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其待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由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是什么意思?~

如果他(一般指君主)以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我,我就要为他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
出处: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刺客列传》——西汉-司马迁
原文节选:
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译文:
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
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
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扩展资料:
豫让刺襄子,故事已近曲折,始终围绕“义不二心”而襄子偏又义之这个矛盾冲突展开,最后以刺衣伏剑结束对传主的记述。
豫让是春秋晋国人,公元前453年,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赵襄子与智伯之间有极深的仇怨,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牺牲性命,就好像一个女子,应该为喜欢她的人,做最美丽的装扮,下定决心为智伯复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整修厕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原想杀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有一次,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刺杀他。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
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
赵襄子答应这样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客列传

“君知其难也”的“其”意思是:这,指代前一句“越国以鄙远”。两句意思: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
原文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释义: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出自:战国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扩展资料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
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君其待之。——君王还是等一等吧。

鞭长莫及
【原文】
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释】
1、楚子,即楚庄王,名旅行楚属子爵,故称楚子。宋:国名。楚子伐宋: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94年。
2、乐婴齐:宋国的公族,是宋戴公的五世孙。晋:国名。
3、晋侯:指晋景公,名獳(nòu);晋属侯爵,故称晋侯。
4、伯宗:晋国大夫。
5、不及马腹:不能打到马肚子上。
6、天方授楚:意指楚国正是得之天命而日益强大的时候。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
7、谚: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8、高下:犹言“屈伸”,高下在心:遇事能屈能伸,必须心中有数。意指行动必须因时制宜,不可不知权变。川:河流。 泽:水积聚的地方。 纳:容纳。 污:污浊之物。“川泽”是众水所归之处,无所不容,故可容纳污浊之物。
9、山:山林。薮(sǒu):多草的湖泽。 疾:指蛇蝎一类的毒虫。“山薮”是山林草莽之中,故可以允许毒虫隐藏。
10、瑾瑜(jǐnyú):美玉。 匿:隐藏。 瑕:玉上面的斑点。“瑾瑜”虽美,上面也不妨含有瑕疵。
11、垢:肮脏的东西。含垢:犹言“忍耻”。国君含垢:联系前面三个比喻,这一句才是要说出的本意。是说晋国应忍下一时之辱,不宜以不救宋国为可耻。因为小恶无损于大德,正如虽有污浊,不害其为川泽;虽藏毒虫,不害其为山薮;虽有瑕疵,不害其为美玉一样。

【译文】
楚庄王派人攻打宋国,宋国人派乐婴齐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在保硝楚国,不能同它争斗。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高下在心。’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著毒虫猛兽,美玉隐匿著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




《左传》闵公元年~二年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

三国志.和常杨杜赵裴传题诗
苟无恩德,任失其人,覆亡将至,何暇匡翼朝廷,崇立功名乎?君其藏之!"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林乃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依故河间太守陈延壁。陈、冯二姓,旧族冠冕。张杨利其妇女,贪其资货。林率其宗族,为之策谋。见围六十馀日,卒全堡壁。

“君之所知也”一句中的“之”字是什么用法?
“君之所知也”的“之”作助词,没有实际意义,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音节助词,无实义。出自先秦: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原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译文: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

孙权劝学翻译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

孙权劝学翻译,越详细越好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

鞭长莫及的意思?
鞭长莫及文言文答案君其待之的意思 君其待之。——君王还是等一等吧。鞭长莫及 【原文】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

过秦论翻译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

《曹冲智救库吏》文言文翻译
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原文 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1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2。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3,犹惧不免4。冲5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6。” 冲于是以刀穿7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8,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9啮,是以...

“入我心者,待之以君王;不入心者,不屑于敷衍。”这句诗什么意思?
意思是能够走进我心中的人,我会像对待君王一样臣服他,爱护他;不能走进我心中的人,我连敷衍应付他都不屑。出自——苏芩的《苏芩经典语录》。原文: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我不屑敷衍。不管生活如何百般引诱,我就是这样的决绝。译文:宁可...

宣城市19412706509: 鞭长莫及是什么意思 -
韩背曲匹: 鞭长莫及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鞭长莫及,读音biān cháng mò jí,是一个成语.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

宣城市19412706509: 十五年春,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译文 十五年春,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译文 -
韩背曲匹:[答案] 【左传·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尔虞我诈不会绝迹【原文】略【译文】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在保硝楚 国,不能同它争斗....

宣城市19412706509: 文言文《鞭长莫及》: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 -
韩背曲匹: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用适当方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纳:容纳. 瑾瑜:美玉名,泛指美玉. 匿:藏匿,隐匿. 瑕:瑕疵. 垢:耻辱. 最后一个字文中有吗

宣城市19412706509: 淮南子 人间训“君其图之”的“其”什么意思 -
韩背曲匹: 其:此处作语气词用,解释为“还是”.“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淮南子》 翻译如下: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宣城市19412706509: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是啥意思 -
韩背曲匹: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是啥意思 原 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宣城市19412706509: 疯狂猜成语一和鞭子一个手还有一个箭头是什么成语 -
韩背曲匹: 成语大挑战一根鞭子一只手一个箭头指向鞭尾答案是:鞭长莫及【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示例】:除掉腹地里几省外国人~,其余的虽然没有摆在面子上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助

宣城市19412706509: 成语鞭长莫及什么意思 -
韩背曲匹: 鞭长莫及,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左传》,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解释: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力所不及.近义词:爱莫能助、力不从心、鞭长不及.反义词:不在话下、绰绰有余、近水楼台.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宣城市19412706509: 卫君待子而为政什么意思 -
韩背曲匹: 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三章. 原文是: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

宣城市19412706509: 鞭长莫及指打不到马什么部位?
韩背曲匹: 马肚子意思是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译文: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

宣城市19412706509: 古代汉语词典中“待”的意思 -
韩背曲匹: 待dài<动>(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有待而行也.——《易·归妹》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