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违反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执意派兵攻占越南?

作者&投稿:颛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以上是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里告诫后世对朝贡的藩属国不要轻易言战的训诫。可是到了朱棣永乐时期,却力排众议而挥兵南下,征讨向大明朝纳贡的越南,使明朝陷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泥淖,越南史书称那段历史为中国侵略越南的历史,让越南人至今耿耿于怀。 越南,古名叫安南国,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开始,到五代十国时期的939年吴权军阀割据脱离了南汉而称王,又北宋时期因内忧外患无力收复统一,而后正式独立。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越南都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定期向中国纳贡。 1400年,安南国的宰相胡季嫠(li)发动政变,废掉陈朝国君并自称为王,并于年底传位其子胡汉苍,史称胡朝。从此,胡朝代替陈朝统治安南国,但作为藩属国,却对明朝隐瞒此事。 1402年,朱棣夺取政权称帝。胡朝国君胡季嫠派儿子胡汉苍到明朝向朱棣进贡,并谎称是陈朝国君安南国王的外甥。刚刚坐上皇位的朱棣,自然不知就里,依然蒙在鼓里。 1406年,陈朝旧臣陈添平流亡到明朝陈述安南国已被胡季嫠统治的事实后,朱棣知道真相。朱棣派遣一支几千人的军队护送陈添平回国,不料中了早已获悉的陈朝埋伏,几千士兵全军覆没,陈添平被活捉回国,被以凌迟极刑处死。 朱棣获知消息后,大为震怒:区区安南藩属,竟敢杀我大明官兵,我大明颜面何在?!然后下令出兵征讨越南。 1406年底,明朝派遣号称八十万,实际是二十多万的步兵和骑兵以及近十万的民夫组成的远征军,张辅任主帅,开始征讨胡朝。胡朝军队节节败退,明军乘胜追击,半年时间便攻下胡朝国都,活捉了胡季嫠、胡汉苍及其他胡朝领导人。 1407年,朱棣开始「 ”郡县安南”,即将安南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将安南国纳入明朝统治的一个地区,直接统治越南。 其实,任何一个名族,面对被认为外来的入侵统治,都会奋起反抗,争取民族独立的尊严。 明朝直接统治越南期间,建立起密密麻麻的城垒和军事据点,并在各军事据点之间用驿站连接起来,以便及时互相接应和救援其境内不断发生暴乱。然而,明朝直接统治越南,不停地镇压越南国内的起义,虽然能靠武力暂时维持统治控制局面,但导致了越南国内将主要矛盾引向了一致对外,暴乱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1418年,越南的起义军将领黎利自称「 ”平定王”,号召越南全国上下一起反抗明朝统治,而明朝也不断增派援兵来镇压,但明军节节败退。 1424年,朱棣皇帝逝世,其长子朱高炽继位一年后便死了。1425年,由朱高炽长子朱瞻基继位,并实行德政治国,对其爷爷朱棣发动的征讨越南导致明朝长时间陷入战争泥淖的战略不太认同,把重心放在发展国内政治经济上,所以无心顾及战事。 1427年底,按明宣宗旨意,被围困的明军将领王通向起义军首领黎利求和,请求撤兵回国,并签订撤兵协议。同年,明宣宗宣布废除交趾布政使司,结束了对越南的二十多年的统治。 有史学家认为,朱棣派兵征讨安南国,属于教训一个不把宗主国放在眼里的藩属国,对周边的藩属国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提高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威望,并为郑和下西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我觉得,朱棣攻占越南,惩治一个不听话的藩属国,并没有与违反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因为那时候的越南并不安分,经常骚扰边境,惩治其以杀一儆百,没有什么不妥的。只是越南在明朝统治期间,统治手段不得民心,以致暴动四起,不得已最终控制不住局面,以失败告终。 大家认同朱棣的这次征讨是属于越南史学家说的侵略越南吗? 欢迎评论。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原因一:朱元璋登基之初,就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这是他自己立下的继承制度,所以他是不可能违反规则将皇位传给朱棣的。原因二:刚刚成立的明朝也需要修生养息,而朱棣在朱元璋眼中看来,他身上的杀伐之气太重,并不是一位守成之主。两相比较之下,性格仁慈的朱允炆无疑更适合继承皇位。朱棣人物生平 ...

