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作者&投稿:凌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扩展资料
历史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同盟”
俄法同盟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W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http://www1.upweb.net/index269-img/showlog.php?m=10&y=2019&id=803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http://www.huaxia.com/js/zzhg/00044404.html

德国法西斯主义,叫“民族社会主义”,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德文缩写是Nazismus,故音译为“纳粹主义”,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德文是die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故称纳粹党;法西斯分子,也称Nazi,“纳粹”,或纳粹分子。1923年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强调,民族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不可分割,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反对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及主张对外扩张的一种极权制度。

纳粹党的元首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和德国边界的布劳瑙城镇的一个奥地利海官官员家庭,从小受到冷酷刚愎的父亲的影响,具有大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1907年—1914年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的几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专制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和超阶级的族民共同体思想。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当一名传令兵。1918年德国战败,他痛哭一场决心当一名政治家。1919年参加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党——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2月将该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1921年7月29日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希特勒出任党主席,确立了“元首原则”,独揽党内一切大权。1923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并失败,不久被关入兰茨贝格监狱。他在狱中口述《我的奋斗》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西斯主义观点,要求建立一个强大的极权国家。1924年12月希特勒提前出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决定改变夺权策略,由武装暴动改为通过议会合法夺权。1925年2月27日他召开重建纳粹党大会,对纳粹党进行整顿。1929年底—1932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在此期间,纳粹党一方面进行争取民心的宣传战,一方面加强与权势集团接触与结盟。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由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纳粹党上台执政。1933—1939年,希特勒纳粹党全面建立了发动争霸世界战争的极权体制,1939年9月—1945年5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惨遭失败。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类犯下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的战争罪行。

二、卐(万字)标志

希特勒在1921年夏天夺取纳粹党的领导权之后,决定为纳粹党制作一面党旗。经过多方面考虑和对不少图样进行比较之后,最后想出了这样一面旗帜:红地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的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解释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卐,德文Hackenkreuz,译意“代钩的十字”,虽然袭用于古代,却成了纳粹党党旗的标志,不久也成了纳粹党锦旗、党徽、臂章的图案,成了纳粹党令世人望而生畏的法西斯标志,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后也成了纳粹德国恐怖和战争暴行的标志。

三、口呼“万岁,希特勒!”(HeilHitler)举手致意、问候礼

“万岁,希特勒!”(Heil Hitler)举手问候、致意礼,是希特勒纳粹党从墨索里尼那里照搬的举手示意礼。这种举手示意礼源于古罗马时代。希特勒纳粹党的举手示意礼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表示希特勒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威;
其二,表示纳粹党党员和民众对希特勒的无限崇拜和绝对服从;
其三,表示决心沿着希特勒指引的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方向前进!

四、第三帝国

希特勒德国通常被称为“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原出于宗教观念世界的千年太平说,即世界末日前一千年间,耶稣再来治世之说。12世纪的宗教思想家冯·费奥勒(1130—1202)把历史解释为一种上升的、相互衔接的三个国家或三个时代:“圣父帝国”(法律)、“圣子帝国”(福音)、“圣灵帝国”(爱和自由)。这一按顺序发展的三个帝国概念,被欧洲的社会神话和历史哲学逐渐固定下来。魏玛时代的保守的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1923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第三帝国》中,把这种“救世说”变成了一种政治口号:他预言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公元962—1806)和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1871—1918)之后,将从“种族魂灵”中出现一个“第三帝国”。希特勒在上台后不久的一次演说中宣称,“第三帝国”已经来临,在“今后一千年内,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并标榜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是中世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第一帝国和俾斯麦建立的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的历史延续。希特勒暂时接受这一称号,从蛊惑宣传的目的出发,旨在建立纳粹的“新秩序”:一个极权主义的“族民共同体”国家。

但是,“第三帝国”并不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正式国名,德国仍称“德意志国”。1938年希特勒占领了捷克苏台德区和奥地利后,改国号为“大德意志国”(Groβ deutsches Reich),明令禁止使用“第三帝国”这个称呼。但人们已习惯于把纳粹统治德国的整个时期通称为“第三帝国”。

