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诗人刘秉忠和姚广孝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漫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永乐时的少师姚广孝和元朝时的刘秉忠的生平事迹如何?~

法名道衍,字斯道。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医生世家。十四岁出家为僧。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为有名望的高僧。但追求功利,欲成开国建业之功。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广孝以荐入选燕王朱棣,从此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惠帝削藩,朱棣「靖难」起兵前,他曾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并为筹划军事;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北伐之师。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对皇帝所赠宅第、宫人,都辞谢不受,仍住僧寺。晚年,姚广孝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即明宣宗)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起了很大作用。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该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塔。塔前有明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成祖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台县人。元初著名的学者兼政治家。17岁在邢州节度使府作令史。因胸怀大志,不满足作刀笔小吏,1238年辞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取法名子聪,自号藏春散人。四处云游,博览群书。1242年受到北方禅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忽必烈幕府。刘秉忠应对称旨,屡承顾问,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深受忽必烈的重视。此后,除1247年回邢奔父丧外,一直居于忽必烈鞍前马后,成为忽必烈言听计从的重要幕僚。
为了协助忽必烈成就帝业,刘秉忠极力支持这位大有报负的蒙古亲王,广求天下大贤硕儒,积聚力量,以图发展。他先后向忽必烈推存了张文谦、张易、许衡、姚枢、窦默、王恂、马亨等数十位雄才硕学。这对于忽必烈改革蒙古旧制,采用中原汉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秉忠还根据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的情况,建议忽必烈以邢州为试点进行整顿和治理,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于是,1251年设邢州安抚司,任命李惟简、刘肃为正、副安抚使,治理邢州。他们兴冶铁,以足公用造褚币,以通民货,劝课农桑,设置驿馆,整顿粮仓。没过多久,邢州又恢复了原来繁荣的景象,随后,迅速升为顺德府,同时邢州也成了四方改革效法的楷模。
1260年忽必烈称帝,刘秉忠受命制订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掌握兵权,设御使台主百官升降,举朝仪、定章服、修律历等。1264年忽必烈授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1271年在刘秉忠的提议下,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国都大都城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当忽必烈受命主管漠南军国庶事时,将营帐移到金莲川(今滦河上游一带),并于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新城,定名开平,后改为上都。1264年刘秉忠提出燕京(今北京)是辽金旧都,且地势要冲,建议迁都燕京。被忽必烈采纳后,刘秉忠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定名大都。该城的建立为稳固元朝的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蒙古国官员起初没有俸给之制,全凭掠索饱私囊。1254年忽必烈采纳刘秉忠提出的附古例、定百官爵禄的建议,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另外,针对蒙古官无定制的现象,刘秉忠又提议定百官之制,并详细制定了各级官员的职务、名额及俸禄,为元朝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
刘秉忠善长诗词书法,有《藏春集》6卷传世。他楷书功底深厚,行书更高一筹。内邱县神头村原鹊山神应庙旧址的《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就是由刘秉忠书丹的,它是迄今发现的刘秉忠惟一存世墨宝。
刘秉忠于一二七四年病故,享年五十八岁,其坟墓在邢台县城西贾村大队村西。
曾有术士袁珙为道衍相面,说:“阁下形相古怪,一双三角眼,形如病老虎,据相法,性必嗜杀啊——你应该是辅佐元世祖的刘秉忠太保一流人物,要善自珍重!”道衍在燕王府立稳脚跟后,便把袁珙也引荐进来。这袁珙何许人也?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相士袁柳庄,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柳庄相法》相传是他所作。永乐十六年,建文帝即位,道衍劝燕王举兵“靖难”,燕王担心民心在建文一边,道衍说:“可是天道在我们一边呀!”燕王和手下诸将都是粗疏的武人,听了道衍一席话,仿佛吃下定心丸。建文元年六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后三年时间,燕军或进或退、或战或守,重大决策多取决于留守北平的道衍。朱棣即位为成祖,封赏功臣,道衍论功劳排名第一。出人意料的是,他坚决不接受高官厚禄,甚至不愿意蓄发还俗,成祖只好依他,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又拜太子少师,让他复姓姚,赐名广孝。成祖和他说话,总是尊称为“少师”。姚广孝上朝时穿冠带袍服,退朝后仍换僧衣,住在寺院里。八十四岁的姚广孝病重,成祖亲自驾临庆寿寺探望,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惟一的要求是赦免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燕军攻破南京,传闻建文帝削发为僧逃走,朱棣就把溥洽抓来逼问,溥洽什么也没说,被关了十多年。既然这是少师的最后请求,成祖便下令放人。
袁珙提到的刘秉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少年时因不得志而出家为僧,后来被推荐给忽必烈,事忽必烈三十多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终成一代名相。除了帮忽必烈谋划一系列军政大计之外,他最大的贡献是规划和主持营建了元大都。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多年,不改僧服,后来有人说:刘秉忠功劳最大,怎么能让他继续“野服散号”呢?建议“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忽必烈深以为然,当天就拜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出任丞相)。刘秉忠与道衍两人经历何其相似乃尔!稍有不同的是,任命下达之后,刘秉忠没有再坚持做和尚,开始勤勤恳恳地履行世俗职责,他还接受忽必烈的赐婚,娶了一位翰林学士的女儿为妻。

