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危险性有哪些?

作者&投稿:昔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喷出岩及侵入岩附近油气物理性质~

油气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黏度和凝固点等)不仅能够反映油气成因,而且对油气对比和油气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1.滨南玄武岩附近油气物性特征
滨南地区沙三段玄武岩周围源岩由于埋藏较浅,正常情况下达不到生烃门限。但由于玄武岩为其提供了大量火山矿物和过渡金属等催化剂,使之早熟、低熟。分析发现,与非火成岩区相比,玄武岩区原油往往具有高密度、高黏度、低凝固点等特征,如滨南沙三段玄武岩区原油密度为0.9758g/cm3,黏度在2240~36818mPa.s之间,凝固点在6~16℃之间,即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典型的稠油;相比之下,相邻的博兴地区(非火成岩区)油气之密度、黏度和凝固点分别为0.876~0.886g/cm3,19.5~37.7mPa.s,34.15~42.03℃(表3-13),即滨南玄武岩区原油的密度和黏度远大于非火成岩区原油(尤其黏度相差86~1400倍),而凝固点远低于非火成岩区(相差2~6倍)。物理性质如此大的差别表明这两个地区源岩的生烃演化或油气成因存在显著差异:滨南玄武岩区主要是源岩在火山矿物和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早熟、低熟的结果,而博兴地区原油是在正常埋藏情况下形成的。
表3-13 东营凹陷不同火成岩附近原油物性对比


2.纯西辉长岩附近油气物性特征
与玄武岩附近相反,侵入岩附近油气往往表现出低黏度、低密度及高凝固点之特征,如纯西辉长岩区原油的密度、黏度、凝固点分别为0.8657g/cm3、11.81mPa.s和33.67℃。其物性不仅明显不同于附近的博兴、小营和梁家楼等地区油气物性(尤其原油黏度差别较大,只有前者的1/2.5),而且更有别于滨南玄武岩附近的油气,其中凝固点是滨南地区的3倍,而黏度只有前者的0.0003~0.005(表3-13)。初步分析认为,辉长岩区油气主要是侵入岩及热流体使源岩高-过成熟演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玄武岩附近油气物性具有低熟特征———低于正常地区油气,而辉长岩附近油气物性具有高熟特征———明显优于正常地区油气。玄武岩附近与辉长岩附近油气物性的显著差异表明其源岩生烃演化或油气成因机理存在不同,这些将在后文给予深入分析。

第一章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

2、简述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 相对密度、 粘度、 溶解性、 荧光性、
旋光性、 导电性、 凝固点 等

3、简述天然气的分类。
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等
离散型--溶解气、固态气水合物、煤层气

4、简述油田水的来源及产出状态。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转化水
\f
油田水的产出状态:
与油气藏关系分—油层水、上层水、层间水、下层水;

存在状态分--超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吸附水;

5、简述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油田水的苏林分类。
无机组成(各种离子成分)、有机组成(烃类、酚和有机酸)、
溶解气 及 微量元素;

三个成因系数 Na+ Na+ Cl Cl Na+


Cl SO24 Mg2 +


Na+>C1- 大陆水型:硫酸钠水型、重碳酸钠水型、

Na+<C1- 海洋水型:氯化镁水型、氯化钙水型;

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
\f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主要依据及学派。
无机生成说--火山喷出气体中有甲烷、乙烷等烃类成分;

实验室中无机物可合成烃类;石油分布常常与深大断裂有关等。

有机生成说--岩石类型分布上; 地质时代分布上;

成分特征上; 某些稀有金属特征; 油层温度特征;

形成时间上; 近代沉积物中观察等。

成因学派:泛宇宙说(宇宙说、地幔脱气说)

地球深部无机合成说(碳化物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说)
\f
2、何谓沉积有机质,简述其来源及类型。
--是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

来源--原地有机质、异地有机质、再沉积的有机质。

3、何谓干酪根?试述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

分散有机质。

4、试述油气生成的条件。
地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动力条件: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细菌作用、放射性作用等。
\f
5、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成烃模式)。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6、简述生油层的地质特征及主要地化特征。
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等;

