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何各国频频使用他国人为相呢?

作者&投稿:温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末期,东周天子衰微,不敢阻挠三家分晋,只得顺水推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战国七雄的格局确立。纵观战国历史,不难发现,常常有外国人谋得本国高位,比如秦国的商鞅、张仪皆为魏人,历仕鲁、魏、楚三国的吴起,这些人不以投敌国而被世人不齿,在位的国君还许以高位,在战国时期,为何各国频频使用他国人为相?

一、空有国名,而无国实

昔日周武王伐纣,灭殷商,大封诸侯百国,然盛衰无常,周平王东迁,东周已无约束各路诸侯的实力,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各国相互伐战、兼并土地,最终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的诸侯国,虽为“国”,但本质上还是受周天子册封的封地。称为“一国”,但却像今日的行省一般,七雄争霸,说到底也只是周朝内乱,周王室无力平乱只得默许各国并起而已。

二、互为宗亲、统称华夏

战国时期,很多有名有姓的人,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某姓某氏,比如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便是芈姓,屈氏,而秦赵国君都是嬴姓,乃是同宗。各国王室也多有复杂的姻亲关系,秦楚联盟,互嫁本国宗室之女,以结亲楚之好。由此可知,各国关系复杂,但远比我辈亲密,各国王室都沾亲带故的,虽姓氏复杂,然而各国却都以炎黄子孙、华夏族人自居,长期的通婚、战争、结盟、通商等,各国国民渗透融合,在生活诸方面渐趋一致,所以只要是能为国家带来富强的国士,姓甚名谁无足轻重。

三、君以国事举、士以忠义报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为何张仪横强而奔走六国不辞辛劳?为何苏秦只身入齐以只为保弱燕不灭?为何屈原宁愿投河自尽也不向秦称臣?乃是因君王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昔豫让为报智襄子知遇之恩,更名改姓,“用漆涂身,吞炭使哑”,二击赵襄子不得,“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遂自杀以报智伯。

而张仪、苏秦之徒,早年皆郁郁不得志,虽有大才却没有人用。张仪入楚拜令尹朝阳门下,但因被污蔑偷玉而被鞭打,差点身亡;苏秦拜鬼谷子门下,然而“出游数岁,大困而归”,秦惠文王、燕文侯的知遇之恩,两人没齿难忘,张仪为横强奔走,弱天下而强秦;苏秦挂六国相印,约定合纵攻秦,又暗中以间谍的身份在齐国活动,皆是为报君王重用之恩,对于这类有抱负志向,却在母国不受重用的名士,但在别国不仅国君礼遇有加,还被许以相国高位,君王举国相报,士人自然披肝沥胆。

四、弘扬变法图强,国家焕然一新

魏国以武卒闻名六国,秦军“虎狼之名”令各国胆寒,楚国“明法审令”为合纵纵长,韩能处必争之地而数年不倒,皆是因为国君重用变法之士以图强。国外的能人名士带来的是变强的法律、改革,国富民强,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国君自然重用之。

战国七雄,虽割据一方,互相征伐,然而都是我炎黄子孙、华夏子民,所以国家的束缚并不强烈,名士成为他国相邦,不仅不会被世人讥讽,反而会让母国落下个“不识人才”的恶名。国君用他国人为相,不仅能使本国变得强大,还能留下知人善用的美名;不仅能招到更多的能臣贤士,还能收获忠心之臣,君臣和睦,岂不快哉?



战国时期,各国频频使用他国人为相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他国人去别个为相,更多的是因为哎自己国家得不到重视,进而另寻他法。第二,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统治者倾向于使用他国人为相,大抵就是因为他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局势等方面了解得广泛而透彻,能够找到合适的办法去抵制。

因为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权都不是特别稳定,一些有志之士也都在寻求自己想要辅佐的君王,因此这种现象就很普遍了。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征伐,但是毕竟受到血缘关系的影响,都是华夏子孙后代,国家束缚不强烈,所以都可以成为他国的相。

因为本国人难免有培植自己实力的嫌疑。用他国人为相能够很好的避免各位君王的这种顾虑,并且能够全身心的为自己效力。


唐朝时期,统一的多名族国家不断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_百 ...
那个时期,由于李世民扫平了突厥,并且使西域归属唐朝的势力范围,打通了丝绸之路,使的世界的个文明间没有了屏障,使唐朝的中华文明和西亚的阿拉伯文明和后波斯文明,以及西方的东罗马帝国等国家都能够进行自由的交流,并且由于唐朝自身的开放和强盛使周遍的各国都,积极与其建立了联系。并且积极的向唐朝排除...

最混乱时期是什么时期,国家太多随时可能被灭,皇室间血腥事件屡见不鲜...
那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了,这段时间是指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在公元316年到439年间,当时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是各个民族争斗不休,而后建立了16个国家之多,虽然有些国家只是昙花一现,存在的时间不多就被覆灭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争斗有多么的凶猛了。可以说当时各国阶级分明,而皇帝为了平衡政治...

十六国年号16国年号
在十六国时期,各国的年号频繁更迭,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以下是各政权的主要年号及其使用时间:1. 前赵年号:刘渊的元熙、永凤、河瑞,刘聪的光兴、嘉平、建元、麟嘉,刘粲的汉昌,刘曜的光初(可能误为佐初或太和)。其他势力如句渠知的平赵,存在时间较短。2. 成汉年号:李特的建初,李雄...

