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性问题

作者&投稿:燕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什么呢?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搞深入研究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处在相异时空环境下的人会给出彼此不同的答案。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历史一词本身概念界定的困难,似乎超过了其他任何语汇。直到今天,围绕这一概念的讨论,仍然处于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状况。从学理上讲,这种现象实属正常,恰如歌德所说,“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明确的知识,知识会随着怀疑一起增长。”




A.历史一词所包含的三层含义
国内比较权威的史学理论著作认为,历史一词包含着三层含义。







“第一,它指以往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历史研习者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




第二,它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过程进行重建的主体化的历史;




第三,它指历史学这门学科,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生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杜经国、庞卓恒、陈高华著:《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页。)




如果将这三个层次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的话,可以认为,历史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即过去发生的事情和人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这也就牵涉到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







2.西方史家论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A.修昔底德的史学认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以尊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著称的人,他不轻信传闻,力求使自己的叙述与事实相符合。但是,和其他古典历史学家一样,他也将历史学的道德垂训功能摆在历史写作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开篇,修昔底德阐明了自己写书的目的,“我的这部历史著作很可能读起来不引人入胜,因为书中缺少虚构的故事。但是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著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18页。)看来,作者是想借记述雅典国家的兴衰成败来劝戒后人,以史为鉴。比如,他经常以当事者的口吻创作长篇演说辞,实则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在脍炙人口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修昔底德极力赞颂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兰克的史学认识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兰克所创建的“兰克学派”以客观主义史学著称。他们有一句名言:历史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就怎样去记述它。在兰克所处的时代,历史学的地位迅速提升,以至后人称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当时的历史学家往往对自己的学科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受过严格历史学专业训练的学者认为,只要通过一端时间的整理过去遗留下来的史料的科学工作,历史的原貌即可全面、彻底、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兰克和他的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留下《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等传世之作。表面上看,兰克学派似乎作到了将个人的主观因素完全排出了历史写作,而在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努力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兰克一方面强调历史的客观性,但是另一方面却历史具有规律性。他以一种典型的精英史观向世人宣称,整个历史都是上帝的手笔,在神意的导引下,帝王将相按照自己的意图创造了历史。所以,兰克学派历史学家使用是史料也大都关乎社会上层人物的一举一动,底层人物则被排除于他们的历史视野之外。尽管在形式上,兰克学派遵循的是客观的科学的制史方法,但从根本上讲,这些全都是服务于其“精英史观”、贯彻其主体意识的。







C.克罗奇的史学认识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奇是倡导历史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闻名。他认为历史学家应该“只聚精会神于与一个问题相适应和构成活生生的积极历史、即当代史的某一点上”;相反,不依赖主体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体历史是不存在的。(克罗奇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7页。)在克罗奇看来,认识者通过主观感知和个人需要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
(克罗奇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第14页。)而其他多余的、游离于其视野之外的历史则是虚假的和完全不可靠的。在这里,相对于客观历史而言,人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D.柯林武德的史学认识
柯林武德是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历史哲学上主张“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当事人的思想动机决定了他的行动、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运动。“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的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柯林武德著:《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43页。)所以,历史学家必须研究人类行动背后是思想。继克罗奇之后,柯林武德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历史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总体来看,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历史本身的客观性。历史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要求二者的互动。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而言,其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而历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又必须依赖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作出具体而深入的解释。任何历史研究都不可能绝对排斥人的主体活动,这在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大显著特性。将历史学科建设成类似纯自然科学的模式,似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历史是不能重演的,其规律性只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才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没有必要那样做,从现实的角度看,处在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要求具有批判意识的历史学家根据以往的所谓客观史实重新作出与时俱进的精彩阐释。




4.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A.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的含义
历史认识就本质而言是相对的,相对性的含义在于认识对象比其他科学认识对象具有更突出的自主选择性、非重复性和非直观性;历史认识主体处于历史普遍联系的总过程中,对历史客体的认识活动不能纯客观地超出自己具体的、时代的思想水平,倾向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历史认识的绝对性只存在于某些关于具体史实的单称判断,或者代表着人类历史认识无限发展的承继系列的只能逐步接近的方向。