第二部分:探讨四个有关问题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法西斯不宣而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9月两周半内,击溃波兰;1940年4月,3周占领挪威;同年5—6月,5天占领荷兰,18天占领比利时,3周打败法国,并将英军赶出欧洲大陆;1941年4月,3周占领巴尔干;同年6月,入侵苏联,在3个月内,向苏联境内推进800—900公里,逼近列宁格勒,希特勒法西斯军队闪击战达到高峰,但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宣告破产。

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罪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了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为首的反法西斯战争同盟,调动一切力量,协同作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1943年7月2日意大利法西斯垮台;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法西斯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和平和进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纳粹党获得了德国民众的选票、并由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代表人物扶植上台?

希特勒法西斯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种族迫害和战争灾难。希特勒法西斯成为恐怖、暴行和战争的同名词。但是,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能够获得民众的选票和支持,并由德国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任命上台执政?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打出一个招牌和两个旗号。希特勒德国法西斯党,即纳粹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招牌是“德意志工人党”。在这里,“工人党”并不是指无产阶级的工人政党。按照当时党的领导人的说法,是指技术工人和能上升为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工人党,旨在与无产阶级工人政党争夺部分工人。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两个旗号:一个是民族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其党的《25点纲领》中明确地提出:“要求参加大企业的分红”,“要求实现一种适合我国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土地投机倒把”,“要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中产阶级”,等。这些条文带有强烈的反对垄断资本和反对大地主的倾向,但又要求保存私有制,属于一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或自耕农式的社会主义的空想,并不是无产阶级主张的废除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25点纲领》中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享有决定国家领导和法律的权利,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其二为打破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要求实行对外扩张。这种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扩张主义。

希特勒纳粹党打出的“社会主义”即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旗号和“工人政党”的招牌,迎合了战后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期间中下层民众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因此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这一阶层和部分落后工人的选票。纳粹党1919年初—1929年建党之后的前10年,一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1928年国会选举中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获国会席位12席。此后两三年内,纳粹党迅速发展,在1930年9月14日国会选举中,获得选票64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3%,获国会席位107席。1932年7月31日国会选举中,纳粹党选票又增加一倍,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纳粹党在1930年和1932年两次国会选举中,先后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和第一大党,其势力和影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成为国家权力分配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政治要素。纳粹党以其获取的民众选票,敲开了通往国家权力的大门。

然而,希特勒纳粹上台执政,其关键的一步是取决于统治阶级权势集团的支持。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别符合战后金融垄断资本复仇和对外扩张侵略的欲望。这是二者结盟的共同基础。但是,统治阶级权势集团对于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反大资本”和“社会改革的要求”存有疑虑。希特勒在同金融垄断资本代表人物接近和争取支持的过程中,多次进行解释“维护私有制财产原则”,将“反大资本”解释为“反对犹太人资本”,保护“创造性工业资本”,“不存在社会和经济革命”问题。希特勒在1930年将积极宣传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主张的代表人物奥托·施特拉瑟开除出党,博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在工人运动高涨(但是,分裂为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而又没有强大到足以克服统治阶级的一切反动企图,并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政党丧失群众支持的政治危机情况下,统治阶级权势人物认为,希特勒纳粹党既得到群众选票支持,有利于稳定统治,同时又主张对外侵略扩张,能够实现其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因此在众多选择中,最后决定扶植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1932年2月25日,容克地主代表阿尔尼姆伯爵写信给总统兴登堡,阐述了希特勒和纳粹运动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1932年11月中旬,17名工业界和银行界巨头联合向兴登堡总统递交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与此同时,前皇太子两次致函兴登堡,劝说他立即授权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下旬,国防军第一军区司令勃洛姆贝格及其参谋长莱斯瑙受召同总统兴登堡协商组阁问题,二人力荐任命希特勒为民族阵线政府总理。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令兵、德国法西斯党的元首希特勒上台组阁,由此掀开了德国历史上法西斯统治的最黑暗的一页。

