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作者&投稿:谢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原诗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城。
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
3、春风:一本作“东风”。
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5、故园:故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解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白话文释义: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扩展资料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7、故园:指故乡,家乡。

扩展资料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如下: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解释如下: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扩展资料: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

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骀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前两句是铺排,后两句则回扣主题。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诗眼。“折柳”运用了典故。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

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此时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倚窗独立,眼望明月,耳听笛声,便是《折柳》曲,陷入了沉思,点染了诗人浓浓的客愁乡思。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自然而然了,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扩展资料: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夜洛城闻笛



原诗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白是什么词性
一般情况下,白是形容词,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名词、动词等 ◎ 白 bái 〈名〉(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用“白”组词表示颜色的词语?
1.亦作“白菟”。白色的兔子。古代以为瑞物。苍白 [cāng bái]1.白而略微发青;灰白:脸色~。~的须发。惨白 [cǎn bái]1.(景色)暗淡而发白:~的月光。乳白 [rǔ bái]像奶汁的颜色:~的烟云。白昼 [bái zhòu]白天:灯火通明,照得如同~一般。洁白 [jié bái]没有被其他...

白的近义词是什么
1、一素sù 1白色本色~服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菜~食3本来的原始的~质~材4质朴不华丽朴~~净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要~因~元~6副词一向向来。2、“白”的近义词亮丧字典查询结果一“亮”基本释义1光线强明~豁~这盏灯不~2发光天~了手电筒~了一下屋子里~着灯光3声音强响亮洪~她...

什么白什么白的词语
白组词有:明白、雪白、漂白、苍白、惨白等。一、白的释义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3、清楚;明白;弄明白。二、字源解说 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白米粒,引申为像霜雪的颜色、纯洁、明亮、清楚、白色的东西等义。

白可以组成什么词
雪白,银白,粉白,纯白,红白相间,白云,白杨,白菜,白雪,白眼,白领,白卷,白昼,白痴,白天,白兔,白衣,白皑皑,白矮星,白案,白白,白班,白版,白榜,白报纸,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醭,白不呲咧,白菜,白茬,白茶,白楂,白槎,白碴,白痴,白炽灯,白唇鹿,白醋,白搭,...

白色有哪几种白
白色包括象牙白、乳白色、雪白、珍珠白、古董白等等。1、象牙白 象牙白顾名思义就是和象牙一样的白色,比起单纯的白色来讲,象牙色又比白色偏一点黄色。象牙白是给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带有干脆利落的成分,让人看了很舒服。2、乳白色 乳白色是像乳汁一样的白色。乳白色就纯度较低的白色 ,有点...

白的种类
白色种类有乳白、银白、雪白、苍白、灰白、葱白、月白等。乳白:像乳汁一样的白色。引用丁玲《过年》:窗户纸上微微透着乳白,夜来的残灯还照出讨厌的红光。银白:白中略带银光的颜色。引用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他真想立即看见那条河,一条银白色的河。1、白色种类有乳白、银白...

关于白成语有哪些
包含“白”的成语共有340个 白白朱朱 白板天子 白璧青蝇 白璧三献 白璧微瑕 白璧无瑕 白草黄云 白吃干饭 白齿青眉 白藋同心 白丁俗客 白发苍苍 白发苍颜 白发丹心 白发红颜 白发郎官 白发婆娑 白发千丈 白发青衫 白发相守 白发偕老 白发朱颜 白饭青刍 白费口舌 白费心机 白骨露野...

白颜色的高端叫法是什么?
白颜色的高端叫法有乳白、象牙白、珍珠白、葱白、玉白、鱼肚白、草白、灰白、米白、雪白、纯白等。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白色的明度最高,无色相。可以将光谱中三原色的光:蓝色、红色和绿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也是白光。这个颜色在当下代表纯洁。Chr...

白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白”的近义词:亮、丧(字典查询结果)一、“亮”基本释义:1.光线强:明~。豁~。这盏灯不~。2.发光:天~了。手电筒~了一下。屋子里~着灯光。3.(声音)强;响亮:洪~。她的歌声脆而~。4.使声音响亮:~起嗓子。5.(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心明眼~。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文及诗意 -
虞冯诺氟: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1、洛城:洛阳城.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3、春风:一本作“东风”.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 古诗
虞冯诺氟: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译文 -
虞冯诺氟: 作品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品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

蚌埠市18215303963: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虞冯诺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蚌埠市18215303963: 秋夜洛城闻笛 -
虞冯诺氟: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这首诗当...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 -
虞冯诺氟: [编辑本段]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选自<<李太白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编辑本段]译文第一种: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第二种: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什么意思? -
虞冯诺氟:[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出自哪个诗人之手
虞冯诺氟: 李白李大诗人之手

蚌埠市18215303963: 春夜洛城闻笛
虞冯诺氟: 1说笛声“暗飞”,“暗”字为一句关键.“暗”字有多重意蕴.说春夜笛声暗送,好像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勾起人的离愁别绪.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2第二句...

蚌埠市18215303963: 古诗春夜洛城闻笛的作者是谁?
虞冯诺氟: 李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