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言律诗(带有浩。东。旭。翔。彬。成。峰)押韵的诗

作者&投稿:松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有哪些?~

  古诗(律诗)格律知识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如:

  (一) 送魏大将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 咏煤炭(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三、对仗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偶就是将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地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主要有: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就更工整了。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红”对“清”,“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独自的规则,即: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而首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仗的较多,七律也有但较少),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例外,那一般是流水对)。例如:

  (一)恨别 (唐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诗首联对仗,(二)诗尾联对仗,但这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

  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排序”练习。一般说来,在进行这类工作的时候,我们有以下一些规律可以遵循:(为了方便讲解,我们以《钱塘湖春行》一诗为例)

  钱塘湖春行(诗句已打乱)(唐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古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一步,找出“韵脚” (“同韵”的平声字)。本诗中“韵脚”有:泥、西、低、堤、蹄。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本诗的四联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和“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因而将上边四联调整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四步,本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即为“颔联”或“颈联”。

  第五步,本诗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所以,带有两个韵脚的联“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应为首联。剩下的一联自然就是尾联了。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诗人由“水面初平云脚低”开篇,先写“高、远”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再写眼下“低、近”之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后与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相合。因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全诗颔联,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为全诗颈联。

  第七步,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本诗押“i”韵,首句入韵,中两联对仗。诗句在平仄上符合“粘对”规则。

  原诗顺序应为:

  钱塘湖春行(原诗)(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外,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还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补白”练习。例如:

  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__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

  选项:A 东 公 田 B 东 公 耘 C 三 令 田 D 三 令 耘

  解答:平常说“东吴”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九”相对。“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的仄声字“下”相粘。最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故答案为C。

  古诗格律相当复杂,单就“律诗”而言,也不是可以仅借数言可蔽之的。我们应该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多多诵读古诗,培养古诗语感,以便更好地加以掌握,从而有利于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

七言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诗体格律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言律诗之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
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
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
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
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
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佩文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只可以用平
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浩歌闲把铁如意
东莱龙川师道起
旭日登临到落晖
翔空何处胎仙唳
彬彬儒雅遍宗藩
成君少年真自喜
峰为文通名梦笔