德国法西斯主义,即民族社会主义或纳粹主义,产生于德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于一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德国在一战中遭受失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德国的影响很大,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同时,德国的战败和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套上了“民族耻辱”的枷锁,民族复仇主义泛起。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排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过程异常激烈,德国成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者占人口的60%左右。在激烈的阶级竞争中,夹在垄断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层,只有少数人上升为资产阶级,绝大部分被抛进无产阶级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出现的经济危机,小资产者深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和对现实社会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改革,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正是在战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形势之下,德国的各阶级和各阶层都纷纷行动起来,在政治舞台上形成不同的派别集团,形成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冲击。当时,除去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作为冲击资本主义的主流之外,也出现了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支流。民族主义和主张对社会进行某种变革的民族社会主义,便是其中的支流之一。德国的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正是在希特勒的操纵之下,由一个小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演变为一个拥有中下层民众支持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党,并被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人物推上台执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德国能够在短短的6年时间之内,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

法西斯就是战争!从法西斯主义诞生之日起,就把扩张主义作为其政治纲领的核心,声称“扩张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本使命”。同时,法西斯分子认为本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世界。强调优等种族要维护自己的特性,必须不断地从事争斗和战争。在这里,战争不只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是为了维护优秀种族的优良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成了目的本身。希特勒法西斯的战争目标是先征服欧洲,然后称霸世界。

希特勒法西斯1933年1月30日上台,至1939年9月1日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只有短短的6年,却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实力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包括民众盲目和疯狂地追随侵略战争。对这一问题,应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党专制的极权政治体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后,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权”,取消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取缔除纳粹党之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纳粹党一党专制,镇压一切政治反对派——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清除异己,德国成了一个盖世太保(秘密警察)、党卫军和集中营国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将党政军大权据为己有,成为一个大独裁者。德国按照“领袖”原则,从上至下,层层任命各级“领袖”,完全听命于立于权力顶端的最高领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德国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极权国家。希特勒确立的法西斯极权政治体制,成为发动战争的高效力运转的政治机制。

二、在军事方面,扩充军队,从各方面建立一支适合于扩张侵略的军队。1933—1939年,希特勒在执政6年之内,德国军费开支增加近9倍,由19亿马克增加到184亿马克。德国陆、海、空军三军俱全。陆军由10万人增加到370万人;空军从无到有,达37.3万人,战斗机4,093架,比英、美、波三国的战斗机总数还多;海军舰只总数由33艘增加到107艘。纳粹德国具备了发动战争的强大军事能力。

三、在经济方面,希特勒从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干预的统制经济体制。根据恢复经济和战备经济需要,国家在经济领域按行业部门——工业、商业、金融、手工业、保险业、动力和对外贸易7大行业,组成7个经济组合,下设44个经济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并按地区——省、市、区,将全国经济从横、纵两个方面统制管理起来,控制消费工业生产,使军工生产恶性膨胀发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众生活水平的办法扩军备战、发展军工生产,推行经济军事化,军备生产大大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德国工业发展速度不仅超过美、英、法等国,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德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把英、法抛在后面。1939年德国的军火生产量已是美、英两国总和的2倍以上。到1939年9月1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德国许多最重要的合成产品的生产,如氮、燃料、橡胶和人造纤维等,都遥遥领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奠定了有力的经济基础。

四、在社会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实施控制与笼络的双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对反对派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实行恐怖镇压的基础之上,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不论男女老少,均纳入各类行业、各类社团组织。在整个德国,纳粹党建立了一个以该党为核心,辐射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机构重叠、组织繁杂的社会组织网络,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少年队、纳粹主义妇女团、纳粹主义德意志大学教师联盟、德意志公务员联盟、纳粹主义德意志医生联盟、纳粹主义教师联盟、纳粹主义人民福利会,等等。通过上述一整套社会组织网络,纳粹党对全体德国民众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纳粹党在暴力、恐怖镇压和对社会严密控制的基础上,为扩大其社会基础,还采取了社会笼络政策,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以此掩盖其极权独裁统治的本质,旨在进行对外侵略战争。

