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交响曲no.29的简介 音乐会要用 详细的加分哦

作者&投稿:齐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莫扎特的资料..~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去世
  艺术生涯
  作品简述歌剧
  交响曲
  协奏曲
  奏鸣曲套曲
  室内乐
  宗教音乐
  其它
  作品列表
  影视传记
  音乐剧《莫扎特》演员(主演)名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去世
  艺术生涯
  作品简述 歌剧
  交响曲
  协奏曲
  奏鸣曲套曲
  室内乐
  宗教音乐
  其它
  作品列表
  影视传记
  音乐剧《莫扎特》 演员(主演)名单


  Mozart 1780 Johann Nepomuk della Croce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奥地利作曲家,3岁会弹钢琴,6岁开始作曲。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Mozart & 姐姐Nannerl1764年,Paris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 Leopold Mozart )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泪。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暖,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莫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闭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去世
  莫扎特迁居维也纳之后,也曾多次更换过住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费加罗楼房。在这座典型的维也纳老式楼房里,莫扎特和他的妻儿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这里,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他曾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在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 地址:Mozart-Gedenkst te, Figaro-Haus, Domgasse 5, 1010 Wien 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于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于观光的地方。
  [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Mozart1762年最像莫扎特的画像by Joseph Lange(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Mozart & 姐姐Nannerl在家中四手联弹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维也纳的音乐家“星光大道”上Mozart的签名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莫扎特之妻ConstanzeMozart1840最左边那位维也纳时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Wife Constanze Mozart_by_Hanson_1802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仑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Mozart两个活下来的男孩,两人终身未娶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年仅35岁,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真是‘风雪中来,风雪中去。’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赏析
  引言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一生中共创作了41部交响曲。其中最后三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symphony No.39 in E-flat major K.543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symphony No.41 in C major K.551 "Jupiter")是作曲家在1788年的夏天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创作完成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他能写出堪称自己全部交响曲作品中的三部杰作,同时也是交响乐史上的三座丰碑。这足以令人们为他的创作才华赞叹。但此时的莫扎特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在维也纳的几次搬迁后莫扎特一家搬进了郊区一所名为“三颗金星”的房子。并在这里最终动笔写下了这最后的三部交响曲。在莫扎特看来,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博大精深,它是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高级的形式。因此莫扎特创作交响乐时是严谨的。这不像他创作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那样是任由灵感的迸发和乐思的喷涌。所以莫扎特每隔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写一些交响曲。其它时间则用来构思或创作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莫扎特创作这三部交响曲,从一部到下一部的进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音乐史的进展。一般认为,充满诗情画意的《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是莫扎特向青年时代的告别辞;而凄楚动人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缩影;充满戏剧性的气势磅礴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则是迎接未来的号角,是下一个世纪到来的先声,即是贝多芬(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2.16 ~1827.3.26)交响曲的前奏。