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欲注《春秋传》的翻译

作者&投稿:藤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说新语中郑玄欲注《春秋传》的文言句式~

世说新语中“郑玄欲注《春秋传》”是状语后置。
这句在现在汉语中语法形式应是:郑玄欲给《春秋传》作注释(或欲在《春秋传》后面作注释)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文学》是《世说新语》的第四门,专门记述了文章博学的故事。文学包括辞章修养、学识渊博等内容。本篇所载,很多是有关清谈的活动,编纂者以之为文学活动而记述下来。

《文学》。
魏晋时代,清谈的名士们不但高谈老庄,而且一些人还留心佛教经义,跟佛教徒关系密切,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学风气。他们经常聚会,清谈名理。所谈内容,有些条目会具体点明是某一篇、某一问题。例如谈及《庄子·逍遥游》篇,佛教经典《小品》,道家的“有、无”两个哲学范畴,才性问题等。有时又只泛泛说是“共谈析理”,“标榜诸义”,“标新理”,“立异义”。在记叙中,会借叙事来赞扬或讥讽某人,更多的是欣赏其人的才华、辞藻。例如说“才藻新奇,花烂映发”;“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许多来日还描绘了清淡的各种场面和气氛。例如“彼我奋掷麈尾”,“理小屈,游辞不已”,“不觉流汗交面”,“一坐同时树掌而笑,称美良久”。还记下有人甚至因清谈得病或提为高官。例如第20 则记卫?因通宵达旦地清谈,“于是病笃,遂不起”;第53则记张凭清谈“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即用为太常博士”。从这些记载里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对清谈的迷恋,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

本篇用部分条目记下对人物、文章的各种评论。除了在清谈中对人物有所褒贬外,在别的场合也会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有所评论。例如第25 则论及北方人和南方人做学问的差异,第77 则引述《扬都赋》对两个人的赞美,第93 则记下对一个人的评语。对文章、书籍的评论更为常见。有对古诗文中某一两句的赞赏,也有对一书、一文的评价;有的直接谈论是非得失,有的借讨论问题间接流露自己的看法。另外还有一些探讨问题的问答,也因受到编纂者的赏识而收录。

‘郑玄欲注《春秋传》 ’出自《郑玄谦让无私》一文。

1、原文

《郑玄谦让无私》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2、翻译

(1)郑玄想为《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时,(他)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

(2)郑玄于是走到车边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现在,我应当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于是服子慎写成了《春秋左氏传解意》。

扩展资料:

1、《郑玄谦让无私》塑造了郑玄无私奉献,与同类文人心心相犀,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的谦让君子形象。

2、谦让,是君子之道。君子之所以懂得谦让,是因为这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以退为进,以屈为伸,才是做人的大道理。常见小人斗气,锋芒尽露,睚眦必报,不可一世,最后害人不利己。

