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唐宋诗中的月亮

作者&投稿:穆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宋诗词中的月亮~

  在众多吟月古诗词中,论知名度,我认为排名第一的,当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二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季军属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来咏月诗数量繁多,据说在唐诗中占了五分之一。而写得最多的是赞叹月色的皎洁、美丽。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唐·徐寅)。“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明·谢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


  有望月亮而感怀天地之恒久、人生之须臾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有叹人情世态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有望月而生缱绻情怀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梁章钜)。


  望月而思乡、思念亲人友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唐·刘禹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还有李白诗提到我们重庆,“峨眉山月半轮秋……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亮绕地球旋转数亿年,古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它白亮亮的分外好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怎么会有月圆、月缺呢?也无法解释,只能是观察现象。“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即是十五的月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古时没有望远镜,全凭肉眼的直觉和想象,想那月中有宫殿,有桂树有玉兔,有吴刚有嫦娥;说那嫦娥美女偷食仙药后飘然飞向冷清寂寞的月宫。“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


  同是一轮明月,在古人和今人眼中含义却不一样。古人眼中的月,是吟花弄月之月,是风花雪月之月;嫦娥存在于神话中,是虚无的,在“碧海青天”度着冷清寂寞;而今人眼中的月亮,是一个世界各大强国争相探测的神秘星球;“嫦娥”,成了地球人眼中热得发烫的“嫦娥一号”。李白诗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同是吟咏月亮,古人只重文学,今人更重科学。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