所以莫扎特的这三部交响曲是三位一体浑然天成的一件伟大的作品。前无古人之例,后无来者之继。因为古典时代已经终结。莫扎特的创作手法是典型的古典主义,他所取得的进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是在配器手法上的明显突破。带以这种配器方式来与旋律共同表现某种思绪和情感。莫扎特使当时的配器手法日趋完善,为后来贝多芬在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曲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一生分成若干阶段,采用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或思想。莫扎特这三部交响曲标志着他的三个重大飞跃。他为后来19世纪交响曲的发展,为气魄宏大、色彩丰富的音乐语言开创了先河。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 这部《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完成于1788年6月26日。在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采用了以“柔板转快板”的型式作为开始。这种形式是莫扎特在创作《C大调第三十六“林茨”交响曲》(K.425)时首次使用,而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en 1732~1809)已使用了多年。在这之后的几年,莫扎特对这种型式给予了发展,并几次用于其交响曲的开始部。如《D大调第三十八“布拉格”交响曲》(K.504)和这首《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
  第一乐章:柔扳转快扳。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一 首优雅的、带有圆舞曲特征的、歌唱性快扳。戏剧性的长长的引子富于庄严而雄壮的气氛。其主题深沉而匀称地近似进行曲的体态,弦乐器震颤不安与管乐器的音响效果对比增强了戏剧性气氛,突出了少年心态的英雄式主题。之后是十分丰富的展开。以乐队合奏形式迸发出来的第二主题辉煌无比,同时有着层出不穷的想象与变化。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她继续保持乐观的情绪,似跳舞一样在悠闲地抒情歌唱。这是维也纳声乐的歌曲性风格。乐章以复三段体形式写成。中途突然曲调一转,进入f小调音乐奏出了富有戏剧性的旋律。当他再次出现时,其戏剧性增强,乐队合奏出热情奔放的旋律。
  第三乐章,小节舞曲。这是一首十分优美的乐曲,深受人们喜爱。开始乐队合奏出雄壮的凯旋式主题与莫扎特以前那种粗犷的节奏迥然不同。中间的三段体舞曲形式由木管乐器奏出,这是一首奇妙迷人的田园诗。他属于典型的维也纳的乡村舞曲。主调的演奏由单簧管担负,而长笛则加以呼应。
  第四乐章:快板。这一乐章以奏鸣曲形式写成。活泼欢快的第一主题轻轻奏出后,整个乐队的合奏加入进来,舞蹈性的第二主题随之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说舞蹈性的因素在第一乐章曾发展为英雄气概的话,那这一乐章中的舞蹈性主题则快速的发展和传递,她使人感到莫扎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心情是那样的充满自信。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就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与上一首不同,这首交响曲的开始没有再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虽然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却能清晰的感触到莫扎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孤寂。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她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她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 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奏鸣曲式的行板。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她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乐队诠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但是由于她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仅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了柔挽的旋律,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却又坚强纯真的微笑着。直到激奋有力的小舞步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才看到了作曲家在稍稍平稳了中段里获得了片刻的安慰。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第四乐章是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这个终曲乐章一开始,焦燥的第一主题就以酷似小舞步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直冲而来。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音调柔和,以弦乐器奏出;后半部则音调威严,合奏加入,并增强了力度。这里和第一乐章一样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了,直到最后。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象是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仅管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历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 。在乐章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仿佛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喜悦和幸福。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古代传说中有个人类的保护者和救世主。