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彼,彼是错字,通假字吗

作者&投稿:松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假字=错别字?~

错别字就是写出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公认正确的记录的字,或者字的用法不正确的字。
不过生活中最多的还是读错字了。介绍下面这篇文章:
闲话错别字
吴乃华


记得30多年前刚步入报社大门时,有位老报人戏说,文稿中出现差错,尤其是错字、别字,好比头上的虱子,非得全员动手,认真捉一捉。这说法今天乍听起来虽不怎么文雅与贴切,但确也反映了当时报刊界对消灭错别字的重视程度和决心之丈。
无独有偶。时至今目,翻一翻近几个月的一家晚报即江苏连云港市《苍梧晚报》,赫然见其报端辟出了一方天地,天天将该报悬赏捉到的错别字给予一一曝光,并刊出奖励人员名单。毋庸置疑,这同样表明了当今报人为减少或消灭自己报刊上的错别字所作的努力。世人周知,新闻作品的功能,自然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激励人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世界、建设世界,给人美好的享受等等。然而,她也离不了授予人掌握文字表达手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试想,采编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事状物疙里疙瘩,病句、错字、别字连篇,这岂不误了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么!
昔日,一个秀才如果写错几个字,往往成了流传乡邻的笑柄;今天,不是有人面对万千受众,照讲稿念错一两个字,也贻笑大方么?有古话说,“不踬于山而踬于垤”。意思是说,被高山碰倒的人是很少的,而一小土堆却常常使漫不经心的人绊倒。由于有人把消灭报刊上的错别字当做小菜一碟,说什么这不至于影响其声誉及其读者群,那就大错特错,进而将使你“踬于垤”了。
要把报刊上的错别字降到最低限度,除了如上文提到的这家报纸悬赏围剿外,依笔者管见,还须从源头抓起。这个要求挺简单,就是让全体采编人员认真重视起来,身边除了配备现代化的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外,还得带上一部字典、词典才行,这决不是说有损记者、编辑的形象。因为,正是这样的炮制者,长期写错某一个字,而一而再、再而三改正不过来。如将“隐秘”写成“隐密”、“乱蹿”写成“乱窜”、“摩擦力”写成“磨擦力”、“马镫”写成“马蹬”、鸵鸟”写成“驼鸟”、“犹如”写成“尤如”,甚至同一作者在同一个月的报纸上,将“窈窕”先后二次颠倒为“窕窈”,等等。
新闻作品,无论是百余字的消息,还是洋洋千言的通讯,一般也可说是经过提炼和加工过的口头语的书面记录。我们阅读那些写得漂亮的新闻作品,仿佛有面对清澈流来的山泉,在自己眼前顺顺当当、淙淙奔泻过去一样,那水面上的浪花、碧波中的游鱼,都历历可见,美不胜收。但一旦遇到夹杂其中的那些不通词语、错字别字的新闻作品,尽管她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让你读起来不免感到不快,好比生动活泼的流水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杂物、礁石阻塞住一般。由此可见,报刊上错别字不断,势必影响到准确运用语言和表达意思,失去的将是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减少直至消除报刊上的错别字,正是值得引起我们经常注意的一件事。这头上的“虱子”,非要从头捉清不可。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4-1)


通假字
佚名(就是上面那位)
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

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规范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正如郑玄所说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至于有的典籍书已亡佚,后来只能根据某人的口授再笔录流传,笔录之时,也容易注重声而忽视字形。某些“别字”流传久了,也就渐渐相沿成了习惯,所以古书中的许多通假字与其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某)是相当固定的。

古书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同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清代学者王念孙说得好:“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之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解,则诘 为病矣。”前人将上面所举例①“庄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为“寐寤”,“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时始觉其生。”一觉醒来孩子已生下,又何“惊”之有?所以这样的解释是“以文害辞”,可见明通假对阅读古书的重要。

所以,肯定不是错别字了

两个原因
鲁迅时代还没有约定俗成对的字,只能用错字来替代。
名人效应。如同一个普通人写的字潦草就是潦草,但是书法家写的字就算是潦草也是书法。普通人晋升为名人后他的潦草的字也会变成书法。

乐此不彼,不是错字,不是通假字

应该是乐此不疲


大部分用文言文怎么说
6、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因此:~此。 古文中的“用”: 1、《明史·詹荣传》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白话译文: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遨游汉字王国”手抄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

古文观止的作者到底是谁?
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它是...