1.解决失业问题

希特勒纳粹党上台之初,德国失业人数高达600万人,加上400万临时工及其家属,全国几乎有一半人在贫困、饥饿、死亡线边缘挣扎。希特勒通过大兴急需劳动力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重建庞大的军队和实行劳动义务制度,奖励妇女离职专营家务,迫害、打击异己,并对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民主进步人士、犹太人等实行关押、流放或免除公职等有关措施,到1937年3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大体上消除了失业。同一时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希特勒法西斯解决失业的这一问题,是使观察家和德国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项政策。

2.管理工资和物价

纳粹当局尽可能把工资维持在低的水平。工人的总收入虽有一定程度增加,主要是通过广就业和增加工时。与此同时,确保物价稳定,避免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以此防止引起的各种社会后果。在保持低工资和稳定物价的状态下,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纳粹党在军备工业恶性膨胀、消费工业倍受忽视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经济战备军事化,因此,纳粹党的政策在实际生活中并未给德国广大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在整个纳粹党统治期间,德国工人的计量名义工资指数始终低于1929年世界经济爆发前的水平。但是,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相比,德国民众获得了工作,加上延长工时和同一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人数增加,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由于法西斯德国战争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从独立经营者地位中沉沦下去的人和从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员,因战争掠夺来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条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一时使他们个人因经济结构变化所必须付出的牺牲而减少,因而他们也普遍地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变化的法西斯社会。

3.社会福利政策

①扩大保险制范围

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保险金制化为乌有。希特勒上台后,颁布《维持偿付残疾者、矿工和职员保险法》、颁布新的《社会保险建设法令》、《扩大保险范围法令》和《关于德国手工业者养老金法令》。同时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规定40岁以下的工人和职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列,个体经营者首次获得社会保险。

②休假、旅游和娱乐

法西斯德国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德国劳工阵线通过与企业主协商,把原来每年3天的带薪休假日延长至6—12天,15岁以下的少年休假15天,其中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组织的活动者休假18天。德国劳工阵线还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1937年一年之内,全国约有1000万人参加了“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法西斯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法西斯德国的工人也拥有了这种权利。实际上,“力量来自欢乐”组织的旅游船只,都是为考虑到未来战争而修建的。在战争过程中,3艘船只连船带人一起沉没。“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还组建交响乐队,经常组织工人观看廉价的话剧和歌剧,参观展览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接受业务进修培训。

③大众汽车骗局

德国大众汽车(现在奔跑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是希特勒首先指令建厂制造的。

1938年夏天希特勒声称,法西斯德国要实现使“每个德国职工拥有一辆小轿车”的梦想,掀起了所谓的生产“大众汽车”的宣传活动。为此,他下令生产一种每辆只售价990马克的小轿车,要求每个职工通过所谓“先付款、后得货”的分期购买方式,每星期交付5—15马克,达到750马克时可获得一张没有定期的大众汽车订单号码。人们经常看到一辆大众小轿车穿梭在城市乡村的公路上,停放在城镇广场的中心展览,吸引民众,引起轰动。可是,这个大众汽车厂并未出售一辆小轿车给德国民众。当法西斯当局由此聚集了大量资金,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该厂全部转入军工生产,生产战地汽车。“大众汽车”完全成了一个蛊惑民心的大骗局!

4.“社会心理拉平”蛊惑活动

①民众共同体

在希特勒纳粹党实施的蛊惑活动中,首先特别注重大肆进行关于“民众共同体”的“超阶级国家”论的蛊惑宣传。希特勒和纳粹党对“民众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解释:对内方面,把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一切政治反对派排斥在外,他们属于被镇压的对象。同样,也将犹太人、吉卜赛人和斯拉夫人等其他种族的人排斥在外,他们属于“劣等种族”。在对外方面,只承认本民族,即只承认德国,而无视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承认德国现存社会存在私有制和不同经济利益集团的前提之下,纳粹党将对社会各阶层通过一种持久的教育过程,达到取消现存传统、等级地位优越感和各种偏见,实现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职业、不分性别的一律平等。大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民众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为希特勒纳粹党的内外政策和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服务。希特勒纳粹党关于“民众共同体”的宣传,加上诱人的社会笼络和社会心理拉平的外衣,具有极大的蛊惑性。

