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的秦汉时期

作者&投稿:瞿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传统舞蹈的秦汉时期~

百戏纷呈-出身下层的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朝暴政,建立汉朝,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包括舞蹈在的文化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秦汉时代建立的“乐府”制度,大量整理民间乐舞,一方面可供统治者作施政参考,另外亦可供宫廷欣赏享乐,客观上推动了舞蹈的发展。汉代盛行《百戏》,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舞蹈等,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节目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从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及陶俑等,我们今天仍可一窥2,000多年前丰富多彩的汉代《百戏》和舞蹈。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丰富多彩的汉代舞蹈,都是各种乐舞艺人的辛勤成果,但由于他们被社会贱视,史籍中很少留下他(她)们的名字和事迹。我们较熟悉的汉代著名舞人赵飞燕和戚夫人,虽然能靠出色的舞艺爬到统治阶层中,但最后都落得悲惨下场,从中我们亦可了解到一般歌舞伎人的辛酸。 《盘鼓舞》汉代《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中的《百戏图》,场面浩荡,气势雄伟,较完整地记录了《百戏》演出的盛况,包括杂技、马术、鸟兽舞,当中更有汉代著名的《七盘舞》。画面中有一男舞者,前面有七盘分两行排列地上,还有一鼓放在盘前,舞者似正从盘上纵身飞跃而下,右腿“登弓”,左腿伸直贴地,足近鼓边,挺身回头,他的长袖舞衣和帽带随势飘起,显出一个健美的形象。《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此舞传至后世,表演形式有所变化。 “长袖善舞”历史久远。公元前11世纪立国的西周时代,用以教育“国子”的《六小舞》之一的《人舞》,“以舞袖为容”。在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青铜器及漆器,出现了许多十分优美生动的舞袖形象。例如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一对玉雕舞女,二人肩并肩、身靠身作对舞状。外侧手作“托掌姿”扬袖,内侧手作“按掌姿”拂袖而舞,舞姿温婉妩媚。汉代继承楚舞嫋嫋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多才多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山东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翘袖与折腰同在一个画面上。舞姿各异,感情相互呼应,既协调,又有对比。汉代文物中,有极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异。既有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曼温婉之态。甘肃武威磨子嘴汉墓出土一着窄长袖舞衣的木俑,一臂下垂,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健,气度不凡。汉画像砖石中的袖舞图像,更是丰富多彩。或飞扬长袖,或长袖垂拂,或卷绕长袖,或长袖翘起。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唐代多姿多彩的舞蹈壁画和舞俑,都身着掩手长袖舞衣。汉唐以后,描述舞袖的文字,史不绝书,各代出土文物中的舞袖形象,更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戏曲舞与民间舞中,还保存了十分丰富且富于表情的舞袖技法。 ──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本山东定陶人,是西汉初年擅长歌舞的名姬。戚夫人多才多艺,会鼓琴、歌唱,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看来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刘邦常与戚夫人在宫中歌舞作乐。相传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出宫后曾讲,每年正月十日,戚夫人等共入灵女庙,祭神歌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接着“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到了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这很像民间迎神赛会时群众性的娱乐歌舞活动,“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是人们手臂相连,一面唱歌,一面脚踏着拍子舞蹈,有如唐代的“踏歌”。 戚夫人曾红极一时,极得汉高祖宠爱。但汉高祖死后,势单力薄的戚夫人母子,惨遭汉高祖之妻吕后的毒手,先毒死其子赵王刘如意,后斩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她的耳,又迫她喝下哑药,丢入窟室,叫作“人彘”。后人赞美戚夫人的技艺,并深切同情她悲惨的遭遇。在不少反映这一历史故事的文艺作品中,都表现了上述感情。 汉代有一位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著名舞人──赵飞燕(原名宜主)。