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

作者&投稿:闽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的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

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

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强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丈夫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寒衣节“送寒衣”,据说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而形成的风俗。

历史文献中关于寒衣节的记载

“(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宋·孟元老《东京梦化录》“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




烧衣节的介绍
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农龙七月一日至十四是否烧衣节、鬼节
1、农历七月一日不是,但农历七月十四是。“烧衣节”、“鬼节”,也叫“鬼仔节”,是中国一部分地区的民间传统祭祀节日。2、传说由来 (1)传说一 中国传统认为每年农历七月是“鬼月“。民间传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地府大门打开,放出饿鬼游魂,也就是生前做下罪孽,受不得人间祭奠、未得轮回之鬼...

赛衣节头饰
在赛衣节上,男子的传统头饰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族称男子的头顶头发为“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自古流传的装束。从四五岁起,男孩的头顶会保留一块方形头发,成年后将其编成发髻,象征天神的威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不得随意触碰或戏弄,故有“天菩萨”之称。头上的装饰通常为青蓝色的...

农历七月一日至七月十四是否烧衣节,鬼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

十月一“送暖衣节”。
妇女们会拿出新做的棉衣,让家人换季,即使天气尚暖,也会鼓励他们试穿,以图吉利。男性则会整理火炉和烟筒,确保寒冷时能顺利取暖。同时,妇女们需避免外出。山区的居民则会借此机会,享用荞面和莜面等特色食物,丰富生活。十月一“送暖衣节”,既是对亡者的纪念,也是生者生活习俗的一部分。

烧衣节形式
在祭奠祖先的仪式中,"烧包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包袱",又称"包裹",是孝子孝女们从人世寄往另一个世界的礼物。过去,南纸店里出售特制的"包袱皮",分为两种样式。一种是采用木刻版,四周印有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央则放置一张刻有莲座和亡者姓名的牌位,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既...

农村所说的龙晒衣是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被称为”晒衣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又称“晒衣节”、“天贶节”、“龙晒衣”等。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衣箱搬出门外,把衣被打开翻晒一番。六月初六正处于小暑过后、立秋之前,此时天气炎热,人们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集中进行一次灭菌、杀虫的卫生活动,或对人、家畜和建筑...

广西烧衣节女婿要回去吗
要。广西烧衣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女婿作为新娘家的一员,需要回到新娘家参与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展示对新娘家的尊重和感激。

广西烧衣节女婿要回去吗
1. 广西烧衣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2. 在这个节日里,女婿需要回到新娘家参与庆祝活动。3. 这样做可以展示女婿对新娘家的尊重和感激。

烧衣节的传说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

安阳市18248458876: 传统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倚任纳米: 1、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
倚任纳米: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寒衣节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我国的文化渊源流传,留下了许多传统节日,寒衣节就是其中一个.寒衣节是我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在这一天很多...

安阳市18248458876: 为什么四川兴祭祀祖先为中元节七月十五,而陕西兴祭祀祖先节日为寒衣节? -
倚任纳米: 因为寒衣节一般只流行于北方,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而中元节影响更大,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比较重视,别名七月半、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衣节的风俗是什么?
倚任纳米: 人们会在寒衣节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不同的地区的风俗都有些区别,如广西南宁,除了送寒衣,很多人还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坟,举行冬祭....

安阳市18248458876: 送寒衣是晚上还是白天 -
倚任纳米: 送寒衣是白天.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北方百姓祭扫祖先送寒衣的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倚任纳米: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那么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食节与哪个朝代的哪个人有关 -
倚任纳米: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食节与什么时代沙什么有关 -
倚任纳米: 寒食节与春秋时代的介之推有关.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谁知介子推母...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食节与什么时代的什么有关 -
倚任纳米: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安阳市18248458876: 寒食节的来历 -
倚任纳米: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