浩浩天风动宝林
东西南北少知音
旭日西清云幄密
翔光常对月华新
彬蔚颂声逾吉甫
成就清寒到十分
峰慈秀拥神仙门

浩然情性雪晴天
东海儒宗事业全
旭述须归大手笔
翔凤何时下一餐
彬幕雍容年正妙
成家报国亦何惭
峰高天柱矗云端

浩气养得归林泉
东西南北日团圆
旭得茶经新绝笔
翔云径尺照金盘
彬友不来春又晚
成家风高雁贴天
峰头花色更鲜妍

浩气高压江湖天
东南吉祥是神仙
旭她高韵费思量
翔凤边风十月寒
彬海新霜筑金垒
成家报国也何惭
峰岫直与天回环

浩气含真玉片辉
东风吹云海天黑
旭坐玉堂应记此
翔烟福气两崔嵬
彬客文章欢意促
成汤解网四灵归
峰峦约勒万马回

浩浩万物资生成
东平礼乐正修明
旭诏九州登俊造
翔雁横秋过洞庭
彬朋唱和诗千首
成都六月天大风
峰静松闲涧水平

浩斋先生本自得
东里先生心事赊
旭旦含颦不成笑
翔烟瑞气含楼阁
彬友尽为文苑客
成诗午景已妍和
峰峦过雨新涂泽

浩浩万里行风雷
东风一向还西辉
旭日小村鸠唤妇
翔烟财气两崔嵬
彬海八龙朝出洞
成福僧留不拟归
峰峦窈窕溪谷黑

浩然元气乐樵渔
东君信到梅花须
旭他高韵费思量
翔光一夜照乡闾
彬朋连属琴书乐
成然而寐其觉蘧
峰回涧曲路萦纡

浩歌望青云
东篱吉祥人
旭日生华盖
翔鸟鸣北林
彬彬意绪长
成功在精勤
峰顶露精神

浩然吟兴起
东都吉祥地
旭旦出国门
翔凤献颖异
彬彬尽俊英
成功云雷际
峰色有如喜

浩然沧海志
东道思才子
旭景冠盖集
翔泳各殊势
彬彬蔼荐书
成公重萧史
峰顶烟生紫

浩气如龙奋
东风气力尽
旭日酿融和
翔云列晓阵
彬彬贺德仁
成事人方信
峰峦添积润

浩然天宇内
东海一杯水
旭日庆新晴
翔禽报佳会
彬彬更可传
成功亦云伟
峰岭日相对

浩浩大江流
东观迈英游
旭日爱清美
翔鹤游江都
彬彬见文质
成行拥龙头
峰峦万叶稠

浩浩金石刻
东山盛行乐
旭霁望山晖
翔翼一如鹗
彬彬坚且直
成纹日光彻
峰高腾凤鹤

浩然怀故林
东海朝日新
旭日烟云殿
翔集自成群
彬朋传道义
成周礼乐存
峰头生白云

浩浩升平曲
东家小儿女
旭日气连山
翔辉上干吕
彬彬到古风
成功鼎鼐去
峰峦发新绿

浩气抱天和
东道欢相得
旭日悬清景
翔禽托高柯
彬客儿童喜
成家为法则
峰顶放长歌

浩然物外真堪乐
东风吹作黄金色
旭风丝日扬新晴
翔光子夜都明彻
彬主欢娱一笑新
成家百万若过客
峰月满堂无地着

浩浩天风动宝林
东西南北一般春
旭日西清云幄密
翔光常对月华新
彬蔚颂声逾吉甫
成佛定是同功人
峰慈秀拥神仙门

浩气含真玉片辉
东风莺友旧联飞
旭花飞起雪漫漫
翔烟福气两崔嵬
彬幕雍容年正妙
成君家计良为谁
峰峦窈窕溪谷黑

浩浩独行天地中
东风一夜入芳丛
旭旦含颦不成笑
翔云瑞气罩虚空
彬客文章欢意促
成名因事大江公
峰分南北境相通

浩然情性雪晴天
东风雨洗顺阳川
旭日小村鸠唤妇
翔凤何时下一餐
彬友尽为文苑客
成公家风只种兰
峰高天柱矗云端

浩然之气塞天地
东风解发阳春意
旭来也作赤松游
翔空何处胎仙唳
彬主殷勤用意新
成君少年真自喜
峰为文通名梦笔

浩浩长江赴沧海
东君谓我多情赖
旭日楼台瑞蔼浮
翔光闪闪意有在
彬彬儒雅遍宗藩
成兴高帆少相待
峰上塔高尘世外

浩斋先生本自得
东里先生心事赊
旭坐玉堂应记此
翔烟瑞气含楼阁
彬海八龙朝出洞
成诗午景已妍和
峰峦过雨新涂泽

浩然携手上春台
东风二月梅花开
旭他高韵费思量
翔风常自善心来
彬客争过魏公子
成帝夫人泪满怀
峰前忽涌东西白

浩浩万里行风雷
东风吹云海天黑
旭如柳陌三春雨
翔烟财气两崔嵬
彬友不来春又晚
成汤解网四灵归
峰峦约勒万马回

浩气塞天地
东风解人意
旭旦出国门
翔风一何厉
彬彬尽俊英
成法事物理
峰顶清风起

浩然怀故林
东风意思深
旭日高山上
翔集自成群
彬彬见文质
成周礼乐存
峰头生白云

浩气在心胸
东平春溜通
旭日生华盖
翔翥如飞龙
彬彬意绪长
成行天际鸿
峰下善财童

浩浩天地宽
东风归林园
旭日初流景
翔凤汉中天
彬主春风裹
成名贵少年
峰峦总一般

浩然起深情
东风得意行
旭日烟云殿
翔集相和应
彬朋逢好景
成均雅颂声
峰高鹭点明

浩然沧海志
东君多才子
旭景冠盖集
翔鸾开羽翅
彬彬到古风
成名都志士
峰顶烟生紫

浩浩看花晨
东风力作春
旭日悬清景
翔鸟鸣北林
彬客儿童喜
成金得宝珍
峰峦如佳人

浩然天地清
东风故有情
旭日爱清美
翔鹤抟灵风
彬主一笑乐
成氏钟妙英
峰下得重逢

浩然天地秋
东风第一流
旭日升溟海
翔鹤游江都
彬鸿解传信
成行拥龙头
峰峦是胜游

浩然起远思
东风景渐迟
旭来生处乐
翔涌云根石
彬朋传道义
成佛未可知
峰势香炉直

浩然正气七英豪
旭日冉冉正年少
东方神州人才出
翔宇理想冲九霄
彬彬有礼诚待客
成就非凡在明朝
峰高千仞脚下踩
勇往无前天之骄

浩瀚江山何处兴
染东千指淡妆潆
朝阳旭日痛思定
高风翱翔泛云霖
四方烈火彬赴精
歌赋安刃雨成黥
光辉琉璃长峰颦


四句现代七言诗大全
七、《咏月》作者:钱福 几年风雨暗中秋,此夜青辉似水流。何事闭门甘寂寞?玉楼高处不禁愁。八、《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值得一提的是,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其中古诗又分古体和近体。但是,没有“现代七言诗”这个...

关于江湖纷争的诗句
《秋思》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表现了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盛衰。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2、《白马篇》 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李白的十首七言律诗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八列的七言律古诗大全有哪些?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者斗蓬。中国的古诗浩如烟海,七言律诗也是不计其数。楼主所问“七言律诗的古诗有哪些”,本身就是个不切实问题。下面先介绍七言律诗的一般知识,再举几首著名七律,聊作回答。1、关于七言律诗的...

七律关于寺院的诗句
5.有关寺庙上面的七言律诗,2句就可以了,意思也说明下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漫漫长夜,冷冷的...

