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分析

作者&投稿:柳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什么样的?~

鲁迅描写看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句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所谓看客,重点自然在于个“看”字,这些人在鲁迅的世界里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看。
这可能就是最爱看热闹的中国人最突出的形象。
在《孔乙己》中,作者多次写到酒店里的酒客戏弄嘲笑孔已己,而每一次都是建立在孔已己的难堪、羞辱和心理痛苦之上。这些看客不但不同情,还残忍地嘲笑讽刺他的“新伤疤”或讥笑他没能捞到个秀才,总是拿他的落魄不幸取乐。这笑声带来的快乐的空气实在是令人心酸。
在《祝福》里,人么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而在这些人听厌了之后,有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扩展资料
鲁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者。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薄薄的3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丰碑。
他对中国人精神麻木的揭示,入木三分,让人灵魂颤栗;将火一样的激情隐藏在冰一样冷静的叙述中,体现出卓越的艺术技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笑中含泪的艺术描写体现出大艺术家的大悲悯、大情怀、大境界。
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回忆中纵横古今中外,既诙谐幽默,又尖锐泼辣。散文诗集《野草》不足100页,融深刻的思想与奇特的形象于一体,成为中国现代散文诗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几乎以一人之力创造了杂文这种风行一时、流传至今的独特文体。他的杂文集多达15本,“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读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看客文化

鲁迅笔下的人物很多,除了阿Q,祥林嫂,闰土和孔已己等能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普遍形象以外,还有不少配角,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看客。
鲁迅描写看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句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滑稽,接着遍是陷入一片沉思之中。所谓看客,重点自然在于一个“看”字,这些人在鲁迅的世界里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看。这可能就是最爱看热闹的中国人最突出的形象吧。
在〈孔已己〉中,作者多次写到酒店里的酒客戏弄嘲笑孔已己,而每一次都是建立在孔已己的难堪、羞辱和心理痛苦之上。这些看客不但不同情,还残忍地嘲笑讽刺他的“新伤疤”或讥笑他没能捞到个秀才,总是拿他的落魄不幸取乐。这笑声带来的快乐的空气实在是令人心酸。
在〈祝福〉里,人么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而在这些人听厌了之后,有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而在〈药〉里,小说真正的英雄夏瑜怀着“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信念,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急忙忙地赶着去 “看”他被杀,茶馆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先驱的一切崇高的理想和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不难看出,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看”,他的小说正是对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中国人民由于长期沉浸在这个无情的残害人性的社会中,不知不觉成了〈示众〉中麻木的看客,成了戕害他人尊严和生命的罪人。

所谓“看客”形象,是指鲁迅作品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连次要人物都说不上的一些芸芸众生形象。他们似乎被作者置于事件进程之外,然而又与事件进程相联系,往往以看热闹,作谈资、发议论的面目出现。

鲁迅对这类人物着墨不多,但却能几笔勾通画出一个个愚昧、麻木、无聊、庸俗的面影,他们与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起共同组成作品的形象系列,丝毫不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而正是以画龙点睛之笔,对作品主题的揭示产生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呐喊》自序中,“看客”赏鉴的是日本人宰割自己同胞的“盛举”,面对惨剧他们所表露出来年是“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这些“看客”不但缺乏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就连最起码的人类同情心也丧失殆尽,此为第一小类。

《药》中的“看客”,他们“赏鉴”的对象不再是受外国人宰割的同胞,而是中国的刽子手杀害中国的革命者,终因是不失国格的,于是乎饶有兴味,踮足伸颈。”这一具有动态展示的场景,特别是对“看客”“赏鉴”杀人的心态进行“聚光”拍摄的特写镜头,实在令人叫绝。

《孔乙己》中,咸享酒店里,“看客”们伴随着或幸灾乐祸的笑,或附和着的笑,或随便的哄笑,或前或后地对着孔乙己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疤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些话语句句带刺,冷嘲热讽,把他人的不幸拿来当笑料,足见“看客”们的冷漠。

《祝福》中对阿毛的故事久已厌烦的闲人,他们又开始对祥林嫂发生了新的趣味,究其由来是祥林嫂额上的伤疤象磁铁一样吸住了他们,于是便寻“来历”来了。“祥林嫂,你那时怎么竞肯了?”“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笑影又冷又尖。是同情,是感叹,是讥刺,不说大家心里也明白。

