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作者&投稿:凤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印刷术的发展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
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
考虑到雕版印刷术从发明到完善应用,从在民间流行到引起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的重视和记载,其间必有一段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因此,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
它采用分色分版的方法,在一张纸上套印出多种颜色。其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按原稿颜色的多少,分别刻成相同规格的版,然后,再按颜色的先后次序逐块印刷。套版的规格尺寸都要求准确地固定在相宜的位置,保证在印刷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移动。
在古代缺少精密量具和卡具的情况下,必须依靠熟练的技艺来完成,所印出的成品称为套印本。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在活字印刷中,活字的制作技术是关键。我国古人曾用粘土、木材、铜、锡、铅等原料,进行了许多尝试,也曾成功。毕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近代的铅字的排版印刷。
他用胶泥制成一粒粒活字,经火烧硬,排置于一块带框并铺有松香、蜡和纸灰混合土的铁板内,用火加热,待混合土熔化全,即用一平板将其压平。类似铁板可备多套,一版印刷,一版排字,以提高印刷的速度。
活字一般都要烧制多套,常用字往往多数十个,以保证不缺字。而生、冷、僻字,则随用随烧,极为方便。毕升不仅发明了胶泥活字,并且还用这种方法印过书。
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

扩展资料:
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宣传中国印刷术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印刷博物馆代表团应邀参加了韩国举办的直指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在10月2日举办的印刷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研讨会上,包括中国印刷博物馆在内的全球40多个印刷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围绕印刷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上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8名代表作了主题演讲。
如韩国韩语博物馆学者的《李氏朝鲜早期的书信、印刷及纸张》,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学者的《十九、二十世纪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印刷术与知识发展》,德国克林斯博尔博物馆学者的《对印刷术的一些思考:谁印刷?什么是印刷?为什么印刷》。
韩国国立科学博物馆学者的《韩国为印刷文化传播与保护所做的努力》等。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员李英发表了英文演讲《印刷术启迪世界文明》。李英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以纸墨、雕版、活字为主的技术发明,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华印刷术的发明,引领和启发了世界其他地区印刷术的发展,对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李英对古老文明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思考。李英说:“在印刷术的故乡,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代表的机构和个人正在为推动印刷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努力。”
据了解,在“专业化+大众化”“知识性+趣味性”的指导思想下,中国印刷博物馆将优秀印刷文化带进了校园、军营和社区,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由该馆主办的“中华印刷之光”巡展已在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展出。
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在筹划创办《世界印刷文化》杂志,成立印刷术相关课题小组,建设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今年6月,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牵头,国内16家印刷博物馆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了“全国印刷博物馆展示联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华印刷术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

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

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

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

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

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

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

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

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

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

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

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

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

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

扩展资料:

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关于印刷术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

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术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

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

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

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

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

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

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

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

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

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

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

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

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

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

扩展资料:

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关于印刷术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

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印刷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板印刷和孔版印刷(丝网印刷)。
在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雕版印刷发明,到宋代雕版印刷发展到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甚多。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因此,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可见当时刻书风行一时。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6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途径。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总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

(2012·黄石)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时期。


印刷术的发展史
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活字印刷术:在活字印刷中,活字的制作技术是关键。我国古人曾用粘土、木材、铜、锡、铅等原料,进行...

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历程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五纬历指》罗雅谷,1637年《性学粗述》 艾儒略,1637年《坤舆格致(矿冶全书)》德国矿冶学家乔治·...‘诸远方来宾,从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文忠公曰:‘子见从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者...

从古到今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大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信息的时空跨度。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发生于20世纪中叶。电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利用...

从古到今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
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贝尔于1876年3月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

谁可以把中国从古到今的历史说一说?
谁可以把中国从古到今的历史说一说? 20 每个朝代的大事小事每个朝代的大人(物)小人(物)每个朝代的时间每个朝代的皇帝每个朝代的故事。。。向我说一说...发明造纸技术。张衡制成“地动仪”。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魏:公元220年至256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共历五帝,四十六年。蜀...

数学的历史
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活板:从古到今的印刷文化
活板印刷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当时用镇守将军李渊发明的“降真香木文字”制作活字,并用于印制书籍、报纸等。这种活字印刷技术渐渐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到了欧洲,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和报纸的印刷。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荷兰等国家,活字印刷术得到了长足的...

人类历史文明至今,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
欧美及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概念是从1969年到以后,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信息时代指的是1984年到以后,比欧美晚15年。5、原子时代:用一克的铀,裂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其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炸药。推动这一试验转变成第一颗原子弹的过程中,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

古代的哪些科学技术,在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十进制基础上的,十进制不同于古希腊的几何演绎公理体系,其特点是程序化算法。例如,用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的“方程技术”,以及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求解多个高阶方程方面的代表作《四元玉鉴》的成就,被视为中国预备系统发展的巅峰。此外,孙子的点兵问题,被称为“中国剩余...

精河县13233283056: 中国的印刷术经历了哪些过程?
第残丙戊: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

精河县13233283056: 印刷术的变化过程? -
第残丙戊: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

精河县13233283056: 印刷术的发展有哪些阶段
第残丙戊: 印刷术一般认为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阶段.

精河县13233283056: 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
第残丙戊: 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印刷术是中国1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精河县13233283056: 古代印刷术的意义要准确啊 -
第残丙戊:[答案] 印刷术不断发展,不知道你说的是哪种,概述部分是通用的,下面的1和2分别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这两个比较重大也比较普遍 概述: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

精河县13233283056: 古代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墨拓石碑到(),再到()等几个阶段过程 -
第残丙戊: 古代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等几个阶段过程

精河县13233283056: 印刷技术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
第残丙戊: 中国的印刷术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兴元年(105年)蔡伦发明纸张之前,春秋战国时代末期已经发明了在丝织品上采用阴图纹的镂空版印花的孔版印刷术.隋末唐初,即公元7世纪初期又发明了雕版印刷,到了北宋时期印刷巨匠毕升采用活字印刷术(1041年),在我国印刷史上开创了纸张上活字版印刷的新纪元.在随后的近1000年发展中,印刷术又经历了凹版印刷、平版印刷等工艺变革.

精河县13233283056: 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br/br/>?
第残丙戊: 一、雕版印刷术的盛行 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趋于鼎盛.971年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共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

精河县13233283056: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例如:印刷术印章和拓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第一台印刷机现代激光照排跟五年级的品德书上的问题是一样的 -
第残丙戊:[答案]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在工业、农业和国防工业生产中,也离不开纸.今天,如果没有纸,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纸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方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