这个至上的神灵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在古罗马神话中也称为“朱庇特”(jupiter)。主神“朱庇特”不仅出现在造型艺术中而且还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他同样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他就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在1788年8月10日完成的。是莫扎特一生中最后创作的一部交响曲。这也是莫扎特全部交响曲中最为庄严、雄浑的一部。这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史诗般的杰作。因而被柴科夫斯基称为“交响音乐的奇迹之一。”用灿烂的C大调写就的第一乐章凯旋般地响起,随即升向明亮的高度,在强有力的终曲乐章里,莫扎特怀着威严的崇高情感唱出了通过艺术而得到解救的颂歌。在这部作品中,已经明显的体现出后来贝多芬交响曲所具有的特征??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戏剧性。这首交响曲的形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英雄气概的戏剧形象。这首交响曲规模宏大,基本主题连续不断有力的发展,鲜明的对比显得特别突出。其中各乐章之间是对比的,而每一乐章本身的回答也是在对比。这种内在的对比和冲突是以富有动力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相比他摆脱了前一部交响曲中那种难以解脱的哀怨和感伤之情,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作曲家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进取精神。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的。一开始便进入了第一主题。开头的几个小节确立了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庄严而英勇的号召,定音鼓与管乐配合果敢有力、庄严刚毅;另一个是温柔安谧的沉思,小提琴的演奏抒情明朗。配以进行曲的节奏,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武的主部主题驰骋飞奔着。音乐中充满了灿烂的光辉。当云雾渐渐散去时,温挽的副部主题缓缓到来。宽广如歌的咏唱具有朴实欢愉的民歌气质,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为英雄气概作出有力的衬托。尽管第一主题也有抒情成份,但英雄成份较多。如丝的长音袅袅升腾着,奇妙的颤音和断续的短音轻盈的跳跃,构成一幅春天的蓬勃景象。两个主题相互交替。主部用滑音强调音乐刚毅有力的性格,同时用音色手法突出其英雄气概。在对主题的陈述中,莫扎特使用了合奏,包括全部管乐器与定音鼓。在呈示部向展开部的过渡中有一段轻快的连接主题,她像纤秀灵活的小天使把呈示部与展开部连接起来。这个承前启后的连接主题有着乐观而迷人的面貌,在竖琴与大提琴一声拨弦后,小提琴愉快的跳跃翻腾着。随后双簧管加入进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又添了一份幽默的色彩。这也正是莫扎特音乐中所特有的神来之笔,那么的明快,那么的美妙,叫人过耳难忘。进入展开部的音乐形式与整个乐章其他部分的音乐形式相比差距较大,音乐显得动荡而飘忽不定。不久,美妙的连接主题又出现了,经过重复后通过变奏引出了第二主题,进入再现部。高潮过后连接主题再次出现。在乐章的结尾,这个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明,乐章在弦乐与定音鼓强有力的节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如歌的行板。这个慢板乐章以一个传统的旋律开头。音乐似乎显得比较平稳。但是这种平稳很快就被突如其来的和弦打破了。使行板乐章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果然音乐很快就被小调的阴云遮盖住了。不安的节奏、不协和的音响加上音量的急剧变化,瞬间聚起了愤怒的呼声。直到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奏出时,音乐才恢复了安适宁静的气氛。她的音调仅管细碎却如阵阵清风弥漫在云雾中。在这之后的展开部则着重发展了连接段的戏剧性素材。音乐表现的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激动不安,对比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在乐章中达到了最紧张悲壮的程度。使这个如歌的行板乐章在紧张纷扰的色彩中结束。
  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的形式。按照这一乐章的性格来说,这是一首介于小步舞曲和诙谐曲之间的乐曲。这也是贝多芬交响曲的先声。(贝多芬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以诙谐曲取代了小步舞曲。)如果说前两个乐章的情绪更多的是处于昂奋激动之中,那么莫扎特用小步舞曲写成的第三乐章才出现了片刻的缓和与安宁。就像是主神朱庇特坐在高耸的山颠上观看人间优雅秀丽的轻歌曼舞。但是在小步舞曲的跳跃与嬉闹中也插入了深沉的问话,响起了警觉的号角声。他像是在提醒人们,这只是挺进途中短暂的休息。还有更严峻的路途在等待着人们。但是很快,音乐摆脱了这种宁静的气氛。变成了丰富的交响形式。在乐曲终止时旋律又显现出小步舞曲典型的优雅动机。作为走向终曲乐章的一个过度,小步舞曲让人们得到了短暂的松弛与舒展。
  第四乐章是很快的快板。是一首浑厚的终曲。这首交响曲的英雄主义性格在末乐章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他展现出了胜利的辉煌景象。因此人们常称这个乐章为胜利的赞歌。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是莫扎特采用了复调性质的主题。他用复调形式与复调性的陈述来丰富奏鸣曲式,这是奏鸣曲式与三重赋格曲巧妙结合的一个范例。乐章开始时出现了三个性格不同的第一主题。他们先后呈示,构成了奏鸣曲的主部。然后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调音乐中的三重赋格。在不同声部中,三支旋律像是三列殊途同归的队伍各自陈述着自己经历的坎坷与征尘。第一支旋律宽广豪迈,开朗的音调向往着美好的明天。第二支旋律铿锵有力,号角般的乐曲引来汹涌的音潮催人奋进。在这两支旋律的交织中,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了第三支旋律。她活泼幽默,轻盈的颤音显得是那么的纤巧玲珑。当汹涌的第二主题在休止符前短暂止步时,副部主题温柔妩媚的出现了。她与主部的第二、第三主题形影不离,再次形成了一段美妙的三重赋格。在展开部里,第一主题进行了丰富的展开。作曲家将诸多主题汇集一体各展丰姿。她们此起彼伏,形成一段五部主题的对位。创造出了壮丽雄伟的音乐气氛。这段音乐显示出莫扎特高超的对位技巧已达到了其创作的顶峰。最后,乐队合奏出强劲有力的和弦,再次显现出英雄般的气概。像是作曲家在心中唱出的赞颂光明迎接胜利的凯歌。

