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25、26章

作者&投稿:犁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25、26章

文:Recycler

38/238.3175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意】

本章是老子对“道”的再描述。道是先于天地的独立存在,它无形无声,循环不止,创造了万物。道以自然为本性,成为天、地、人取法的准则。

【译文】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无声呵又无形呵,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下息,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空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无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

【我思】

还是在阐述道的含义,其中设置了“大”的定义。道,广大、不息、深远、返本。周而复始。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道天地人是四大。为什么将人与道天地并列?道天地广大深远,人只是大自然的一种生物,放在一起讲合适吗?首先这只是一个定义,一加一等于二,记住这四个字是并列的就好了。这只是老子的理念而已,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的理念。再次。有些版本的原文,记录的是道天地王。这样这四个字就好理解了。道虚无又实在,我们惹不起。天地脾气无法捉摸,我们惹不起。王,我们也惹不起。因此将四个惹不起的事物放在一起。

当人讲,是肯定了人类的伟大,高于其他生物。这里有个问题,作为道家思想,人和动植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并列的看待,还是把人类看做是高级生物?思想不同对待问题的行为就不同。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事故,一个道家的人帮还是不帮?一只动物出现了问题,一个道家的人帮还是不帮?按照生死有命的自然规律。即使是外在干预影响了自然规律,道家也不会制定另一套干预去反向制约之前的干预。这是我的解读。因此,人对于人、动物、植物是平等的。所谓的平等,就是谁也不关心。既然都不关心,为何要突出人的地位呢?只讲道天地就好。

当王讲,句子容易理解,但是问题会很多。孔子才推崇君道,推崇忠心。老子是害怕君王,还是推崇君王? 推崇君王,意味着人人不平等,意味着与自然相违背。王是人给予的称呼,是人给予的权利。道天地却是自身具有的力量。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对王的推崇。害怕君主。历史中的道家人物,有智慧的往往选择隐居。国家出于对人才的向往,往往需要这些人入世。“不为我效力,就杀头”面对如此命令该如何是好。这里又衍生出一个问题,面对生命威胁,是自保重要,还是顺应自然重要?自保就需要做官,顺应自然就可以看破生死。很多智慧的隐者,往往藏拙,不让自己才华暴露出来,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回到主题,不害怕生死,有没有王效果一样。害怕生死,为了自保,就不免害怕君王。道家思想对于君王,没有崇敬,只有害怕。对于道天地,即崇敬又害怕。这里说的四大,是从道家自保讲的所害怕的四大事物。这是我个人认为。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一、有物混成,这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

二、道是个绝对体,它绝于对待。

三、道是无声无形的。

四、道不仅在时序上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天下万物也是道所产生的

五、道是循环运行的。

六、用大来勉强形容道。

宇宙有四大:道之外,天、地、人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以自然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人的本性应该是什么?简单,清静。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孟子认为是善的。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的,善的本性是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老子认为是无。王明阳认为心本身就是无善无恶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有善有恶?那是意之动了。你IDE心意、意念一动,就有善有恶了。有的人做善事,有的人做恶事。那时意念发挥作用了。我们能知道什么是善,也知道什么恶,那时因为我们有良知。知道善知道恶之后再来怎么做?为善去恶,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就是格物。道、本心、自然是一回事,都是无善无恶,无贫无富的,是本来清静的那种本然状态。因此,道法自然,实际上是说道是最伟大的,是最高的,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越它了,所以道效法的只能是自己。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事物的发展一般持续到极点,到达极点之后又走向相反的方向。这就是老子眼中的整个自然的运行状态。(明知是坏的,我们是应该往回拯救,还是应该加速循环进度。老子提倡顺其自然,不得已可以干预一下。算是一种缓和的积极救世。他这不是也在逆自然之规律吗?为什么不加快进程呢?过了坏的极点不就是转好吗?也许对于百姓来说,没人愿意看到极坏的时刻到来,只能拖延时间,等着未来人去承受。再者说,好与坏循环变化,干涉也没用。眼睁睁的看着变化,这才是消极的态度。虽然好与坏是循环变化的,但是我们的干涉,可以改变好与坏的极限程度。也许我们的干预,坏的流程就此结束,转向好的一面。也许我们的干预,我们延长了好的时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规律,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和程度。)

