀的史实.诗中以精练的笔法对袁绍之流以讨伐董卓为幌子、图谋私利、行面南称孤之实的卑鄙行为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显示了曹操非凡的胆识和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