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大量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能找出几处。

作者&投稿:常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萧索的荒村与神异的图画
同是一个故乡,“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二十多年后,“我”再回故乡时,“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这一鲜明的景物对比,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悲惨现实,为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铺设了典型的背景。
二、小英雄与木偶
同是闰土,少年时到“我”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我”的记忆中,少年闰土是神异图画中的“小英雄”:“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种虚实相间的肖像描写,活画出一个健壮、勇敢、生龙活虎似的小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对少年闰土的钦佩爱慕之情。二十多年后的闰土,则“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像是松树皮了”。通过闰土前后肖像的对比,展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娓娓而谈与呆滞麻木
闰土两次与“我”见面时的对话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少年闰土初到“我”家,他告诉“我”如何在冬天捕鸟,海边拣贝壳,夏夜看瓜,潮汐前捉跳鱼儿……那顺畅流利的语言,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可见少年闰土知识何等丰富,生活何等多彩,性格多么开朗,多么聪明活泼、勇敢机敏、朴实热情的少年啊!但是中年闰土与“我”见面时,却“分明的叫道:‘老爷’”,并叫“水生,给老爷磕头”,问他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断断续续沉痛的叙述,欲言又止的神态,令人生厌的繁文缛节,表现了中年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种由沉重的剥削、压迫和灾难,到艰难、困苦、自卑和精神的呆滞麻木,充分揭露了帝、封、官统治给广大农民带来的沉重的灾难,从而向罪恶的社会发出血泪的控诉。
四、管祭器与要祭器
在《故乡》中,哪怕一个细节,作者也总是别具匠心的运用对比以加强它的表现力,管祭器与要祭器便是有力的证明。少年闰土到“我”家,正逢“大祭祀的值年……祭器也很要防偷去”,闰土的父亲是叫他来管祭器的。一个小孩子担负这一任务,充分说明少年闰土能干负责,被长辈和东家所信任。二十多年后“我”搬家时,让他“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拣择”。他拣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台杆秤和所有的草灰。长桌椅子用于生活,草灰用于生产,而香炉和烛台则是用于祭祀鬼神,他竟然寄希望于神灵!通过这种细节的对比,充分揭露了封建精神枷锁对农民思想上的束缚和毒害。
五、亲密无间与拘谨隔膜
闰土与“我”少年时彼此亲密无间,“哥弟相称呼”,闰土亲热的称“我”“迅哥儿”,分别时“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后来托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少年朋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友谊是何等深挚淳朴!中年闰土见到“我”时,却口口声声称“我”为“老爷”,忙叫“水生,给老爷磕头”,并认为少年时与“我”平等相处是“不懂事”,不成“规矩”,他送给“我”一个纸包,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这种称呼和礼物的前后变化对比,反映了彼此间态度和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封建枷锁对劳动人民思想上统治的深刻程度令人发指。
六、闰土的辛苦麻木与杨二嫂的辛苦恣睢
作品从肖像、语言、动作、情态、性格等方面对闰土和杨二嫂作了鲜明的对比描写。同是劳动者,同是受压迫受剥削者,同遭破产的命运,都辛辛苦苦的为生活而奔波。但是,相同之中又有不同:少年闰土是纯朴勇敢、聪明、能干的小英雄,青年杨二嫂却是靠卖弄色相维持卖豆腐生意的;中年闰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绅”折磨得“像一个木偶人”,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他的精神虽然麻木,但仍不失农民那种纯朴、忠厚的品质;老年杨二嫂讲起话来既奉承,又挖苦,发展到尖嘴利舌,偷偷摸摸,任性胡为的地步。这种人物对比,一方面说明了农村经济破产涉及面极广,另一方面也鲜明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受压迫而尚未觉醒的农民那种“辛苦麻木”生活的同情与关切,对小市民阶层中一部分人堕落到尖利刻薄、自私自利,“辛苦恣睢”的痛惜与批判。
七、闰土的“辛苦麻木”与“我”的“辛苦辗转”
小说中的“我”,在儿时“父亲还在世,家境也好”,是封建地主家庭中的一个“少爷”;中年回乡时,却因破落到“老屋难免易主”的地步,特从“相隔两千余里”的外地回来,搬家到“谋食的异地去”。“我”的前后对比,表明“我”过的是“辛苦辗转”的生活,这与闰土辛苦麻木的生活对比,说明中国农村经济破产涉及很广,连中小地主家庭及其知识分子也毫不例外地走向下坡路。
八、“我”和闰土与“宏儿和水生”
这组友谊的对比,一方面说明“我”和闰土由亲密无间的友谊到拘谨隔膜,是旧社会造成的,表明作者对旧社会的严重失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一线希望,因为“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九、不愿意与希望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是议论式的对比,也是发自肺腑的希冀。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对三种旧的生活表示彻底否定,对新的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和向往,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我小学六年级。要升初中了。父母决定让我去别的学校读。不过要经过一...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裁是(演讲稿)。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属于(总分总)的结构,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考,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感情上又有多少关联呢?如此使用媒体,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要好点的)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2sICQFicDBGEKCLQAsfmw ?pwd=m4wf 提取码:m4wf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012学而思春季超常123班难题汇总.pdf|精选小学缩句练习题及答案.doc|六年一期数学期中|小六毕业模拟试题--数学.docx|初中语文现代...