“王亦大”表示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统治的分量有多大。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大意】

本章讲述的是轻重、躁静的关系,指出“重”和“静”是君主治国的根本。

【译文】

重物是轻物的基础,宁静是运动的主宰。

所以,圣人终日在外旅行,离不开辎重。虽然居处在高耸的楼观,也沉静超然。那身率万乘的君主,怎能自轻于天下?

轻率会丧失根基,暴躁则会丧失主动。

【我思】

直接按照章节理解,并不是很难。

但是我较真,想反驳一下。重和轻谁是根?静和躁谁是君?

常说由小及大。按照理论,轻增加了质量就为重,轻是小,重是大,轻应该是重的根本。从密度上说,重增加了空间就是轻,重是小,轻是大,重才会是轻的根本。可以说静有了气以后就开始躁。那么静是小,躁是大。也可以说躁得到了修养而变静。那么躁是小,静是大。大和小谁是主宰?也分不清谁是谁的主宰。

老子由生活观察发现,车是因为重才能前行。我也可以说车是因为轻才可以前行。第二句后半句,谁能沉静超然?只有那些看到名利的人才可以。后面又转折到国君也应该这样。这个逻辑有点说教。为什么要清心寡欲?面对权利如何能清心?老子认为的真理,别人无法认可,依然我行我素。自己做到的事,自己觉得好的事,别人是不会听的。

轻率如果理解为动,厚重理解为静,动则容易惹出事端,也应征了老子的思想。暴躁容易失去理智,保持安静,保持清心,就可以主动的思考问题。

这章节,是老子从日常观察为出发点,劝告君主应该沉稳才能使国家长久。从车子总结出来的规律,能用在治理国家吗?只能说是尝试,其结果国家兴旺或是灭亡。天下不止一个国家。安静沉稳固然可以自保。我们身边如狼似虎的国家,如何能放过身边的老实人。一棵没用的树好装,一个没用的国家可装不出来,土地就是资源。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有人曾说过,管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管人,第二个阶段是制度管人,第三个阶段是文化管人。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读老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将老子所说的所有价值都视为相对的。但老子视为理想的价值分明指向某一方向。即更加倾向于稳重而非轻率、安静而非急躁、美丽而非丑陋、善而非恶、女性性而非男性性、温柔而非强悍、柔弱而非坚强、空而非满、水而非火等等。