由于家藏有“彭祖分脉”书,因此她“善行气术”。宜主长大成人,容貌绝丽,体态轻盈。后来父死家败,宜主与妹妹合德流落首都长安(西安),后辗转到阳阿公主家当婢女。宜主暗下功夫,刻苦钻研歌舞技术,由于她舞姿特别轻盈,故改名为赵飞燕。一次,汉成帝微服出宫,到阳阿公主家,见赵飞燕舞艺超群,极为赞赏。于是召她入宫,封为婕妤(宫中女官),后又封为皇后。一次,赵飞燕在太液池瀛洲高榭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舞兴正酣,忽然大风骤起,赵飞燕扬袖纵身飘舞,好似将乘风飞去。成帝急呼左右拉住赵飞燕。风停舞罢,飞燕的裙子被人抓出了皱褶,此后宫中流行一种有皱褶的裙式,名“留仙裙”。成帝为赵飞燕特制了一个水晶盘,命宫人托盘,让飞燕在盘上起舞,倍增飘逸轻盈之美。赵飞燕还擅走一种特别的舞步──踽步,走起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由于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舞步,故此流传不广。赵飞燕天生丽质,舞艺超群,因而得到皇帝的宠爱,以至被封为皇后,但由于出身微贱,在统治集团中,势单力薄。成帝一死,哀帝即位,不久哀帝死,平帝即位,即废赵飞燕为庶人,逼其自杀身死。赵飞燕的舞蹈技艺久久被人传颂,后世有许多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戏曲等,这并非因为她曾当过皇后,而是因为她是个杰出的古代舞蹈家。 秦汉音乐-人神协奏的汉代音乐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枚带有错金铭文的秦代“乐府”编钟,由此推翻了通常所认为的“乐府”成形于汉代之说。这枚秦代“乐府”编钟也印证了“汉袭秦制”的说法。秦汉时期的“乐府”不仅涉及面宽,其机构也很庞大。有文献表明,汉代“乐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民间音乐的采集和整理;同时,为了满足宫廷音乐生活的需要,又须创作或编写歌辞、曲调,以及演唱或演奏。汉代“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他是河北中山(今定县)人,因具有音乐才能被召入宫,后又因触犯了律法而受“腐刑”(在宫中负责养狗的事情)。由于其妹被纳为嫔妃并封为“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爱,李延年也承宠而被封为“协律都尉”。他曾为汉武帝祭祀天地而作了《祭祀歌》19章,还根据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改编成28首新曲。因其妹早逝,加之其弟与宫女私通、其兄兵败投敌等原因,故使得汉武帝在一怒之下杀了李延年全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在继承了孔孟精神的同时,又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观念汇入其中并加以发挥。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王者)受命应天治礼作乐”。更有《白虎通义.礼乐篇》对这种神化的美学观加以附会,以为“八音”乃是效法“八卦”而来。加上汉武帝崇仙尚神,因而使“天人感应”的神化儒学得以“罢黜百家”,入主“独尊”的正统地位。在班固的《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就记录了一些反映“天人感应”以及汉武帝崇仙尚神的音乐作品。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的时代,而其产生的新社会在秦汉时代成型。秦汉时代的文化模式奠定了中国近两千年来文化的基础,又有其时代特色。秦汉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尚业已形成。在秦汉时期,长城已经成为华夏定居农民和域外草原游牧民族的明确分界线。自秦汉以后,华夏族对外的殖民与扩张多集中于东方与南方,与长城以外的地区多为征伐、邦谊与交流。这种关系唯一的例外是在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地带。在中西海上交通还未兴盛之前,中国与西方国家主要的交流大多经由西北陆上的河西走廊。远洋航行在此时也开始出现。随着丝路的开通,各种异国产物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至今已成中国土产,例如葡萄、石榴、芝麻、豌豆、蚕豆、核桃、黄瓜、香菜、大蒜、苜蓿、生姜等。由于西域风俗的盛行,中国文化得到极大丰富。诸如舞蹈、杂技、鼓吹乐等纷纷传入中国。骆驼、石狮、辟邪、天鹿等怪兽造型也传入中国。而丝织品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销品。秦汉时期也为中国奠定了疆域和思想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够经两千年而延续中国正统思想的地位,原因在于其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补充与改造,已经综合先秦时期各种思想于一体,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以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为目的的经学也在在汉朝成形,成为传统中国学术的重心。秦汉时期,中国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在汉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九章算经》、《素问》、《本草经》、《相六畜》等著作均已问世。金属冶炼技术也突飞猛进。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传统的神话系统也基本成形。随着《山海经》与葛洪所著的《抱朴子》的流传与东汉末年天师道的兴起,中国人传统的神仙观点也基本盛行。

