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官学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磨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官学制度?~

国家建立后,由于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细致化,教育的有益功能开始显示出来,教育活动自然而然成为官府的重要事务,于是官学得以建立。据古籍记载,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官学。不过,学术界一般认为,官学真正形成规模,应当是西周时期的事情。西周的官学分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高级贵族子弟设立,按照学生人学的年龄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西周的大学有辟雍、大池、射庐、宣榭等不同名称,也是周天子率领群臣及学生习射及表演乐舞的地方。天子所设大学规模较大,分太学。成均、上库、瞽宗、东序、西雍五学;而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小,仅有一学。乡学,其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小贵族子弟,因等级不同,有“塾”。“庠”、“序”、“校”等名称。
西周国学皆由官府兴办,而且教师也皆由官员充任。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懂得贵族礼制的官员,而当时体现这种礼制的典章文物与书籍都保存在官府,由专门的官员保管掌握,这些官员实际上就具有了教师的社会角色,所以“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就成为西周官学的显著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官学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私学涌现出来与官学分庭抗礼。直到秦汉时期新的官学才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秦朝禁绝私学,推崇“以吏为师”的教育方式,以便培养实用的人才。
汉朝建立后,拨乱反正,不仅允许私学发展而且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官学体系,为古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的官学制度建立于汉武帝时期,学校共分五级,中央设太学,地方按行政等级设学、校、痒、序四级。当然,就整个汉朝地方的实际情形来说,很多地方限于条件,学校废置无常,并未形成这种等级秩然的教育体系。太学属于大学,教授者由学有家法的“博士”担任。学生称“博士弟子”或“诸生”与“太学生”,按照严格的标准从各地选拔而来。太学的教学内容是儒家的“五经”。每经各有“家法”,每师各有“师法”,学生必须严守,不许逾越。起初规定一年一考,及格者授官。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及格者授官,不及格者重修。考试的方式主要是射策。答题通常是写一篇议论文。答题不合格,称为“不中策”,可以再次射策。中策分甲乙丙三科,中策者分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文学掌故等官职。除太学外,汉朝中央还设过特殊的学校,最突出的是汉灵帝时的“鸿都门学”,专习书画辞赋,称得上是专门的艺术学校。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学校时置时废,数量锐减。但西晋初年太学一度发展较快,在学人数激增。朝廷为保证贵族子弟教育,晋武帝时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人国子学。这是古代在太学之外设立国子学之始。北魏时,在太学与国子学之外,又设立四门学,并遍置州郡学。三国时期卫觊奏请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员,培养专门的法律人才。此后,后秦与南朝的梁皆设律学,使秦汉相沿的“以吏为师”的法律教育方式为之一变。晋武帝立书博士及弟子员,教习书法。这是中国古代专门的书法学校的开始。此外,南朝宋文帝时开设医学,培养医学人才。这些专科对于隋唐时期专科教育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朝的教育得到蓬勃发展。隋文帝时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官学。在中央设国子寺,置祭酒,专门管理学校的教育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专门设立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在国子寺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五学。在太常寺所属的太医署和太卜署设置医博士和太卜博士。另在太仆寺中设兽医博士,在大理寺设律博士。
唐朝的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备,建立了庞大的学校体系。中央直属的学校有所谓“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直隶国子监,长官为国子祭酒。此外,有门下省统属的崇文馆、东宫统辖的弘文馆和太医署统辖的医学。地方按行政区划,各设府。州、县学,并设医学,作为傍系。唐朝尊崇道教,中央及地方都建立了崇玄学,专门学习道经,学生毕业可参加道举考试。
唐朝完备的学校系统,不仅唤起了国内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高丽、百济、新罗、日本、高昌、吐蕃相继派遣弟子来留学,有力地促进了唐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
