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张良有什么流传下来的著作?

作者&投稿:从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张良有没有留下什么书籍~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历史上与萧何,韩信一起称为“汉初四杰”。 张良虽体质羸弱,却才气过人,投奔刘邦后,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汉王朝建立后,张良去以“运筹帷幄只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功,被封为留侯,继续为汉王朝的巩固而效力。但他的归宿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崇信黄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说他居官善终。 告退说认为,楚汉争雄,六年才见分晓,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汗马功劳的韩信 ,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联想到历史上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持此说者一《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为据。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也多延续此说,如京剧《张良辞朝》就是此说的代表作。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张良居官善终。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张良的归宿到底如何,虽说法不一,但从史料上分析,张良居官善终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历史上与萧何,韩信一起称为“汉初四杰”。 张良虽体质羸弱,却才气过人,投奔刘邦后,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汉王朝建立后,张良去以“运筹帷幄只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功,被封为留侯,继续为汉王朝的巩固而效力。但他的归宿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崇信黄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说他居官善终。 告退说认为,楚汉争雄,六年才见分晓,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汗马功劳的韩信 ,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联想到历史上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持此说者一《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为据。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也多延续此说,如京剧《张良辞朝》就是此说的代表作。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张良居官善终。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张良的归宿到底如何,虽说法不一,但从史料上分析,张良居官善终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共计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题有秘诫说:‘不允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否则必遭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将遭殃。’秦朝末年的隐士黄石公的《素书》共有六章。大多数人以为黄石公在圯桥传授给张良的天书是《三略》,这实在是以讹传讹,这部书的名字应该叫做《素书》。
晋代南北朝时盗墓的高峰期,汉代皇帝(尤其是西汉)被盗墓的不少,盗墓一说有所依据。这一段是宋朝记载的。晋代《神仙传》就说过墨子从所谓的神仙那得到素书,新墨家很多人都说张良、《素书》是墨家的。
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从前有个年轻人,一天走在桥上散步,看见个老头把鞋掉到桥下,并无理的叫他,小子,给我去捡鞋。年青人很生气,但还是给他捡了。老头又无理要求给他穿上,年青人感觉很奇怪,就给他穿了,看看他想怎么样。老头就走了,但是过一会又来说了一句:孺子可教!后来老头给了年青人一本天书,叫太公兵法,另一种说法,叫素书,年青人细细读来,最后成为一代谋圣。老头的之前的试探并非想看他人品如何,而是想知道他是否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年青人就是张良,张良却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张良虽然用这部书里的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张良也没有完全领悟书中的奥义。

《素书》又称《太公兵法》,相传当年张良因刺秦失败逃难至下邳,遇到一个神秘的黄石老人得到此书。
而后,张良苦心学习《太公兵法》,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拥有超高奇谋能力的人。但是,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张良有才,也需要遇到一个可以使用他能力的人物,让他的才学得以发挥才行。这个人物就是著名人物刘邦,当时,刘邦正起义反秦。
张良遇到刘邦后,发现刘邦竟然可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所以,就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了。并且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刘邦登基后,张良被封为留侯,汉初三杰之一。汉武帝时,司马迁曾作《留侯世家》。
刘邦对张良作出了一句话评价,后人对此话都极为赞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良的事迹被后人传颂,名垂千古!所以《素书》是张良成才的基础,但是,他自身的努力,也是决定因素。

张良得《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

《太公兵法》


圯桥张良圯桥进履
张良获此兵书后,投归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个传奇故事一直被当地人们流传至今。张良,字子房,是汉初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之一,被誉为“初汉三杰”之一。他秦末汉初时是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曾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虽未成功,但逃亡至...

张良避谷的民间传说
后来,刘邦在紫柏山北坡的高桥好听到张良的避谷处。终于在白云封顶、雾霭沉沉的一条山涧绝壁处找到了张良。刘邦来到张良居处,便倒抽一口寒气。只见一穴石洞,深邃幽静,洞前濒临万丈深谷,谷岸齐如刀仞。一条独木桥横跨其上。张良立于桥端洞口中,口称“万岁!请我主过桥来,有为臣保驾。”刘邦生畏...

