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都有宦官列传或太监传,但《清史稿》中为什么没有?

作者&投稿:雪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史中为什么没有清史?~

“二十四史”定名是在清朝,此时大清正是康乾盛世,国运正隆,所以怎么会有清史呢。依照后代修前代史的惯例,清朝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修史。而且,清人是希望这个清史永远不出现才好,一旦出现就表明大清亡了。不过,到现在大清已经亡了一百多年了,清史还没有正式的定稿,只有一部民国年间由清朝遗老为主所修的一部《清史稿》。

到民国年间,“二十四史”又有所发展: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从清朝灭亡后,无论是学者还是大众都希望能有一本《清史》,但依旧只有一本《清史稿》。民国虽然推翻了清朝,但是局势相当混乱,在北洋政府倒台后修史的专家组没有经费延续下去,最后只保留了粗糙的稿件,后来干脆直接用清史稿命名。
而我们的《清史》编撰工作,建国之初就考虑编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被搁浅,但是从02年开始准备,于2004年已经全面启动,但一直没有正式出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洪武皇帝修撰《元史》,用时不到一年,《明史》的修撰从康熙到乾隆,前前后后近百年,也是二十四史中,质量很好的,相信我们从《清史稿》到最终的《清史》,也一定是最好的。

扩展资料:
二十四史的来历
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三史”的概念了,“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替换了《东观汉记》。
一直到大清,乾隆年间,《明史》刊行,后又增加了《旧唐书》和《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1914年3月,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忞、缪荃荪等100多人,工作人员200多人,名誉职位300多人,组成篡修班子,开始编修清史。

《清史稿》的编修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完全不一样:人家那些“二十四史”要不然就是在前一个朝代灭亡以后,由后来的史学家私人修撰的;要不然就是在前一个朝代灭亡以后,由后来的政府为了很好地总结前一个朝代灭亡的教训而认真修撰的。

说到这个教训呢,无非就是什么宦官干政、外戚专权、中央或地方的领袖夺权造反、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之类。

可这《清史稿》的修撰者们都是前清的遗老遗少,他们认为这大清王朝的灭亡完全是孙中山等人捣乱的结果,与大清王朝完全没有什么责任,他们也完全不必总结大清王朝灭亡的教训。就不用介绍那些太监的“事迹”了。

因为他们讲的不同,
不能千篇一律是吧.


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

历史上的锦衣卫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身着金飞鱼服,佩秀春刀的锦衣卫官员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

宦官弄权的明朝时期
这些原因使成祖对宦官采取了与太祖不同的立场,“以为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成祖夺取帝位后,他所代表的新官僚集团与建文帝的旧官僚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对此,成祖采取高压政策,大肆屠杀建文集团的官僚旧臣,可是高压屠杀政策只可奏效一时,不能长期实行,民间又盛传建文帝尚存人世。成祖...

太监乱政最严重的朝代?
不过高力士虽然显贵,但是权势还不是很大,朝政始终还是掌控在皇帝和大臣的手中。 自天宝后,宦官专政成为唐后期历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自韦后之乱至玄宗即位,宦官都有参与官廷政争。而自安史之乱后,李辅国策立了一次不露痕迹的政变,拥立肃宗后,唐肃宗李亨因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疑忌将帅,开始用自己宠信的宦官...

李白,杜甫,司马迁的事迹
所以,不能够把《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但是,《史记》的情况同后代正史又有很大不同。《史记》以后的历代正史,除极个别例外...

枢密院的演变过程
《新唐书·宦者列传·王守澄传》:“是夜,守澄与内常侍陈弘志弑帝于中和殿,缘所饵,以暴崩告天下,及与梁守谦、韦元素等册立穆宗。俄知枢密事。”唐代废立皇帝都是由兼枢密使或护军中尉、中护军等宦官司谋划的。正如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说:“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时代出现在什么时候?
秦、东汉、唐、大明,这几个是历史上宦官专权最猖獗的时代,说来也怪,都是大一统、影响力大的王朝。据笔者总结,东汉的宦官专权更具典型。东汉和帝即位时还是位十岁的小朋友,就在他长到14岁的时候,联合宦官郑众将太后老窦家的势力一网打尽,真是少年英俊!尽管,宦官势力真正开始膨胀是在他的皇后...

唐朝甘露之变后,是怎么进入了中国第二次宦官时代?
”史称“甘露之变”。遇难官员的一些幸存家属投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并得到接纳,暂时躲过一劫,开成元年(836年)刘从谏还为王涯等人上书呜冤,矛头指向仇士良,还妄言“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人人传观此表,“士良沮恐”,宦官滥杀之风才有所收敛。但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刘从谏病卒,隔年刘从谏...

古文观止最后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十四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 十五郑伯克段于鄢谷梁传 十六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 十七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檀弓 十八曾子易箦礼记 檀弓 十九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 檀弓 二十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 檀弓 二十一杜蒉扬觯礼记 檀弓 二十二晋献文子成室礼记 檀弓 卷四 战国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苏秦以连横说秦...

细数古代宦官的畸形人格
明朝几次大的事变,如“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等都有宦官的介入,就连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变,也是深得宦官之助,故而成祖夺得皇位以后,对宦官备加重用。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讲到宦官专权时评论道:“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

个旧市15165598865: 四史指的是什么? -
仲聂益母: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史其实就是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著.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

个旧市15165598865: 二十四史有哪些是纪传体,哪些是编年体的? -
仲聂益母: 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主要有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 三种.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纲,按年月先后记述史事,如《春秋左传》、宋司马光的《资 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等,都...

个旧市15165598865: 什么叫太监,太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渊源 -
仲聂益母: 1、太监旧称宦官,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2、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

个旧市15165598865: 晋书的简述 -
仲聂益母: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 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 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

个旧市15165598865: 四史指什么? -
仲聂益母: 作品并称(2)

个旧市15165598865: 二十四史有哪些体载 -
仲聂益母: 所谓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他们都继承了《史记》的体例,故都是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的是纪传体断代史.一般二十四史指: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

个旧市15165598865: 二十四史中哪些没有书和表这两种文体 -
仲聂益母: 二十四史的写法虽然都是纪传体的 但框架排列不一样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汉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

个旧市15165598865: 二十四史哪一部写的最好,哪一部写的最差. -
仲聂益母: 二十四史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私人撰写的,非常好.其次是《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私人撰写的.质量也非常高.其他的都一般.从《晋书》开始,史书大多是政府组织编纂的,因此大多失去了文学价值.而史料价值由于政府的干预,也丧失了一些.《宋史》写得很仓卒,内容庞杂混乱.《明史》是在满洲清国大兴文字狱的状态下编纂的,删去了很多“敏感”的东西,也死了非常多的人.《元史》最差现在有人把《清史稿》算做正史,这是不对的.清史稿只是个稿件,写得太潦草,内容更加混乱,前后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基本没有什么史料价值.

个旧市15165598865: 二十四史里面哪些人是单独列传的? -
仲聂益母: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2.htm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