宋朝的官学制度因袭于唐朝,但由于宋代有过几次兴学高潮,所以官学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国子学是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是中央官学的主要形式。王安石变法,曾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即按学生成绩分班升级。专科教育继续发展,除旧的书学、律学、算学、医学外,新设画学与武学。宋朝的地方官学也较为完善。按照路、州、县三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凡州、县两级皆设官学。在教学行政管理上,形成明显的特点,如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政府拨给学田,保障教育经费等。
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学校制度带有鲜明的特色。中央官学分为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三种。国子学的管理实行积分升斋法与贡生制。积分升斋法:将学生按程度分别编人不同的斋舍,初为三斋,后改为六斋。六斋东西相向,下两斋称“游艺”、“依仁”,程度最低,学习小学;中两斋称“据德”、“志道”,学习《四书》、诗律;上两斋称“时习”、“日新”,程度最高,学习《五经》,明晓经义。学生每季考试,依次递升。“贡生制”,就是指此种选拔优秀生员直接授官的制度。蒙古国子学,是从蒙汉官员子弟中选拔才性优异者人学,以蒙语教授《通鉴节要》一书,经考试成绩优异者量才授官。回回国子学,招收公卿大夫及富室子弟,学习波斯文,为各官署培养翻译人才。
元朝按路府、州、县四级设立学校。诸路皆设提举学官管理教育。地方也设蒙古学,主要学习蒙古字学、医学和阴阳学(天文历算)等专门内容,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培养专门的人才。
明朝的教育制度因于元代,但更加详备。中央官学为国子监。国子监诸生按程度分为六堂:初等生员通《四书》者,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修业一年半以上,考试合格者,升入“修志”、“诚心”二堂;再修一年半,经考试升入“率性堂”。生员学习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同时要阅读《性理大全》、刘向《说苑》、《御制大诰》、《大明律》。
明朝的国子监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扩大了教育范围。凡中小地主子弟均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学习,为广大的中小地主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机会;二是监生的身份可以通过金钱获得,出现了例监与捐监。
明朝的地方学校较以前更为发达。明太祖立国之初,就在全国各府、州、县及边防卫所设学,发达的地区甚至在乡村设村学。不过,在明朝科举取士的环境中,学校教育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八股文的学习成为最核心的内容。明朝为加强地方教育的管理,各省设学政主管教育行政工作。学政在任三年,主要负责对生员的考试。通常是两次,第一次是岁考,第二次是科考。选取岁考一二等生员加以复试,名列上等,即获得乡试资格。
清朝的官学制度皆沿自明代,变化甚小。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每一路管辖若干州或若干府、军、监;每一州(府、军、监)各管辖若干县。州治常设,府、军、监则为特殊设置。但地方官学只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宋代地方官学于仁宗庆历四年(1044)开始设立,诏诸州府军监立学,学者 200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徽宗崇宁元年(1120)撤销限制,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学生名额没有详细规定,只在崇宁三年(1104)明确:“增县学子弟员,大县50人、中县40人、小县30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2人、县学1人。教授之选,初由本路使者选派属员或聘请地方的宿学名儒充当。熙宁六年(1073),诏诸路学官委中书门下选差。权力归于朝廷,由于遴选严格,至神宗元丰元年(1078),州府学官只有53员,诸路唯大郡有设,军监未尽置。哲宗元祐元年(1086),诏齐、庐、宿、常等州各置教授 1员,自此列郡各置教官。州县地方学校的教学内容为“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与汉唐以来的地方儒学别无二致。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管理方面有其特点,表现在:①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置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南宋或设专员或由明文规定地方长官兼任提举学事。②实行“三舍法”。三舍法本系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太学的措施,决定太学为上舍、内舍、外舍,在一定年制及条件下,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最后经过考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哲宗元符二年(1099)通令诸州行“三舍法”,考选、升补,悉如太学。崇宁元年(1102)规定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由州学生可贡入太学,每年许上舍1人,内舍2人。③划拨学田,保障经费。仁宗即位初即诏赐兖州学田。神宗熙宁四年(1071)诏诸州给田10顷以赡士。宋代地方官学发达,还表现在地方官员重视兴学,宋人文集里常有州县建学的碑记,范仲淹甚至在自家宅基地兴建苏州州学,可见地方兴学之盛。同时有若干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请建番学。此一时期开始,有邻国遣士到中国地方官学学习的记载。