3、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谁能够脱离周围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正如《郑玄谦让无私》一文中,郑玄让稿,成人之美的高尚行为,是助人为乐、利人利众的仁义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玄谦让无私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翻译: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春秋传(胡安国)》三十卷
作者简介
  宋·胡安国(1074一1138)撰。安国字康侯,福建崇安人,绍圣进士,曾任太学博士、提举湖南、成都学事,以不肯附权贵,为蔡京、南仲所恶;高宗即位,官给事中,中书舍人,上《时政论》二十一篇,力陈恢复略,后以反对重用朱胜非去职,为学宗程颐,主要著作尚有《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据王应麟《玉海》记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诏,徽猷阁待制胡安国经箍旧臣,令以所著《春秋传》,纂述成书进入;十年(1140)三月书成,上之,诏奖谕,除宝文阁直学士,赐银币。
  闽人胡安国(1073—1138)是两宋之际著名的儒家学者和经学家,以治《春秋》而有名于时。建炎三年(1129)冬,他为躲避战乱而携带家眷来到湖南湘潭,隐居在碧泉并以住宅为书堂,著述《春秋传》并教授子弟生徒。绍兴三年(1133)后,他又在南岳衡山“买山结庐”,建“衡山文定书堂”。胡安国在湖南的实际时间虽只有八年左右,但就在这短短的八年当中,却在湖南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据湖湘学专家王立新先生考证,胡安国“不仅培养了大量弟子学人,造就了湖南人追求价值人生的理学氛围,……使远近学人开始对湖南刮目相看” [1],而且也因此成为湖湘学派的实际创始人。
  胡安国毕生致力于《春秋》学,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开始,直至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底,历时三十余年,完成了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春秋传》三十卷,共十余万字,对后世影响很大。起初十年,胡安国“遍览诸家,欲求博取以会众妙”;又用了十余年的工夫,简编思索,“时有省发,遂集众妙,附以己说”,但还是不敢以为已经有所自得;再用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撰述 [2];而后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修改、完善,《春秋传》方告最后完成,可谓“用意甚勤”。“初稿不留一字”[3],尤见其用心之良苦。
内容提要
  是安国此书,久已属稿,自奉敕撰进,又覆订五年而后乃成。此书作于宋室南渡之际,完成并表进于南渡之后,安国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并进尔托讽时事。胡氏自谓著书之目的在于“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大法略具”。由于安国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史事寄寓爱国感情,故其论不尽合于经旨,《朱子语录》谓“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此论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作“千古之定评也”。书成以后,除深为当世所重外,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入元,被奉为科学官方定本;明初定科学之制,要求士子宗法程颐、朱熹,但因程氏《春秋传》仅具二卷,缺略太甚,朱子亦无成书,以安国学出于程子,遂用安国之书为定本,逐渐发展到弃经不读,惟以此书为准的地步。在宋儒的诸多《春秋》学著作中,此书地位最为显赫,影响了几百年的《春秋》学研究。
版本流传
  传本较多,宋刊本今较罕见,明代有湖广两地刻本,崇道堂刻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刊《六经》本,内府刊《六经》本等,清有《四库全书》本。
《春秋传(刘敞)》十五卷
作者简介
  宋·刘敞(1019一1068)撰。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原江西新余市,今樟树市黄土岗镇)人。
  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
内容提要
  此书为刘氏系列有关《春秋》学著作之一,其他著作,宋代即有刊本行世,唯此书一直以写本流传,入清,通志堂刊刻《通志堂经解》时将其收录,始有刻本传世,故时人有疑其为伪作而托名刘敞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详核其议论、体裁,与刘氏其他著作一一吻合,始破除疑问,肯定了其确为刘氏著作之一。书中内容,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其褒贬义例,多取诸《公羊》、《谷梁》,如以庄公围□师还为仁义,以公孙宁仪行父为有存国之功,以晋杀先□为疾过,以九月用郊为用人,而赵鞅入晋阳以叛一条,尚沿二《传》以地正国之谬。诸如此类,皆不免于谬固。在经文的使用上,杂用三《传》,不主一家,并经常以经传连书,不复区划,颇有混淆之病。又好减损三传字句,往往改窜失真,如《左传》“借也越竟乃免”句,后人本疑非孔子之言,刘氏则改为“讨贼则免”,而仍以“孔子曰”冠之等等。自北宋以来,出新意解说《春秋》者,自孙复及刘敞始,孙氏袭唐人啖助、赵匡之余脉,几于尽废三《传》,刘氏则多不拘传注,亦不尽废三《传》,其治经方法,于此书可睹其一斑。
版本流传
  主要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编辑本段《春秋传(叶梦得)》二十卷
作者简介
  宋叶梦得(1077一1148)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今江苏苏州),迁居浙江湖州,绍圣进士,初任丹徒尉,累官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尚书左丞;绍兴初,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全力以抗金,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一生博学多通,著述较多,有《春秋考》、《春秋谳》、《石林词》、《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建康集》等等。
内容提要
  梦得因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主张废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则力主尊崇《左传》而废《公羊》、《谷梁》,其主张皆不免偏颇,遂撰此书,以阐述己见。其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于事则考于义,不得于义则考于事,更相发明,颇为精核。书成以后由其孙叶筠于开禧中刊刻于南剑州,真德秀为之跋,称赞此书辟邪说,黜异端。有补世教不浅。全书文笔流畅,持论谨严。对前儒旧说多所匡正,如叶氏评论孙复《春秋尊王发微》,谓其不深究礼学,使其观点多有抵牾,甚至有甚害于经义之论;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却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等;论刘敞《春秋权衡》及《春秋意林》诸书,对其观点则褒多于贬,认为刘氏所论渊源允正,大义微言,灼然圣人之意者颇多等等。所以,此书实际上对北宋时期诸儒有关《春秋》学著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价。在叶氏的几部《春秋》学著作中,唯此书最为完备,宋慈抱《两浙著述考》著录为《叶氏春秋传》。
版本流传
  传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文学第四之二、郑玄赠稿
(原文)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译)郑玄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没完成,就在外出时和服子慎(服虔)在客店里相遇了。他们先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很多见解和自己相同。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刚才听了你的话,与我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把我的注释全部给你。”于是就有了《服氏注》。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郑玄谦让无私全文翻译 -
宿先鲑降: 原文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译文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摘抄赏析启示怎么写 -
宿先鲑降: 可以给你摘抄的内容,但是启示每一则是不同的,写完的话,不可能. 文学第四之一、礼乐皆东 (原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古代汉语中注同与下及注同的区别 -
宿先鲑降: 不一样.一、笺,是名词,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名〉1、注释的文字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又如:;笺记(古文体名)2、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郑玄欲注春秋传中郑玄是怎样的人 -
宿先鲑降: 应该说是一个很谦让无私的人,能成人之美.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语文《世说新语》翻译 -
宿先鲑降: 郑玄想要注释《左传》,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到外地去,和服子慎相遇,住在同一个客店里,起初两人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店外的车子上,和别人谈到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听出服子愎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郑玄就走到车前对服子慎说道:“我早就想要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应该把我作的注全部送给您.”终于成了服氏注.以上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世说新语》的故事三个,古文,还有标题 -
宿先鲑降: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谢安在大雪之日与子女讲解诗文,听子女咏雪的故事.儿女聪明、多才,谢安的开心、快乐,家庭气氛的融洽、和睦,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原文:谢太傅寒雪...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求《郑玄谦让无私》翻译 -
宿先鲑降: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是服氏《春秋注》.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郑玄 翻译 -
宿先鲑降: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郑玄成人之美的译文 -
宿先鲑降: 展开全部(原文)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译)郑玄要注释《春秋左氏传》,还没完成,就在外出时和服子慎(服虔)在客店里相遇了.他们先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很多见解和自己相同.郑玄就到车上和服子慎说:“我也早就想注《左传》,还没有完成.刚才听了你的话,与我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把我的注释全部给你.”于是就有了《服氏注》.

张家界市13721988181: 世说新语中描述中国古老文化的句子 -
宿先鲑降: 言语第二之七、亲亲之义 (原文)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