战国时期秦楚战争频繁各国诸侯视眼前利害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此形成了...
朝秦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战国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各国发动战争都不敢明目张胆的烧杀抢夺,因为当时很多国家都没有正当理由来灭掉对方国家 。直到三家分晋标志着从春秋转到了战国时代。 晋国是春秋时期实力强劲的诸侯国,权利主要分散在六个家族手中,其中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掉了其他家族,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与当时其他四个实力强劲的...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1、五代十国时期,从907年唐朝灭亡至1296年南宋灭亡,历时近390年。这一时期是连接唐朝与宋朝的重要历史环节,见证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传承。2、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历史由动荡逐渐走向稳定,统一的大趋势持续增强。特别是周世宗的改革,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繁荣时期。3、五代十国时期...

大唐盛世之时八方来朝,为何会转瞬即逝,开始衰落?
大唐盛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那时的唐朝国富民强,与世界各国频繁地进行文化交流。然而,这样辉煌的时期为何会迅速衰落呢?首先,唐玄宗晚年的怠政是导致大唐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在统治后期,沉溺于酒色,荒废了朝政。尤其是自从收纳杨玉环为妃后,唐玄宗更是日夜沉醉于声色之中,忽视了国...

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为啥闽国乱着乱着又统一了?
因为战乱频仍,老百姓流离失所,大家都渴望社会安定,所以后面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不想过着战火连绵的残酷生活,而且因为有外敌的入侵,所以大家变得分外团结。

曹魏时期,西域地区为何频频暴动?西域在汉朝时还算平静,到了曹魏的时...
曹魏时期是属于诸侯割据争霸的时代,曹魏的注意力和精力大多集中在应付吴国和蜀国,以图完成统一,所以对于西域的管理和控制有所下降,而且西域位于曹魏的后方,西域诸国的暴动有利于牵制西域各国,避免他们向东征伐。所以说西域的暴动与曹魏的纵容可能也有关系。汉朝时西域是完全属于中国的,汉朝对于它的管理...

20多年来为什么各国频繁发生金融危机
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反问你一句,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下,几乎波及了所有的国家,为什么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不退反进?这问题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都来源于美国,这20年来,美国的经济并不好,他看哪个国家发展好他就向谁借钱。他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一部分持有大量...

行唐县17634145496: 为什么战国时期两国总是互送人质到对方国家? -
闭真氢化: 战国时期的交质活动目的有互求信任者、罢兵议和者、乞求援兵与保护者、要胁以求土地财物者,等等. 一般都是男性,被称为质子.太子或者世子.女儿就不是做人质了,直接嫁过去给哪国的公子联姻了.两国送人质一般都是互送.一般都是两国订立盟约,请求出兵,停战协议的的一个外交保证. 质子多以王世子或诸侯国太子或地位重要的王子、公子.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保障的作用不大,各国都不会因为质子而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再加上君位继承斗争激烈,少一个争夺者或许也正是人们所期望的.君子曰:“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行唐县17634145496: 人质在战国时期到底有多大用 -
闭真氢化: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户派人质的事非常普遍,当时的人质一般都是诸侯国君主的儿子,简称“质子”.质子的作用就是两国订立盟约、请求出兵、停战协议、互不攻伐的一个外交保证.但实际作用很有限,战国一直是战火纷飞,并没有因人质...

行唐县17634145496: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闭真氢化: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这里所谓“人才”,主要就是指“士”. 2,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学术研究与交流.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从而造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3,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行唐县17634145496: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各国变法有什么意义?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 -
闭真氢化: 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 这样能否打败其他国家 就这个原因变法提高了国家力量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行唐县17634145496: 春秋战国户籍确立的原因 -
闭真氢化: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诸侯势力的壮大,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四起.战争需要有兵源的保证,由于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都意识到了人是宝贵的财富.为了增加人口,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用减免赋役的办法来招徕别...

行唐县17634145496: “战国”为什么叫“战国”? -
闭真氢化: 东周后期,各国纷争,先有孔子<春秋>一书出现,因此,前期称为春秋.后期又出现了<<战国策>>一书,故名为战国.“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

行唐县17634145496: 《商鞅》《张仪》《公孙衍》都是魏国人吗,怎么魏国都不用他们呢,如用了他们战国会是怎样????? -
闭真氢化: 商鞅原来叫公孙鞅,是卫国人,不是魏国的 张仪倒是魏国的,且是贵族后裔,但已经落魄潦倒 公孙衍是魏国的阴晋人 ——当时各国人才流动很频繁,没有太多的“爱国主义”,在这个国家干些年,觉得不能一展抱负,就可以换个国家——所谓...

行唐县17634145496: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闭真氢化: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为了增强国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土地私有制,贫富差距加大,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各阶层的思想家门开始提出自己的构想...

行唐县17634145496: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第一课的课后题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闭真氢化: 1.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 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 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和身份自由的思想家.(社会大动荡是根本原因,这其实问的就是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行唐县17634145496: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频繁,为什么经济还能迅速发展 -
闭真氢化: 1. 铁器开始出现 2. 正因为争霸频繁,所以对于国力的要求更高,各国重视国力的提升; 3. 井田制和奴隶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以及地主与农民开始出现,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