《阿Q正传》,闲人们一见阿Q头上的瘌疮疤,便“玩笑”他来了。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嗨,亮起来了。”见阿Q怒目而视,他们又发话道:“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事情到最后,他们还玩得不过瘾,终将阿Q碰了四五个响头,才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

透过以上对“看客”描写的简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看客”形象用的不是工笔,而是略笔,仅管是粗线条淡淡的似乎是满不经意的勾画,但所刻画出来的形象却是非常逼真,非常鲜明,非常典型的,活画出一幅幅芸芸众生像,使我们见到了一群病态的灵魂。

鲁迅先生以其伟大人格和崇高感情对“看客”进行了道德的审判和情感的否定,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对“看客”的灵魂进行了严厉的解剖和深刻的展示。一方面不仅使我们了解丑,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了解“丑之为丑”,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病态在阳光下得以曝光,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了一颗为民族疮痍而颤抖的心。

扩展资料:

看客现象原因分析

一般地说,“看客”的目的是“明哲保身”,但事实证明其得到的结果却往往相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个人利益总是寓于整体利益之中的,公与私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古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党员干部都是党的肌体上的一个细胞。社会的道德风气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既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兴衰和党的存亡,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祸福和得失。

滋生“看客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纠正和消除种种不道德行为缺乏信心。在一些人看来,在当今的现实中,人情冷漠也好,腐败行为也好,不正之风也好,还是其他社会弊病也好,年深日久、盘根错节。

“人人都这样”,似乎已经成了无方可医的顽症,自己人微言轻,心有余而力不足,干脆也不必操那份心、出那份力了。这种对道德建设形势的认识是片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是要不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客

百度百科—看客现象



分析太那个.........我就大概说几个作品中的看客吧。
1.《野草》中的《复仇》,大概写看客的空虚与无聊。
2.《祝福》我认为像卫老婆子,那些喜欢听祥林嫂讲“我真傻......”之类的人都是看客。
3.《药》中有看客,黑夜中的。
4.《藤野先生》中也有,那句话仿佛课本上还让解析。


鲁迅笔下的“看客”这一词汇如何翻译
鲁迅的看客有两层意思:围观者即看的人;被看的对象。我查了围观的英文翻译是onlookers,但它的意思和看客还是有差距,它只表示了主动的看,没有包含被看的意思... 鲁迅的看客有两层意思:围观者即看的人;被看的对象。我查了围观的英文翻译是onlookers,但它的意思和看客还是有差距,它只表示了主动的看,没有包含...

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
“看客”的“看”是人与人的隔膜与分裂,是导致麻木、冷漠、苟全、自私等精神状态的根源。 鲁迅正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他本质上是一位思想家,热切而不懈地关注人,...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鲁迅的个人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急!求科幻文学作品读后感、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

关于鲁迅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

鲁迅革命事迹
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鲁迅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

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人物性格
”一副漆黑冷峻、缩头缩脑的站相,一声突如其来、情势吓人的大叫,一个张开两翅、挫身迅飞的动作,使人感觉到凄清阴冷,毛骨悚然,况且这乌鸦还是不祥之物呢。其二,凸现主旨。作为革命者母亲的夏四奶奶,对于儿子的死始终不明不白,她相信人死了有魂魄,以为花环就是儿子的阴魂“显灵”,并希望由...

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详细)
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鲁迅当时的时代背景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此后日本开始侵华计划。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什么样的? -
经方善存:[答案] 鲁迅笔下的人物很多,除了阿Q,祥林嫂,闰土和孔已己等能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普遍形象以外,还有不少配角,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些看客.鲁迅描写看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句是: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在呐喊中描绘了一系列的看客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看客的社会意义 急 -
经方善存:[答案] 看客就是围观的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原创原创 -
经方善存: 《药》里面有关于看客的描写“就像被无形的手提着的鸭……”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笔下的看客的内心实质 -
经方善存: 看客如果真的只是看客,则无论怎么看都无足虑,鲁迅就不写他们了.事实上他的文字就是要写给看客的,英雄给杀了,看客在瞅着,好像英雄是主角,但实际上英雄为的恰恰是看客们.看客才是文中真正的主人.鲁迅感着人民精神的麻木冷漠,所以才以看客来形容,实则挖掘大众心态.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药里面看客和说客描写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经方善存: 百科里就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834.html?wtp=tt#2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
经方善存:[答案]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精神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对他们既...

福海县17761651387: 鲁迅笔下的人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
经方善存: 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鲁迅作品中的两类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其不兴"的态度,他的农民题材小说更多地表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鲁迅正是通过这两列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鲁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思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