刘伯温是朱元障第一谋士,为大明的开国建立了奇勋.姚广孝是朱棣的第一谋士,为靖难之役的成功立下了奇勋.两人又都有奇门遁甲之术.其实刘伯温与姚广孝相差并不远,机乎是同一时代的人.

人人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吒城”。人人都说只有八臂哪吒才能镇服“苦海幽州”的孽龙。北京成究竟怎样修造的这一座“八臂哪吒城”呢?这在北京就传说下来一个民间故事。
皇帝要修一座首都北京城,就派了工部大官去修建。工部大官慌了,赶忙奏明了皇帝,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龙,十分害怕,臣子是降服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当时,皇帝就问这些军师们:“你们谁能去给我修建北京城呢?”好多军师们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地不敢答话,时间长了,实在不好不答话了,大军师刘伯温说:“我,就我去吧!”二军师姚广孝紧接着也说:“我也去!”皇帝可高兴坏了,准知道这位军师是能“降龙伏虎”了不起的人物,就派他们去修建北京城。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就到了现在的北京城这块地方了,打下了公馆以后,就天天出去采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大军师刘伯温是看不起姚广孝的,二军师姚广孝也是看不起刘伯温的,刘伯温说:“姚二军师,咱们分开住吧,你住西城,我住东城,各想各自的主意十天以后见面,然后做在一起,脊背对脊背坐着,各人画各人的城图(北京人都知道、都传说:“刘伯温、姚广孝脊背对脊背画了北京城。”),画好了再对照一下,看看两个人的心思对不对头。”姚广孝明知道刘伯温是要大显才能,独夺大功的,就冷笑了一声说:“好吧,大军师说的有理,就这么办!”当下,两个军师就分开住了。起初两天,两个人虽然没住在一起,也没出去看地形,可是两个人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听这句话,像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个没完,这是谁说的话呢?怎么不见人呢?照着你的“话”,你的“话”是什么“话”呢?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到了第三天,两个军师都各自出去采看地形去拉,刘大军师走到哪里,他总看见有一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在他面前走,刘伯温走的快,那小孩走的也快,刘伯温走的慢,那小孩走的也慢,刘伯温起初也没觉出特别来,后来他也有些起疑心啦,就故意停住脚步,咦!真奇怪!那小孩也站住了,刘伯温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另外,那姚二军师呢?也是碰见这么样的一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刘伯温、姚广孝各自回到个人公馆以后,耳朵里就又听见了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在东城想,姚广孝在西城也这么想:难道这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就是哪吒不成?不像啊!哪吒是八条臂膀呀!刘伯温在东城这么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仔细瞧瞧他。姚广孝在西城也在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
一夜过去了,是两个人约定的第四天了刘伯温吃完了早饭,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溜达去了,他今天为什么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看是不是哪吒。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门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找哪吒。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的,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的,碰见的小孩都是一样的,今天他们又碰见那红袄短裤子的小孩了。刘伯温、姚广孝今天碰见的小孩子,还穿的红袄,还穿的是短裤子,只是红袄不是昨天那件红袄了,这件红袄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是有几条翅膀似的。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吒吗?赶紧往前就追,他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的快,那小孩子跑的更快,只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那小孩子跑的无影无踪了,再也瞧不见了,刘伯温的随从,看见军师爷在大道上飞快的跑起来,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后面直喊:“军师爷!军师爷!你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他的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了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和军事爷吗!一个人也瞧见啊!”刘伯温心理明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看见这么一个小孩子,也追这个小孩来着,也听见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都没看见有什么人,他也明白了这个孩子一定就是八臂哪吒啦!刘伯温回到了他的东城公馆,姚广孝也回到了他西城公馆。刘伯温想:照着我画,画一定是画图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八臂哪吒要我参照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那住在西城的姚广孝,也是这么想的: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在第九天,刘伯温就通知姚广孝:明天正午,在两城的中间,脊背对脊背画城图,请姚二军师准时到场。姚广孝答应了。
第十天正午,在城中一个大空场上,摆下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椅子背对椅子背,刘伯温来了,姚广孝也来了。刘伯温说:“二军师朝哪边坐呢?”姚广孝说:“大军师住在东城,就朝东坐,小弟朝西坐。”两个人落了坐,有随从给摆好了纸、笔、墨、砚,两位军师拿起笔来,唰、唰、唰地一画,太阳刚往西转,两个人的城图就都画完了,姚广孝拿起大军师画的城图来看,刘伯温拿起二军师的城图来看,俩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两张城图都是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
姚广孝请大军师给讲讲: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刘伯温说:“这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脑袋嘛,就应该有耳朵,他的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这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边城门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姚广孝点了点头说:“哦,是了。这个哪吒没有五脏,空有八臂行吗?”刘伯温红了脸,说:“哪里有没有五脏的哪吒啊!,死的哪吒能镇的了孽龙吗?”说着,急急地一指城图:“老弟你看,那城里四方形儿的是‘皇城’,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哪吒脑袋,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姚广孝笑了,慢条斯理地说:“大军师别着急啊,我知道你画的挺细致,那五脏两边的两条南北大道,是哪吒的大肋骨,大肋骨上长着是小肋骨,就是那些小胡同啦,是不是?大军师画的挺细致!”刘伯温叫姚广孝逗的急不行,恼不得的,反正“八臂哪吒城”的“北京城图”是画出来了,大军师刘伯温没夺头功,二军师也没夺头功,刘伯温还不怎么在意,姚广孝越想越难过,就出家当了和尚,专等看刘伯温怎么修造北京城了。
刘伯温这么一修造北京城不要紧,没想到惹得孽龙恼了起来,这才又引起“高亮赶水”等一大串的故事来。

