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作者&投稿:辉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是宗教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与西方宗教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南怀瑾大师认为,其实,我们整天在这里打坐、念经。求佛、求福报、求智慧,不也是悭贪吗?绝对的悭贪。但是,真正学佛在哪里学?不在你那些形式主义。也不在于你摆出一副俨然学佛修道的样子。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来在享受嘛。两腿一盘,眼睛一闭,万事不管,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享受?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
  南怀瑾说:有一次,一位在乡村担任多年警察的人来看我,谈到执行勤务的苦处,他便说:"老师啊!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边做事,随便打扫清洁,端茶送饭都可以。"我说:"你是一个诚实君子,多担待一些烦恼苦痛,为地方社会老百姓做点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学问。"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
  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大家坐起来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空性的理,根本没有认清楚。
  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首先,因为学佛,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贪瞋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来吵你,你还不气啊?这种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集法句》中云:"虽作微小恶,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损失,如毒人腹中;虽作小福业,后世感大乐,能成大义利,如谷实成熟。"由此我们应知微细的善恶业,如影随形,将会生出广大的苦乐。南怀瑾告诫弟子们对于微小的善业也应励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微小的恶业,也应励力断除,勿以恶小而为之。
  王居士是个非常虔诚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禅寺跑,或者帮园头师种菜浇水,或者帮典座师劈柴煮饭,总是忙个不停。如果碰到无名禅师对信徒说法,他便会聚精会神地用心听讲。
  有一次,王居士在禅堂外望着学僧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禅姿态,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叹息刚巧被从一旁经过的无名禅师听到,禅师问道:"你为什么叹气呢?"
  王居士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不解,问道:"平常你虔诚为寺里帮忙,听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说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为什么要叹气呢?"
  王居士答道:"不瞒禅师,我的烦恼是因为我听不懂佛法。禅师您对学僧们开示的佛法,如'祖师西来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门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来面目'、'道在何处'等等,我都听不懂,就好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禅师,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听讲,还是听不懂呢?"
  无名禅师道:"以前德山禅师见学僧入门便棒,临济禅师见学僧人门便喝,雪峰禅师见学僧人门便道是什么,睦州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历代祖师大德有的尽其一生参究一个公案尚不能开悟,可见学禅必须要用心去参,而不是只听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问道:"如何去参呢?"
  无名禅师道:"就先参这个'听不懂'!"
  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应该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南怀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学佛,很多人都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学佛。而且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建议:与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做实实在在的善事,这就是于无佛中求佛!
  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一日一心得
  "点滴功勋岂自然",有为功德要慢慢一点一点做,今天做一点好事,每天做一点好事,累积起来,等于人独资盖一个庙子。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爱世人,帮助别人,忍耐困境,学习真理,感受穷苦人的生活,战胜自己自身的懒惰,怒火,嫉妒,自大等不好的性格。伊斯兰是真理的宗教,它会给您带来修行方法。

佛教修行的总原则是以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准则,改造自己错误的思想与行为。

南怀瑾先生:真正的人生,做顶天立地的事业,在平淡无味中完成




”怀瑾若瑜兮,穷不得所示”是什么意思?
是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意思是 献 怀里佩戴着珠宝,手里拿着美玉,却不知道该向谁来表示(奉献)。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其寓意就是我身上怀有美玉一样的品德,却无人能够欣赏我,能让我的才能尽情的展现出来。 指一个人十分有才 却找不到贤明的君主来展示 出自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

怀瑾握瑜什么意思?
最后跌进罪恶的深渊,受到国法的严惩。保持健康的为政心态,需要时时“修剪”自身的欲望。正如公园里的灌木因为园林工人的经常修剪,才成为悦目的风景,人的欲望若不及时“修剪”,就会成为疯长的灌木,杂乱无序、丑恶不堪。为此,常“修剪”自身的欲望,做一个怀瑾握瑜、心若芷萱,正道直行之人。

【怀瑾握瑜】的意思是什么?【怀瑾握瑜】是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huái jǐn wò yú 补证条目 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宋晁补之《上杭州教官吕穆仲书》:「焦心以问治,降意以下贤,而士之怀瑾握瑜者纷纷籍籍,云翔蜂起,奔走自效。」怀瑾握瑜的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怀瑾握瑜是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在《汉语大词典》第...

怀瑾握瑜,岁聿云暮是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 其中“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人的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整个词都是在比喻人的内心具有纯洁而高尚的美好品德。该词出自战国·楚·屈原的《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岁聿云暮】:意思是一年将尽。同“岁聿其莫”。其中【岁】就是一年。

奈良怀瑾是什么意思?
奈良怀瑾的字面意思是指对奈良文化的怀念和热爱。奈良是日本的一座古城,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名城。怀瑾指的是对古史的热爱和渴望探寻,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来推崇和传承其中的精华。奈良怀瑾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坚持,希望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奈良怀...