宋代的官学体系在继承唐代官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第一,中央官学放宽了入学的等级限制,甚至取消了入学限制。等级限制的放宽是宋代官学制度发展的一大进步,其意义重大。
第二,官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系统进一步完备。
第三官学类型多元化。
第四,确立学田制度,保证官学办学经费。

增加了县级以上的官学。扩大招生范围

学校的类型有了增加
官学的教学内容又有增加

宋明理学

私学兴盛


书院、私学、官学有什么不同
官学: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2、历史沿革不同 书院: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

中国古代官学有哪些
中国古代官学有多种。一、中央官学 中央官学是古代最主要的官学形式,主要包括太学、国子监等。太学是古代中央官学的代表,起源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国子监则是古代最高学府,负责教育皇族子弟及高级官员的子弟。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培养目标是忠诚于朝廷、具备治理能力的官员。二、地方官学...

儒教是在汉代被奉为官学的吗
1、儒教或称孔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或者主要历史 时期,儒教都是官方指导思想。2、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摇薄赋。在思想上, 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 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内容是什么
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形态下的教育。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学校体制趋完备。奴隶社会末期已经出现的私学,逐渐有了大的发展,官学与私学并存,五代以后又出现了书院的形式。在唐代已有相当齐备的学校体系。京都的儒学有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还建立起一些专科性学校,分别专门...

唐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而事实上,由于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 余人。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被称为“生徒”;自学成才继而向地方政府投牒自举,经考试合格后同地方贡品一起被送入京...

西周时期,官方办学有怎样的特点呢?
“官师合一”是西周官学教育“学在官府”的三大特点之一。三特点内容是:1、“学术官守、官守学业”:指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2、“官师合一”:指教师都由国家的官吏担任;3、“政教合一”:既是教育活动场所,又是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地方。优点么,国家掌握或举办,当然设施、师资都是雄厚...

1、论述教育的本质特征 2、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区别
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实行的是“学在四夷”“学术下移”的分散办学方针。二、入学限制不同 官学的入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私学则是受教自由。三、 学习场所不同 官学由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制度比较规范化;私学不一定有固定的场所,是以教师为中心,可以流动,且设备...

简述唐宋末五代以后书院得到长足发现的原因有哪些?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因此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什么是官学制度?
国家建立后,由于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细致化,教育的有益功能开始显示出来,教育活动自然而然成为官府的重要事务,于是官学得以建立。据古籍记载,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官学。不过,学术界一般认为,官学真正形成规模,应当是西周时期的事情。西周的官学分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高级贵族子弟设立,按照学生人学的年龄分为...

交城县17865387778: 宋代以后官学有什么特点? -
戚寿呋喃: 门户开放,一般贵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学.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种封建统治人才,以供朝廷之用.设置了专门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长官来管辖中央官学...

交城县17865387778: 我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学校制始于什么朝 -
戚寿呋喃: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

交城县17865387778: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官办学校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
戚寿呋喃: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官办学校,学校种类较少,取消了学生的身份限制.原因:科举制度彻底摧垮了世家大族,等级区分日益淡化.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

交城县17865387778: 古古代官学与私学的优劣 -
戚寿呋喃: 一般说,封建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实际上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它就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 汉代太学生由50人发展到 3万余人,但博士甚少.教学除了采取大班上课形式,“至一师能教千万人,必由高足弟子传授”之外,还特别强调自修,引导学生在课余自由研究,探讨学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正是当时太学自由修业、探究学术的生动写照.

交城县17865387778: 关于古代官学的各种内容.. -
戚寿呋喃: 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 中央官学 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

交城县17865387778: 宋代的官职有何特点?
戚寿呋喃: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史上说,“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

交城县17865387778: 我国古代学制特点
戚寿呋喃: 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A.以官学为基本方式B.以贵族子弟为主体C.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在周代时期,产生了中央和诸侯兴办的国学,以及地方兴办的乡学.国学和乡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汉代的学制汉武帝创立了汉代的太学,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的教师叫做"五经"博士,最高的博士又有仆射和祭酒的称呼.西汉通过荐举的方式聘用教师,一般的博士都是名流学者.明清的学制唐代是专科学校繁荣的时代,最明显的特点是分科办学,宋代沿袭了唐代的教育机制.到了明清时期,中央兴办了国子监,主要在北京和南京两个地方.

交城县17865387778: 简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
戚寿呋喃: 奴隶时代就是那种推荐人才的,比如什么百里奚之类的都是这样来的.、 秦朝商鞅改革是按军功授爵. 汉朝主要有推荐,世袭,军功,察举制 到了魏晋南北朝就是九品中正制了 ,不过后来变质成了氏族独大. 隋唐以后就是科举制度

交城县17865387778: 清代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 - 上学吧
戚寿呋喃: 1楼 “宋代的选官制度”,当时并没有八股选士的说法,其官吏的选任,沿用唐代的科举制度,但宋代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和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对于士大夫,正如陈傅良在《答林宗简》所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