老子将世界看做是对立面之间相互交错而成,并用“道”字来表示对立面之间以“反”这一运动倾向为媒介相互交错存在的原则。存在于这一原则之下的世界,或忠实履行这一原则的人表现出的,正是前面所说的老子明确倾向的某一方面的形象、即低、温柔、女性化的形象。

~~~~~~~~太长不看~~~~~~~~~

简版 :哪怕是万众事物的共性,也不一定适用于人类。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道德经的适用条件
我给你摘抄一段有关《道德经》的评述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论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说的是大自然是不会生出情感的,它的一切都是天然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我们人类,因为灵长、高度智能,所以当之无愧地是大自然的知己,唯一的知己,而我们成为自然知己的伟大法宝,就是“科学”...

美文美段摘抄
--- 老子《道德经》“一个从来没有活过的人的死。” --- 未知忽然想起了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的话:“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 我想说一句:“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 王大海《历史的回声》每个人都有他的亏欠,也一定有他的倾囊所出。像一条锁链一般一环环紧咬,直至首尾相连,这个世界便是公平...

摘抄国学经典语录
——屈原《楚辞》 5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5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语文摘抄《老子》也就是《道德经》需要多久?五千多字
如果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三个小时可以完成。如果是自己斟字酌句的去抄估计要三天。

佳句赏析不争不辩
不争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道家视其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道德经》曾记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因为你的不争,所以天下人没有人能与你争的了。 《道德经》记载: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意思是: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可见“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意在倡导...

怎样撰写精简的广告文案?
《道德经》只有5126字,但千古流传。 沙士比亚喜欢写14行诗,但每首诗都脍炙人口。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文章越写越长。在古代,因为文字只能刻在石头上,写在动物皮革上,写在竹签上,所以古人惜字如金。 后来,有了纸张,人们可以把文字写在纸上。但是,那时候的人对文字很敬畏,一字值千金。所以,五四运...

请问一下容与忍的辩证法是如何驱分的?
老子<<道德经>>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注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可解释为,委屈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时刻都处在束缚当中."几千年来,人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天赋人权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中追求...

适合摘抄的文章,有木有啊
曹文轩的草房子,简祯的文章也很优美,还有安意如的诗词评析,用来做摘抄很好的,去找一些散文集吧,郭敬明的小说也有很多句子描写很优美的,你可以看一下丁立梅的书,推荐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和暖爱。 以下为具体推荐书目: 1、《金刚经》+《心经》 2、《道德经》 3、《中国共产党章程》 4、《围城》 5、《人性的弱点...

《诸子百家》名家经典语录美句
——《盐铁论·刺复》 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 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

2024高考作文名人名言万能素材积累 名人警句摘抄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2024高考作文名人警句摘抄 1. 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歌德 2. 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莎士比亚 3. 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

阿城区13769252110: 老子的《道德经》何为“道”? -
吉娥茵栀: 道 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何为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无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

阿城区13769252110: 如何理解道家学说的“道”是万物本源的“道”的含义 -
吉娥茵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就是说:如果按现代科学的说法,这个道,至少是大爆炸宇宙学中的那个奇点,这是人类凭借头脑思辨的产物.而更有可能的是,道在奇点之前. 所以《道德经》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可描述的就不是道.它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道,宇宙万象都是它的表现.

阿城区13769252110: 怎样用英文介绍草莓 -
吉娥茵栀: 剩 第 武 体 心 30 1 0 0 8 急救+2x4本 8 29 2 2 4 14 急救+2 急救+2 66+1 66+1 14 28 3 6 8 18 急救+1 急救+1 66+1 66+1 竹马+2 20 27 4 10 12 20 竹马+2 66+1 66+1 24 26 5 14 16 22 66+1 66+1 竹马+2 28 25 6 16 20 24 66+1 66+1 30 24 7 18 24 ...

阿城区13769252110: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请问是什么意思. -
吉娥茵栀: 《道德经》第二十章全文译注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

阿城区13769252110: 请大家谈谈《道德经》的感悟.谢谢! -
吉娥茵栀: 看《道德经》 思如何做人 如果观察中国古代的众多经典,大家就能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行善事、积善报的好处.比如《周易》中就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点说白了就是教育我们做一个好人或者...

阿城区13769252110: 老子之道的思想是什么?
吉娥茵栀: “道”,是老子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 是一个本原性的最高的哲学范畴,既是世界 的本体,又是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老子》第二十五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

阿城区13769252110: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
吉娥茵栀: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无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

阿城区13769252110: 《老子》中“人之所畏”,畏什么? -
吉娥茵栀: 老子在《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说:“……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在这里所说的“畏”是畏什么? 这是老子在对世上存在的万物“有”的观察思索中,...

阿城区13769252110: 梦幻西游宝宝 -
吉娥茵栀: 宝宝打5红没有什么技巧 PT孩子的养成资料: 日期 心 体 法 武 总 心 体 法 (25) (40) (8) 第1天 8 10 0 0 18 急救*4=8 金66*1+超66*2=10 顺序,先四急就,再C66一个,再66再C66 第2天 11 17 2 2 24 1急救 先小66 再超66*1 第3天 15 23 4 4 30 ...

阿城区13769252110: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
吉娥茵栀: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