美丽而忧伤——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先来吟诵几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佳篇: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当时明月照,曾照彩云归”。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无疑,月亮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也正由于诗人的情感观照,使这一意象在诗词意境的构造上显得如此美丽而忧伤。这不禁使我常常会陷入对这一诗歌意象的沉思中:是什么原因诱使诗人们如此关注这轮亘古恒久的月亮?又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们如此惊人雷同的将月亮作为他们抒发生命情怀的寄托?月亮意象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象征含义呢? 一、“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 月缺月圆,月升月落,月亮是周期性变化着的,随着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时间和生命也在悄然飞逝,然而月缺了还有圆的时候,月落了还能再升起,而时间和生命呢?却只能是一去不再复返。面对着这轮恒久的月亮,诗人们油然而生对岁月无情生命短暂的深沉感慨。“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陈与义在对昔日旧游欢饮的追忆中流露出欢娱不在、青春易老、世事沧桑的感伤和悲叹。 其实在历史舞台上每个人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相对于广袤无穷的宇宙和亘远永恒的月亮,诗人们越发感受到个体生命的渺小有限,人生无常,功业难成,历史兴亡……千古关情,异代同心。于是,李白在“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抒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深沉慨叹。(李白《把酒问月》)张若虚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生命感悟,时光流逝,岁月难留,诗人也只好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喟然长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这看似消极无奈的叹息中,亦传达出诗人们参透生命的人生智慧和个性精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超越和洒脱。(李白《将进酒》)“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一种自勉和激励。(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友爱人伦的深切思念。 亲情、友情、爱情,是现实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可有时又挡不住它的离去,只好一个人默默地思念。因此,怀人伤别成了唐宋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月亮也就成了诗人们表达情爱遥寄相思的理想选择。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缠绵甜蜜的。“当时明月照,曾照彩云归”是惆怅伤感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情深执着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是孤寂凄凉的。(白居易《长恨歌》)“蹄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是悲怆痛心的。(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愁苦真挚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人尽管说:“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可是,诗人们还是自然地把月亮与情爱联系起来,这也许与嫦娥奔月的凄美神话不无关系。“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嫦娥的孤独、寂寞、凄凉、忧伤,使诗人们看到月亮时也常会顾影自怜,并想起身处异地的亲人、友人、恋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们似乎又从这纤尘不染的月光中寻找到一种情感的对应。所以不管是在满月朗照的银辉下,还是在残月闲挂的寒光中,诗人们都愿向着这轮孤月默默地倾吐满腔的情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真挚炽热的情爱化作美好的祝愿交付于明月,明月也便成为这份深情厚谊的最好见证。 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国家园的深厚依恋。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对土地的依赖衍生出对土地深厚的依恋性。而且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思想,即追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团圆、追求对故土家园的固守,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因此历代文人也便表现出强烈的重土意识和回归意识。明月在形体色彩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皎洁、纯粹的完美感觉,成为诗人们离乡别国渴望回归渴望团圆的精神家园,于是,月亮也就成了他们抒发思乡之情的媒介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连飘逸潇洒向往游侠成仙的李白都难免乡恋乡愁,又何况别人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更可悲的是,宋人的背井离乡出于异族的欺凌,而非自愿。眼见京都沦陷,自己的故土家园遭到异族的侵略和践踏,不幸的词人怎能不痛心疾首、怆然泪下呢?词作中的故国家园之思也就更多了一份凄楚和悲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人亲临被金兵劫掠后的古城扬州,眼前的惨败景象使词人不禁潸然落泪,在今昔对比中抒写了黍离之悲。“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文天祥《酹江月·水天空阔》)“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乾坤能大》)文天祥极豪壮,一腔难忘故国、至死不渝的赤胆忠心真是明月可鉴。而一度追随文天祥参与抗元斗争的刘辰翁,则在宋亡不仕的隐居生活中默默地怀念过去的岁月,并对“海上”抗元斗争流露出向往关切之情。“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明月。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铁马蒙毡》) 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对羁旅迁谪的幽幽咏叹。 在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历程中,羁旅与迁谪的体验是相当普遍的。当一个士子还没有功成名就时,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父母或妻子,踏上漫漫的求宦之路。当一个士子沉沦下僚的时候,他又不得不转徙各地,象蓬草一样听凭命运的拨弄。穿越时空的隧道,透过诗词的铅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风尘仆仆的身影,感受到他们疲惫沉重的心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轮西沉的秋月映衬出诗人羁旅漂泊的困顿、孤凄与愁苦。(张继《枫桥夜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月亮的阴、晴、圆、缺又暗合了他们羁旅迁谪生活的磨难与痛苦。月亮意象也便承载了诗人们抒写羁旅愁怀和迁谪之思的丰富内涵。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秋意渐浓的夜晚,难以入眠的词人登高望月,心中充满了羁旅的惆怅,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滴滴的相思泪。词人的羁旅之感、迁谪之思又往往与乡愁、怀人、伤时融合在一起。“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还是独拥秋衾,梦馀酒困都醒,满怀离苦。”(周邦彦《解蹀躞·候馆丹枫吹尽》)在阴冷的候馆里,只有寒冷的霜月陪伴,词人独拥秋衾,在梦和酒都醒之际,便剩下满怀的离愁了。而一生天涯沦落,遭遇坎坷的柳永更是在他的词作中抒写了这种苦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柳永《戚氏·晚秋天》) 面对这生活的磨难,人生的低谷,诗人们亦有着别样的表达。“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里的月亮是让人趋于宁静淡远、超脱旷达的,然而谁又能说这份幽独和洒脱中不透着贬谪转徙之苦呢? 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对边塞征战的凄婉哀怨。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南北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南北朝·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隋·卢思道《从军行》),唐宋之前古诗人早就把“关山”与“明月”联系起来,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乐府古题要解》里说:“《关山月》,伤离别也。”高悬夜空的明月能够跨越时空距离,无论是戍守边疆的征夫,还是苦待闺中的思妇,他们在相思相忆却难相见时,只能把满腹的离愁幽怨寄托在千里相共的明月身上了。所以明月意象又蕴涵着边塞征战的凄婉哀怨,尤其在唐诗的创作中有着更为丰富的表达。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的《闺怨》)无不是这种凄婉哀怨情绪的啜泣诉说。盛唐时期诗人们又发展了边塞诗,赋予其博大阔远、浑融丰腴的意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的明朗壮阔,“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可是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一份悲凉和哀婉。 与唐朝相比,宋朝无疑显得太柔弱了,两宋最终都是在外族的侵凌下而灭亡。在这种积贫积弱的时代,仅存不多的宋代边塞词在抒写边塞军人的苍凉意绪外,更融入了一腔爱国激情。“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一轮明月从南山上升起,多情地把它的光辉照到北方的沦陷区,被迫分离的南北同胞“千里共婵娟”,北方人民盼望着宋军收复失地,就连长安城里的“灞桥”“ 曲江”胜景都盼着宋军快快回来。词中寄寓了词人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报国之志。 总之,是月亮给了诗人以美妙的艺术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创造了唐宋诗词不朽的艺术生命。而诗人的情感观照又赋予月亮以灵性和多情,使月亮意象在诗词意境的构造上显得美丽、忧伤。

什么意思?
说明白点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诗有《...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诗作《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夏衍(1900—1995) 现代剧作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1936年写了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著名剧本《上海屋檐...

