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歌赏析

作者&投稿:并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以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探求萧悦独得画竹之秘原因的好奇心。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枝活叶动,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塘水边,_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所谓“野塘水边_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表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的特殊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洒脱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此逼真,竟使诗人怀疑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因为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青以来唯一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后一部分是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光易逝,身怀绝技的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自此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所画的对比,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逼真”二字作了具体描述,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关于“逼真”的好处,朱自清先生认为,“这个‘真’固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论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不足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求黄庭坚《竹枝词》赏析
《竹枝词二首》撑崖拄谷腹蛇愁,入篝攀天狼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浮云一百八盘柴,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本诗为到黔时所作。竹枝歌原是巴东三峡一带的民歌,多表现抑怨情绪,山谷途经这里,采用当地的乐歌形式写了这二首小诗,表现自己在政治处境、自然...

何景明《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赏析】:在中国古典诗歌各体中,竹枝词是一种颇为特殊的体裁。它起于盛唐之前,本是流传于巴山楚水间的一种民间山歌。歌时人们手执竹枝翩翩起舞,故有“竹枝”之名。中唐前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一些喜爱民间文学的文人开始拟作民歌体的竹枝词,使之成为一种即景抒情、题材自由,而形式又比较工整的...

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1、古诗: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

《竹技词》刘禹锡,赏析
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

竹枝词古诗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第二首云: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

写竹的诗句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岑参《范公丛竹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公丛竹歌原文: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

竹枝词九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请回答2022》答题瓜分现金奖池 梦之缘文化 2022-10-21 · TA获得超过23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

郑板桥一首有名的写竹子的诗?
郑板桥一首有名的写竹子的诗是《竹石》。《竹石》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译文:(竹子)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全诗赏析:这首诗为题咏竹石图之作。

搜集关于描写竹子的古诗词
种竹歌 释德隐 南山南北山北,其中有竹人不识。托根数茎临严霜,虚心愿并幽溪柏。 秋深草木零落尽,此竹亭亭终不易。 雪竹 吴昌硕 吾庐独破撑风雨,修竹连山当友朋。 有郫筒数升酒,不然今夕坐愁冰。 水筒 王祯 刳竹作连筒,流泉一派通。势虽由上下,用不限西东。 远借居人便,常资泽沛功。伊谁凭好手,...

江源区19285194339: 画竹歌 - 搜狗百科
呼曹贝复: 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江源区19285194339: 白居易《画竹歌》 -
呼曹贝复: 画竹歌并引【唐】白居易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植物之中竹难写...

江源区19285194339: 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
呼曹贝复: 1、古诗: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

江源区19285194339: 古诗中意象赏析 -
呼曹贝复: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奋进、挺拔. 拔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竹之韵;不畏酷暑,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而可复生——竹之性;高风亮节,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之品.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以自己独...

江源区19285194339: 谈谈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艺术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 -
呼曹贝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

江源区19285194339: 白居易题画竹诗萧郎 -
呼曹贝复: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画竹歌

江源区19285194339: 未出士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留心.的意思 -
呼曹贝复: 诗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咏的是竹,从“有节”“虚心”可以看出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竹子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竹咏志,留下了无数...

江源区19285194339: 苏轼的定风波 雨洗娟娟嫩叶青 那首 的赏析 就是合肥二模的题目 急~! -
呼曹贝复: 苏东坡《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赏析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苏东坡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在壬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涓涓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

江源区19285194339: 画竹 郑燮 译文 -
呼曹贝复: 原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 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 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均薄细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 咚咚作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