朱元璋禁止宦官当权,朱棣为何将东厂交给太监?
宦官干政会给朝廷带来许多的坏处,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就严禁宦官当权,他也把这条规则当做祖训传给后世。然而,到了朱棣成为皇帝的时候,朱棣就没有顾及朱元璋的这条规定,设立东厂收集情报,并且将东厂交给太监。朱棣这样做,主要还是他是通过武力夺位的,太监为他夺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比较信任...

朱棣的性格更像自己,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他呢?
因此,朱元璋最先考虑的是立四子棣为储君。况且,朱允炆年纪太小,俗话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人心疑惧不安,肯定不如立成年国君来的稳妥。但他内心又很怜惜年幼丧父的孙子朱允炆。性格果决的朱元璋在立太子一事上,却有些狐疑不决、患得患失、犹犹豫豫,致使立储一事长期悬而未决。事情一拖再...

朱棣能力谋略不在朱标之下,为什么不讨朱元璋喜欢呢?
我认为原因如下:其一:适合打天下,并不适合守天下 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诸王,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元朝的灭亡是臣强君弱,出现紧急情况时皇帝没有外援。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他给子孙封王,让他们去边疆,既能抵御外患,又能统领兵权,维护明朝千秋万代。朱棣能征善战,善于军事谋略,适合打天下,却并不一定适合...

太子朱标早逝之后,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继承皇位?
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 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 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尤其是燕王朱 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

明成祖朱棣究竟算是篡位者还是合格的继承人?
篡位。棣是朱元璋之子,允纹是皇长子(指定继位人),故是篡位。一代大儒在被棣腰斩时用手指蘸上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七个龙飞凤舞的篡字……

朱棣为什么得不到朱元璋的传位?
可是朱元璋却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呢?历代以来,皇位的继承无非也就2种,一是传贤不传长,二是传长不传贤。前者是谁的能力突出,谁就是皇上。可是这种制度,容易造成宫廷内斗,皇子们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所以自周代以来就一直沿用传长不传贤的制度,也称之为嫡长子制。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例如...

朱棣称帝后连亲妈都不认了 朱棣为何如此大逆不道
根据明朝官方史料的记载,朱棣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清朝人在编写《明史》的过程中沿用了这种说法,明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朱棣生母为马皇后的这种说法遭到了质疑,到了明朝后期,人们甚至提出强有力的证据。明末大理寺左丞李清在阅读官方档案《南太常寺...

明成祖为什么那么好斗弑杀?
第一点,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出生的时候,他老子朱元璋正忙着跟别人抢地盘,也没有时间去管他。因此朱棣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跟他接触的也都是那些久经沙场的将领和士兵,所以朱棣从小谈论的不是去哪玩,而是军事政策和杀敌技巧。后来朱棣成年之后,就加入了他...

朱棣靖难成功,为什么不废除藩镇分封?
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附于燕。---《明史》朱元璋撒丫子走人了,朱允炆上台以后,立刻意识到了诸侯王对中央集权的影响。可以说在诸侯王的封国之内,皇帝派去的任何官员,那都是不顶用的。如此多的小王国不听从中央政权的调遣,这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当年唐王朝之所以衰弱,那就...

利津县17824086825: 朱元璋遗训三条:两种人要杀一件事莫做,为何说子孙一条也没能坚守? -
欧阳维得每: 朱元璋费尽心思立下的几条规定,其后世子孙是一条也未能恪守住.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还专门给子孙交代了几件事,那便是有两种人必须要杀,有一件事尽量不要做. 第一是不杀皇亲.朱元璋规定后世诸君要善待皇族成员,能不杀便...