在懂得历史认识相对性的基础上才可能深入探讨历史认识与其他科学认识的共性,客观地谋求各门科学间的借鉴与结合。




B.对历史研究者的要求
历史研究者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注意自己的潜在意识、知识特性和其他思想观念倾向在何种程度和意义上映射在自身的历史认识的结果中,以及如何对待这种成分,进而,需以更大的关切注意史料中渗入的他人的主观因素,以最大可能地消除其消极影响。在作出概括性的、普遍性的认识结论时,注重追寻其所以成立的前提、尤其是理论性前提本身的特设性和假设成分。最后,对于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历史认识,放弃认识已经终结的意识,在现实的基点上随时准备投入历史的再认识。(以上参阅赵轶峰:《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分析的历史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历史哲学从探讨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转到对历史认识主体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认识的反思,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主要关注二个问题: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和历史理解和解释模式(包括普遍历史规律)问题。本文探讨其中的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本文从介绍各学派对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基本观点入手,由于篇幅和作者的能力有限,每个学派只选择一两个代表人物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国外学者的观点,对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国外学者大概形成了三个基本派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学派的缺陷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怀疑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首先登场的是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和柯林武德。他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历史认识活动是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历史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客观的历史不可能,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可能。维护实证主义观点的学者站出来了,曼德尔鲍姆就坚持认为可以达到对历史的客观性认识。以沃尔什为代表的相对客观主义采取折中的态度,认为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弱化的客观。其次,介绍国内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在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上都很难有一致的认识。为什么呢?作者试图从历史认识的客体,主体和历史认识检验标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具体分析历史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主体的特性和检验标准的多样性。无论历史认识客体还是历史认识主体,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多复杂的特性,这些足以让历史认识难以达成一致见解。再加上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也难以操作,所以历史认识客观性很难有一致见解。那么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否可能,怎样才能达到客观的认识?在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上,我们认为实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纯客观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坚持唯物史观所主张的“自为的客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首先,我们应以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即所谓“务实的实在论”。虽然语言本身是不透明的,是建构出来的,也有其内在主观性,但是语言还是可以与事件连在一起的,“事实”与“语言”更是相互依存的。如此一来,历史学家便可以用语言来捕捉自身之外的事物了。其实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会构建他们自己的一套词汇,这就达成了一种语言共识,即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以前的历史资料都变成了一种文本,已不具备以前的客观性与权威性,但是这个问题也要辨证地来看待,正是因为语言的相对稳定性,所以文本所蕴涵的内容还是可以被传播的,即文本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是这种可信度已经相对化了。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相对主义的历史学。虽然后现代主义以相对主义来怀疑一切,解构一切,但是无形中却将相对主义绝对化,即绝对的相对主义。这种绝对主义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一切都不可信,人类便无法生存。所以我们需要的历史观应是一种合理相对主义的历史观,也就是把相对主义本身也相对化、务实化。前文已经讲过世界上不存在普世的史观和史学,所以从多元文化角度来看待历史的相对化历史便势在必行。但是将历史相对化到什么程度,即所谓合理相对主义中的“理”的定位问题却是很难弄清楚的,并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理”等同于理性主义中的理性。我认为这个“理”本身也是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最后,我们需要新文化史所倡导的史观,即微观史观。新文化史其实是传统的现代科学历史与后现代主义历史之间的一种妥协,是一门通过深度描述语境(context)来研究象征符号的历史。既然我们无法做到绝对客观,何不如将历史研究微观化、细致化。虽然这是一种看似文学化了的历史,但是新文化史却是在将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供其得出自己的结论,比纯粹文学还是要客观很多的。过去史家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新文化史家却是通过呈现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来唤起世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虽然“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人终归定位的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除了理解,新文化史倡导的另一个任务便是保持怀疑,即认识到历史本身的局限和不足。若没有这个怀疑精神,以比尔德为代表的美国进步学派也不会揭穿爱国颂扬式的精英历史,如此,历史便走入死胡同,就不可能进步。而绝对客观的历史也会将历史问题盖棺定论,历史研究之路也会越走越窄,直至消亡。我认为历史应该是一门开放并且有活力的学科,没有定论、百家争鸣的学风才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正所谓“所有历史都是中期报告”。其实我本人从初中到高中,再到本科以及研究生所接受的历史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客观的科学史观到新文化史观的转变,恰好也是20世纪国际上史观转向的一个缩影。纵然“那高尚的梦想”(历史的客观性)如同彼岸花一般遥不可及,但是历史的魅力还是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史家向“那高尚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迈进!


