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两首《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井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两首《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1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译文
隐约可以看见红妆照映着浅溪,薄薄的云带着稀稀的雨洒在地上不成泥。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水塘昨夜后积满秋水,茂密的树林深处,晚莺啼叫不止。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苏轼交游广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来,已写下了大量的别情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词虽然不甚引人注目,却自有其不可掩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这是这首词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全词大半篇幅写景,有点泼墨如云的劲头。上片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远处,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气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而随着词人在郊野上行进的脚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来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前方还有扑入人的视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这种种景物只有“红妆照浅溪”略具美感,而因“缥缈”充其量带有几分朦胧美,其余基本色调则是灰暗、荒凉。所以尽管词中对有关情事仅略予点明——“送君”、“行人肠断”,见出送别之意,对抒情主人公触目伤怀,感极而悲的情绪,还是可以深切体认的。质言之,词人是借萧瑟、凄凉的秋景,来写伤别之情。
诗中有画。这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的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来自对唐代诗人与画家集于一身的王维诗、画作品的深入体悟,也与词人持有诗画一律、诗词一体的艺术见解密不可分。在这首词创作中,词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功能,运用白描手法,将远近、高下、隐显、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画幅,绘出了一长幅秋景图,就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
对面着笔。这可以从末句“行人肠断草凄迷”看出来的。词人说,面对一片凄凉而模糊的衰草,友人会极度伤心的。单就这一句而论,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而从表现别情的角度来说,则是从对面着笔。当然,写友人离别的悲伤,乃是为了深一层地表现词人自己的悲伤,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这首词大半写景,写景却栩栩如生,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绘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古诗《浣溪沙》全文?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 原文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白话译文: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苏轼 浣溪沙
找了三首,也不知你要哪首,看看我找对了没.一、浣溪沙 苏轼 内容 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古柳卖黄瓜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 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

李璟 浣溪沙 译文
李璟《浣溪纱》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注释]1.菡: (hàn)2.萏: (dàn)[评析]这是李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

把《浣溪沙》改写成一个350字作文
2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年会||《浣溪沙》说课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贬湖北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是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秦少游浣溪沙的词
2 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7分)浣溪沙 ①苏 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小题1: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有误。本诗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小题2:此题考查练字,“媚”字写出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附诗歌赏析: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

浣溪沙的解释
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

苏轼的浣溪沙 苏轼写这首诗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
浣溪沙二浣溪沙选自《东坡乐府》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⑹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四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五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

急急急!!! 有谁知道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的诗的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小院...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 -
师都阿魏:[答案] 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浣溪沙 苏轼(其四) 内容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译文. -
师都阿魏: 1、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

凉州区13550207271: 苏轼《浣溪沙》解释与赏析. -
师都阿魏: 浣溪沙 苏 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释】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

凉州区13550207271: 苏轼浣溪沙 全文 解释 -
师都阿魏: 浣溪沙 苏轼(其二)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意: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的翻译 苏轼的 -
师都阿魏: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百规啼.谁到人生无再少?门度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百分唱黄鸡.翻译: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回.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答白发,多愁唱黄鸡.

凉州区13550207271: 苏轼浣溪沙赏析 -
师都阿魏: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原文:浣溪沙·...

凉州区13550207271: 苏轼浣溪沙的译文 -
师都阿魏: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 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的全诗/注释/详细译文/作者写诗背景 -
师都阿魏: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 苏轼 翻译 -
师都阿魏: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

凉州区13550207271: 浣溪沙 苏轼 诗意 全文翻译 赏析 -
师都阿魏: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 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