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挽狂澜于即倒”??

作者&投稿:亢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这句诗出自哪里?~

出处是:《文天祥千秋祭》,作者是卞毓芳。

全文精选: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扩展资料: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崩溃!既倒,即将要崩溃!形容十分危难!挽狂澜于既倒,在最危难的时候拯救

挽狂澜于既倒
无谓的争论,没有用;事实才是硬道理哦~
见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

个人理解,因为已经有了危机,形成了险恶的情况,所以才要力挽狂澜啊
如果是即将有的危机,那个我想用防患于未然好些吧~

其实有时候查查字典就好啦,不要那么懒么...

原来的出处是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既往这个既没有错,但是即倒肯定是即将的即,既倒都已经倒了还怎么挽,但是书面上“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已经用习惯了,平时是用这个,当然文言文很多通假字,可以说是用错的字,你就认为这个是通假字就行了

现在通用的是“既”。想想看,如果是“即”,就是说还没发生变化,只是说要发生变化了,这种时候帮帮扶扶即可,程度上用不着“挽”。“挽”是恢复原状的意思,意思类似“回”,肯定是已经发生变化了再恢复原状啊。

挽狂澜于即倒——即,将要,快的意思。你的回答真的很矛盾,都倒了还挽狂澜啊,什么叫悬崖勒马啊,难道是连马带人都掉下去了才勒啊,笨!

应为“挽狂澜于既倒”。天下已经崩溃(倒)的像大洋上的狂澜一样,正在此时削平(挽)狂澜一样的乱世。


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处
《文天祥千秋祭》。根据查询懂视教育显示,力挽狂澜于既倒,扶之大厦于将倾的意思是:能够在巨大而汹涌的波浪快要倾泻时挽住,在大厦即将倾倒时扶住,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出自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文天祥千秋祭》通过史料及想象刻画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格调大气而深沉,第一部分为引子,...

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意思 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翻译
1、力挽狂澜于既倒,扶之大厦于将倾的意思是:能够在巨大而汹涌的波浪快要倾泻时挽住,在大厦即将倾倒时扶住。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出自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2、文章通过史料及想象刻画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格调大气而深沉。第一部分为引子,通过写对文天祥的评价引出下文。第二部分写元人...

挽狂澜于既倒意思 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含义
1、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意思是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2、此句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进学解》,原文节选如下: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3、译文: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什么意思
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

...话是出自于苏轼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还是出自于哪里?_百度...
其实最早出自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后苏轼于《苏文忠公全集·告文宣王文》引用“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其形态、意涵基本具备。“回狂澜于既倒“,”回“字又有用作“障“字的,明代开始有用”挽“字的。“支大厦于将倾”,”于“字宋代开始...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
来源于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

挽狂澜于既倒意思 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含义
力挽狂澜于既倒意味着在逆境或危机中,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力量,成功地扭转局面,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表达常常用来形容在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情境下,某人或某个团体展现出超凡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改变了不利的局面。这种改变通常要求有高超的策略、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赏析
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什么意思
挽狂澜的解释 谓扭转 局面 或风气。语本 唐 韩愈 《进学解》 :“障百川而东之,回 狂澜 於既倒。” 陈世宜 《得孟硕狱中诗依韵奉怀》 :“善加餐饭力宜努,誓挽狂澜愿 不违 。” 鲁迅 《坟· 文化 偏至论》 :“故不得不以自悟者悟人,冀挽狂澜於方倒耳。” 词语分解 挽的解释...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
出自《文天祥千秋祭》,作者是卞毓芳。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_四年(1256年)进士...

五台县18591166787: 是“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挽狂澜于即倒”?? -
城冯罗浮: 原来的出处是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既往这个既没有错,但是即倒肯定是即将的即,既倒都已经倒了还怎么挽,但是书面上“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已经用习惯了,平时是用这个,当然文言文很多通假字,可以说是用错的字,你就认为这个是通假字就行了

五台县18591166787: 是“挽狂澜于既倒”还是“挽狂澜于即倒”?? -
城冯罗浮: 挽狂澜于既倒 无谓的争论,没有用;事实才是硬道理哦~ 见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往.” 个人理解,因为已经有了危机,形成了险恶的情况,所以才要力挽狂澜啊 如果是即将有的危机,那个我想用防患于未然好些吧~ 其实有时候查查字典就好啦,不要那么懒么...

五台县18591166787: 帮我想一个成语
城冯罗浮: 力挽狂澜 挽狂澜于既倒 挽狂澜于既倒 应该是有这个人在危急时刻才出现的意思 不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哈哈

五台县18591166787: 救命稻草和压死生命的最后一棵稻草指的是一棵稻草吗? -
城冯罗浮: 不是的.同样是稻草但不是同一颗稻草.因为性质不同.首先我们明确一下稻草的概念,它是指很小的因素,即小事情.第一个稻草是将败局挽回,起死回生,挽狂澜于既倒.第二颗稻草是要人命的,是助纣为虐,落井下石,功亏一篑.所以两颗稻草性质完全相反.

五台县18591166787: 挽狂澜于既倒 -
城冯罗浮: 崩溃!既倒,即将要崩溃!形容十分危难!挽狂澜于既倒,在最危难的时候拯救

五台县18591166787: “挽狂澜于即倒,障百川而东之”出自哪
城冯罗浮: 词语解释:谓扭转局面或风气. 语本唐韩愈《进学解》

五台县18591166787: 力挽狂澜于既倒原句是什么 -
城冯罗浮:[答案] 意思是: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五台县18591166787: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诗出自哪里? -
城冯罗浮:[答案]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 文天祥千秋祭 文天祥千秋祭

五台县18591166787: 力挽狂澜于即倒下一句【或上一句】是什么 -
城冯罗浮:[答案] 一般的说法是少个“力”字,即: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加上力字,试着配一个:力挽狂澜于即倒,举扶大厦于将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