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作者&投稿:仁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
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意思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扩展资料: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
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竹,“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风采和品质,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在竹子身上,看到做人的气节和风骨,看到痴心与执着——“傲骨迎风舞”、“虚怀抱竹坚”。令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到大自然中去纵情山水,是弥补心理缺陷的一种方法,可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绿竹猗猗、静谧幽雅的环境,成为理想的去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故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谈,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

其实苏东坡这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一个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意思是: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指竹子)呢!

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扩展资料:

《於潜僧绿筠轩》——作者苏轼: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词句注释:

1、於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2、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大嚼:语出曹丕《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3、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

白话译文: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於潜僧绿筠轩



竹子是东方的特产植物,全世界约有1200余种。中国是竹子的主要产区,全国约有30多个属,300多种,面积约4600多万亩,年生长量为2亿多根,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竹子奇形别致,颜色奇特,有的如绿草盖地,有的如巨树参天。在中国桂北山区10多万亩茫茫竹海中,生长着高达30米,最粗胸径达90厘米的毛竹。有的从头到脚呈黄、蓝、绿、灰几种颜色,神采多姿,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音,景色奇妙。竹子品种繁多,珍奇稀有。人面竹,又称龟甲竹。每根人面竹的顶部下端1米处,竹节的一侧均自然地裂开一个小口,而其下部一条条凸起的曲线又巧妙地将竹面凸起,宛若人的笑脸。君山竹,也叫斑竹,民间曾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斑竹的特点。还有让人发笑的佛肚竹,形若“笑口常开”的弥陀佛的大肚皮。造型奇特的“葫芦竹”、“龙凤竹”等,都堪称竹类奇观。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生态奇特的竹子,令人耳目一新。在亚马孙河畔,有一种甜竹,竹叶肥厚,到了春天,竹叶开始发绿,嚼起来甜丝丝的,像蜜一样甜。在非洲坦桑尼亚生有一种酒竹,能溢美酒。当人们想喝酒时,把竹子砍回家,插入瓶中,一晚上可流出一瓶30度左右的酒。日本有一种菲白竹,只有20厘米高,适于盆栽观赏。阿尔卑斯山脚下生有一种小竿粗竹,叫催眠竹,若靠近它,人或动物马上感到昏昏欲睡,若误食竹叶,会酣睡一天一夜。还有的竹子可以生出“宝石”,在斯里兰卡就有这样的奇竹,叫宝石竹,在竹节间营养物质积存硬化,形成一种浅蓝或碧绿色的宝石,可作装饰品。难怪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

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这首诗究竟是谁写的


园名取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意的全国著名园林是...
【答案】:C 个园位于扬州盐阜路,由两淮盐商总黄至筠(名应泰,字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

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大家常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
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表示宁可物资生活短缺,也不能失去高尚的情操;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陶渊明喜爱菊花,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

宁可食无肉,苏东坡的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 解释为 宁愿吃饭没有肉。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故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谈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偏爱竹子?
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原文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这句诗表明了作者的心性高洁,宁愿做精神上的高雅之人,不愿做受困于物质上的俗人,认为精神上的高贵比...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疲,无竹使人俗."的意思
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重视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具有高尚的情操,才能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才能不畏强暴,直道而行的思想感情。释义: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原诗:《於潜僧绿筠轩》宋代: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北宋文豪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为何要这样说?_百 ...
当然,如果您计划在关键时刻停车,您将失去机会。这句话应该在工作中使用。你必须面对困难。不要犹豫或不知所措。您越是在逆境中,就越不会放弃,您越咬牙齿,前方的天空越明亮。像野草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您都可以顽强地生存。苏轼真的很喜欢竹子,我宁愿吃竹子也不愿吃肉。每个人的居住环境都...

选文中用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说明他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两句诗是...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84.为什么古诗词里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出自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以神恣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情操相契合。古人有“君子...

苏轼的宁可食肉的下一句是什么
说了这些,这和吃肉有什么关系呢?苏东坡除了喜爱吃肉外,他更喜爱的还是竹子。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爱竹子,不仅仅是因为竹子的雅致,更多的还是一种竹子赋予的品质。不能说文化人就一定是“高风亮节”,但至少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向往。 对于记者...

开远市18864708143: 为什么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江发敬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开远市18864708143: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江发敬宇: 宁可吃饭不吃肉,不可居处不种竹. 古人认为种竹是美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语出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第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可须臾离乎?”其他 宁可吃饭时没有肉吃,不可以使居处没有竹林.宋·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用于表达对生活的需求.古代人认为竹子是有气节的象征,不肯折腰,竹子在植物中被称为君子,所以宁可吃的饭里面没有肉,也不能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气节,人争一口气,所以人活着应该有骨气.

开远市18864708143: 急: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什么意思? -
江发敬宇:[答案]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

开远市18864708143: 怎样理解苏轼所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江发敬宇:精神层次的追求要重于对物质的追求.肉是饱腹的,而竹是陶冶情操的.竹也是高尚情操的象征,于是喜吃肉的苏轼也宁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而舍弃这饱腹的肉了.

开远市18864708143: 苏东坡《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江发敬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特爱竹,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更是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名句.苏轼爱竹,画竹,赋竹,多因竹所具有的神韵,...

开远市18864708143: 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江发敬宇: 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先来说说苏轼这个人,你就知道他说这句话有多强烈的思想感情了.苏轼又叫苏东坡,是个很有才华的文化人,更是个爱吃的美食家,他的为食物也写过许多美好的句子.而他最喜欢吃猪肉,他在被发配的黄州时亲自动手炖肉,就是流传至今的有他独家冠名的“东坡肉”.而他说不吃肉也要有竹子,竹子在古代是气节是君子的象征,可见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很看重,追求清新高雅的生活.

开远市18864708143: 于潜僧绿筠轩/苏轼 求详解. -
江发敬宇: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注释】于潜——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二高有「寂照寺」,...

开远市18864708143: 急!谈谈你对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美学含义的理解. -
江发敬宇: 是追求清雅的一种淡然之道,可有可无之间透出了个人的目标追求,执着,

开远市18864708143: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 -
江发敬宇:[答案] 出自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竹,以神恣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

开远市18864708143: 宁可食无肉,不可剧无竹.是怎样一种情怀 -
江发敬宇: 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情怀.苏东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他是过着钟鸣鼎食的地主生活.他要真的过上食无肉的生活后,他倒给俺是发明东坡肉来瞅瞅.╭(╯^╰)╮到时候,只怕他终日要背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喽.还时不时的感慨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门前的竹笋是他最美味的食物,而竹子都要被他砍光当柴烧.当猪肉成了奢侈品的时候,他才会感慨:吃上一块肉,宁可永无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