很久以前,就想写写刘秉忠与姚广孝的事儿。此二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第一,一个元初一个明初,这里的共同点是“初”;第二,都是和尚,而且是大和尚;第三,都是政治家,而且是大政治家;第四,都是文豪,而且是大文豪;第五,在当时人看来,都辅佐了实在不该辅佐的人或集团;第六,都受到皇帝格外敬重和极度褒奖,死后前者谥“文正”,后者谥“恭靖”……刘秉忠生于1216年,活了58岁,姚广孝生于1335年,活了83岁。他们的政治生涯都在北京,死后也葬此地,坟墓至今还在,成为旅游景点。
刘秉忠是河北邢台人,汉族。蒙古人忽必烈欲取中原,刘秉忠主动上门,得到高度信任,官拜光禄大夫兼太保,领中书省事。姚广孝也是汉族,生于江南苏州,他倒是为汉族服务,但在当时人看来,聪明才智理应属之“建文”皇帝,不该属之“燕王”逆贼。姚广孝少时,尝游河南嵩山寺,不期而遇“相者”袁珙。袁珙一见大惊:“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据说袁珙看相很准确, “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照常理说,姚广孝听到此言应该不高兴,恰恰不是,后来教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特意请来了袁拱“指点迷津”。
刘秉忠少时,宋、辽、金、夏胶着混战,他言:“男儿若逢乱世,应先隐之,伺机而动。”他先在武安山当道士,未几,再入天宁寺当和尚。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出家是假,伺机是真。1242年,高僧海云前往“和林”觐见忽必烈,途中听说刘秉忠博才多学,邀之同行。忽必烈召问:“佛法里有没有安天下的办法呢?”海云答:“应该在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理。”刘秉忠对天文地理,遁甲之术烂熟于心,接过海云话头一番鸿论,忽必烈大为赏识,留之幕府,“情好日密,话必夜阑,如鱼得水,如虎在山。”忽必烈欣然命令刘秉忠还俗,不用原名“侃”(字仲晦),赐名“秉忠”,并聘太师、魏国公窦默之女为妻。至此,所谓“秉忠”之意,就不在“大宋”,而在“大元”了。
“和林”之行,刘秉忠得遇“明主”,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在忽必烈帐下,刘秉忠干了这么几件漂亮事情:一是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二是采用“汉法”,总政务曰“中书省”,握兵权曰“枢密院”,司黜陟曰“御史台”,中央有寺、监、院、司,地方有行省、行台、宣抚、廉访以及路、府、州、县;三是订立朝仪,使未建国的元蒙政治秩序有了章法;四是减轻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特别重要的是,刘秉忠建议定都燕京(今北京),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确定政权名称“大元”。这样,既使得蒙古政权迅速完成了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蜕变,也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与继续,表明元蒙统治下的国家,不仅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这一招实在厉害呀!
姚广孝14岁时,怀抱“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思想出家妙智寺。朱元璋洪武年间,他赴京城(南京)求官,未果。回乡途中,于北固山前,感怀千载以来这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吟道:

谯栌年来战血干,
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
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
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事业今何在?
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的和尚宗泐反诘:“此岂释子语耶?”姚广孝报之一笑。显然,他虽身处佛门,却别有怀抱。多年后他曾言:“余少为浮屠而嗜于文,凡昔浮屠之号能文者之文,无不遍求而博览也。”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诏取高僧,姚广孝因病失机,痊愈后与友人檐下小憩,一只五色雀飞鸣于庭,友人戏言:“此雀五色,文明之象,子病起而遇之,异日文章当有大进矣。”姚广孝听后,赋诗云:“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抒发了自己的鸿图大志。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再次诏录高僧,分予皇子作导师。姚广孝走到燕王朱棣面前,悄声说:“贫僧能为王爷奉上一顶白帽子。”朱棣何等聪明,当然明白其意:“王”戴“白”帽,就是“皇”呀!到北平不久,姚广孝急不可耐介绍“相者”袁珙给朱棣“纵论天下”,又在城墙四周埋下许多缸瓮、饲养鸡鸭遮掩声音,打造兵器,操练将士。从事后看,没有姚广孝策划,朱棣未必敢举事;没有姚广孝筹划,朱棣未必能成事。“靖难之役”成功后,姚广孝因为“首赞密谋,发机决策”,“论功以为第一”。朱棣也够意思,一如忽必烈对待刘秉忠一样,令姚广孝还俗,赐名、赐宅,并天仙美女若干。晚年的姚广孝,既厌惧官场斗争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追求,遂承担太子、太孙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修纂工作。当年,刘秉忠去世时,元世祖悲痛不已,特命厚葬大都,赠太师。姚广孝去世时也一样,“帝震悼,辍视朝二日”,依僧制安葬京西卢沟河畔,镇远侯顾兴祖奉旨祭灵,宣读御笔祭文,追忆“靖难功绩”。刘秉忠、姚广孝这样双重性格、双重身份的成功人物,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元、明两朝各一,其他未闻。
刘秉忠早年曾在紫金山讲学,王恂、郭守敬、张文谦、张易等为弟子,这些人后来均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在教授学生中,刘秉忠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特点和兴趣加以引导。譬如:王恂善于计数,则教之九章算术等,使之成为数学大家;郭守敬勤于动手,幼年曾自制观天仪和计时器,则教之理学与工学,使之在天文、水利方面尽展才华。教育上的成功,给刘秉忠官场的作为巨大借鉴,使他在为朝廷选拔、培养、使用人才方面高人一等。他认为,“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有一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饱学之士,还是凡夫俗子,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以此出发,刘秉忠先后为朝廷举荐数十人,后来均为元朝重臣。刘秉忠曾给忽必烈上书,“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这是元朝初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
