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宠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的景象有烘托当时所处环境的作用。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全文赏析: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益所作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原文如下: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白话文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上一句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注释】(1)受 降 城:唐 初 名 将 张 仁 愿 为 了 防 御 突 厥,在 ...

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作背景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写作背景:《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在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夜上受降城闻笛意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意思是夜晚登上“受降城”听到远处传来吹笛声。原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白话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讲解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

"回乐峰"的"乐"怎么读?
读:lè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出处: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夜上受降城闻笛本诗前两句两个比喻有何作用?
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出塞》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

赞美军人的诗
2、《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以及吹笛人浓烈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守降城闻笛古诗,前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 -
弋容盐酸: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这两句诗中,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霜.两句诗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弋容盐酸:[答案] 诗的开头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登城时所见景象:远望回乐城外面烽火台前的沙地,在月光的照射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秋霜那样令人生寒的月色.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
弋容盐酸:[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二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弋容盐酸:[答案]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
弋容盐酸: 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守降城闻笛古诗,前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
弋容盐酸: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这两句诗中,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 全诗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了夜上城头 .第三句写夜上城头 .结尾一直写 . -
弋容盐酸: 前两就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写了凄清的边地之境,第三句写了边地凄凉幽婉的笛声,唤起思乡之情,结尾写出了征人身处边地,无尽的乡愁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
弋容盐酸:[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
弋容盐酸:[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写登城时所见景象:远望回乐城外面烽火台前的沙地,在月光的照射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秋霜那样令人生寒的月色.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

永川市17132996253: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第一二句的写景,表现了怎样的气氛? -
弋容盐酸:[答案]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