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同问 求《郑人逃暑》的阅读答案~~急啊啊啊啊~~~ 2012-03-08 19:17 提问者: 银の梦露 |浏览次数:196

作者&投稿:照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郑人逃暑》的阅读答案~~急啊啊啊啊~~~~

原文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编辑本段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移动   4.衽(rèn):卧席   5.以:为了,目的是   6.及:等到   7.至:到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在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同:愈)同愈,更加   15.去:离开   16.患:苦于
编辑本段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句翻译
  1.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2.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编辑本段短文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三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苻子:   谨案:道家祖黄老,盖三皇五帝之道也,变而为列御寇庄周,则杨朱之为我也,又变而房中术,而金丹,而符录,而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几乎熄矣。于是乎秦汉以来,未有著书象《道德经》者,其象《列子》《庄子》,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坚之从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录,《路史》征引,皆取诸类书,非有旧本流传。盖亡于唐末。余从类书写出八十一事,省并复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备道家之一种。就中有云:至人之道也如镜,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云: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又云: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又云:木生烛,烛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复其言,具有名理,本传称老庄之流,非过许也。嘉庆丁丑岁秋九月九日,严可均谨叙。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会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扩展阅读:
1
《初中文言文》《盲子失坠》《阳光阅读文言文》《文言文启蒙读本》

原文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16]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移动
4.衽(rěn):卧席
5.以:为了,目的是
6.及:直(到)
7.至:助词不译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了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15.患:担心
全文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句翻译
1.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2.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文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陈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相关练习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陈规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逃暑的阅读答案 -
骑巧天立:[答案]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

子长县19527843405: 求《郑人逃暑》的阅读答案~~急啊啊啊啊~~~ -
骑巧天立: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逃暑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
骑巧天立: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三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这则故事讽刺的是墨守成规,原因就是郑人没有注意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规律,不知变通.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里 -
骑巧天立: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月夜避暑时也用白天乘凉的办法,树影走,他也挪动卧席跟随树影走,因而被露水沾湿了全身.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逃暑,文言文和译文 -
骑巧天立: 译文: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逃暑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 -
骑巧天立: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郑人逃署 郑国有个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象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去.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提示]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 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 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子长县19527843405: 郑人逃暑的道理 -
骑巧天立: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16]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

子长县19527843405: 古文 《郑人逃暑》中“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的意思是什么??郑人的“拙”表现在哪 用自己的话表达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骑巧天立: 意思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子长县19527843405: 学了郑人逃暑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求解释.
骑巧天立: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子长县19527843405: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注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骑巧天立: duo 量长短 du 指量好的尺码 du 指量好的尺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