帮助蒙古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的刘秉忠,还有一件大事更值一提,这就是他主持建造,至今还金碧辉煌的明清两朝皇城——北京城。以汉代以来统治者先进建都思想为主导的工程,这座城市建造历时18年,建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有384条火巷、29条弄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欧洲人马可波罗在其《行记》中对之作了详细描述,引来西方人对美丽东方帝国的“无限神往”。当然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不怪刘秉忠。
永乐初年,姚广孝又以钦差身份前往苏州赈济。衣锦还乡本是大喜,但对他而言,却也伴随怅然之感:“垅墓既无,祖业何在?岁时祭扫,曾不可得。”回京后,他畜养一只雄鸡,每晨闻鸡而起,忙碌工作。这期间,他所干最大事情,是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部大书的编修。《永乐大典》原由解缙总编纂,书名《文献大成》呈上御览,皇帝看后很不满意,复命姚广孝重修,姚广孝花费数年时间完成了任务。其后,77岁的姚广孝再度出山,主持《明太祖实录》重修,直至他去世。这部《明太祖实录》就是今天所见“三修本”,所用时间和内容修订大大超过了前两次。但当永乐十六年(1418年)书成,朱棣设宴赏赐有关人员时,为此耗尽余生的姚广孝已在两月前与世长辞了。
刘秉忠还是元代杰出诗人。他的七律《云内道中》,就是放在唐人作品中,也一点也不差:

远水平芜开野花,
塞云漠漠际寒沙。
闲禽向晚无投树,
倦容逢秋更念家。
万里经年走风雨,
一身无计卧烟霞。
来朝又上居延道,
怀古思君改鬓华。

是啊,“闲禽向晚无投树,倦容逢秋更念家。”这是一个极度入世之人的极度出世佳句,读来很是好笑。“靖难之役”后,姚广孝至长洲看望其姐姚须钬,须钬痛骂不见,访友王宾,王宾亦不见,到这时,他才体会到功业虽成,却众叛亲离的滋味。其后,他在朝堂上尽可能多行善缘,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以买人心。闲暇之际,姚广孝或习禅打坐,或游山玩水,曾写“五丈石边琴一曲,桃花三月鲤鱼飞”妙句,人与境和谐,物与我俱融,属天然妙合之景。姚广孝诗作,较之传统文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内心世界,他兼合儒、释之学,而且融儒于佛,借政治之途,往之理想,宽阔、豁然之心于历史及自然,既有系民之热忱,亦有禅思之空寂,读来入心之深,于史少见。

都是和尚。不过刘秉忠后来是还俗了。刘秉忠是忽必烈的幕僚,姚广孝是朱棣的,这俩都是上位成功的王爷,主公比较像。另外,当年有人见了姚广孝认为这个和尚不一般,野心勃勃,有刘秉忠的本事。


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姚广孝是因为样貌丑陋,才被人们形容为黑袍妖僧的,有史书记载说姚广孝早年在游览嵩山寺的时候,相士袁珙说姚广孝是一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就是说姚广孝长得非常丑。

像阿凡提这样聪明的人有哪些
元朝==[刘秉忠]辅佐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耶律楚材]辅佐元太祖成吉思汗.窝阔台 明朝==[刘伯温]辅佐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范文程]辅佐清太祖奴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合称中国十二大军师,那一个最厉害?很难评鉴.选择?1 张良 孔明 2 姜尚 刘基 3 王猛 管子 李泌 孙膑 孙武 韦睿 4 王受仁 韦叔浴 ...

