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解析 谢谢你

作者&投稿:汲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解析~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第一部分(1~8):四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刘恋满因过度疲劳停止,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2):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珠峰。
作者叙述有详有略,选最典型的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如重点写第二台阶以及刘连满宁可牺牲也把氧气留给队友,由此可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珠峰景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在阅读效果上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登顶过程之中,作者着意描写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队员的严峻考验,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课文主要叙述了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的登顶过程。第一阶段,写队员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向山顶前进。第二阶段写队员们征服著名的“第二台阶”。第三阶段写队员们继续攀登,刘连满留下来,牺牲自己把氧气留给其他同志。第四阶段写三位队员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坚持登上山顶。

1960年5月北坡的成功登顶,靠的是队员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靠的是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大自然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中赢得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也正是要凭着这种精神和意志去登上生活中学习中无数的“珠穆朗玛峰”!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注意几位冲顶的队员是所有队员中的佼佼者。)登山活动与其他探险活动相比,其集体协作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队友的成功,还要有勇气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
  登顶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着意描写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而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为此,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总结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二、问题研究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设题意图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让学生概括得尽量简洁。
  参考答案: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 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仿写几句。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笔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
  没有固定答案,可让学生当堂仿写,要提醒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夜景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三、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前文的劳伦斯·奥茨和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写一则心得笔记。

几年前我学过,现在忘的干干净净了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
邵桦鼠李:[答案] 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证明自己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决心.二是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只有登上峰顶才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这也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解析 -
邵桦鼠李: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第一部分(1~8):四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刘恋满因过度疲劳停止,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2):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珠峰. 作者叙述有...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23课登上地球之巅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邵桦鼠李:[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作为当时的随队记者,作者郭超人直接或间接的记录了这次登山过程中的许多感人的场景和故事.登顶成功后,...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课文标题为《登上地球之巅》“巅”的含义是?“地球之巅”指的是?课文以此为题的作用是? -
邵桦鼠李:[答案] 顶端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为什么要从北麓登珠穆琅玛峰2008年初一下学期语文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人教版 -
邵桦鼠李:[答案] 北边是中国的领土,难度比较大就是……南边比较容易,但却是尼泊尔的领土.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登上地球之巅 作者着意描写了登顶过程中的那三大困难?选文中的困难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邵桦鼠李: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
邵桦鼠李: 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证明自己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决心.二是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只有登上峰顶才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这也体现了他...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登上地球之巅》里有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
邵桦鼠李: 课文主要写了登“第二台阶”和最后的冲刺.在“第二台阶”,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严寒、山势险峻,队员身体有巨大的高山反应. 他们有坚强的毅力,比如第五段“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和第七段“刘连满的眼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们头脑冷静,想出办法克服困难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登上地球之巅 在题目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 -
邵桦鼠李:[答案] 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终于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谢家集区18694043019: 登上地球之巅的中心思想 -
邵桦鼠李: 课文主要叙述了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的登顶过程.第一阶段,写队员们经过充分的准备,向山顶前进.第二阶段写队员们征服著名的“第二台阶”.第三阶段写队员们继续攀登,刘连满留下来,牺牲自己把氧气留给其他同志.第四阶段写三位队员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坚持登上山顶. 1960年5月北坡的成功登顶,靠的是队员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靠的是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大自然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中赢得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也正是要凭着这种精神和意志去登上生活中学习中无数的“珠穆朗玛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