②“社会心理拉平”活动

“社会心理拉平”,即为“社会心理平等”。关于这一问题,希特勒在1933年一次演说中声称:“我们努力按照人的内在价值来衡量人。我们不看其外表,不看其表面,努力忘掉区分人的出身、等级、职业、财产、教育、知识、资本等东西。我们要冲破这一切观念,将人们争取过来”。

希特勒法西斯当局努力将这种民众共同体的幻想,作为一种真正的社会现实进行宣传。1933年4月希特勒政府作出决定,宣布5月1日定为全民族的劳动庆祝日,表示“尊重劳动,尊重工人”。5月1日这一天,也号召大企业主参加庆祝游行,以示“全民一家”。同时,法西斯当局将10月4日定为农民丰收节,声称“农民是德意志人民的生命之源”。他们还大肆颂扬中等阶层是“创造性等级”,以此满足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心理需要。他们举办一系列象征性庆典活动和聚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制造一种德意志民族内部人人“平等”的感觉和印象。甚至规定固定的日子,在城镇的街道和广场以及农村,举行吃“大锅饭”的聚餐活动。在这一天,大企业主站在工人和职员身边,地主贵族站在农民身边,军官站在士兵身边,全体德意志人同吃“大锅饭”,作为形成民众共同体的象征。在希特勒青年团等一些法西斯组织举行活动时,也实行富家子弟与工人子弟同穿一样的制服、同吃一样饭菜、同样进行义务劳动和接受军事训练。法西斯德国劳工阵线头目罗伯特·莱伊得意地宣称:“我们是欧洲第一个克服阶级斗争的国家”。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实行的社会政策产生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恐怖镇压和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镇压和消灭一切政治反对派和犹太人及其他非德意志种族,并把整个社会控制起来,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施笼络蛊惑社会政策,通过大肆宣扬“消灭失业”、“民众休假”、“大众旅游”、“大众汽车”和“社会心里拉平”等蛊惑活动,无论是在意识中还是在实践中,对“民众”、“民族伙伴”角色概念的拔高,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平等”和社会地位“提高”的错觉,并未感觉到受到一种残暴的独裁政权的统治,而是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社会。纳粹党实施的恐怖镇压与笼络蛊惑的社会政策,使民众对法西斯制度发泄道德愤怒的政治活动余地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广大民众顺从和狂热地支持纳粹党政权对内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使得纳粹党统治下很难发生大规模的群众反抗运动。尽管在纳粹党统治的不同时期,发生过以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中坚力量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波及德国社会各阶层,包括知识界、宗教界、军界等进行的各种抵抗活动,与法西斯独裁统治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斗争,但是德国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具有间或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在德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德国人民的最终解放,并不是依靠自身力量,而是依靠外力取得的,这不能不成为德国人民历史上的一种悲剧。

五、在意识形态方面,宣扬“种族优越论”,对外夺取生存空间。

希特勒法西斯宣称,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种族核心,应该统治世界,“应该主宰世界!”希特勒叫嚣:“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就是统治世界,要准备用暴力和战争为德国解决‘生存空间’”。希特勒法西斯通过宣扬“种族优越论”和夺取生存空间,将德国民众引向盲目地追随和支持其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

简言之,希特勒纳粹德国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从掠夺“生存空间”和对外扩张及发动侵略战争出发,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实施了有关政策,将整个德国和民众动员起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初期闪击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必然引起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民主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当1941年夏天希特勒法西斯转而进攻苏联、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时,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进行反法西斯的世界战争时,法西斯的战

