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为什么非要合纵伐秦呢?

作者&投稿:梁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公孙衍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啊,先前他是秦国的,而且还帮助秦国夺取了非常重要的河西地区,但是在夺取了这个地区之后这个叫公孙衍的人就变了,他竟然合纵了其他国家讨伐秦国,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公孙衍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因为有什么故事?自己在秦国受到了非常大的屈辱?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和张仪同时,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国。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经过魏国时,献计于楚王。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以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燕赵之王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楚王听说,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谋划攻魏

与张仪一样,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正日益强大。在此之前,齐国经过马陵之战,全歼魏国10万大军;秦国通过进攻河西,诱俘魏国主将公子昂。魏国屡战屡败,主力尽失。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很快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他们所割让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50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正是在这里以区区5万武卒打败了秦国的50万大军,从而长期占据河西之地。

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占据河西之地,死死地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不甘心受到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公孙衍当然明白河西之地的战略地位。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只有走向中原,才能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

魏国被迫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秦惠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把阴晋这个魏国意味的名字,改为了带有秦国色彩的宁秦。

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首倡合纵

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就在这时,张仪来到了秦国。他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到魏国做了将军。此时,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他首先找到齐国名将田朌,动员他出兵一起进攻赵国,还说只要出兵五万人,就可以很快打败赵国。田朌认为他说得太容易了,恐怕以后会带来大麻烦。公孙衍说,如果说得太难了,两国的国君就不同意出了。等出兵之后,两国国君见有危险,肯定会派兵增援的。后来果然如此,赵国被联军打得大败。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当时,魏国宰相的惠施也主张合纵,多次陪同魏惠王朝见齐威王。魏惠王与齐威王互相推尊为王,又派太子出使齐国为人质,与齐国结盟。但是,由于张仪的破坏,合纵策略暂时遭到失败。在这种形势下,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所谓的五国相王,就是说,这五国一起互相承认对方称王。由于魏国早已经称王,韩国也在此前称王,这样就等于抬高了另外三国的君主身份,达到合纵的目的。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魏国,楚国打算废掉魏国现任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8个城邑。在各大国的反对下,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出任魏相

合纵再次失败后,魏国开始全面倒向秦国。于是,罢免了主张合纵的宰相惠施,改任张仪为魏国宰相。

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对外宣布免去张仪的相职,但张仪实际上却是身兼两国宰相,目的是更有效地推行他的连横策略。在此之前,为彻底打开通往中原的通道,张仪曾率军猛攻魏国,攻取了多处战略要地,把魏国的势力赶出了黄河以西。通过多次争夺,秦国已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对各国威胁很大。

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后,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大胜秦军。

秦国的这场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魏国内部主张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齐、楚两国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

公元前319年,魏国把张仪逐回到秦国。公孙衍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被任命为魏国宰相。

公孙衍登上魏国相位,标志着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但由于各国利害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实际出兵的只有韩、赵、魏三国。

联军气势汹汹攻到函谷关,遭到秦国出兵反击,结果竟不堪一击,一战而溃。魏国遭受损失较大,转而向秦国请求讲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秦国乘胜追击,攻打没有求和的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损兵8万多人。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再任韩相

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乘机指责、中伤公孙衍。魏襄王不再信任公孙衍,魏国大权接着由田需所掌握。公孙衍在魏国呆不下去了,打算到韩国去。

公孙衍对中伤自己的田需十分不满,于是就向魏襄王建议请齐国公子田文接替自己当宰相。魏襄王同意后,公孙衍到齐国请来了田文,自己则去韩国当了宰相。

这样,公孙衍为韩国宰相,田文为魏国宰相,而且取得齐国宰相田婴的支持,合纵的形势又好转了。

公孙衍虽然被排挤出了魏国,但他的政敌田需等却仍然无法高兴起来。继任宰相田文是惹不起的齐国公子,此时还没有什么知名度,但不久便大放异彩,史称孟尝君。

在公孙衍的策划下,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秦惠王为此深感不安,决定发兵攻打韩国。战斗打响后,韩国明显不占优势,其他盟国竟然无人发兵相救。

前线日益吃紧,主张和秦连横的韩国大臣公仲朋,建议割地讲和,与秦国一起伐楚。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急忙作出出兵救韩的样子,让战车停满了通向中原的大道。韩国接到报告,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取消了入秦求和的计划。

