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这首诗中的诗眼是什么?

作者&投稿:其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高》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是“悲”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远离故乡;百年,一生。颈联这两句也是诗眼所在。诗人为什么会在登高时没有了从前的壮志,满眼都是秋之颓败?因为他多年漂泊,故土遥远,长期染病,独自登高,看不到希望,四面楚歌,怎一个愁字了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的无奈苦闷。诗人已经由于“艰难苦恨”而两鬓苍苍,潦倒失意时,本来想浊酒消愁,但是身体不好,最近刚戒了酒,更是无处发泄,无法释怀。客观局面令诗人束手无策,主观方面又无力排解,只能是令一团闷气郁积在胸口,哀音满纸。可谓将无奈写到了极致。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杜甫第二次参加科考是天宝六载(747)去长安参加制科考试。这一次考试由于当政的李林甫嫉贤妒能,导致无人中举。杜甫由此结束了前半生笑傲江湖的快意生活,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求仕及仕途之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经历了逃难、做官、被贬、辞官、再逃难等许多周折,于乾元二年(759)岁末抵达成都,并在亲友帮衬下修筑了草堂居住。寄居蜀中7年,杜甫带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四月到达夔州。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相当可观——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歌近1500首,在夔州就写了450余首,而且其中许多名作,如被叶嘉莹先生作了几十万字集注的《秋兴八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诗眼是“悲”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登高》这首诗,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大历二年(767)秋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全诗的 诗眼是悲秋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颈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味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诗眼是悲秋

赏析如下: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自称杜少陵,世称杜工部等。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风格可概括为“沉郁顿挫”,他的诗大多反映民间疾苦。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广东省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1
(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为什么?(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句,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__,___。(杜牧《阿房宫赋》)(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___,___。(白居易《琵琶行》)(3)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虞世南的蝉此诗的点睛之笔是哪句?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
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托物寓意,诗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句中的诗眼是 “高”字,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

语文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分别写几个例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

《浪淘沙》刘禹锡 的诗眼是什么?
诗眼是“直”字。《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原文节选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如下: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山居秋暝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全诗的诗眼!此句承上,进一步写出了山林中的清寂,又启下,描写竹林中嬉闹归来的浣衣女;使清幽的山居傍晚生出了活泼的情调和灵动的诗意,使整首诗清新而不幽冷,也显出诗人的心境闲淡而不死寂。《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

《登高》杜甫诗眼是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2、回:回旋。3、百年:犹言一生。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

帮忙找下《山高路远》这首诗
《山高路远》——现代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首诗主要运用...

中考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技巧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己亥杂诗的诗眼是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写的组诗,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了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收入了学校语文课本。所谓“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根据上述的要求,这首诗中的诗眼,明显是在...

语文《望岳》的相关问题
这首诗的诗眼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的一二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问句写出了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答句一夸张的手法描写(泰山之高)写出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沧浪区13899686326: 《登高》作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钭芬多力: 诗眼是悲秋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沧浪区13899686326: 《登高》的诗眼是哪个字 -
钭芬多力: 诗眼是“悲”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沧浪区13899686326: 《登高》杜甫诗眼是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
钭芬多力: "杜甫诗赏析 :《登高》1、登高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解】:1...

沧浪区13899686326: 杜甫《登高》的诗眼如何贯穿在全文当中? -
钭芬多力: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

沧浪区13899686326: 诗中的诗眼是什么是字还是句子??????? -
钭芬多力: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沧浪区13899686326: 请问:提高高中学生古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钭芬多力: 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方法 鉴赏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那古诗文鉴赏有哪...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字.诗歌的语言形象诗经过诗人...

沧浪区13899686326: 诗的诗眼是什么 -
钭芬多力: 古诗的诗眼指的是理解古诗的钥匙,也就是古诗出发点.不论是种种意象,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思想去写的. 一般情况下,诗眼都很好找到,基本步骤是先看诗词的标题,确定作者在干什么:比如说,《草》,这里是直接指出了诗眼,然后通...

沧浪区13899686326: 1)被认为是《梦游天姆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句子是? 2)《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 )
钭芬多力: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沧浪区13899686326: 登高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
钭芬多力: 登高全文: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