求首自作诗 要求七言律诗 韵不限
思君 尺素托鱼腹,芙蓉映玉门。离别常溅泪,相见亦惊魂。身立湘江畔,心犹碧海昏。知君应有意,莫使玉留痕。诗诗吟 烟花巷陌风尘女,色艺双绝动帝京。锦绣皇袍行夜苑,清歌妙舞入皇城。凄凄惨惨离京路,切切殷殷劝主情。辗转漂泊总无定,芳魂一缕叹平生。李师师可算是一巾帼英雄,不仅色艺双...

杜甫七言律诗第一《登高》内容是什么?
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

描写家乡的七言诗句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关于家乡的诗句七言 2. 关于赞美家乡的七言诗句 关于家乡的诗句七言 1.赞美家乡的七言绝句 家乡 七言律诗岚岭深深是我家,听箫逐鹿捕鱼虾。 摇舟唱绿千波水,侍垅观红九里花。春伴晨曦扬麦...

黄鹤楼诗的意思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

十首律诗,加上200字左右赏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2《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在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诗中,称颂或提到诸葛亮的,有几十首之多,以...

东海县13213182022: 有昊字开头的七言律诗诗句
堵朗力复: 没查到昊字开头的七律.自诹一首七言诗.《昊天》昊天迎动红旗舞, 飞船火箭组成组 东方巨龙昂首立 西来燕雀身无主 强国抢占苍穹域弱小困窘受欺辱 普天同照是正道 和平友谊皆净土.下面是昊字开头的古诗.供你参考.《夏夜叹》杜甫永...

东海县13213182022: 古诗词中带有“小”和“翔”字的诗词 -
堵朗力复: 忆儿时(当代·陈振家)七言律诗 押东韵人生快意莫如童,腾跃翻【翔小】鸟同.践草分花追蛱蝶,攀崖走树捉飞虫.湖山隐静约藏找,旷野开宽玩守攻.未识人间有愁苦,天真烂漫笑由衷.苏文忠大字诗帖赞(宋·岳珂)押阳韵【小...

东海县13213182022: 跪求含昊、博、伟、端、斌、聪、婷开头的七言律诗 -
堵朗力复: 昊天沧桑无畏殇, 博文强志只为商. 伟人志士皆有朋, 端午重阳聚饮汤. 斌斌有理公子尚, 聪明自古有人帮. 亭亭玉立巾帼强, 相逢一笑情未央. 这么长的费心血不少啊,采纳了吧,记得多点加分, 原创啊,我倒,写的不好起码鼓励下吧. 你复制黏贴我的干嘛,我倒

东海县13213182022: 有“ 周浩名字的藏头诗”毕业留言 -
堵朗力复: 五言绝句:周公礼乐辰 浩歌望青云 毕生年少日 业遥昌志湮 快乐殊胜地 乐道任天真 周月成功后 浩然充宇宙 毕家逾清新 业文从古有 快乐安乐人 乐道深居久 七言律诗:周公礼乐寂不传 浩然情性雪晴天 毕郎从军正年少 业子分尝忆去年 快晴信是行人愿 乐游原上见长安 周公孔子留贤名 浩浩万物资生成 毕竟火龙科目贵 业为皇王致太平 快剑雄笔风雨过 乐生长啸韵清风

东海县13213182022: 以“我是晖翔”为首句字 写出一首七言律诗 要求押韵 平仄 最好是写风景画 -
堵朗力复: 我知明月为何明,是非无常贤者停.晖应人间多少事,翔越流光梦夜清.PS:不太擅长平仄,所以本诗可能不那么严谨.

东海县13213182022: 求优美七言诗 -
堵朗力复: 仕 途 有 感党 浩最怕春归百卉零,风风雨雨劫残英.纵有鸿图凌云志,凭空飞来几多愁. 呵呵,献丑了!

东海县13213182022: 请帮我用浩瀚远景四个字做为开头写诗句 -
堵朗力复: 五言绝句 浩渺浸云径,瀚海经年至.远戎兵压境,景致作诗情.七言律诗 浩荡古今同一体,瀚海龙城皆习战.远递高楼箫管声,景阳楼畔千条露.

东海县13213182022: 急需一些比较少见的五言、七言律诗. -
堵朗力复: 厐一行诗选 《钓 秋》 倚石垂钓翁, 历数清水影. 近俯看翔翥, 侧耳听松风. 秋山夕阳后, 犹闻暮山钟. 兴尽拎钩去, 怡然何睹腥? 《天寒寻仙不遇》 重阳天乍寒, 赏菊忆道仙. 衣可添几层, 能否热三餐? 我持生计去, 聊慰尘心愿. 复...

东海县13213182022: 求七言律诗一首,八句中分别含有“芳”、“玲”、“菲”、“晖”、“青”、“超”、“丽”、“莹”. -
堵朗力复: 芳 草依依樱桃树, 玲 珑芬芳千红烛. 菲 色小蝶圈圈戏, 晖 光透落彩桥出. 青 山巍然出湖水, 超 然清气绕云处. 丽 日和风多惬意, 莹 莹春光看云舒.

东海县13213182022: 求:初中的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古诗词 宋词 元曲各一首 -
堵朗力复:五律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