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作者&投稿:有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也就是苏轼《念奴娇》词中“大江东去”的大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意思说,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螺髻”,指古代妇女一种螺旋形发髻。韩愈有“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_”的诗句(_即簪)。“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这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看见沦陷区的山,想到沦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但是作者不肯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写,意思就深入一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作者接着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佩带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同时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是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无限感慨呀!“栏干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上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景。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了作者在赏心亭上见到的辽阔江天,大江奔流不息,与天际相接,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江南秋色。接着,“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通过比喻远山如美人发髻,暗示了词人...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首先我们一览全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饱含深沉情感的词作,描绘了词人登高远眺时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思。原词以辽阔的楚天和长江为背景,勾勒出秋意浓厚的景色,引发词人心中的家国之恨和思乡之情。在落日余晖下,词人犹如失群的孤雁,面对吴钩,拍遍栏杆,却无人能理解他的登临之意,表达了怀才不遇...

辛弃疾的诗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
《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登临意是什么意思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登临意的大意为登楼的心意。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在建康的赏心亭上,秋意浓厚,千里楚天如洗,水势浩渺,随着天际延伸,秋意无边无际。眺望远方的山峦,它们如玉簪和螺髻般秀美,却又承载着深深的愁绪与遗憾。落日余晖洒在楼头,断鸿的哀鸣在耳畔回荡,此刻的游子,身处江南,心中满是思乡之情。他凝视手中的吴钩,栏杆拍遍,却无人能理解他那登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译文!求解求解求?谢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评价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担任建康通判期间创作的,上阕以无边的楚天和奔腾的长江为背景,展现出壮阔的景象,引发了词人深深的家国之忧和思乡之情。"落日楼头"后的描绘,犹如失群的孤雁和闲置的宝刀,表达了他内心难以抑制的郁愤情绪。下阕通过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以此表达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哪个朝代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红桥区17572294842: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 -
窄缸醒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名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

红桥区17572294842: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
窄缸醒脑: 1."把吴钩看了"等句则是以动态的人物写出了词人的激愤和"恨". 2.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淼寥廓的无边秋色. 接着用移情之法,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与"恨"."落日楼头"以静态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悲凉和"愁" 3.:张翰,刘备,陈登. 连续运用三个典故,通过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三个典故,一用反问句,一用推测句,一用感叹句,极富错综变化之妙.

红桥区17572294842: 从化用典故的角度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窄缸醒脑: 这种东西百度百科一般都有,下面是复制的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

红桥区17572294842: 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
窄缸醒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献愁供恨”.愁恨为何? “落日楼头------登临意.”破空而来,从中经体会作者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南宋为自己的故国,...

红桥区17572294842: 根据《辛弃疾词两首》探究解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作者登建康赏心亭所见的景物写得很有层次,其顺序是怎样的? 2.在上阕,作者通过哪些方... -
窄缸醒脑:[答案] 答案:提示: 1.注意抓住“水”“愁”“恨”等词考虑. 2.先确定是什么感情,再看方法有哪些.对于前者,可找到表现感情的词,后者则注意归纳层次大意. 3.课文注释中对典故有所交待,注意...

红桥区1757229484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窄缸醒脑:[答案] 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

红桥区17572294842: 水龙吟运用多种抒情手段表达深沉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
窄缸醒脑:[答案] 你可以借助几首代表诗歌来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

红桥区17572294842: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窄缸醒脑: 这首《水龙吟》大约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时任建康通判. 词人借景抒情,借登高览景抒发忧国忧时的哀愁,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 词人大量运用典故,营造出悲壮深曲的意境,体现了辛词“豪而不放、壮中 见悲”的艺术特点.

红桥区17572294842: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意思 -
窄缸醒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红桥区17572294842: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
窄缸醒脑:[答案] “登临意”抒发了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辛弃疾于绍兴32年... 词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他的抒情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