利津县17824086825: 朱元璋的儿子都到哪 -
欧阳维得每: 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对各儿子的封地有明确记载,朱元璋晚年对自己的一些儿子是非常不满的,乃至可能动过杀心,进行了大量训诫,洪武二十年编写了御制纪非录,警告一些儿子若继续将后必至身亡夏国除,会招天诛,也就是赞成自己后代皇帝可以废除藩王,杀自己儿子,并希望自己的其他儿子也能引以为鉴,洪武二十二年鲁王死,朱元璋谕礼部尚书李原名曰:父子天性,谥法公义,朕不得以私恩废公义,可谥曰荒.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死,谥曰“愍”.朱元璋写下《谕祭秦王祝文》,把秦王的一些不法行为讲给离开人间的秦王,继续进行训诫,以警后人.

利津县17824086825: 朱元璋为何向子孙宣布十五个不征之国?为何不征? -
欧阳维得每: 朱元璋在逝世的时候,为他的子孙写下了一本训录,书中大体的意思就是说,朱元璋为他的子孙划定了十五个国家,这十五个国家便是在征战的时候不可以攻打的国家,其实朱元璋是考虑到了这些国家并不富裕,而且离中原地区又比较的远,如...

利津县17824086825: 朱元璋说的15个不征国指哪些国家? -
欧阳维得每: 《皇明祖训》所载”不征之国“有:朝鲜、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暹罗、占城、苏门答喇、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弗齐、渤泥. 这些国家主要是明朝在东北、正东、东南和正南方向上的邻国.不过朱元璋的后代们并没有完全对这几国“不征”.比如征伐安南的战争从成祖朝一直持续到宣宗朝,再比如万历年间曾经征伐侵略朝鲜的日本. 很奇怪,这些“不征之国”不包括位于现在缅甸和老挝地界的国家.

利津县17824086825: 为什么朱元璋不让东征扶桑?
欧阳维得每: 原因是朱元璋认为武力征伐,伤财劳民,得不偿失.“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皇明祖训》之《箴戒章》, 《皇明祖训》之《箴戒章》录有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制定的对外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

利津县17824086825: 明朝永不攻打的十五国 -
欧阳维得每: “不征之国”是明朝宗藩制度和朝贡体系下的重要政策.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这15个国家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利津县17824086825: 大明祖训是什么
欧阳维得每: 大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皇明祖训》.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於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皇明祖训渊源来自于儒教思想,最初人民是在半山坡居住因为洪水淹不到,待外界知识提高后逐渐下山选择有水有猎物的地方居住,渔猎是人类最初最原始的生产方式,渔猎基本是从自然资源中直接摄取,没有自身的生产资料,而游牧有自己的羊群马群作为产出的生产资料,游牧定居后逐渐演化为农耕文明,在农耕社会耕地是价值最大的存在.

利津县17824086825: 朱元璋睦邻政策的特点 -
欧阳维得每: 朱元璋的睦邻正常在他的皇明祖训中有明确体现,确立原则上的不征国家,对北境之敌则要采取选将练兵予以防备,总结了历代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而做.

利津县17824086825: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 -
欧阳维得每:[选项] A. 强化封建皇权 B.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 监视官民 D. 控制国家兵权

利津县17824086825: 皇明祖训规定不得征伐日本 朱元璋有哪些考虑 -
欧阳维得每: 日本软硬兼施,“帝得表愠甚,终鉴蒙 古之辙,不加兵也”.朱元璋气得要命,但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心里还是有点怵的,最终没有发兵打 日本.当然,不打你,不是我怕你,不跟你来往,是断了你的经济,是在惩罚你啊——一切主动权,都在我手里.如此一来,日本得里子,明朝得面子,各得其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