地化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
\f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孔隙的分类(孔隙大小及对流体作用分类、成因分类)

2、图示说明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 等

3、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类型。
原生--原生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成岩裂隙等
次生--孔、缝两类;
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 微孔管束状型
\f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粒度和分选程度、

排列方式和圆球度、 胶结类型及成分、

成岩作用、 层面与层理面发育程度、

构造作用影响、 砂岩中泥质条带的影响等。
5、简述碎屑岩储集体的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分类)

6、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发育的地质因素
原生孔隙、溶蚀孔隙(溶洞)、裂缝;

沉积环境、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

重结晶作用、褶皱断裂作用等
\f
7、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异同。
⑴ 相同点:成因上均有原生、次生分类。
⑵ 差异点:① 孔隙类型差异:碎屑岩主要为粒间孔隙,碳酸盐
岩储集空间类型更具多样性,次生孔隙占据重要地位。
②孔隙形态及分布差异:碎屑岩储集空间形态较规则,分布较均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变化大,分布不均一。
③控制孔隙发育因素差异:碎屑岩受岩石颗粒大小、形态、分选
等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受沉积环境、次生变化等影响。 教材55页表

8、简述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岩性分类: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
封闭机理: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烃浓度封闭;
影响因素:主要是岩性、韧性、厚度和连续性。
\f
第四章 油气运移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静水及动水条件下的测压面及折算压力。

2、图示说明油气运移的过程。(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

3、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
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其他作用

孔隙 微层理面 微裂缝
\f
4、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

浮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构造运动力

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运移方向及运移的主要时期。

储集层的孔隙和裂缝、断裂、地层不整合面

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连续的过程;

一般,大规模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

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6、试述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的主要因素。
区域构造背景; 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 地层不整合

断层分布及其性质; 水动力条件 等。
\f
第五章 油气藏及油气聚集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构造幅度)、
油气边界与含油范围、油气藏(柱)高度。

2、图示说明油气的差异聚集(单一圈闭及系列圈闭)。
3、简述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及分类方案(图示说明)。
4、试述(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富集条件)。
油气来源条件(烃源条件); 生储盖组合及运移条件;
(大容积的)有效的圈闭; 必要的保存条件。
\f
5、何谓生储盖组合,图示说明其类型。
6、何谓圈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应关系;
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关系、与油气运移通道的关系;
水动力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

7、图示说明断层的封闭机理及断层油气藏类型。
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粒碎裂封闭、成岩封闭
根据断层性质分类:正断层油气藏、逆断层油气藏 ……
根据断层线与储层等高线的组合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f
8、试述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图示说明)。
断层的封闭作用; 通道和破坏作用。

9、简述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
区域构造及沉积史分类--台向斜型、单断坳陷型、
双断坳陷型、 山间坳陷型、 山前坳陷型、
山前坳陷-地台边缘斜坡型、 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

10、简述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一级:坳陷、隆起、斜坡;

亚一级构造:凹陷、凸起、斜坡;
二级:背斜带、断裂带、潜山带、长垣 ……
三级构造:背斜、断块、鼻状构造、潜山 ……
\f
\f
第六章 油气田勘探

一、问答题
1、简述区域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查明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条件;

进行早期含油气远景评价和资源量估算;

评选出最有利的坳陷(凹陷)和构造带; 提出预探方案。

2、简述圈闭预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地震详查,编制各主要标准层的构造图;

构造分析和评价;预探井钻探,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

查明含油气层位及可能油气藏类型、含油气边界等;

计算预测储量,初步确定工业价值。
\f
3、简述油气评价勘探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及油气田特性; 提交探明储量;

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为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相关参数。

4、简述滚动勘探开发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优点。
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

减少探井井数,降低勘探成本; 缩短勘探周期;

加强及时分析及对比评价,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概念 勘探程序、区域勘探、圈闭预探、
评价勘探、滚动勘探开发
\f
第七章 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岩心录井、
岩屑录井、迟到时间、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