扎特的《第二十九交响曲》,A大调,K201(K6186a),作于1774年。这是莫扎特自1770年夏访问维也纳、意大利后,关门创作的产物,技巧上已相当成熟,走出了早期那种演奏篇幅为10多分钟的序曲式的交响曲形式。此曲共4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表现,低音部以优美的和声伴奏,经经过句后,强有力地以卡农方式反复。宁静的第二主题仍由第一小提琴以E大调呈现,这之后又出现新的旋律动机。发展部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开头跳跃八度动机为材料;第二部分先由第一小提琴以升C小调表现如新主题的动机,转入A大调,再转入升c大调,E大调;第三部分为第一主题再现。再现部在第二主题以下移入属调。2.行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非常优美的对位,接着木管与弦乐互为应答,导出优雅的第二主题。然后小提琴演奏第二主题经双簧管反复而进入发展部。第二主题转入A大调,有亨德尔风格双簧管演奏的颤音结尾。终结部主要以第一主题的对位为材料而扩大。3.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A大调,复合三段体。4.抖擞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活泼的第一主题与流畅的第二主题保持均衡,发展部只使用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动机。


各位摆渡好友你们好,因为我最近喜欢上了摸扎特,有同样爱好的朋友能不...
魔笛、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抒情圣笛五重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他的音乐都不错,还有巴赫、贝多芬、海顿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他们著名是有理由的

谁的交响曲有益于大脑开发
贝多芬的,听他的音乐会使人更聪明,有科学依据的

卡拉扬是哪国人?生卒年?英文名?与哪些乐团合作过?
1979年10月,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团首次访问中国,曲目有巨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每一交响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等.他们"美不可言"的,震撼了北京乐坛.1980年12月7日,柏林爱乐乐团举行纪念音乐会,以示庆祝卡拉扬出任该团首席指挥职位25周年.1982年,是卡扬最忙碌的一年.5月,筹备一...

奋发图强的故事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求介绍古尔德的文章
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钢琴版(李斯特改编)的录音里,那是一种典型古尔德式的演释,不落俗套又令人...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也许只有奠扎特和古尔德一样,是在大圆外画着自己的圆,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

贝多芬传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

有那些名人是滴水穿石的事例?
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5、王羲之 王献之练书法练了18口大缸,王献之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苦苦练了五年。献之满脸...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象摸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一开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场艰苦而残酷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谋生,就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几乎聋了,但是,他凭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乐曲,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代音乐...

摸扎特是哪个国家的?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贝多芬的资料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介绍莫扎特的一些交响曲 -
依炎全天: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y No.1 K.16 1764-1765 降E大调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3656462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y No.2 K.17 1764 降B大调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Symphony No.3 K.18 1764 降E大调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的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
依炎全天: 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是在1788年6月26日完成的,曾被后人称为天鹅之歌.虽然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个看法,但确实好听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说下关于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的评价? -
依炎全天: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20602.htm 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音乐作品列表 -
依炎全天: 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2、土耳其进行曲 3、弦乐小夜曲(G大调) 4、第21钢琴协奏曲(C大调) 5、第1号法国号协奏曲 (D大调):快板 6、费加罗的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 情郎(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7、弦乐四重奏(B...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的所有交响乐 -
依炎全天: 第1交响曲,降E大调,K16(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2交响乐,(疑作)(Naxos,沃德指挥北方室内管弦乐团) 第4交响曲,D大调,K.19(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5交响曲,降B大调,K.22(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6交响曲,F大调,K43(1767)...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有哪些好听的曲子? -
依炎全天: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1. 魔笛 2. 《费加罗的婚礼》 3. 小夜曲 4. 土耳其进行曲 5. 横笛协奏曲1号布蓝登堡舞曲 6. 横笛协奏曲二号 7. 抒情古典钢琴-20-第20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8. 法国号...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帮忙介绍点常见的 交响乐.. -
依炎全天: 世界著名的交响曲海顿(奥地利):《告别》、《惊愕》、《时钟》.莫扎特(奥地利):《第三十九号》、《第四十号》、《第四十一号》.贝多芬(德国):《英雄》、《命运》、《田园》、《合唱》.舒伯特(奥地利):《未完成交响曲》、《悲剧交响曲》.柏辽兹(法国):《幻想交响曲》.门德尔松(德国):《意大利交响曲》.舒曼(德国):《春天交响曲》、《莱茵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俄国):《悲怆交响曲》.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比较出名的曲子说一下
依炎全天: 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A大调钢琴奏鸣曲》《c小调奏鸣曲》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的所有音乐及背景 -
依炎全天: 莫扎特 - 小夜曲 - 轻 纯音乐 古典吉他名曲 莫扎特 - 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 - 效应胎教音乐 - 抒情圣笛五重奏 莫扎特 - 小夜曲之浪漫曲 - 胎教音乐 莫扎特 - 小步舞曲 - 世界名曲 钢琴曲 莫扎特 - 摇篮曲 - 胎教音乐 睡吧我的小王子 莫扎特 - 小步舞曲 -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8239849132: 莫扎特有哪些交响曲作品? -
依炎全天: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像其他作品那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他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的痕迹,如J.C.巴赫、海顿和以斯塔密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