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战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结构,还塑造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变革。1. 社会变革: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和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得很多国家都迅速走向了工业化,这也为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条件。同时,战争还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战争中士兵的牺牲让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也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外,女性在战争中参与了更多的工作与社会活动,使他们逐渐具备了更广泛的发展机会,也推动了女性权利的进步。2. 文化变革: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战争中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成为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也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启发了许多创新思想。同时,战争也使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让人们重新考虑他们的信仰、生活方式、尊重和包容的程度等等。3. 技术变革:战争也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尤其是在武器、装备、通信等方面。许多技术在战争期间不断发展和改进,如飞机、坦克、雷达等前沿科技,也为人类的未来科技做出了突出贡献。综上,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思想和文化,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大战其实对社会也是有利有弊的。
弊端是造成大量人丧生以及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导致大批人无家可归或失业,最重要的是给所有人留下深深的创伤,而给后人留下大量宗教、民族或国家纠纷
有利的一面是战争中国家机器疯狂转动创造出大量另人不可思议的创新,战争中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每次战争后社会整体都会有较战前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德国法西斯主义,即民族社会主义或纳粹主义,产生于德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于一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德国在一战中遭受失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德国的影响很大,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同时,德国的战败和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套上了“民族耻辱”的枷锁,民族复仇主义泛起。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排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过程异常激烈,德国成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者占人口的60%左右。在激烈的阶级竞争中,夹在垄断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层,只有少数人上升为资产阶级,绝大部分被抛进无产阶级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出现的经济危机,小资产者深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和对现实社会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改革,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这么多人?
敌军 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 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求关于二战的资料
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 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 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时间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关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伴随着人类用世界大战的手段对自己生活家园的一遍又一遍洗劫,人类本身制约世界大战的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纵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

考试中 很急!!!一战后 人类社会在重建与维护和平问题上做了哪些努力与...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建立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签订和约,反对战争手段 将部分殖民地改为国联托管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华盛顿会议上部分限制军备 欧美民众掀起一股反战思潮,普遍反战...

社会学中关于社会有哪些理论视角
此处列举五种:1、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指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代表为美国的帕森斯、默顿等。由社会有机体论和早期功能主义发展而来,主张用功能分析方法认识和说明整个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能维持下去,是因为...

200分悬赏,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描述一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整体社会现状。
重建时期是指南北战争结束后对南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造与重新建设时期的通称。其历史任务是用政治和立法手段巩固和扩大内战成果,在南部各叛乱州重新建立忠于联邦的州政权,恢复南部各州同联邦的正常关系,重建并巩固联邦的统一。林肯早在1863年12月8日就在《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提出宽大和解的重建...

第2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一,二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
善诗欣露: 2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一般认为 社会的发展 其实就是战争带动的 战争对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科技 而科技又带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其实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善诗欣露: 1,世界格局的改变,奠定了美国以后称霸世界的基础. 2,战争结束后政治阵营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形成和恶化,为美苏冷战埋下了种子 3,二战推动了人类军事科技的进步 4,二战中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 6,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武装战争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
善诗欣露: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参战国家...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善诗欣露: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西方列强为主的企图瓜分世界最后却分赃不均矛盾激化的产物、第一次主要在欧洲帝国主义老巢拉锯作战、第二次则是赤裸裸的疯狂对抗、最终都是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惨败收场!时至今日、再看当年、两大集团各有利弊!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第三次世界大战至少导致全球30%以上人死亡,这会对未来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
善诗欣露: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敢想象的,现如今世界发展到一个科技非常先进的时代,再也不像一战,二战时的简单武器作战了,现如今,核弹,氢弹,激光武器,远程核导弹,人工智能武器,生化武器等等都比比皆是,因此如今的世界一旦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未来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地球的毁灭,人类的灭亡.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战争的阴影作文记住是作文,自己写,别复制抄袭 -
善诗欣露:[答案]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最近发生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争端和民族冲突,又将世界局势推向了一个新的不平衡点,随着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迎来了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的强烈对抗.俄罗斯在俄格关系上展现的强硬姿态...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善诗欣露:[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完成了革命,并称世界大战各国无暇顾及期间站稳了脚跟.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了社会主义联盟,包括中国、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影响下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始在...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
善诗欣露: 在5年零8个月中德国法西斯的有6500000人死于战争经济的损失达3000亿美元由此德意志的经济,道德良知和军事都陷入了低谷.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不可愈合的创口.

清原满族自治县17721392508: 的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和启示? -
善诗欣露:[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和启示: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