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作者&投稿:脂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走进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小组合作的低效性是由于学生缺少合作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创设合作氛围,尤其是缺乏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构建。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学术性目标及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
交流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是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进行主动地选择和组织,并将其纳入个体的认知体系,再将自己内化的数学信息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符号等形式清楚、真实地表达出来的能力。数学在信息社会中的用途急剧增加,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重视。交流的的方式主要有:提问、讨论、说明、报告、记录、批判、图表化等。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主动合作、主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怎样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1. 注重合作交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其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一直是我们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会合作”数学教学模式能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教到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这一程度就嘎然而止。殊不知小组合作得出答案,只不过是将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给结合起来,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真正起到每个学生将整道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给理解透彻。在“会合作”数学教学模式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将问题全面有序的思考好、组织好,学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了如指掌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全面有序的思维方法。
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创造机会、提供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示、发展,在师生共同评议中碰撞,形成共识,久而久之,会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创新欲望和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气氛。如在考考自己的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给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若干张口算卡片,在组长的带领下,让组内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发现问题,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习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知识灌输给学生”。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会合作”数学教学模式认为
(1)、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统计”时,设计“学校攀岩运动会”这样一个气氛热烈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非常喜欢。这样呈现的一副色彩鲜艳、形式活泼的插图中包含许多数学问题,学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
(2)、“学习的愿望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在于智力感受“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会就会大胆地去想,认真地思考。
数学教学要体现探索性学习,改变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
(3)、要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每个知识点,都要以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现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富有学生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机。
4、提供实践机会,探究数学思维。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即完成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内容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让学生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不仅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不同的学生思考的方法不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创造,也获得了学会合作成功的体验,感觉自己就是学习的合作者、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5、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许多例题、插图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信息,且能够体现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以利于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6、充分挖掘生活中数学现象,延伸课堂学习时空。
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外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发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孩子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知道答案的,还是暂时没有想出答案的,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7.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总之,培养会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是学生“思维的体操”,在学生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会合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宠儿”,备受老师们重视。但是通过听课调研发现,合作学习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小组合作缺乏实效性。有的数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同学就围在一起叽里呱啦,每个人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说什么。老师说“停”,学生立即静下来,张口就说自己的“高见”。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实效的。

2、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有的问题很简单,没有讨论、争辩的必要。如问:请同学们讨论四边形是不是有四条边?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占据了整个小组的发言权,中差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当配角,他们的发言总是“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

4、合作次数过多。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上,组织了五、六次讨论,大小问题都讨论,讨论过多,反而会削弱师生间信息交流和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师的不断探索初步得到这样的方法: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 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动手操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2、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5、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

一、教师首先要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 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4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3人或4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个月),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5、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小组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即使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非常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汇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等等,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浅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如何在音乐课中开展小组合作
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平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

在日常教学中,怎样使小组合作更加行之有效
如今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科学教学法之一。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都有重大意义。那么在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一、合理的分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合作小组人数大多以四人一组就近开展合作学习,一般学期初就可以把学生按照不同特质就近安排在教室里的座位。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展示探究成果和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

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该如何操作?
对于学生这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教师一定要爱护和保护。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记得有一次,在教学圆柱体的特征时,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这时有一个小组举起了手,他们认为“也有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正确...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为践行这些理念,我一直置身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与提高的教学模式——《全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该模式能体现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面提升的特点。这种课的上法集中体现在“有效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分组、分层次、学生讲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A famous person”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互评,选出最佳的讲故事小组。利用互评,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过程,还能使学生了解合作的真正意义,从而享受合作的乐趣。总之,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利用...

如何在音乐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看似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实则没有什么实效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不可能在教学中完美的展现,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学习,在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完善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针对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随机融入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例如“你的小组合作的真棒。”“老师真佩服你们小 组,个个都是小诸葛”等。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评价,使学生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应该把小组...

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所有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新信息,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在时代发展,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更不知从何说,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二是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
机晨藿香: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
机晨藿香: 明确合作目的,培养合作能力,建立合作意识,具有谦让、谦虚精神,团结一致,精诚合作.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
机晨藿香: 第一,分组,分组是个难题.一般来讲,教师往往都是把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其结果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与后进生一组,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课堂还是那些优等生的舞台,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做法...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
机晨藿香: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团队合作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单、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当然,根据情况还...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能力 -
机晨藿香: 一、合理分配小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
机晨藿香: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

政和县17793101517: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机晨藿香: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
机晨藿香: 一、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 -
机晨藿香: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坏境关系密切,如果一个孩子在3~4岁间受到良好的养育,家长总是积极鼓励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他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集体意识.反之,那些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严格地将家人和外人做出区分.父母如果能够较早发现并矫正孩子的这些缺点,孩子长大后就能免去很多麻烦. 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呢?答案是游戏训练,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通过游戏中合作任务奖励的设置能够让孩子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也能增强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

政和县17793101517: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
机晨藿香: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