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模式??谢谢啦

作者&投稿:麻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模式特点: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从原则上讲,各地方自治体负有自主经营财政的责任。行政上必需的支出,由各地区负担。但由于各地方政府不可能都具备与所需经费相适应的税收财源,而中央税收额通常要占税收总额的70%,所以中央通过“下拨地方税”、“让与地方税”及“国库支出款”等,把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拨付给地方政府。
2、金融方面
日本银行的建立,始于1868年。1876年修改了国民银行条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银行,同年又颁布了“日本银行条例”。因此,日本银行系统的发展及日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有其悠久的历史。战后,日本重建了金融体系。日本现有两套金融机构,一套属于政府系统,另一套是在日本银行监督下的各类私营银行。
3、企业特点:

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是与日本企业独有的特点相联系的。日本企业间竞争的目标,不是寻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逐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与维持。竞争结果,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及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企业还必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并积累经验,以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求得在竞争中获胜。生产经验的积累又形成了日本工人队伍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及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两种制度促进了有经验工人对低级工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政府也鼓励私营企业对青工的教育和训练进行投资。
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说明:日本军事实力的膨胀,引起亚洲人民的高度警惕。

归纳小结:①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矛盾冲突依然存在。

德日战后经济模式对比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0902040155  国商0901  姚青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六种,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三种,即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

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几乎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便过渡到垄断阶段。纵观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日本模式的形成和确立是二战以后的事情,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阶段,即从统制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过渡,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初,为了应对天皇军事扩张的需要,军事工业在日本国内占据很大一部分,资本主义制度在政府的管制下发展。1940年前后,日本在德国统制经济和苏联计划经济影响下,形成战时经济体制,将整个国民经济完全置于政府控制之下,这就是所谓统制经济体制。起初,这种经济模式对改善战后日本通货膨胀、一片狼藉的经济状况起到显著地作用。但是,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的逐渐恢复,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也不断呈现,并且越来越明显。949—1955年,日本进行了一场主要以美国模式为蓝本的内容广泛的体制改革,对经济制度由行政手段控制转变为经济手段控制为主,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为创造奇迹阶段,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日本模式的诸多重要特征得以形成和发展,并促成了经济奇迹的产生。这期间在自民党的统治下,发展以大企业为中心的日本经济,收到了成效。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投资迅速高涨,景气不断出现,先后出现了四次经济持续高涨的局面,即“神武景气”(1954.11—1957.06)、“岩户景气”(1958.06—1971.12)、“伊奘诺景气”(1965.10—1970.07)、“平成景气”(1986.11—1991.02)

第三阶段为放松规制阶段,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沿着放松规制,限制政府主导经济的思路进行改革。从1991年下半年起,随着“泡沫经济”的瓦解,日本经济呈大幅下滑之势。受到广泛赞誉的日本模式开始陷入危机。1993年自民党下台。在不断的声讨和改革呼声中,日本政府于1996年推出“六大改革”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行政改革、经济结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教育改革。其目的和实质是放松规制,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创造“自由而富有活力的经济社会”,以使日本经济恢复生机与活力。

而德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目都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欧盟成员之一。德国有自己的哲理,经济危机使德国深受其害,不过现在德国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德国的竞争力也在稳步上升,排名第五。商业环境的变化也非常积极,虽然世界商业环境还未恢复,但德国的景气指数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11年2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达新高。

 德国经济模式主要有七个支柱: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七大支柱支撑了德国经济模式的良好表现。

  首先,扎实、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德国在全球的钢铁生产、煤炭开采、化学产品制造、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生产以及造船领域里都属于最大的生产制造上商。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超过20%。高比重的制造业不仅创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奠定基础。过去的十年中,其他的工业化国家更关注服务业发展,而德国紧抓制造业,这也是德国比美国、英国、法国更具有竞争力的原因。

其次,德国为出口大国之一。危机后德国经济的成功主要依靠出口的增长,德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大约三分之一为出口产品,大约每三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依赖于出口。同时,德国经济依靠于出口,和外国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德国的外经关系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企业重视创新,关注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因此德国制造产品非常受欢迎。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德国出口产值占GDP高达33.6%,而中国为24.5%。

 

  第三,德国企业治理模式。德国企业治理模式不同于美国,美国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而德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谋利。德国法律要求,企业需要照顾到社会利益。不仅法律上,出于文化理念,德国企业更倾向于长远利益,兼顾股东、雇员、社会的利益,更体现欧洲大陆国家的特点。德国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有其优点。过去的十年中,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削减了竞争力。由于重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共识,德国劳工成本保持平稳,保持德国的竞争力。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非常重视管理层和职工间的和谐和共识。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企业中有大约90%是中小企业,其中的大部分专门生产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它们中很多有着百年历史,有的是非常小的家族企业,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龙头企业。这也是德国经济具有活力的原因之一。它们都具有长远视角,重视技术创新、顾客需求、产品质量。德国1000多家的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遥遥领先,创造巨大的出口价值。