二、主要问答题
1、图示说明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全变化角。
2、试述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信息。
古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时代; 进行地层对比;
观察岩心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
生油层特征;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接触关系;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3、试述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f
4、简述岩心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性; 相标志; 储油物性; 含油气性;

岩心倾角测定、断层观察、地层接触关系 等

5、简述测定岩屑迟到时间常用的方法及真假岩屑识别。

理论计算法; 实物测定法; 特殊岩性法

6、简述钻井液的类型及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两大类:水基泥浆、油基泥浆

高压油气水层、盐侵、砂侵、粘土层、漏失层 等。

7、如何利用气测资料判断油、气、水层。

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色谱气测解释
\f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一、主要概念: 沉积旋回 岩性标准层 油田标准层
标志层 标准化石 小层平面图 储集单元 测井相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及方法。
2、简述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方法、程序、成果。
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组合; 沉积旋回; 地球物理特征
方法1: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步骤: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
点(关键井)--线(骨干剖面)--面(体)。
方法2: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步骤:三个环节。
\f
3、试对比分析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
① 对比区域、对比井段、对比单元的差异:
区域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油层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砂岩组、单砂层。
② 对比依据的差异:区域对比--地震资料、古地磁资料、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等
油层对比--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地球物理测井等;
③ 对比方法的差异:区域对比--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层
序地层学方法等; 油层对比--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④ 对比成果及其应用方面的差异:区域对比--主要用于指导油气勘探,指出有利生、
储油层位及地区等;油层对比--主要用于油气储量计算、指导油气开发及方案调整等。

4、简述碳酸盐岩储集单元的划分原则。
5、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异同。
油层对比的资料(依据)、对比程序、对比方法相似或相同;
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不同; 单元界线(等时、穿时);
对比依据也有一定差异 等。
6、简述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认识油砂体纵、横向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
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 选择调整挖潜对象。
\f
通过A、B、C三口井的地层对比,绘制地质剖面图。
\f
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1、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
及应用这些标志需要注意的问题(图示说明)。
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非漏失层泥浆漏失和意外油气显示、
近距离内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近距离内同一岩层厚度突变、
短距离内,同层内流体性质等明显差异、
地层倾斜矢量图中的特征。

2、试述地层重复、缺失的地质意义(图示说明)。
钻井过程中若缺失某些地层(地层重复),能否说明
一定存在正断层(逆断层)?图示说明。
3、何谓断层线图?简述断层线图的编制方法。
4、简述井斜校正的任务及方法(图解法,图示说明)。
\f
5、何谓井位校正?图示说明位移方法。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或垂直

→井位沿地层走向线(等高线)移至剖面线上;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平行→沿地层倾向投影到剖面线上。

6、试述断层封闭性研究内容。(如何判断断层的封闭性)
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 断层的力学性质;

断层面及两侧岩层的排驱压力; 断层活动强度;

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配置关系; 单井断点的测井曲线特征;

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 钻井过程中的显示;

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

7、简述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编制及主要用途。
\f
第十章 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

一、基本概念--静水压力、原始油层压力、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异常地层压力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原始油层压力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等压图应用。

● 来源:静水压力,其次是天然气压力、地静压力等。

● 分布特征: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流体性质影响;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 预测新井原始油层压力、计算油藏平均原始油层压力、

判断水动力系统、计算油层弹性能量。
\f
2、图示说明折算压头、折算压力及其计算方法。
3、试述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断裂作用、剥蚀作用 ……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如声波测井;
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法--如钻速增大、钻井液温度异常等。
4、简述地温场与油气生成、分布的关系;
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⑴ 大地构造性质--活动性、地壳厚度等--是具全局性和主导因素。
⑵ 基底起伏--隆起区高地温梯度、坳陷区低地温梯度
⑶ 岩浆活动--活动规模、几何形状、年代等
⑷ 岩性--岩石的导热能力不同
⑸ 盖层褶皱--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地温梯度小
⑹ 断层--封闭性断层或压扭性断层一般导致高异常
⑺ 地下水活动--深部热水至浅层、地表水补给
⑻ 烃类聚集--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
\f
思考题: A B C
某背斜油藏已钻3口井,
其中B井产油,A、C井位于
油水边界之外,各井数据
见下表。判断:该油藏两
翼油水界相对高低关系。

