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投稿:毋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的本质是什么?~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是美学。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扩展资料:
启示:
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多为内部属性)是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
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和合,事物就形成了美。可知,美的形成与人有关,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美的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

美的体现:
内在美,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
外在美,是你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表象,一般指的是人的形体、容貌、体态、行为、风度、语言、修饰等外在形象之美的综合体现。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解: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但是,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这一点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美只有在主观实践与客观现实的交互作用的意义上,而不是在朱(光潜)先生那种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的相互作用上,才可说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

但这种主客观的统一,仍然是感性现实的物质存在,仍是社会的、客观的,不依存于人们主观意识、情趣的。它所以是社会的,是因为:如果没有人类主体的社会实践,光是由自然必然性所统治的客观存在,这存在便与人类无干,不具有价值,不能有美。
它所以是客观的,是因为:如果没有对现实规律的把握,光是盲目的主题实践,那便永远只能是一种“主观的、应有的”的善,得不到实现或对象化,不能具有感性物质的存在,也不能有美。只有“实现了的善”,才“不仅设定在行动着的主体中,而且也作为某种直接的现实而设定下来……设定为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列宁:《哲学笔记》)。
关于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不可分割。离开人很难谈什么美。我仍然认为不能仅仅从精神、心理或仅仅从物的自然属性来找美的根源,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从“自然的人化”中来探索美的本质或根源。如果用古典哲学的抽象语言来讲,我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识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即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做审美的主体。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1.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它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2. 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体。3. 本质是内在的、稳定的,并且是深刻的,它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决定,需要通过思维去理解。4. 本质和现象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本质是现象的基础,它总是通过各种现象来表现自己...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是事物存在的核心和基础。以下是对事物本质的更详细解释:一、事物本质的定义 从本质上说,事物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特性或属性,这些特性或属性使得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换句话说,事物的本质是它存在的基本理由和内在结构,是它所具有的特定性质的集合体。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一词经常表达的是与现象相对应的概念,即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1、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第一,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

什么是本质?
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实质: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性质,或事物的内在含义。区别二:二者的阐述角度不同 本质:是从事物本源性质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实质:是从事物实在性质的角度阐述。区别三:性质不同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和矛盾。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质及其基本发展方向,现象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本质;本质由事物内部矛盾构成,是比较单一、稳定、深刻的东西,靠...

什么是本质 本质的定义是什么
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语出晋刘智《论天》:“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闇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於蔽,则大於本质。”本质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本质与现象的解释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

人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而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就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

事物的本质是指什么?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本质由事物内部矛盾构成,是比较单一、稳定、...

人的本质是什么意思?
1. 人的本质不是孤立存在的抽象概念,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这里挑战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2. 马克思的观点并非主张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强调“人的本质”是由所有社会关系共同塑造的。换句...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概念,不同哲学流派和思想家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这意味着人的性格、价值观、能力等不...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是? -
野鸿群链:[答案] 美是伦理的附庸. 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虽然美是因人、因物、因事而显现出来的,但人、物、事却不是美本身.世间一切事物都只是美的"照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对象.美通过"照片"而显现在人们面前.因此...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学专题美的本质是什么 -
野鸿群链:[答案] 有关美的本质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美的本质,如果说秀美,柔媚,俊雅是美的外在表现,给人以和谐宁静和优雅的喜悦感,那么,崇高的理想,高尚的...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是什么?浅谈“美的本质”,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论文. -
野鸿群链:[答案] 美的本质是真实的,自然的; 如果没有真实的美,是虚妄的,也是靠不住的; 如果没有自然的美,是人造的,也是不长久的.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是什么?
野鸿群链: 美的本质在于心灵之美!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是什么.
野鸿群链: 美,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若要说本质,只能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那些美的东西,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与更好地繁殖后代相关的元素或者是相似的存在方式. 本质,也不是什么都有本质的,有些事物的“表象即本质”

东风区18872686082: 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
野鸿群链:[答案] 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它与个人审美经验的关系怎样呢?首先二者在内容上是同一性质的,只是范围大小不同.文化共识,人们的思想集合,因此美是一个大的思想范畴;个人审美经验包含于美的文化共识之中,个人审美经验与个...

东风区18872686082: 求美的本质 -
野鸿群链: 美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在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在对象中以感性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是 ?
野鸿群链: 审美角度不同,美的定义不同. 美就是一种观感的舒适程度.

东风区18872686082: 从美学角度回答,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美是什么? -
野鸿群链:[答案] 存在于事物身上、名叫“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的美”是指激发了美感的形象.人们之所以看到事物身上有“美”是由于人们在审美的时候只注意事物的形象,没注意内心产生的美感,当形象伴随美感出现在大脑中时,就觉得...

东风区18872686082: 美的本质规律有哪些 -
野鸿群链: 客观世界中的许多事物,经常给人以审美感受.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这些审美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赋予了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使之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