百戏纷呈
出身下层的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朝暴政,建立汉朝,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包括舞蹈在的文化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秦汉时代建立的“乐府”制度,大量整理民间乐舞,一方面可供统治者作施政参考,另外亦可供宫廷欣赏享乐,客观上推动了舞蹈的发展。
汉代盛行《百戏》,是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舞蹈等,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节目有《东海黄公》、《总会仙倡》等。从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及陶俑等,我们今天仍可一窥2,000多年前丰富多彩的汉代《百戏》和舞蹈。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
丰富多彩的汉代舞蹈,都是各种乐舞艺人的辛勤成果,但由于他们被社会贱视,史籍中很少留下他(她)们的名字和事迹。我们较熟悉的汉代著名舞人赵飞燕和戚夫人,虽然能靠出色的舞艺爬到统治阶层中,但最后都落得悲惨下场,从中我们亦可了解到一般歌舞伎人的辛酸。 《盘鼓舞》
汉代《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中的《百戏图》,场面浩荡,气势雄伟,较完整地记录了《百戏》演出的盛况,包括杂技、马术、鸟兽舞,当中更有汉代著名的《七盘舞》。画面中有一男舞者,前面有七盘分两行排列地上,还有一鼓放在盘前,舞者似正从盘上纵身飞跃而下,右腿“登弓”,左腿伸直贴地,足近鼓边,挺身回头,他的长袖舞衣和帽带随势飘起,显出一个健美的形象。
《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此舞传至后世,表演形式有所变化。 源远流长
“长袖善舞”历史久远。公元前11世纪立国的西周时代,用以教育“国子”的《六小舞》之一的《人舞》,“以舞袖为容”。在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青铜器及漆器,出现了许多十分优美生动的舞袖形象。例如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一对玉雕舞女,二人肩并肩、身靠身作对舞状。外侧手作“托掌姿”扬袖,内侧手作“按掌姿”拂袖而舞,舞姿温婉妩媚。
汉代继承楚舞嫋嫋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多才多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山东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翘袖与折腰同在一个画面上。舞姿各异,感情相互呼应,既协调,又有对比。汉代文物中,有极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异。既有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曼温婉之态。甘肃武威磨子嘴汉墓出土一着窄长袖舞衣的木俑,一臂下垂,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健,气度不凡。
汉画像砖石中的袖舞图像,更是丰富多彩。或飞扬长袖,或长袖垂拂,或卷绕长袖,或长袖翘起。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唐代多姿多彩的舞蹈壁画和舞俑,都身着掩手长袖舞衣。
汉唐以后,描述舞袖的文字,史不绝书,各代出土文物中的舞袖形象,更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戏曲舞与民间舞中,还保存了十分丰富且富于表情的舞袖技法。 ──戚夫人
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本山东定陶人,是西汉初年擅长歌舞的名姬。
戚夫人多才多艺,会鼓琴、歌唱,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看来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到了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这很像民间迎神赛会时群众性的娱乐歌舞活动,“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是人们手臂相连,一面唱歌,一面脚踏着拍子舞蹈,有如唐代的“踏歌”。 戚夫人曾红极一时,极得汉高祖宠爱。但汉高祖死后,势单力薄的戚夫人母子,惨遭汉高祖之妻吕后的毒手,先毒死其子赵王刘如意,后斩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熏聋她的耳,又迫她喝下哑药,丢入窟室,叫作“人彘”。