A C
原始油层压力 MPa 16 20
油层中部井深 m 2100 2600
井口海拔 m 300 300
水的密度 g/cm3 1.0 1.0
\f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一、主要概念:工业油气流标准、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采收率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远景资源量及储量的分级(相关概念)。
见后面内容。

2、如何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①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② 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流体界面
③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④ 利用毛管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f
3、简述油层有效厚度的条件及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
油层内具有可动油、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测试法、含油产状法、泥浆侵入法 等。

4、试述如何获取储量计算中含油面积数据。
⑴ 应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⑵ 确定油气藏类型;

⑶ 应确定油层顶界面构造图(断层线)、岩性尖灭线 等;

⑷ 根据油水界面标高及构造图,获取含油面积。

5、图示说明压降法获取天然气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

6、简述压降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单位压降采气量非常数--

边水或底水供给、低渗透带补给、异常高压、反凝析作用等

测压和计产不准确; 井身质量不达标。
\f
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一、原地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预测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

早期划分的含油气盆地总资源量:
包括两部分--根据勘探阶段以及对油气田认识程度:

远景资源量: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

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f
一、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1、原地量分类

⑴ 总原地资源量--指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所提供的地

质、地球物理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经综合分析,采用针

对性方法估算出的已发现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

的油、气总量。 ★★

包括: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和 地质储量。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包括:潜在原地资源量 和 推测原地资源量。
\f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 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或其它勘探阶

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

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估算的原

地油气总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指在对圈闭预探前期,对已发现

的有利圈闭或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类比,

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可作为编制预探中后期部署的依据。
\f
⑶ 地质储量--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
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

的已知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
根据勘探、开发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分为3级: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


● 预测地质储量--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
油、气流或综合评价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
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得出的、确定性很

低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
态、储层情况,预探井获油气流或钻遇油气层等。
\f
● 控制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

油(气)流后,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

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态、储层变化、油气层

分布、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等。

◆ 相对误差不超过±50%;

◆ 可作评价钻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f
● 探明地质储量--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钻探证实

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

算出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驱动类型、

流体性质、分布、产能等。

●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建设投资决策等的依据。
\f
二、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2、可采量分类

⑴ 可采资源量--指从原地资源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
量。可分为:推测可采资源量、潜在可采资源量。

⑵ 可采储量--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
数量。 ★★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可采储量

一、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危险性

(1)液化石油气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运输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在爆炸之后就会出现燃烧现象,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也与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坏性大。

(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

(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4)液化石油气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气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液化石油气就会从储存器里流淌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1升的液化石油气在流淌出来后就会挥发成350升左右的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电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

二、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车辆装液化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

2.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

3.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车情况,防止超压。

4.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液化气外泄。

5.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气管捆绑牢固,防止气管脱落,造成液化气外泄。

?? 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   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  2) 石油的臭味? 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过1%。  3)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API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API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关系式为:API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API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API度为10。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0.92g/cm3),重质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庆(多在0.8601g/cm3)、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轻质原油;胜利(多数在0.8873g/cm3左右)、辽河(0.881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中质原油;胜利孤岛(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辽河高升(0.9609g/cm3)、新疆乌尔禾(0.9609g/cm3)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  4) 石油的粘度? 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

汽油的物理性质: 无色或淡黄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气味。不溶于水但比水轻,汽油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极易溶解脂肪。 危害: 汽油毒性较低,吸入汽油蒸气能引起头痛、恶心、心动过速等。同时汽油是一种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毒害作用,汽油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去脂作用,常接触汽油,很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角化和慢性皮炎;还有就是属于易燃物。