“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什么意思?
最后跌进罪恶的深渊,受到国法的严惩。保持健康的为政心态,需要时时“修剪”自身的欲望。正如公园里的灌木因为园林工人的经常修剪,才成为悦目的风景,人的欲望若不及时“修剪”,就会成为疯长的灌木,杂乱无序、丑恶不堪。为此,常“修剪”自身的欲望,做一个怀瑾握瑜、心若芷萱,正道直行之人。

怀瑾握瑜造句
【词语】怀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解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瑾、瑜:美玉,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美玉般的的品德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楚辞.九章.怀沙》造句1:她怀瑾握瑜的品德值得每个人学习。造句2:我们在青少年...

好修为常怀瑾握瑜啥意,思
好修为常 :1、成语意思:乐于修身,将保持美好的品德当作是日常该做的事,褒义,比喻人的品德高尚。2、出自: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翻译: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并以其为。怀瑾握瑜:1、成语意思:怀里藏着美玉,手里握着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怀瑾握瑜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的意思:“我怀揣美玉手握宝啊,无人知我,不知给谁看。我怀揣美玉手握宝啊,无人知我,不知给谁看。出自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

持瑾怀瑜是什么意思
持谨怀瑜又可译为“握瑾怀瑜”,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成语出自《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示例:1、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怀瑾: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
皇净前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真正修行人」. 於日常一切时处的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中,不住一切境界相,不起「爱憎分别心」,不起「取舍执著心」,不向外追求「五欲六尘」,即不生「贪嗔痴等烦恼心」,是「真正修行人」. 不说人是非,不言人之过,与人无诤,是「真修行人」. 常思己过,断恶修上;防非止恶,长养善根;是「真修行人」. 常慈悲喜舍,常救人之苦,是「真修行人」. 常礼敬、赞叹、供养他人,是「真修行人」.阿弥陀佛!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
皇净前列: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勐腊县13023838168: 法师开示丨南怀瑾:真正的修行人是怎样的 -
皇净前列: 就是修行好的人 会改变很多毛病········· 一般身体 疾病 毛病 脾气 习惯 个性 财运 都逐渐好转的 就是修行的好!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老师开示:怎么叫修行呢?
皇净前列: 昨天晚上翻了翻《如何修证佛法》,看到最后一章,才明白行愿才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功夫不到,是因为行愿不到,起心动念都是贪嗔痴,就想靠打坐念咒摘取佛果,这才是一个大妄想,也看到南老师在修行路上是怎么过来的,他对自己起心动...

勐腊县13023838168: 修行什么意思 -
皇净前列: 修行就是:你的贪心大,你慢慢把它变小.你的嗔恨心大,你把它慢慢变小.你的愚痴大你慢慢把它变小,你的嫉妒心大,你就慢慢把它变小,你的负能量大,你慢慢把它变小.这就是修行了.你把这些缺点修到小到没有了,剩下的便是慈悲,是智慧,是无我,是利益众生的正能量,那么你的修行就成功了,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怀瑾证到哪种境界了 -
皇净前列: 南师自然会告诉你的.如果现在他告诉人们他证到了哪层境界,他就是邪师.他不说,或者要说也只说自己是个凡夫,他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勐腊县13023838168: 为何禅宗强调禅定? -
皇净前列: 禅宗非常重视悟,而定可以让人精滤,所以有利于悟道,因而禅定收到禅宗推崇.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形的状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脱之道上升.其中的定,就是禅定. 禅与定,乃是梵语禅那(Dhyana)的音义合璧,是静虑的意思,故也可以翻译为定. 南怀瑾认为:凡修定法,即从此根尘中任取一项,先使其宁静专一,不使散乱,不令昏沉.初则勉强令返,久则不加工力,得纯熟自然,而住于专一之境,此身渐得宁静安谧,此心渐至专精不散.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怀瑾:“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如果来得及最好这一生完成了它 -
皇净前列: 学佛的人多半看过《六祖坛经》,六祖有两句名言:“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第六识、第七识在因位上就可以转;前五识、第八识则要在果位上圆满.在座的有学止观、参禅、念佛、修密宗的,有时候打坐,突然瞎猫撞到死老鼠,心境偶...

勐腊县13023838168: 形容修行的句子 -
皇净前列: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佛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如果你真的已经感到了起点和终点都是罪恶的话,如果你真的感觉到明明是无望的但还必须要忍耐的话,那就是修行. 修行名言 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怀念小龙女》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勐腊县13023838168: 南怀瑾参什么开悟 -
皇净前列: 关于南师的开示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