后人赞美戚夫人的技艺,并深切同情她悲惨的遭遇。在不少反映这一历史故事的文艺作品中,都表现了上述感情。 汉代有一位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著名舞人──赵飞燕(原名宜主)。由于家藏有“彭祖分脉”之书,因此她“善行气术”。宜主长大成人,容貌绝丽,体态轻盈。后来父死家败,宜主与妹妹合德流落首都长安(西安),后辗转到阳阿公主家当婢女。宜主暗下功夫,刻苦钻研歌舞技术,由于她舞姿特别轻盈,故改名为赵飞燕。
一次,汉成帝微服出宫,到阳阿公主家,见赵飞燕舞艺超群,极为赞赏。于是召她入宫,封为婕妤(宫中女官),后又封为皇后。一次,赵飞燕在太液池瀛洲高榭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舞兴正酣,忽然大风骤起,赵飞燕扬袖纵身飘舞,好似将乘风飞去。成帝急呼左右拉住赵飞燕。风停舞罢,飞燕的裙子被人抓出了皱褶,此后宫中流行一种有皱褶的裙式,名“留仙裙”。成帝为赵飞燕特制了一个水晶盘,命宫人托盘,让飞燕在盘上起舞,倍增飘逸轻盈之美。
赵飞燕还擅走一种特别的舞步──踽步,走起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由于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舞步,故此流传不广。
赵飞燕天生丽质,舞艺超群,因而得到皇帝的宠爱,以至被封为皇后,但由于出身微贱,在统治集团中,势单力薄。成帝一死,哀帝即位,不久哀帝死,平帝即位,即废赵飞燕为庶人,逼其自杀身死。
赵飞燕的舞蹈技艺久久被人传颂,后世有许多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戏曲等,这并非因为她曾当过皇后,而是因为她是个杰出的古代舞蹈家。 歌舞升平-人神协奏的汉代音乐
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枚带有错金铭文的秦代“乐府”编钟,由此推翻了通常所认为的“乐府”成形于汉代之说。这枚秦代“乐府”编钟也印证了“汉袭秦制”的说法。秦汉时期的“乐府”不仅涉及面宽,其机构也很庞大。有文献表明,汉代“乐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民间音乐的采集和整理;同时,为了满足宫廷音乐生活的需要,又须创作或编写歌辞、曲调,以及演唱或演奏。
汉代“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他是河北中山(今定县)人,因具有音乐才能被召入宫,后又因触犯了律法而受“腐刑”(在宫中负责养狗的事情)。由于其妹被纳为嫔妃并封为“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爱,李延年也承宠而被封为“协律都尉”。他曾为汉武帝祭祀天地而作了《祭祀歌》19章,还根据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改编成28首新曲。因其妹早逝,加之其弟与宫女私通、其兄兵败投敌等原因,故使得汉武帝在一怒之下杀了李延年全家。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在继承了孔孟精神的同时,又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观念汇入其中并加以发挥。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王者)受命应天治礼作乐”。更有《白虎通义.礼乐篇》对这种神化的美学观加以附会,以为“八音”乃是效法“八卦”而来。加上汉武帝崇仙尚神,因而使“天人感应”的神化儒学得以“罢黜百家”,入主“独尊”的正统地位。在班固的《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就记录了一些反映“天人感应”以及汉武帝崇仙尚神的音乐作品。
=小知识
在音律方面,京房(李君明)附会《易》学,在“三分损益”的基础上,继续相生到第六十律,后人称之为“京房六十律”。尽管他是用“六十律”套用于“六十卦”,充满迷信色彩,但是对“黄钟不能还原”的理论探索,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铜鼓,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特点的金属体奏鸣乐器,因鼓体全部用铜铸造,故得此名。铜鼓的鼓面圆平,鼓身略凸并有两耳,细腰以下连接鼓足。铜鼓的音色因器型大小而各异。 古代的铜鼓不仅象征着权利和富贵,而且也经常用于祭祀、战争中。有时候,还会因为行军作战的需要被当成锅来做饭;遇到敌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又可作为报信的工具。它不仅可在战斗中击鼓助威,而且也能够在击败敌人以后擂鼓欢庆。在晋宁石山寨曾经出土过十多具铜鼓,当时还同时出土了一枚“滇王金印”(经考古确定是西汉时期的文物),证明铜鼓在古滇国十分流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注重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在人体形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是其核心,自古至今一脉相承。例如,秦汉时期的“塌腰蹶臀”和“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以及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民间舞的“辗、拧...