(1)液化石油气的易爆特性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运输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在爆炸之后就会出现燃烧现象,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也与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坏性大。(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4)液化石油气的易流性液化石油气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液化石油气就会从储存器里流淌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1升的液化石油气在流淌出来后就会挥发成350升左右的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电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二、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车辆装液化气前,先检查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保证车况、排气管的阻火装置和静电接地装置良好。2.装车前,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3.装车过程中,严禁吸烟等明火,密切注意装车情况,防止超压。4.装车后,必须对车辆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液化气外泄。5. 卸车时,必须将静电接地装置连好,严禁吸烟等明火,将气管捆绑牢固,防止气管脱落,造成液化气外泄。

(1)易燃性。油品组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可燃性有机物质。其中许多油品的闪点较低,同燃点很接近,不需要很高温度,甚至在常温下蒸发速度也很快。由于油品在收发储存作业中,不可能是全封闭的,导致油蒸气大量积聚和漂移,存在于有大量助燃物的空气中,只要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很容易发生燃烧。 油品的燃烧速度很快,尤其是轻质油品,汽油的燃烧线速度最大可达质量速度最大可达221kg/(m2*h),水平传播速度也很大,即使在封闭的储油罐内,火焰水平传播速度可达2~4m/S,因此,油丨品一旦发生燃烧,氧气供给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更大的危险性。 (2)易爆性。爆炸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物理化学现象。油品蒸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氢分子,含有氢分子的油蒸气与空气组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油品的爆炸极限很低,尤其是轻质油品,浓度^£爆炸极限范围的可能性大,引爆能量仅为〇。 2mJ,而加油站中绝大多数引爆源都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引爆油气混合物。油品的易爆性还表现在爆炸温度极限越接近于环境温度,越容易发生爆炸。冬天室外储存汽油,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比夏天还大。夏天在室外储存汽油,因气温高,在一定时间内,汽油蒸气的浓度容易处于饱和状态,遇火源往往发生燃烧,而不是爆炸。 (3)易积聚静电荷性。两种不同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粉尘,通过摩擦、接触、分离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没有定向移动的电荷称为静电。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同物体的导电性有关。油品的电阻率往往较高,是静电非导体。当油品在运输、装卸和加油作业时产生大量的静电,并且油品静电的产生速度远大于流散速度,很容易引起静电荷积聚,静电电位往往可达几万伏。 而静电积聚的场所,常有大量的油蒸气存在,很容易造成静电事故。油品静电积聚不仅能引起静电火灾爆炸事故,还限制了油品的作业条件。(4)易受热膨胀性。油品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比如汽油,温度变化1^,其体积变化0。12%。所以储存汽油的密闭油桶如靠近高热或日光曝晒,受热膨胀,桶内压力增加,容易造成容器胀破。 故各种规格的油桶,不同季节都应规定不同的安全容量。一般来说,油桶装油后应保持5%~7%的气体空间,以备油品受热膨胀。(5)易蒸发、流淌和扩散性。石油产品主要由烷烃和环烷烃组成,碳原子数16以下为轻质馏分,烃类分子很容易离开液体,挥发到气体中。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特征
天然气甲烷含量平均为84.47%,重烃含量12.61%,相对密度平均为0.68,为凝析气与油溶气过渡的特征。 表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各区块原油物理性质 Table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oil in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ahe oilf ield 4号区块油气性质较均一,原油地面密度为0.9016~0.9638g\/cm3,饱和烃含量偏低,芳烃、非烃...

油井生产系统包括
三、油气分离和储存设备 油气分离和储存设备主要包括油气分离器、储油罐和输气管线等。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从油井中提取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油和气分别储存和输送。油气分离器利用油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将油气混合物分离成油和气。储油罐用于储存分离后的油,而输气管线则将分离后的气...

塔中地区顺7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2.1 原油物理性质与族组成 顺7井原油呈淡黄色,有浓烈的硫化氢气味,密度介于0.7749~0.7983g\/cm3(20℃),运动黏度为1.5~2.93mm2\/s(30℃),含硫量为0.11%~0.17%,含蜡量为5.88%~9.15%,为低黏度、低硫、中含蜡量轻质油,与TZ86井区的原油较相似。 顺7井原油饱和烃含量高(>85%),芳烃含量低(<10%),非烃和...

