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有关宗教改革的题目 1512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

作者&投稿:舟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需2012广东高考文综试题与答案 可发至believe__in@126.co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题眼:“商代”、“牛耕”。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B;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消弱
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郡制
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
答案:A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故正确答案选C。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五四运动(1919),其他选项时间不符。
答案:C
16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在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以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www .xkb 1.com
解析:依据所学,材料中“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是指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D。中国工人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担心革命离工人阶级太远,并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排除B;材料与外交政策毫无关系,C明显错误。
答案:D
1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C。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前,排除B(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A明显错误。
答案:C
18.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解析:马丁 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选D。二者都是将《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排除C。
答案:D新课 标第 一网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强烈个性”,不难得出其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最大的干扰项现实主义为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排除A。
答案:B
2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大炮开火”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选C。
答案:C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调节劳资关系,故政府鼓励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选A。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限制农业生产,排除D;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解决失业问题,排除B。
答案:A
22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上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否认赫鲁晓夫改个的必要性
解析:“(苏联)………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答案:A
23 1962 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开始走向联合,经济赶超美国经济,布雷森林体系面临挑战,同时政治上冲击美国霸主地位,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①③表述正确。不结盟运动与法国无关,材料也不能体现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排除②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回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Xk b1.co m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 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2)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分)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 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姐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值得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 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 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如“经济”一词,古代为“经世济民“之意,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今为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粉丝“一词旧是中国常见的食品之一,今天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经常会用 “粉丝”来代表忠实的歌迷、影迷等狂热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题眼:“商代”、“牛耕”。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B;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消弱
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郡制
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
答案:A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故正确答案选C。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五四运动(1919),其他选项时间不符。
答案:C
16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在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以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www .xkb 1.com
解析:依据所学,材料中“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是指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D。中国工人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担心革命离工人阶级太远,并非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排除B;材料与外交政策毫无关系,C明显错误。
答案:D
1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C。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前,排除B(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A明显错误。
答案:C
18.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解析:马丁 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选D。二者都是将《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排除C。
答案:D新课 标第 一网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强烈个性”,不难得出其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最大的干扰项现实主义为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排除A。
答案:B
2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大炮开火”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选C。
答案:C
21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调节劳资关系,故政府鼓励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选A。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限制农业生产,排除D;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解决失业问题,排除B。
答案:A
22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上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否认赫鲁晓夫改个的必要性
解析:“(苏联)………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答案:A
23 1962 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开始走向联合,经济赶超美国经济,布雷森林体系面临挑战,同时政治上冲击美国霸主地位,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①③表述正确。不结盟运动与法国无关,材料也不能体现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排除②④。
答案:B

慢慢对一下吧,网上一般是只有A卷没有B卷的

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而天主教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信徒只能通过信仰教会得救,所以马丁路德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人人都能和上帝交流,无需通过教会的繁文礼节来得救,所以答案是C

C,
D错误是因为题目说的是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强调圣经被教会任意曲解后不具备稳定性,反对的是教会对圣经的肆意篡改,并没有否定圣经本身作为信仰基础的地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新时代的开始。16世纪的宗教大混战就类似于新航路的开辟:即由于中世纪经院神学被质疑,那些真正的神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能够证明上帝的方向,其结果就是宗教改革。以上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1、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按...

八下历史题纲
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不在话下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人文主义通过恢复古希腊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4、结果:宗教...

谁会这道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
C

赎罪券引发的危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因是什么?
还直接将天主教廷带入了分裂的深渊,结合美第奇家一直与教廷的矛盾,不遗余力地支持文艺复兴的传播来看,这两教皇很让人怀疑是不是美第奇家族故意培养出来去搞死教廷的,当然,教会肯定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但阴谋论永远都有市场,但事实就是那么回事,留给自己去想吧。宗教改革 后来,被开除的马丁路德...

求达人帮忙看看,这道题该怎么做,要有过程哦,谢谢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到“理性”阶段,即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人的思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故选D。

急!求几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24.甲书说:“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罗马教会本身的腐化。”乙书说:“宗教改革起于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批评天主教会的腐化。”以下哪个叙述较为合理?A.甲着眼于远因,乙着眼于近因 B.甲着眼于导火线因素,乙着眼于背景因素C.甲着眼于个人因素,乙着眼于制度因素 D.甲着眼于表层因素,乙着眼于深层因素选择题目答案:CCD...

何为“宗教改革”
常言道:物必先腐尔后虫生。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只不过改革并非肇始于十六世纪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那之前,中古末期(自十三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末叶)就已经出现几番改革的努力了。这些努力都是针对教会的腐败而作出的。其实到了十三、十四世纪,罗马教廷的威望即萌生了...

宗教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宗教改革的意义:是改造建立爱国的宗教。中国历朝历代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原因是三教合一 消灭宗教争端,如唐朝三教合一 如明初朱元璋改造宗教的方法都很成功的(反观西方近一千年宗教战争争端无数)。中国古人大多坚定信仰三教 中国或者说东方的儒释道三教 传承历史很久远-三千年,因为汉字六书造字和造纸...

16世纪的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意义:①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运动;②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历史学名词,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意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对吗
正确。事实上我前几周的课上就讲到了这个问题。教授当时问为什么中国同样具备有进入工业革命的准备--the same combustible components,用他的话说,但是为什么却是欧洲领先了呢?第一个理由他举的就是宗教改革(Religious Reformation), 在这之前,天主教一家独大,统领了经济政治教育几大极其重要领域。然...

苍溪县17825626368: 求解关于宗教改革的历史题,最好能对每个选项进行解释
泰绍马来: 选C A,B是中世纪基督教观点: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 C是路德教徒观点: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 D是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求采纳,打得很幸苦的

苍溪县17825626368: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 -
泰绍马来: C试题分析:本题接替的关键在于抓住“根本”,任何一个阶级所发起的运动,都是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的,马丁?路德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根本目的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出售赎罪券、改变天主教...

苍溪县17825626368: 宗教改革选择题
泰绍马来: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反对专制统治,反对教权.而新教虽然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专制统治,但仍信奉基督教,即文中的上帝.做这种题目一般不能选B,说发有点太绝对.

苍溪县17825626368: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教派有 ①加尔文教 ②天主教 ③路德教 ④英国国教 -
泰绍马来:[选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