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泣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部分成语故事出自哪个朝代~

大部分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三皇五帝及更早期】
反求诸己
一毫千里
十全十美
心不在焉
桑林祷雨
太公钓鱼
平易近人
功亏一篑
风雨飘摇
愚公移山
耳提面命

【春秋战国时期】
一鸣惊人
大公无私
心腹之患
三思而行
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
老马识途
守株待兔
杞人忧天
刻舟求剑
破釜沉舟
众志成城
管鲍之交
临渴掘井
防患未然
退避三舍
掩耳盗铃
一暴十寒
亡羊补牢
三人成虎
毛遂自荐
半途而废
匹夫之勇
安步当车
百发百中
狐假虎威
门庭若市
栉风沐雨
擢发难数
大义灭亲
南辕北辙
舍本逐末
排难解纷

【秦汉时代】
孺子可教
捷足先登
门可罗雀
一诺千金
一叶知秋
老当益壮
死灰复燃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自相矛盾
有志竟成
合浦珠还
车水马龙
饮鸩止渴

【三国时代】
三顾茅庐
手不释卷
刮目相待

【晋朝】
入木三分
木人石心
世外桃源
妙手回春
杯弓蛇影

【南北朝】
五光十色
扑朔迷离

【隋唐】
瓜田李下
焚膏继晷
磨杵成针
黄粱一梦
梦笔生花

【五代】
推心置腹
安贫乐道

【宋朝】
才高八斗
水落石出
开卷有益

【明朝】
两袖清风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成语】: 反求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三皇五帝及更早期】反求诸己一毫千里十全十美心不在焉桑林祷雨太公钓鱼平易近人功亏一篑风雨飘摇愚公移山耳提面命 【春秋战国时期】一鸣惊人大公无私心腹之患三思而行不耻下问文质彬彬老马识途守株待兔杞人忧天刻舟求剑破釜沉舟众志成城管鲍之交临渴掘井防患未然退避三舍掩耳盗铃一暴十寒亡羊补牢三人成虎毛遂自荐半途而废匹夫之勇安步当车百发百中狐假虎威门庭若市栉风沐雨擢发难数大义灭亲南辕北辙舍本逐末排难解纷 【秦汉时代】孺子可教捷足先登门可罗雀一诺千金一叶知秋老当益壮死灰复燃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自相矛盾有志竟成合浦珠还车水马龙饮鸩止渴 【三国时代】三顾茅庐手不释卷刮目相待 【晋朝】入木三分木人石心世外桃源妙手回春杯弓蛇影 【南北朝】五光十色扑朔迷离 【隋唐】瓜田李下焚膏继晷磨杵成针黄粱一梦梦笔生花 【五代】推心置腹安贫乐道 【宋朝】才高八斗水落石出开卷有益 【明朝】两袖清风


成语故事300字三年级
爱鹤失众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渡陈仓 暗箭伤人 八面威风 八仙过海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拔帜易帜 白面书生 白头如新 白云亲舍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丈竿头 百折不挠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部...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一、百世之师 释义: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示例: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二、饿殍遍野 释义:殍:人...

与潍坊历史文化有关的33个成语故事
克勤克俭、风驰电掣、风调雨顺、迅雷不及掩耳、五谷丰登、比肩继踵、挥汗如雨、中流砥柱、橘化为枳、习俗移性、临难铸兵、千虑一得、百里异习、茵席之臣、拔苗助长、出类拔萃、倒悬之急、阿其所好、反求诸己、浩然之气、火然泉达、鸡鸣狗吠、解民倒悬、具体而微、裸裎袒裼、如解倒悬、善...

猫叔爱成语故事一百个
1、寓言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

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2.刻舟求剑的故事 古代有个楚国人,带着一把剑要乘船渡江。一不小心,他的剑掉进了江水里。他没有跳下水找剑,却在船沿上做了个记号。他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了,他才沿着记号跳下水里找剑。他找了很久,结果呢?当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剑却还留...

反躬自省的典故_反躬自省的意思
16、贤兄又在笑我,贤兄也知道,尝试了这么多次,没有一次能告大成,这就说明此计有大缺漏之处,既然如此,小弟便反躬自省,另寻良策,又何必抱残守缺,一意孤行呢?猜你喜欢:1. 反躬自省的古代名言 2. 怨天尤人有什么成语典故 3. 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 4. 感悟成长正能量的故事 5. 闭门思过典故 ...

耳提面命的成语故事
大部分出自春秋战国时期【三皇五帝及更早期】反求诸己一毫千里十全十美心不在焉桑林祷雨太公钓鱼平易近人功亏一篑风雨飘摇愚公移山耳提面命 【春秋战国时期】一鸣惊人大公无私心腹之患三思而行不耻下问文质彬彬老马识途守株待兔杞人忧天刻舟求剑破釜沉舟众志成城管鲍之交临渴掘井防患未然退避三舍掩耳...

反求诸己的意思
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成语故事: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反求诸己的意思
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成语故事: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反求诸己的拼音
反求诸己的成语故事: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通了九河。经过了十三年的治理,大禹...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的理解 -
包斩潇莱: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出自战e799bee5baa...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哪里 -
包斩潇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己","小人无错,君子什么意思 -
包斩潇莱: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君子反求诸己 小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君子常常反省自己过失,而且君子往往在自己方面找原因. 这是意译.诸在这是兼词,之于的意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是“之于”的合音.碰到困难,君子力求自己解决...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包斩潇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孟子·离娄上》第四章原文:孟子曰:“爱人不亲,...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诸事不顺 反求诸己,君子反求诸己 -
包斩潇莱: 反求诸己,意思是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各个事情都不顺利,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道德修养的人(君子)也经常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请问“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
包斩潇莱: “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返求于己是啥意思? -
包斩潇莱: 返求于己同【反求诸己】、【反求诸身】意指:反过来自我省察.指从自己本身找出原因,自我反省.典源:《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说君子为人处事,事事都要求自...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反求诸外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
包斩潇莱: 反求诸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zhū jǐ,意思是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反求诸外 就好理解了.遇到挫折时总是找其他人的问题.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与人交友,反求诸己. -
包斩潇莱: 在与人交友的时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出缺点,反求诸己出自于孟子意志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他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愿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望对您有帮助,纯手打,望采纳

德令哈市15729944337: 什么求什么的成语 -
包斩潇莱: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意思: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不求闻达bù qiú wén dá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