姚广孝真的功成身退了吗?
姚广孝(1335—1418),明初以僧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 在元末乱世中,姚广孝虽有逃禅之心,却并未真正成为“方外之人”。 这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他写的一篇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斥牟文》中 得到充分反映:“至正乙巳夏六月,...

古代历史(著名小说、网络小说)上著名的军师都有谁,+简介,谢谢
宋朝==[苗训]辅佐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 元朝==[刘秉忠]辅佐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耶律楚材]辅佐元太祖成吉思汗.窝阔台 明朝==[刘伯温]辅佐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范文程]辅佐清太祖奴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合称中国十二大军师,那一个最厉害?很难评鉴.选择?1 张良 孔明 2 姜尚 刘基 ...

明代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呢?
很厉害的人,所以才会被人们认为是妖僧。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姚广孝是因为样貌丑陋,才被人们形容为黑袍妖僧的,有史书记载说姚广孝早年在游览嵩山寺的时候,相士袁珙说姚广孝是一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就是说姚广孝长得非常丑。

八宿县18777411588: 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哪些? -
夫项藻酸: 元代散曲可以分成(套曲和杂剧) 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这是散曲兴盛时期,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坊艺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他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如珠□秀等.

八宿县18777411588: 元代著名词人有哪些? 急需! -
夫项藻酸: 古代诗歌几个高峰时期分别为:唐诗、宋词、元曲.实际上元代的白朴、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被誉为元剧“元剧四大家”.他们真正的成就是元剧. 元代的诗歌不叫“词”而是叫“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代表了元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这个时期的散曲作家: 前期:马致远、白朴、关汉卿、王实甫、卢挚、姚燧.后期:张可久、乔吉、睢景臣 、张养浩 、刘时中.

八宿县18777411588: 希澈出演音乐剧《仙那度》题目啥意思? -
夫项藻酸: Xanadu的音译版 仙那度名字的由来 仙那度,源自蒙语,指的是元朝的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1256年),命刘秉忠建王府于此,1279年灭宋后,改为陪都,作避暑行宫,夏天在这里处理政务.上都广为西方人认识,原因是13世纪马可波罗于此地获忽必烈觐见,于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18世纪英国诗人科立芝(Samuel Coleridge)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 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拟作“世外桃源”.

八宿县18777411588: 元朝和明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
夫项藻酸: 元朝诗人 完颜إ 汪斌 王* 王伯成 王处一 王丹桂 王丹枉 王鼎 王逢 王国器 王和卿 王浍 王吉昌 王寂 王结 王礼 王瞒 王蒙 王冕 王容溪 王实...

八宿县18777411588: 元代科举制废除后,文人才子们都去了哪里? -
夫项藻酸: 元代,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朝代,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曾经称霸了整个亚洲和欧洲,如果你在元代是皇宫贵族,你的世界就是一个帝国!从这里可见,元代是个骁勇善战的统治民族占领的,马背上的王国,凭借着武力征服一切.这就出现...

八宿县18777411588: 著名爱国诗人元朝 -
夫项藻酸: 王冕.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 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八宿县18777411588: 中国的传统节日礼仪习俗有哪些 -
夫项藻酸: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

八宿县18777411588: 中秋节的来历? -
夫项藻酸: 中秋节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

八宿县18777411588: 一字师的故事全文? -
夫项藻酸: 【注音】yī zì shī【成语故事】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浚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

八宿县18777411588: 你还知道哪些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作出贡献的人 -
夫项藻酸: 郭守敬,毕升等等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