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中兴重臣王导《世说新语》中是如何记载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杭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导出生于琅琊的王氏家族。少年时,举止不凡,才华略胜一筹。晋书》说他 "风流难得,能辨青元",被誉为 "将军"。他先是加入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后来与琅琊王交好,成为他的心腹。王导政治嗅觉敏锐,他感到中原将乱,便建议司马睿迁镇建康,并计划让江东贵族爱上司马睿。






当时的东晋王朝,人心不稳,王导在左民中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在新亭的人群中哭泣,只有他喊道。"当我们团结王室,恢复中华,如何使楚国囚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东晋王朝的建立和稳定东晋初期的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打消了元帝改储的念头,使用了乔姓和吴姓。


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权频繁更迭。在此期间,三国、曹魏、汉朝、司马玮、东晋、西晋等朝代相继出现。魏国的左氏王朝只持续了46年。西晋王朝只持续了51年;东晋王朝则稍长,为103年。第二是政治不稳定。除了政权更迭的原因外,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治动荡。例如,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极大地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使其无法抵御所谓的 "五胡乱华 "的大潮,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从东汉王朝到魏朝,再到西晋王朝,相对平稳的过渡,导致宗族势力日益根深蒂固,社会流动性差,统治阶层固化,社会矛盾尖锐。同时,精英阶层占据了官位,进而占据了财富。面对这一切,士大夫们并没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也没有自救于天下,而是依旧谈玄说妙,以疯狂怪异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以至于魏晋时期的许多著名学者。



在里面的记载就是出生在琅琊王氏家族,在很小的时候就比较出众,在之前加入了司马越的军队,后来又成为了琅琊王的心腹,他是一个特别有头脑的人,让东晋王朝的人心变得很稳定。

他是一个东晋的政治家,非常的有政治思想,在书法上也是非常有成就的,自成一格,非常的有名望。

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有很高的政治才华,并且是风流倜傥,能言善语,很高的警觉性的人。


世说新语中王谢两大家族的重要人物最好能按辈分和时间先后顺序列出...
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王谢两大家族的重要人物,按辈分和时间先后顺序列出:1.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大臣、书法家,被尊称为“书圣”,出生于琅琊临沂。2. 王导:东晋的开国元勋,同时也是政治家和书法家,来自琅琊临沂。3. 王敦:东晋时期的重要大臣,出身于琅琊临沂。4. 王衍:西晋末年的重要重臣,...

王导与王羲之的关系_王导与王敦的关系_王导是个怎样的人
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晋成帝时,王导专权,成帝都十七岁了,王导还把持朝中大权,不让皇帝亲政。当时另一位权臣庾亮,既是晋成帝司马衍的舅舅,又手握重兵,驻扎在武昌,一直想要起兵除了王导,还给另一位重臣郗鉴写信,邀他“革命啦,同去同去”,结果人家坚决不去,庾亮行动不成,还走露了消息,被王导知道了。王导见...

我不杀仁伯,仁伯却因我而死。这句话是谁写的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

魏晋时期王谢两大世家的资料
王导的另一个儿子王恬字敬豫,多才多艺,尤其善于下围棋,在东晋中兴时期,达到了全国最高的水平。范汪《棋品》将王导列入第五品,而当时与王恬并称中兴一品的还有江彪等。《世说新语》里记载了王导与江彪对弈的故事:“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

自从东晋中兴以来,没有哪个臣子能与哪一个人比肩,简直成了霍光二世...
自从东晋中心以来,没有哪个臣子可以和王导相比,因此王导他简直就成为了第二个霍光。王导他是琅琊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王导他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不小的功劳。王导他出生于琅琊王氏这一个魏晋当时的名门大家。在司马睿称帝之后,他建议司马睿迁都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并且还主动去帮助...

魏晋时期王谢两大世家的资料
王导的另一个儿子王恬字敬豫,多才多艺,尤其善于下围棋,在东晋中兴时期,达到了全国最高的水平。范汪《棋品》将王导列入第五品,而当时与王恬并称中兴一品的还有江彪等。《世说新语》里记载了王导与江彪对弈的故事:“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

“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资治通鉴》中的晋纪。意思是: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典故内容:晋朝有一位大臣叫王导,在当时是一个名门望族,很有位置,特别他还有一个堂兄叫王敦,是终年在外领兵交兵的...

东晋宰相王导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血缘关系吗?
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

晋朝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苏峻之乱”平定后,他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

偃师市14794119015: 世说新语王导具备哪些领导素质 -
雷育两通: 晋明帝自小聪慧,按照《世说新语》记载,晋明帝小时候便曾经与父亲就“太阳与长安孰近”的问题作出争辩,以及运用东宫卫士一夜兴建太子西池的逸闻.司马绍不但工于书法、礼贤下士而且孝...

偃师市14794119015: 我无心杀国人,国人却因我而死 这句话出处? -
雷育两通: “我无心杀国人,国人却因我而死”这句话出自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

偃师市14794119015: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来源? -
雷育两通: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 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 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偃师市14794119015: 求世说新语的资料 -
雷育两通: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编撰.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被封为临川王.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

偃师市14794119015: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一句话有何典故?
雷育两通: 周?,字伯仁,?x汝南安成人.以下由?灼ي勒f新语中的故事,?大家更了解周伯仁的??性?x表,以及他又是如何展现他不凡的生命霸?狻S然诘诹?t:「 王 大 ??? ...

偃师市14794119015: 跪求《世说新语》实词解释越多越好!快呀! -
雷育两通: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403—444),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被封为临川王.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从这部书的内容来看,全书没有...

偃师市14794119015: 《世说新语》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雷育两通: 在中国文学史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文学同史学、 ... 王导的气度、 壮志显然使 “新亭对泣” 的众人相形见绌.三、语言成就《世说新语》 ...

偃师市14794119015: 《世说新语》里的内容是什么啊 -
雷育两通: 1,跟撒盐在空中差不多.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3,这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就不会明澈.

偃师市14794119015: 世说新语是古代的什么集是哪个朝代的 -
雷育两通: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 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