古诗词鉴赏题答法,(修辞种类,运用手法等)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

急求一篇关于鲁迅的大学论文1000字左右,复制的别拿出来,就这么点分了...
所以,阿Q这个人物是和鲁迅笔下的其他农民形象,譬如《风波》里的七斤和《故乡》中的闰土,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产生于那种想要描绘某个具体人物的冲动,也不是作者为了制造某种氛围而虚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可以说,它其实是鲁迅对病态国民性的全部感受的结晶,鲁迅是要用它来显示“愚民的专制...

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小说散文中大量采用了地道的方言,文章读来琅琅上口,倍感亲切。汪曾祺对吴语非常稔熟,颇知其传神妙处。他在小说《星期天》、散文《安乐居》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上海方言。如“操那起来”、“斜其盎赛”等,既有地方色彩,又写活了人物,吴地读者赏来自有动人情趣。在上海,卖糖炒热白果的小贩在街头吆喝道:“...

对联中几种常用对格运用
《联律通则》中所列举的传统属对格式,主要是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相对于基本规则而言,传统对格则是属于更为高级、繁杂的范畴,许多内容涉及楹联修辞学。在掌握了基本规则之后,再学会传统对格,楹联创作、赏析就可以渐渐...

八年级下语文复习资料
10、《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概括
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②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给读者制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③作者还以行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精彩片断】罗切斯特与简爱相互...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故乡》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这样写有何作用? -
台股盖洛:[答案] 对比,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让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的悲哀. 亲,*^__^* ,满意请点击设为满意答案,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故乡》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举一说明.快 -
台股盖洛:[答案] 对比,①闰土少年和中年时期的变化.②杨二嫂前后对比.③我与闰土前后关系,④闰土与杨二嫂对比.⑤故乡情景前后对比.⑥“我”、闰土关系和水生、宏儿关系对比.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杨牧的《故乡》的赏析 -
台股盖洛: 1诗人把故乡比作一幅画,运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2表现出了在故乡时,这幅画常常被忽略的情形3杨牧的这首《故乡》小诗,虽只有短短的8句,却写得清新淡雅、余韵无穷.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在异乡的站牌下,心底最深处的那个地方.那山、那水、那房屋、那小路、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在眼前跃动,但诗人没有具体地选择哪一个作为意象,而是把它们组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鲁迅的文章《故乡》主人公是谁?全文使用了哪些对比手法的地方 -
台股盖洛: 《故乡》一文的主人公是“我”.全文进行的、对比的有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20年前的杨二嫂,“我”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表明封建制度和思想对人们的毒害和摧残,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的悲凉景象.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鲁迅故乡中对闰土的语言描写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所 -
台股盖洛: 拿少年闰土对“我”的亲切语言与中年闰土对“我”的恭敬态度作对比,突出强调了中年闰土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变得愚昧麻木(表达了作者对于闰土这样的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出现在文中“我”与闰土对话的两处...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鲁迅 写的故乡主要用什么方法刻画的人物 -
台股盖洛: 小说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手法,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20年前的杨二嫂和现在的杨二嫂,我与闰土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变.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列举实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故乡中的人物描写中的作用,急啊!列举实例说
台股盖洛: 鲁迅的小说《故乡》用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以收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一、...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故乡 文中塑造人物用了什么对比方法 对立找到
台股盖洛: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儿时的闰土和现在的闰土作对比,外貌上,儿时的闰土活泼、可爱.而现在的闰土受尽生活的折磨变得没有生气,像一个木头人.性格上,儿时的闰土活泼开朗、纯真自然,与“我”关系密切,没有等级之分,而现在的闰土受着中国封建礼法的束缚,变得麻木而又愚昧.成了一个典型的封建穷苦的中国农民.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故乡 鲁迅 此次我回故乡我对故乡的印象是怎样的 -
台股盖洛: 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本溪满族自治县13163861368: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欲扬先抑还有那些?
台股盖洛: 常见写作手法 1、对比(外貌对比:《故乡》中的闰土;语言对比:《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行动对比:《官场现形记》、《一件小事》;细节对比:《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孔乙己》;景物对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