请教小学语文问题,会的同学帮忙
老板点钱时的神情专注的很,就是此时此刻天塌下来也不能使他挪挪地方。伙计进来了,他是来帮忙记账的。于是,钞票过手的声音与笔尖滑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板果然是老手,他的工作尤其是与钱有关的,绝对是速度加质量。老板靠在椅子上,发现今天伙计干活认真许多,还为自己沏好了茶。这小子今天不错呀,老板心想,于是...

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评分标准]本题3分,开放性试题。选句1分,批注2分,酌情给分。25、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本题3分,所举事例必须与文中事例类似,依据内容、语言酌情给分。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该题不得分。三、作文(60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天下良宝文言文翻译
子墨子曰:“楚四竟之田(37),旷芜而不可胜辟,■灵数千(38),不可胜,见宋、郑之闲邑,则还然窃之,此与彼异乎?”鲁阳文君曰:“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子墨子曰:“季孙绍与孟伯常治鲁国之政,不能相信,而祝于丛社曰:‘苟使我和。’是犹弇其目而祝于丛社也,‘若使我皆视。’岂不缪哉(39)!”...

蜀道难全文的注音
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间,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月夜里,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此情此境,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

,非此即彼聘不停。小身隐在三当家,四方下速回到来。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需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和语境来理解,因为这四句话在单独的情况下,并没有明确的意义或上下文。1. “非此即彼聘不停”:这句话在常规语境下意义不明。它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者口音问题。例如,如果是“非此即彼轮不轻”,那么在一般语境下,可以理解为“不是这个人就是另一个人,不...

求初三题目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知己知比( ) 攻其不惫(&...
比—彼 惫—备 为—围 住—驻复—腹 结—皆 具—聚 处—楚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此不彼最后一个字怎样念呀,百度出来咋是念pi,彼与疲同音吗 -
汝罗小儿: 〖成语〗乐此不疲 〖拼音〗lè cǐ bù pí〖解释〗乐:快乐. 此:这.疲:疲劳,疲倦.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十分热爱而沉浸于其中.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我锭发赤菏俦孤稠酞椽喀自乐此,不为疲也.” 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正确写法哟,疲.读做pí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此不()是“乐此不彼”还是“乐此不疲 -
汝罗小儿: 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此不疲和乐此不彼哪个是正确的 -
汝罗小儿: 乐此不疲

四会市13449043055: 是乐此不彼(BI)还是乐此不疲(PI)到底是乐此不彼(BI)三声还是乐此不疲(PI)二声一直分不清 -
汝罗小儿:[答案] 【名称】:乐此不疲 【拼音】:lè cǐ bù pí 【释义】: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四会市13449043055: 是乐此不彼(比) 还是乐此不疲(皮)? -
汝罗小儿:[答案] 是乐此不疲(皮)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此不彼的此指什么 -
汝罗小儿: 拼音: lè cǐ bù pí 简拼: lcbp 同义词:乐此不疲 近义词: 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 反义词: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造句:很多有钱有时间的人们将自助式旅行当作一场风尘苦旅而乐此不疲.

四会市13449043055: 成语乐此不彼,乐不思蜀的异同点 -
汝罗小儿: 乐此不疲是褒义,表示对事物的喜爱 乐不思蜀是贬义,表示沉迷在好的事物中而忘了本乐此不疲 lè cǐ bù pí [释义]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此不彼 乐此不疲 区别?
汝罗小儿: 乐此不彼:指喜欢做这件事不喜欢任何其它的事做 乐此不疲:喜欢做这件事不感觉疲劳. 乐此不彼程度深,让人感觉更专心一些(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四会市13449043055: 乐不此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汝罗小儿: 乐此不疲吧 此:这.疲:疲倦;厌烦.词义解释: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四会市13449043055: 有 乐此不彼这个成语吗 -
汝罗小儿: 有.乐此不彼一般指乐此不疲. 乐此不疲 (乐此不彼)[ lè cǐ bù pí ] 【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自】:南朝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译文】:我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