如何树立正确历史观
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

兰克史学的缺陷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矛盾。一方面强调用史料说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研究者的心理感悟能力,这使得兰克史学很难达到它所标榜的纯粹客观的境界。第三、忽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强调史学的再现,对史料繁琐考证,而对历史发展规律避而不谈。第四、过于绝对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主观因素对理解史料的介入,...

如何看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观点毛概?
2. 历史的客观性:毛概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和经验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党和国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现实,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3. 现实的紧迫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兰克史学缺陷
第三,忽视历史发展规律,过分重视史料考证,而对历史演进的整体趋势和规律避而不谈。这使得兰克史学难以提供全面、深入的历史分析。第四,过于绝对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的主观因素在理解史料过程中的介入。这种态度使得历史研究缺乏人文关怀,降低了普通民众对历史的兴趣和认同感。综上所述,兰克史学...

兰克学派的影响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

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历史认识主体(人、特别是史学家)认识其客体(即客观历史)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人们的历史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历史科学的认识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有何异同?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阶级性与科学...

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什么什么什么
因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对历史进行任意歪曲和捏造。2、坚持全面地看待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只关注历史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事件,而忽略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因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待历史,既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

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世界历史理论在强调全球整体性的同时,也重视局部性和地方性的特点。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种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历史。5.提倡客观性和包容性 世界历史理论注重...

历史的观念基本信息
他深入剖析了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揭示了历史学家如何在选择材料、解读证据时融入自己的价值观。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审视历史的框架,使我们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历史的多元解读和意义。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历史理解方式的深度探讨。总的来说,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历史背后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特点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承认历史,认为...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马克思历史科学怎样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问题作为 -
掌委乳腺: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和辩证的思想从物质世界带入曾经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认为历史也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具有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指的是物质的唯一属性,历史具有客观实在性,所以,历史也是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怎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掌委乳腺:[答案]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所谓历史观的正确性就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有起码的客观性,而这个客观性以什么为标准呢,怎样才算客观?这应该是大家追求的东西. 对客观性来说,一个人一个说法.比如蒋介石这个人,你意味的标榜他当然可以啊,...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怎么看待历史问题?
掌委乳腺: 对于历史问题,我们首先要站在历史的时间上,这样才能更深入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其次,不应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这样会走进误区.再次,要做到史论结合,这才是我们后人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才能以史为鉴.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掌委乳腺: 首先,历史是有逻辑的,要懂得用正常人的正常思维看待历史.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是有共性的,也是有个性的,通过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剖析和主人公的履历能够对于人物特点有个概要的了解,他的性格不是随意会改变,因此一个方式是以人来认识历史. 任何国家的历史书写的都会虚虚实实的,毕竟政治是重要的.第二,客观,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理由很简单,我们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我说的是过去的几千年),我们有客观评价的资本,任何错误都不会维系几千年.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历史学是否具有客观性 -
掌委乳腺: 是的,历史学尊重事实,并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研究和剖析,人的主观思维所做出的决断和言行而产生真实的结果也是客观事实的表现,对已发生的事实凭空编造或歪曲的假象不具客观性,历史学就是对真真假假若隐若现的历史事实进行抽丝剥茧的探寻、分辨和解析.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我们应要怎样对待历史?
掌委乳腺: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只能是把他掩盖.我们现在所做的事,转瞬间也成了历史.对于历史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把已过去的事实全面的展现在给现在和未来.而不是只抓住历史的某一部分...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历史的那些争议到底如何看待 -
掌委乳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首先自己看待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必须要端正心态,客观的分析,因为有的事情也都是人云亦云,其所带来的影响或大或小,但我们无力去改变什么,自己怎么理解就怎么认为吧.因为这只够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急急急!!! -
掌委乳腺: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奋力赢取未来 历史就是历史,夸大(缩小)功劳,放大(缩小)污点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自然就会危害到后来的历史和现实,即是对自己和后人的不负责任.那么如何具体的看待历史,简单...

宽甸满族自治县19779343387: 历史学家的公正性是否决定历史的客观性? -
掌委乳腺: 所谓历史的客观性,不管有没有记录,记录是否真实,历史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可以说历史的客观性不受任何事、物、人的影响.历史学家是否公正的记录,只是对历史能否真实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