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作者&投稿:澄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如下:

一、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分化事权

1、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

2、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进一步的发展

1、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内容。

2、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制的发展,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理,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军事上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没有统兵之权,将领有统兵之权,却没有调兵之权,以相互牵制。

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是随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防武将专权;抽各地精壮之士,充实禁军,禁军一半驻守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

2、行政上,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司法方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该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批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3、财政上,北宋在各路(秦,郡县,汉,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行省路府州县,明省州县,清,省道州县)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只留一小部分自己使用,其余大部全部由转运使运送到中央。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物质基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

虽然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政治措施: 削弱以宰相为首的中书门下省的权力,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宋太祖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宋太宗设立审刑院,负责审查大理寺裁断的案件,再交中书施行,从而剥夺了中书门下的复审权

(2)经济措施: 设立中央派出机构转运使司和转运使一职,负责将地方财物运往中央。唐末五代的割据现象之所愈演愈烈,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掌握大量自耕农和充足的财税收入。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税物品转运至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也造成地方财政困窘。

(3)军事措施: 为打破武将同士兵间紧密的隶属关系,宋初统治者对兵制进行改革。首先是分散兵权,把握兵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三衙握兵,枢密院调兵,临时遣将统兵,两者均不能拥兵自重。其次是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不断选拣各地精兵进入禁军。再次是制定“更成法”,士兵三年一轮替,以免将领与士兵形成私密关系。

对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评价

宋初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宋朝的统治稳定,没有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两宋经济发达、文化的繁荣,与宋代“防憋之政”带来的政局的相对稳定有重要关系,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变化。

但是导致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三冗及统治层的腐朽和兼并土地,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危机。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危机严重,朝廷党争激烈,军事力量削弱。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始终处于守势.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虽然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政治措施:削弱以宰相为首的中书门下省的权力,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宋太祖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宋太宗设立审刑院,负责审查大理寺裁断的案件,再交中书施行,从而剥夺了中书门下的复审权。

(2)经济措施:设立中央派出机构转运使司和转运使一职,负责将地方财物运往中央。唐末五代的割据现象之所愈演愈烈,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掌握大量自耕农和充足的财税收入。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财税物品转运至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也造成地方财政困窘。

(3)军事措施:为打破武将同士兵间紧密的隶属关系,宋初统治者对兵制进行改革。首先是分散兵权,把握兵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三衙握兵,枢密院调兵,临时遣将统兵,两者均不能拥兵自重。其次是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不断选拣各地精兵进入禁军。再次是制定“更成法”,士兵三年一轮替,以免将领与士兵形成私密关系。

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地方用文官,文官最多贪污,避免武官拥兵作乱,而且武将中实现了拥兵权和凋兵权的分离.

2.制钱谷和设立转运使,使地方的税收等按时按量运到中央,消除地方动乱的经济基础

3.地方设通判,这是一种监督的官职,专门监督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管理

3对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评价
①宋初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宋朝的统治稳定,没有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两宋经济发达、文化的繁荣,与宋代“防弊之政”带来的政局的相对稳定有重要关系,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变化。

②但是导致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三冗及统治层的腐朽和兼并土地,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危机。

③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危机严重,朝廷党争激烈,军事力量削弱。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始终处于守势。

(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分化事权
①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②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集中兵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力拆分,只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入选禁军。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三司管理财政。在地方上设知州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北宋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皇帝总览了一切大全。

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分化相权的措施,其中包括将枢密院分割兵权,以及通过转运使分散财权。2. 在收归兵权方面,宋朝采取了将禁军作为中央直属的野战军,并将天下的精锐兵力分为半数驻守京城,另一半分布各地,以此实现强干弱枝的军事布局。3. 地方治理方面,宋朝以文官出任知州,同时设置通判...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收精兵(“兵”)①设三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消极:造成了“冗官...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最后,宋朝实行了军队的中央化管理。宋朝设立了枢密院和审官院等中央机构,负责军事和司法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对军队的任命、调动和监督权力更加集中,保证了军队的忠诚和执行力。同时,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的控制,防止边疆地区脱离中央的控制。总体来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科举制度、...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包括:1.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北宋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关,便于皇帝总揽大权,从而强化中央集权。2. 派文臣做地方官,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在知州特设“通判”为知州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务,以...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置多名宰相,削弱宰相权利;设立御史台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分割军政、财政大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皇帝通过采取“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故而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参知政...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3、财政上 宋太祖下令各州税收初地方支度给用为一律送交朝廷。后又在诸路设转运使负责各地税收,使节度使和地方官没权过问地方财政。使藩镇没有了割据地方的经济基础了。但也给地方造成积弱的状况,使金军南下没受到有力的阻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1、优势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
蹉育傲宁:[答案]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削弱地方势力这个叫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另一对矛盾—中国和地方的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安史之乱和籓镇割据的发生.宋朝鉴...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是什么? -
蹉育傲宁:[答案] 1.集中政权.应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1)三权分立,削弱相权.宋初,宋太祖、宋太宗先后制定削弱相权的措施.宋沿唐制,中央设三省六部.但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无甚实权.另“别...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
蹉育傲宁: 中央集权的话1.地方用文官,文官最多贪污,避免武官拥兵作乱,而且武将中实现了拥兵权和凋兵权的分离.2.制钱谷和设立转运使,使地方的税收等按时按量运到中央,消除地方动乱的经济基础3.地方设通判,这是一种监督的官职,专门监督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管理.虽然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至此双方的争夺基本结束.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对财政造成极大负担.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中央集权的特点. -
蹉育傲宁:[答案] 北宋加强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
蹉育傲宁:[答案] 1.集中政权.应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1)三权分立,削弱相权.宋初,宋太祖、宋太宗先后制定削弱相权的措施.宋沿唐制,中央设三省六部.但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无甚实权.另“别...

霞山区15970698356: 北宋初期的统治者加强了中央集权,表现在哪些方面? -
蹉育傲宁:[答案]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采取各种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

霞山区15970698356: 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
蹉育傲宁:[答案] 一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另设“通判”以牵制之,二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三是控制军队,四是发展科举制度,五是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

霞山区15970698356: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
蹉育傲宁: 宋代官制,承袭唐、五代制度,但从制止割据、集权中央的目的着眼,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唐代地方分州(府)、县两级,另设“道”为监察区域.宋朝改为路、州(府、军、监)、县制,但对州一级严密控制,权力集中在中央.宋初在各地用兵,设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主管军需粮饷等事.统一后,转运使成为总管各路财赋的官员.剥夺地方财政权.宋太祖又在各州设通判官,来进一步堵塞祸源.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既不是知州的副职,又不是属官,但有权与知州共同处理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随时向朝廷奏报,因此通判又称监州.通判有朝廷特命,与知州往往不和.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都无法专权. 此外 还有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分离将兵

霞山区15970698356: 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
蹉育傲宁:[答案]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地方设太守和刺史,相互监督,并且收归盐铁经营权;宋代在唐的基础上设三司和枢密院掌管军事,地方上派文臣担任地方官,武将定期轮换,中央设立禁军,由皇帝亲自指挥.总之都是强干弱枝.

霞山区15970698356: 急!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
蹉育傲宁:[答案] 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和司法权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 影响:积极: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产出,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 消极:戎兵、戎官、戎费;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 为北宋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