地下水运动与油气水性质的关系
如石油中非烃化合物(含氧、氮、硫的有机物)和芳烃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易溶于水,随着地下水携带油气运移过程中,其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油气化学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理性质的改变,一般是沿着地下水流向,其密度和黏度等变小。酒西盆地沉积成因水的运动方向,从青西口凹陷→鸭儿峡油田→老君庙...

石油和天然气怎么生成的?
(二)物理化学条件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物理化学条件主要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繁殖最快的微生物。细菌能引起多种生物化学作用,尤其是厌氧细菌可以把沉积有机质分解成各种单体化合物和沥青质。在成岩作用初期阶段,细菌分解作用是主导作用。温度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进行。沉积有...

油气处理工艺及计算图书目录
一、原油与天然气的基本认识 1.1 原油的性质:本章首先探讨原油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这对于理解后续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1.2 天然气的组成:章节深入解析天然气的组成成分,包括主要气体和其影响处理工艺的特性。1.3 基本概念:介绍油气处理中的基础理论和术语,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基础。1....

石油有哪些重要性质
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油气之后,就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还要对油层进行油气生产能力的测试和原油性质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扩大钻探,进一步探明圈闭含油气情况,算出地下的油气储藏量有多少。这样,对单独个油田来说,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结束了。 最后这里还需加以说明的...

改善油气储层性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哪些
一、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法是水质软化和去除水中盐的主要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用来去除金属离子和一些非金属离子。例如,可去除废水中的钙、镁、钾、钠离子以及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不可溶解的离子化合物(称为离子交换树脂)

油层物理学的主要内容介绍:
是油藏工程学的基础科学,主要是采用实验室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及油、气、水样或物理模型,研究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流体在地层条件下的物化特性及物化过程(如相态和体积特性),岩石系统与流体间的分子表面性质和作用,流体的驱替机制,油气采收率等。此课程主要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而编写。主要介绍油气...

石油有什么用途?
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煤油、柴油、沥青、润滑油、石蜡等用于国家的经济生产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x0d\\x0a\\x0d\\x0a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汽油的物理性质 -
广卢喜典: 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20℃,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 【密度】0.70-0.78 g/cm^3. 【外观】透明. 【气味】芳香味. 【安全性描述】易燃. 【热值】44000 kJ/...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石油毒性?? -
广卢喜典: 你勉强看下吧.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报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体内苯生成了苯酚. 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广卢喜典: 石油;petroleum性质:有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之分.通常指天然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而成.从深部地层中开采出的黑褐色或暗绿色的可燃性黏稠液体,常与天然气并存.由各种烃...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原油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
广卢喜典: 一种油质的可燃沥青质液体,一般是暗褐色到绿色,有时发出荧光.石油实质是不同烃类的混合物,能从中提取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一般认为是有机物死亡后经分解、运移、聚集而形成.也有认为是无机碳和氢经化学作用而形成.常呈黑褐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石油及其产品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百度百科里面有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石油气能燃烧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
广卢喜典: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会发生改变的,如颜色、密度,而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性质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液化石油气t10的主要成分以及物理性质 -
广卢喜典: 由炼厂气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其中氧硫化碳用醇胺吸收塔脱除,并用碱洗法去除硫化物.由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得到的液...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石油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
广卢喜典: 石油的形成 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在岩层孔隙内,常以液体或气态(天然气)存在;有时部份凝结成固态. 石油是古代生物遗骸,堆积在湖里、海里,或是陆地上,经高温、高压的作用,由复杂的生物及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 石油在地...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简述油气形成的理化条件 -
广卢喜典: 生油气层: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含油气的地层.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另外生油气层迁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储层: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层,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油气开采的方法 -
广卢喜典: 油气的开采方法有两种(陆地)开采和(海上)开采.两者的方法大同小异!石油开采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 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应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国和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近代油、气开采工业.其他国家稍晚一...

连南瑶族自治县13552428591: 石油的形成 -
广卢喜典: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