  第五,高素质的劳动力。德国的“双轨教育体制”将企业的实际培训与学校里的理论学习统一起来,为劳动市场提供了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另外德国大学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大学在研究领域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提供各方面的培训项目。
    德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建立起特殊的培训机制来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和公司受训,通过类似于学徒制的模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想效仿,不过这种模式跟德国国情,以及德国企业管理层和劳工之间和谐的关系治理有关,照搬不一定能行得通。

  第六,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投资和财富创造的基础。德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公路网络,13个国际机场,3个主要港口和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口。这一点中国和德国政府有共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对此,我百分之百赞同中国政府的政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铁路、高铁、机场等等。如果去中国任何一个省的机场,中国各个省的机场,其实都非常干净、非常高效,比印度孟买、比美国很多机场都要好。我本人赞成中国政府加大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德国在这方面有一个共同点,这也是德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坚持结构改革。十年前德国经济不好,可谓是欧洲的病夫,施罗德总理当政期间提出“2010年日程”开始改革进程,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取得成效,默克尔继续推进此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也能够保证社会的民生、福祉。比如刚才讲到,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德国的失业率还是呈下降的趋势,德国大幅度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加了投资,德国改造了医疗体系,并且大幅度减少了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这些改革措施大大提升了德国经济的竞争力。

作为东方国家,日本模式显示出不同于德国的一些重要特征:

  1. 坚持自由竞争原则,强调政府的“主导”或“导向”作用。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国际上面临着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威胁,国内封建生产关系在城市和农村中占有很大势力,私人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举步维艰,自由竞争已不可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调节成为改善经济状况的必须。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主要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的,那么日本则是靠政府各项政策措施这双“看得见的手”来推动经济。
  2. 职工持股,股份分散,法人成为股东且相互持股。日本的公司在二战后大多经过了改革,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以一种特殊的持股方式存在。职工持股使得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像一种无形的胶水将员工与企业粘贴起来。日本的员工跳巢现象较其他国家少,大概也是这个原因。这种措施使得员工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卖命,提高生产率,推动整个民族的经济发展。
  3. 强调劳资协调,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强调劳资协调,在企业中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这是日本企业管理体制中的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减少了日本职工的跳巢率,年功序列制保证员工工资随着在企业里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企业工会制使工会跟贴近本企业职工的需求。日本模式正是以这“三大法宝”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将企业变为“劳资命运共同体”。形成这种模式的文化背景在于,日本基本上是同一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一个列岛上,重视人和人际关系,重视佛教和儒教精神,崇尚劳动。
  4. 企业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筹集资金,主银行在公司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在金融方面,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且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也远高于西方各国。通过固定利率结构和货币供给的高增长率,并利用国民的高储蓄倾向,日本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资金,以至日本企业的筹资方式一直以间接金融为主,出现企业“超借”,银行“超贷”现象,而战后日本居民家计支出结构中的“低消费—高储蓄”模式又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在对企业经营的监督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主银行。当经营良好时,控制权在企业内部,主银行不加干预;一旦经营不良,财务状况恶化,主银行就作为股东采取行动,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经过不到30年时间,出现了被称为“世界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时期衰退之中,但其总体经济实力仍不容忽视,国民生活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现结合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对其可取之处分析归纳如下:

1、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新的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更快更好地恢复经济。

2、实行职工持股政策。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使企业的利益与职工进行进一步的挂钩。股东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稳定发展,还能有效避免企业被恶意收购,也有利于企业间的团结,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3、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这丧钟制度体现的都一支公的利益为本的管理原则。这就可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形成,同时减少劳资冲突。此外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前提是企业对职工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这无论对与企业还是职工都是一种提高和发展,是一种双赢的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以地价、股价急剧上涨为主要标志的泡沫化过程。到90年代,由于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又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停滞状态,因此,“曾一度被日本所标榜、为世人所瞩目、令东亚所效仿、甚至受到西方赞叹的日本模式,随着日本经济的全面衰退而成为众矢之的”[10],以“追赶战略”为目标,以“后发效益”为基础的日本模式逐步暴露出一系列弊端。这主要体现在:

1、政府过分干预,削弱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市场对企业的调节淘汰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伞下迅速成长,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泡沫经济使得日本经济从急速增长到极速下滑,正式这种弊端的体现。

2、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自身的负担。职工流动性减少的另一面是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随之衰退。

3、主银行制度面临困境与挑战,并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日本政府为银行提供不倒闭的挽救政策,而主银行为企业提供不破产的保障,在这双重“保险”机制的刺激下,银行和企业的过度借贷行为使金融风险加剧,由此导致泡沫经济膨胀。泡沫经济崩溃后,银行出现了巨额不良债权,大量不良债权制约了日本经济走出低谷,而长期低迷的经济又使不良债权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泡沫经济的崩溃对银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北海道拓殖银行、东洋证券、山一证券等一批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银行危机的日本模式。