文舞概述
舞者手持龠翟,这种乐器与象征野性的舞具,舞蹈动作缓慢而庄重,充满了礼仪感,且表演过程严格遵守程式化规则。在伴奏方面,文舞通常由钟、磬、錞、铙、铎、琴、瑟等传统乐器演奏,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融诗、舞、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自秦汉时期开始,历代宫廷不断创作新的文舞,以此彰显皇朝...

科目三舞蹈名字的由来
6. 舞蹈借助音乐和其他道具,传达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7. 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8. 中国的舞蹈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到了秦汉时期已具备一定的特色。9. 舞蹈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

2023年最流行的舞蹈
4. 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前,舞蹈已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5. 中国的舞蹈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到了秦汉时期已具备一定的特色。6. 古代中国乐舞理论提到,情感在内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因此人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进一步表达情感。7. 拉丁舞,作为国际标准舞蹈,也被称为体育舞蹈...

学舞蹈有年龄限制吗?
4. 舞蹈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包括作为运动、社交或求爱的方式、祭祀活动、礼仪表达等。5. 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前,舞蹈已经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6. 中国的舞蹈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它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巴渝舞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传统中,巴渝舞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战前舞蹈,也被称为武舞。据《左传》记载,三千年前的周武王讨伐殷纣时期,巴地的军队以其勇猛和舞蹈鼓舞士气,这种舞蹈在那时并未被正式命名。直到秦汉时期,汉王朝在战争中再次运用这种舞蹈,士兵们在冲锋时会激情舞蹈,汉武帝对其大加赞赏,并将...

空竹舞是什么意思呀?
空竹舞源于中国古老的手工艺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当时,空竹主要用于农村庆祝丰收、娱乐和祭祀等场合。到了唐代,空竹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此后,空竹舞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流派。现代的空竹舞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演形式,而是开始与...

中国民族民间舞八大种类
中国民族舞的八大种类分别是:木鼓舞、古瓢舞、踩鼓舞、板凳舞、赐鱼舞、芦笙舞、扇子舞、狮子舞。中国舞蹈起源于奴隶社会,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的人们主要用舞蹈来进行社交、祭祀和求偶,从秦汉时期开始,也慢慢形成了许多民族特色。到了现代社会,舞蹈逐渐发展成一种表演艺术。总结,我们...

壮族舞蹈文化及传承与发展
一、壮族舞蹈的起源与狩猎活动紧密相关,部分动作源自巫师酬神仪式。二、在壮族文化中,舞蹈不仅是模仿狩猎,还与巫师敬神活动有关。最早的花山壁画记录显示,壮族舞蹈实际上是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蹈以蛙形舞姿著称,动作粗犷有力,富有特色。三、历史学家黄现璠认为,秦汉时期,壮族先民的音乐舞蹈达到了前...

严厉老师的舞蹈课体罚真的涉及惩罚学生吗?
在中国,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社会,它在秦汉时期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史和现代的交融,是艺术与生活交织的生动展现。总的来说,舞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指导和激励,而非体罚,来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和专业技能。这样的教育方式...

平阴县19335073935: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舞蹈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为什么说魏晋南
干剑桂枝: 在汉朝是文化大发展时期,而舞蹈是以汉朝文化为主,而在三国后期,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一次大融合,文化大融合,胡汉融合时期,因当时社会环境而改变,尤其是北方名族,匈奴,鲜卑,乌恒,羌,等少数民族,还有西域各国,一般胡舞奔放,大胆,汉族舞蹈内敛,西域等国文化各有不同,这使得文化融合在这个时期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最后在唐朝时期,文化实现了辉煌.而在唐朝以后,舞蹈又有所改变,但后来,舞蹈的文化极限降落,不受重视了,所以说,南北朝时期是舞蹈文化的转折点很准确.

平阴县19335073935: 汉代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百戏”包含那几种技艺? -
干剑桂枝: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百戏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百戏、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

平阴县19335073935: 古典舞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
干剑桂枝: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该舞蹈具有严谨的、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古典舞一般分为中国式、欧洲式和印度式三类,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中的一类,又可分为雅舞和杂舞,欧洲式则泛指芭蕾,印度式是由婆罗多、卡塔可等传统舞系组成的.

平阴县19335073935: 中国民间艺术具有什么特色? -
干剑桂枝: 一、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

平阴县19335073935: 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
干剑桂枝: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脉络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

平阴县19335073935: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文化时代分别是? -
干剑桂枝: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平阴县19335073935: 秦汉时期歌舞表演艺人称呼什么 -
干剑桂枝: 俳优古代从事歌舞乐和杂戏的艺人的总称,即后世的演员.

平阴县19335073935: 请举出秦汉时期著名的艺术,科技成就各一例 -
干剑桂枝: 艺术成就: 1,秦始皇兵马俑 2,以宫女执灯造形的"长信宫灯"是汉代艺术珍品 3,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 4,西汉帛画 5,两汉墓室壁画 6,画像石、砖艺术 科技成就: 1,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2,西汉关于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