秦王大怒,下令向韩国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被打得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只好逃走。

无力回天

公孙衍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

义渠是西方游牧民族政权,多年来始终与秦国为敌。在公孙衍积极组织合纵之际,义渠的国君恰好来到魏国。公孙衍求见义渠君,告诉他,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时,就会奉上重礼讨好义渠;与各国和平时,就会掠夺义渠。他希望义渠国君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国所蒙蔽。后来,秦国出动大军攻打韩国时,献上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好。义渠君果如公孙衍所言,趁机发兵攻打秦国,大破秦军。由于本土遭到破坏,秦国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六国的战争。

然而,公孙衍虽然组织了多次对秦国的进攻,却几乎均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

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强秦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徘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合纵事业的创始人,与张仪齐名。但史书关于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并不详细,流传下来的事迹也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中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从史籍记载来看,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但魏国朝廷勾心斗角,公孙衍没有能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然而,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公孙衍的历史功绩是永不磨灭的。在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各国对强秦才有了几次有较大影响的进攻,历史才变得更加波澜壮观。当时就有人曾说他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声势都足以倾动天下。在他去世后,他所开创的合纵大业日益深入人心,精妙绝伦的外交大战仍在继续上演。




战国末期,享有几百年国运的东方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全部被秦国...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

《六国论》中指明诸侯之国赂秦的主要原因是?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

秦朝能战胜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

六国灭后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什么启示? 简单地解释
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中国需要统一、中国渴望统一。这是最大的启发!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统一中国,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抵御外侮!3.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六国为什么会灭亡?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其三,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赂秦”吗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

上述材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苏洵《六国论》材料2:贾 ...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

6国灭亡顺序
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灭韩是前230年、灭赵是前229——前228年、灭魏是前225年、灭楚是前226——前223年、灭燕是前226——前222年、灭齐是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的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六国破灭文言文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

函谷关之战中,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在战国历史上,齐国和魏国一样,都是有归属于自个的光辉阶段,可是最终或是秦国统一了天地,造就了以后的皇朝。那时候的秦国慢慢的发展趋势,日渐强劲,因此秦国从发展战略防御变为发展战略攻击,秦国被世界各国觉得是个比较严重的威协。因此,在魏夫君孙衍的促进下,公元318年,周慎靓王三年,那时候的...

九原区13596903481: 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为什么采取合纵"策略?秦国对东方六国采取了?
苑询雷诺: ”连横“政策,内容——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

九原区13596903481: 公孙衍首倡合纵故事梗概 -
苑询雷诺: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九原区13596903481: 公孙衍厉害吗 -
苑询雷诺: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过魏,献计于公孙衍.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

九原区13596903481: 公孙衍为什么那么乱,一会出现在秦,一会出现在魏 -
苑询雷诺: 这要根据当时历史环境分析,战国时期社会等级制非常严格,公孙衍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但出生不是贵族,所以无法得到各诸侯国贵族的支持, 一旦诸侯王不支持他,他的下场只有逃或者死,公孙衍又属于纵横家,肯定选择逃,所以比较乱.

九原区13596903481: 五国攻秦跟公孙衍有什么关系呢?
苑询雷诺: 《大秦帝国》公孙衍剧照因为秦国的咄咄逼人,采用强劲的东进政策,所以让东方的各国生畏,准备要五国攻秦,于是纷纷支持了公孙衍的“合纵策略

九原区13596903481: 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策略? -
苑询雷诺: “合纵”是为了联合六国抵抗如虎狼之秦国,但其实是为了削弱齐.“连横”是为了破坏“合纵”策略,打破六国联合,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合纵”代表人物是苏秦,最牛的时候身挎六国相印.“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也是个牛掰到家的人物.

九原区13596903481: 春秋战国时,合纵连横指的是什么? -
苑询雷诺:[答案]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

九原区13596903481: 历史上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
苑询雷诺: 马陵之战以后,魏国衰落下去,齐国强大起来.这时候,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秦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

九原区13596903481: 公孙衍是哪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
苑询雷诺: 苏秦画像苏秦与公孙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多人会将苏秦和公孙衍弄混,但是他们两个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苏秦登上政治舞台要比公孙衍晚,可以说公孙衍在政治舞台上与张仪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秦应该是...

九原区13596903481: “连横”与“合纵”之争实质上是什么之争 -
苑询雷诺: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