不可否认地,当今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2009年,日本是在不平凡的一年中度过的。日本民主党上台,实现了政权交替,改变了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局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跌至谷底后,又缓慢回升;就杀内阁再度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一起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热议;民主党政权采取重视亚洲外交的政策,中日关系的改善似乎引来了新的契机。从资源和国土面积来看,日本都不具备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条件,但就是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使得日本创造了奇迹,让世界人民不得部佩服这个层级的战败国。

现如今,经历经济危机后,德国已重返世界经济体冠军联赛,经济繁荣的广度和活力增加,就业达到重新统一后的最高位,在全球的钢铁生产、煤炭开采、化学产品制造、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生产以及造船领域里都属于最大的生产制造商。德国企业中有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中的大部分专门生产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由数量惊人的德国中型企业作为所谓的“幕后胜利者”领导着国际各行各业的市场,德国中小企业所发挥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大型的成功实施上,一系列的著名企业,如巴斯(BASF)、拜耳、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都与作为伙伴和配件供应商的中小企业密切合作。

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各自采取适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措施,均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虽然其经济体制中有些弊端,但我们看到的是其在新的体制下的发展成果。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两国依然经受住了打击,使得经济快速恢复与发展。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我们创建的经济体制下可对两国各自的优势进行学习,紧跟国情,实现持续发展。



依附于美国,忍辱苟且,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取得世界上的制衡保护自己,在岛下的海底,建造大型军事建筑,可以生产核及生化武器,高价回收黄金囤积,鼓动日本国民去买


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历史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 *** 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直接原因: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根本原因:日本投资循环经过一圈虚拟经济后,没有衍生出更多的新行业,反而专注于一个不断吹大的泡沫行业。广场协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日本是如何治理泡沫经济的?
这包括:减少政府干预,缩小产业政策的作用;鼓励民间投资,创造宽松的企业投资环境;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发展证券市场,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改革日本式的企业经营方式,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引入竞争机制,如废除终身雇佣制,转变为能力薪酬制度。3. 调整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需要强有力的内在支撑机制。在...

日本经济30年没怎么增长,为何西方依旧不能超越它?
如果日元汇率没有出现大幅贬值,日本经济肯定不是几乎原地踏步的局面了。同时,当日本房地产泡沫被挤破后,日本经济就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领域转型,不再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了。最后,日本经济实力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差。虽然日本经济表面上看,它没怎么增长,但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就在海外布局...

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有什么区别?
二、两者的特点不同:1、中国经济的特点:(1)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2)注重搞好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3)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4)坚持以人为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2、日本经济的特点:(1)金融效率低...

日本发展历史
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4.稳步成长期(1985~)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状况如何
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53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1946年工矿业生产仅及战前1935年...

求日本经济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的发展史,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奇迹令人着迷,发人深思。在诸多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书中,日本学者南进亮的《日本经济发展史》一书算是一本代表作,其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对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一个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

中日二十年后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比
中日二十年后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比 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维持不变的话,二十年后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应该会比日本强上一个小档次。其实要按硬指标和总量来说的话,中国现在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已经微超日本了。但是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以及海军力量还是比中国强一个档次的。 如果中日两国维持现在的发展趋势不变...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模式??谢谢啦 -
佛姬天仲: 依附于美国,忍辱苟且,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取得世界上的制衡保护自己,在岛下的海底,建造大型军事建筑,可以生产核及生化武器,高价回收黄金囤积,鼓动日本国民去买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概述日本在二战后飞速发展的过程 -
佛姬天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 -
佛姬天仲:[答案]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成就让世人瞩目,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佛姬天仲: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然后自己再发明创造,用认真的态度发展起来的.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日本战后是怎么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帝国的?
佛姬天仲: 日本战败的时候经济已经几乎崩溃,到处都是饿死的人,美国每天要花几百万美圆才能勉强维持国家的运转.而日本能够在废墟里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崛起,重要的是战前所...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 -
佛姬天仲: 日本是天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也是日本型经济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此,日本为了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必须从国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扩大它们之间的差额.因此,需要积极生产和出口高附加价值...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什么快?
佛姬天仲: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分为:1945-1955的战后复兴时期,接着是高速发展时期,然后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发展时期.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占领军实施的经济民主化,...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日本在战后经济起飞时期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
佛姬天仲: 1)日本50年代的战后经济年增长率达到15-26%之间(因有韩战的战争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到60年代又因越战的影响与东京奥运会的刺激,经济增长达到10-18% 3)70年代以后受到,石油危机经济增长有所下降,但是也到8-10%左右. 直至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破裂才使经济增长到1-5%之间.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最好是有数据证明 -
佛姬天仲:[答案] 二战以后? 经济: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前后...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741436203: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实行的经济管理模式是 -
佛姬天仲: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分析,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起来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实行“统治经济政策”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但它不是纯粹计划经济,所以答案为B.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二战后日本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