张良作为千古第一谋圣 张良到底有多厉害
如今中国的道教流派大多数都是由张良的子孙传人所创立,虽说大汉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道教却流传至今,令张良的子子孙孙平安绵延传续了2000多年。在古代,真正的高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谋圣”,而在今人看来,深谋远虑的张良不仅仅是个高人,而且还深谙“人生如棋,一步三算”的道理,用谨慎和智慧换...

黄石公张良典故叫什么
张良为黄石公捡鞋子的故事来源?1、”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二书,盖为后人托名所作。2、张良提鞋就是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来历源自汉中的成语典故--张良圮桥进履公元前218...

张良一开始辅佐刘邦,后来他好像不在刘邦身边了,然后等到刘邦进攻彭城时...
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以成功后不贪恋权位,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而受世人敬仰。相传他曾于镇安北阳山一带隐居。因而镇安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他与刘邦的片断传说。传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其中却闪烁着他道德的光辉。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奇世功勋...

张良一生的成就是什么
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

张良墓隐居传说
文献记载,张良在得到黄石公的秘籍后,选择了在青崖山(即今天的张家界)与赤松子一同游历,山中的天门、青崖等地方,至今仍存有他的遗迹。因此,关于张良在张家界的故事并非无凭无据,而是有着历史的依据。直至今日,张家界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吟咏张良的诗词,如:“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张良的师傅是谁
张良的师傅是黄石公。黄石公(?—前195年),下邳(今江苏邳县)人。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士拉入道教神谱。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于下邳。三次试探张良,授予《太公兵法》,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汉高帝八年,去世,后世流传《素书》和《黄石公三略》。张良(?—前...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句话有什么背景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死后谥为文成侯。《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张良收到老人送的太...

史记张良计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死后谥为文成侯。《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以前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张良收到老人送...

三台县19656425310: 关于汉代张良有哪些诗或文章只要关于张良的都行 -
政庆慧高:[答案] 宋 陈普 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青浪沙.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清 无名氏 除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伴旧烟霞.如今已得全身计,不是他年博浪沙. 王安石 《张良》 留侯美好如...

三台县19656425310: 古代黄石公的著作都有哪些? -
政庆慧高: 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

三台县19656425310: 《三略》、《素书》、《将苑》的作者都是谁? -
政庆慧高: 一说是由三国魏明帝时期的李康提出的.“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这是东汉末年的一般看法,认为《三略》是黄石公所作,张良所传.这在《隋书·经籍志》中可以找到印证,注明作者是“下邳神人撰”. 二说 二...

三台县19656425310: 求仁兄推荐关于秦汉张良的书籍 -
政庆慧高: 史记-留侯世家 仙传拾遗-张良传 素书 三略

三台县19656425310: 一个关于西汉的张良的问题当初,那个老者给了张良一部兵书,是
政庆慧高: 你好!老者给了张良一部兵书是《太公兵法》. 张良纳履获兵书 尊敬老者信守约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汉代人张良从小就知道诚实守信. 有一天,张良正悠闲地在桥上...

三台县19656425310: 中国历史上的张良写过那些赋?
政庆慧高: 没有.好像和韩信写过兵书,不过没有流传下来.

三台县19656425310: 想找找关于汉朝谋士张良的书籍,不知道哪本比较不错,有看过的同志推荐下,谢谢 -
政庆慧高: 蔡东藩的前汉演义里面有一些,专门讲他的…没见过

三台县19656425310: 《素书》是谁写的? -
政庆慧高: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三台县19656425310: 张良简介 - 张良介绍下喽
政庆慧高: 汉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2].秦国灭韩后,张良...

三台县19656425310: 关于“张良”和“季子”的书 -
政庆慧高: 张良 当年黄石公授与张良是何书?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个大问号!记得初中语文课有摘录《史记·侯留世家》中记述是《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叫〈六韬〉作者吕尚,俗称姜子牙或姜太公是西周开国功臣.)当时我就觉得是司马迁的误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