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我在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订误,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现在要写开题报告,想知道关于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请帮忙,不胜感谢!我要的是具体的研究啦不是介绍... 我在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订误,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现在要写开题报告,想知道关于此的国内外...

请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参预新政的几人,犹如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光绪本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是害怕西大后,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办。几个月来,光绪有询问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达旨意;康有为有向上报告的事,就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信里了。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这以后光绪同康有为之间的意见开始能够稍稍通达,决心...

关于清明节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清明踏青的活动非常丰富,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习俗。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600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依然用笑容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能懈怠,要用更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去奋发,尽...同时我十分喜爱文科,曾两次给同学们作唐宋诗词专题讲座,曾获得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奖,还公开发表过...

文学成就的简介报告
红楼梦 曹雪芹 就红楼梦来讲,它塑造的几百个人物几百年来都是人们争相讨论的对象,不但鲜明,而且丰富。其情节根据作者悲惨的人生经历写就,催人泪下。其体现出的思想,更是永恒。比如,对生命的爱惜、对命运的无奈等等,都具有永恒的意义。更何况,红楼梦出神入化地采用了对比、衬托等等诸多创作手法...

写生的实习报告
写生的实习报告 篇3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安徽写生实习的旅途.这是我们20xx级建筑学第一次外出实习。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放下行李,未做休息,我们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村...

诗词鉴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是写闺情的。这首词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

研究报告《流行歌曲的歌词》
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2.研究的内容和你的主要观点;3.对研究内容的分析和论证;4.得出结论;5.标明注释、援引资料和引文的出处。另外以下选题供你参考:1.新新网络歌曲歌词特点研究。2.家庭三代人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探究。3.周杰伦歌曲歌词研究。4.唐宋诗词与流行歌曲歌词。5.经典歌曲歌词探究...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

南召县17339961824: 研究报告唐宋诗中的月亮 -
少易痛克: 美丽而忧伤——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先来吟诵几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佳篇: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南召县17339961824: 研究性学习:唐诗宋词中关于月的意象的研究 -
少易痛克: 诗宋词中的“月”的意象研究调查报告 选题意义:通过本次的调查,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月...

南召县17339961824: 唐宋诗词中的月亮 论文 -
少易痛克: 天啊你吓人啊,回答这么多???月亮圆的:一般表达相思之情(思亲,思乡,思爱人),除此之外,还透露出淡淡愁,有月亮便有酒,与月共呤.衬托出诗人孤单的身影,可以说是悲,人常说,花好月圆,既然月的圆了,为什么我所思念的人却不能与我团圆,而有时候是表达游子思乡,有家不能回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无奈之情.弯月一般是思妇依栏,与圆月相似,一般借月传情

南召县17339961824: 月亮在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
少易痛克: 才五分,那就列个提纲给你参考吧月亮是情思的传递者: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是思乡思人的最好倾诉者:什么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月亮是愁绪最好的消解者: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月亮是团圆的象征: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总结:月亮丰富了中国诗人的想象,成就了千古风流人物.我的回答就如: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以上仅供参考

南召县17339961824: 古代诗人关于月的描写 -
少易痛克: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

南召县17339961824: 唐宋诗中的月亮代表什么 -
少易痛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显是思想的,类似的李白还写过好几首 相思之情 望 月 怀 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思乡之情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

南召县17339961824: 古诗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请你结合有关诗歌,探究一下“月亮”这个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的意义.___ - 古诗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请你结合有关诗... -
少易痛克:[答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情思=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异地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

南召县17339961824: 浅谈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
少易痛克: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

南召县17339961824: 关于月亮的唐宋诗词 -
少易痛克: 我知道!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

南召县17339961824: 春秋到两汉诗词中的月亮 -
少易痛克: 《诗经·国风·月出》中的复音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怊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春秋到汉朝的明月诗本来就不多,名句就更少了!其实写明月的还是唐宋的写的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